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桃花以它俏丽的色彩、缤纷的落英触动了人的某种情绪和情感,汇入了人们审美的心理因素,逐渐形成了中国的“桃花文化”。 桃花文化历史悠久,从《桃之夭夭》一直唱到《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桃花文化还具有普遍性,举凡恋爱、婚姻等人生喜庆活动,桃花总是“尚红”礼俗的主要角色。包含“桃花”一词的人名、地名更是不胜枚举。民俗中的“踏青”,采撷的也多是几枝早开的俏丽桃花。至于与桃树、桃实相关的文化事象,几乎无所不在:“桃都”天鸡报晓、王母蟠桃盛宴、寿星捧桃、春日桃符、“桃李满天下”…… 桃花文化体现了中国文化人的自然观。人类诞生于大自然,与大自然永远有一根剪不断的脐带。 大自然最美的季节是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春天。“咏春”的诗文,倾注了中国文人的炽热情感;春天又美在桃花盛开的时节,于是铺陈春景,不能不写桃花…… 永恒的自然界,极富生命力的桃花,推动着中国文人的艺术想象力和热爱生活的心愿。中国文人把自然界的桃花作为自己的生命、自己的本质力量和自己情感意识的对应物,加以抒写。他们借桃花,歌颂自然美、劳动美、创造美,表现对永恒的自然、永恒的生命的向往。 桃花文化还渗透着“儒与庄禅互补”的文化精神。中国的文人,一方面要身体力行,去实现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经世致用”的理想,另一方面,又要准备在理想之梦被击碎时“穷则独善其身”,寄情山水,回归田园,在庄禅的境界中求得精神的休憩与解脱,于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为自己,也为与他一样的失意文人创造了一个虚幻的理想世界。 桃花源作为一个“理想世界”,作为精神栖息之所,世世代代吸引着文人学士,形成了他们的“桃花源情结”。中国一些文人并非不知道桃源之不可寻,他们寻找桃花源,几乎与屈子的《天问》一样,上升为一种探求宇宙、社会和人生意义的思维模式。 (选自《中国的桃花文化》) A.桃花文化将贯穿于中国诗歌的发展历程,从《诗经》到现代诗。 B.桃花文化代代沿袭。从先秦到今天,以至将来,绵延不断。 C.桃花文化从《诗经》的“十五国”,逐渐遍布于赤县神州。 D.研究桃花文化,可以找到一条研究中国诗歌发展的线索。 A.“经世致用”的追求,与“超凡脱俗”的矛盾统一。 B.“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相互依存,互相转化。 C.“治国”时也寻求“逍遥”,失意时也苦苦追求。 D.既积极参与“治国”,于不得已时又寻求解脱。 A.大自然最美的季节是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春天。“咏春”的诗文,倾注了中国文人 的炽热情感。 B.春天又美在桃花盛开的时节,于是铺陈春景,不能不写桃花。 C.永恒的自然界,极富生命力的桃花,推动着中国文人的艺术想象力和热爱生活的心愿。他们借桃花,歌颂自然美、劳动美、创造美,表现对永恒的自然、永恒的生命的向往。 D.中国文人把自然界的桃花作为自己的生命、自己的本质力量和自己情感意识的对应物,加以抒写,这样说来,表现生命的本质力量和情感意识就应该细致描写桃花。
|
|
请以“忙”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
|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 分)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史铁生 ①我插队的时候喂过两年牛,那是在陕北的一个小山村儿——清平湾。和我一起拦牛的老汉叫“破老汉”,几颗零零碎碎的牙,几根稀稀拉拉的胡子,只带着个七、八岁的小孙女过。 ②越是穷地方,农活也越重,总不得闲。清明节的时候我病倒了,腰腿疼得厉害。我一个人躺在土炕上。那天,队长端来了一碗白馍。后来才知道,是叫“子推”,是为纪念春秋时期一个叫介子推的人的。破老汉说,那是个刚强的人,宁可被人烧死在山里,也不出去做官。那天,队长把一碗“子推”放在炕沿上,让我吃。他也坐在炕沿上,“吧达吧达”地抽烟。队长看着我吃,不言语。临走时,他吹吹烟锅儿,说:“唉!‘心儿’家不容易,离家远。”“心儿”就是孩子的意思。队里再开会时,队长提议让我喂牛。社员们都赞成。 ③我喂十头,破老汉喂十头,在同一个饲养场上。破老汉爱唱,也唱得好。“老汉的日子熬煎咧,人愁了才唱得好山歌。”确实,陕北的民歌多半都有一种忧伤的调子。但是,一唱起来,人就快活了。 ④秋天,在山里拦牛简直是一种享受。半崖上小灌木的叶子红了,杜梨树的叶子黄了,酸枣棵子缀满了珊瑚珠似的小酸枣……尤其是山坡上绽开了一丛丛野花,淡蓝色的,一丛挨着一丛,雾蒙蒙的。