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预 演 (前苏联)杜姆巴泽 我们是老同学,当时我们俩并排坐在最后一排课桌。当老师转身在黑板上写字的时候,我们常一起冲着老师的后背做鬼脸儿。我们还一起参加期末补考。 那是十五年前的事了。十五年来我们一直没有见过面。今天,我终于怀着激动的心情登上了四层楼…… 不知道他是否还能认出我来? 我毅然按了一下电铃。 “不怕烂掉你的臭爪子,可恶的东西!震得整个房子嗡嗡响。什么时候你才能改掉这个坏习惯?”里面传出一阵叫骂。 我羞得满面通红,连忙把手塞进口袋。前来开门的是一个淡黄头发的女孩,看上去约摸有八九岁。 “努格扎尔·阿马纳季泽在这儿住吗?” “他是我爸爸。” “你好,小姑娘,我是绍塔叔叔,是你爸爸的老同学。” “噢,您请进来吧!……玛穆卡!爸爸的同学绍塔叔叔来了。”女孩朝里边喊了一声,领着我向屋子里走去。 迎面冲出一个六岁左右的小男孩,浑身是墨水污迹。 “你们的爸爸妈妈在家吗?” “不在。他们很快就会回来的。” “你俩在做什么呢?”我问。 “我们在玩‘爸爸和妈妈游戏’。我当爸爸,姆济娅当妈妈。”玛穆卡对我说。 “你们玩吧,我不妨碍你们。”我一面点着烟,坐在沙发上。“不知道努格扎尔过得怎么样,”我寻思着,“生活安排得好不好,是不是幸福?” 孩子们尖利的喊叫声把我从遐想中唤醒过来。 “喂,孩子他妈!今天做了什么好吃的?”玛穆卡问道,显然是模仿某个人的。“吃个屁!我倒要问问你,我拿什么来做饭?家里啥也没有!” “你的嘴可真厉害!” “昨天夜里你跑哪儿逛去了?说!”姆济娅握着两个小拳头,叉腰站着。 “你管不着!” “什么,我管不着?好吧,我叫你出去鬼混!” “你疯啦?” “我受够了!够了!今天我就回娘家去,孩子统统带走!” “不准动孩子,你自己爱上哪儿就上哪儿!” “没那么简单!” “把儿子给我留下!” “不行,我已经说了!”姆济娅高声叫道。 “你听着:把儿子留下!要不然……”玛穆卡抱起枕头,一下子砸在姆济娅身上。 “好哇,你敢打人?畜生!”姆济娅抡起洋娃娃,狠狠地打在弟弟头上。她打得那样厉害,玛穆卡的两眼当即闪出了泪花。 我跳起来把他们拉开。 “孩子,真不知道害臊。这是什么游戏哟!” “放开我,尼娜!”姆济娅突然朝我喊道。“你们这些邻居不知道他是什么玩意儿!我整天受他的气,没法跟他过下去了,我的血全被他吸干了,可恶的东西! 你们瞧,我瘦成了什么样子!”姆济娅用纤细的指头戳了戳她那玫瑰色的脸蛋儿。 “别信这个妖婆的鬼话!”玛穆卡冲我说。 “不要吵了!”我实在控制不住,向他们大吼了一声。孩子们恐惧地盯着我。 我喘过一口气,勒令两个孩子向我发誓,保证往后不再扮演他们的爸爸妈妈,然后便步履蹒跚地离开了这个家。 “看来,我的朋友生活得蛮‘快活’的!”我一路上想着姆济娅和玛穆卡,他们表演了一幕未来家庭生活的丑剧。 1.小说开篇写“十五年前的事”,有什么作用?请作具体说明。 2.请结合小说中“我”拜访“老同学”的这段经历,简要分析“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试分析小说结尾画线句的含意和作用。 4.小说中 “老同学”并未出场,而是重点描写了两个孩子的游戏,请结合全文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
|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 ,开国何茫然!(李白《蜀道难》) ⑵ ,春与秋其代序。(屈原《离骚》) ⑶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⑷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 。(苏轼《赤壁赋》) ⑸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⑹庭下如积水空明, ,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⑺春冬之时, ,回清倒影。(郦道元《三峡》) ⑻君子不以言举人, 。(《论语》)
|
|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杂 诗 无名氏 旧山虽在不关身,且向长安过暮春。 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 落第长安 常建 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 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过一春。 ⑴说说第一首诗结句的妙处。 ⑵请简析这两首诗所抒感情的异同。 ⑶清代吴乔说:“大抵文章实做则有尽,虚做则无穷。”这两首诗在表达技巧上就有“实做”和“虚做”的不同。请结合两首诗作具体说明。
|
|
文言文阅读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①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②“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③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瑒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自以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以此相服,亦良难矣!盖君子审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论文。 王粲长于辞赋,徐干时有齐气,然粲之匹也。如粲之初征、登楼、槐赋、征思,干之玄猿、漏卮、圆扇、橘赋,虽张、蔡①不过也,然于他文未能称是。琳、瑀之章表书记,今之隽也。应瑒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至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扬、班②俦也。 ④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又患闇于自见,谓己为贤。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⑤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显而制礼,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而人多不强力,贫贱则慑于饥寒,富贵则流于逸乐,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斯志士之大痛也!融等已逝,唯干着论,成一家言。 (节选自曹丕《典论·论文》) 注:①张、蔡:张衡、蔡邕。 ②扬、班:扬雄、班固。 1.下列实词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 能:擅长 B. 于辞无所假 假:借用(别人的文辞) C. 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 胜:尽,表达 D. 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 引:运用 2.下列各组虚词中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 ) A. ①刘桢壮而不密 ②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 B. ①王粲长于辞赋 ②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 C. ①斯志士之大痛也 ②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D. 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②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 3.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⑴盖君子审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 ⑵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 4.文人不应相轻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
|
安东每天独善其身,多读书,少说话,提高修养,净化心灵,经过一段时间,他问上帝,自己是否足够圣洁了。上帝对他说:“鞋匠康德比你更圣洁。”安东不服,来到康德的鞋店。他问:“你到底做了什么,让上帝认为你比我圣洁?”康德回答:“我也不知道,我只不过是一个鞋匠而已。每次修鞋的时候,我总是将它当作上帝的鞋子来修理……”安东对什么叫“圣洁”似乎若有所悟。 对画横线的“圣洁”,理解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所谓“圣洁”,就是对待每一位顾客如同上帝。 B. 所谓“圣洁”,就是提高修养,净化心灵。 C. 所谓“圣洁”,就是用自身修养对待每一个人。 D. 所谓“圣洁”,就是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
|
用平实的语言转述画线的句子,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陈佩斯钟情喜剧艺术,他创办的大道喜剧院已经正式鸣锣开演。对于正在从事喜剧演出的演员来说,从演出的剧目中截取一部分到春晚舞台上去展示自己的风采,这应当是求之不得的好事。但是,陈佩斯拒绝了央视的邀请,明确表示不参加蛇年春晚小品演出,他说:“我们的作品不是羊肉串,不是糖葫芦,所以没有适合的。” A. 我们的作品是环环相扣的整体,不好拿其中几个片段单独演出。 B. 我们的作品品位很高,不适合面向全国观众的央视春晚。 C. 我们的作品适合普通百姓,不适合高规格的央视春晚。 D. 我们的作品只在大道戏剧院演出,不能像卖羊肉串、糖葫芦一样到处推销。
|
|
填入下列文字中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项是( ) 纪实文学,理应讲究纪实性与文学性的高度统一,作为纪实文学之一种的传记文学, 。缺乏真实丰富的事实材料,而靠浮辞丽藻挥洒成篇,只能写出苍白无力的东西;缺乏生动形象的文学语言,而仅罗列人物生平事迹,也不会葆有长久的感染力。 A. 同样存在着一个“实”与“文”的结合与统一问题 B. 也应注意文采,以求引人入胜 C. 必须特别注意材料的真实性 D. 也要考虑到“文”与“实”二者的有机联系
|
|
下面一段文字中,需要修改的一组词语是( ) 一位登山探险爱好者在组织旅游活动时发帖①说:“登山活动难免②危险,本次活动纯属志愿③,过程中若出现意外④,由本人⑤承担后果。请大家珍惜驴友⑥之间的感情,团结互助,注意自身安全!” A. ①④ B. ②⑤ C. ③⑤ D. ④⑥
|
|
“她(唐小姐)眼睛不顶大,反衬得许多女人的大眼睛像政治家讲的空话,大而无当。”根据句中本体和喻体的关系,从下列句中选出具有相同特点的一句(3分) A. 那妓女忽然发现顾先生的注意,便对他一笑,满嘴鲜红的牙根肉,块垒不平像侠客的胸襟。 B. 张太太上海话比丈夫讲得好,可是时时流露乡土音,仿佛罩褂太小,遮不了里面的袍子。 C. 我只怕他整个胖身体全化在汗里,像洋蜡烛化成一摊油。 D. 方鸿渐自信对她的情谊到此而止,好比两条平行的直线,无论彼此距离怎么近,拉得怎么长,终合不拢来成为一体。
|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我家宝贝正在参加××活动,麻烦给×号×××小朋友投一票”“这是同事家的娃,拜托投一票,谢谢”“考验友情的时候到了,请给×号投票,不胜感激”……朋友圈中家长替孩子拉选票的大戏分分钟都在上演。被拉票者总会感到不胜其烦。然而碍于情分,大家往往连什么活动都没搞清楚就投上了一票。 面对此类现象,有人说这是家长爱孩子的表现,有