灰色的小田鼠从黄土坷垃后面探头探脑;野鸽子从悬崖上的洞里钻出来,“扑楞楞”飞上天;野鸡“咕咕嘎嘎”地叫,时而出现在崖顶上,时而又钻进了草丛……我很奇怪,生活那么苦,竟然没人逮食这些小动物。也许是因为没有枪,也许是因为这些鸟太小也太少,不过多半还是因为别的。 ⑤有一回,我和破老汉吆起牛回村,离村老远,就听见饲养场上一声声牛叫了,儿一声,娘一声,似乎一天不见,母子间有说不完的贴心话。母牛的目光充满温柔、慈爱,神态那么满足,平静。我最喜欢的是一头红犍牛,高高的肩峰,腰长腿壮,单套也能拉得动大步犁。红犍牛的犄角长得好,又粗又长,向前弯去;几次碰上邻村的牛群,它都把对方的首领顶得败阵而逃。我总是多给它拌些料,犒劳它……和牛在一起,也可谓其乐无穷了,不然怎么办呢?方圆十几里内看不见一个 人,全是山。 ⑥看牛顶架,那实在也是一项有益的娱乐。那年春天,我的红犍牛处在新秀的位置上,开始对老黑牛有所怠慢了。它们拉开了架势,对峙着,用蹄子刨土,瞪红了眼睛,慢慢地接近,接近……猛地扭打到一起。红犍牛占据了有利地形,逼得老黑牛步步退却,只剩招架之功。红犍牛毫不松懈,瞧准机会把头一低,一晃一冲,顶到了对方的脖子。老黑牛转身败走,红犍牛追上去再给老首领的屁股上加一道失败的标记。为了这事,破老汉阴沉着脸给我看。他抽着烟,望着老黑牛屁股上 的伤痕,说:“它老了呀!它救过人的命……” ⑦那年冬天我的腿忽然用不上劲儿了,回到北京不久,两条腿都开始萎缩。住在医院里的时候,一个从陕北回京探亲的同学来看我,带来了乡亲们捎给我的东西,最后从兜里摸出一张十斤的粮票,说是破老汉让他捎给我的。粮票很破,渍透了油污,中间用一条白纸相连。“我对他说这是陕西省通用的。在北京不能用,破老汉不信,说:‘咦!你们北京就那么高级?我卖了十斤好小米换来的,咋啦不能用?!’我只好带给你。破老汉说你治病时会用得上。” ⑧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有删改)
|
|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欲速则不达; 。(《论语》) (2).君子固穷, 。(《论语》) (3).博学之, , , ,笃行之。(《礼记》) (4). , ,子姑待之。(《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5).孤之过也。大夫何罪? 。(《左传·秦晋崤之战》) (6). , ,用心躁也。(《劝学》) (7).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 。(《师说》) (8). ,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1).诗歌的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4分) (2).古人对于后两句诗曾有“造语之奇,构思之巧”的评价,请结合后两句加以赏析。(4分)
|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3分) (2).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3分) (3).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3分) (4).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3分) (5).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3分) (6).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3分) (7).黯务少事,乘上间,常言与胡和亲,无起兵。(3分) (8).且匈奴畔其主而降汉,汉徐以县次传之,何至令天下骚动,罢弊中国而以事夷狄之人乎!。(3分)
|
|
下列句中“为”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B.乃召拜为中大夫 C.不足为外人道也 D.孟尝君为相数十年
|
|
下列句中划线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庄公寤生,惊姜氏 B.左右以君贱之也 C.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D.没死以闻
|
|
下列句子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 A.姜氏何厌之有? B.以何市而反? C.汲黯何如人哉? D.君何以自托于赵?
|
|
下列句中“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 B.乡师而哭曰 C.晨而求见 D.老妇恃辇而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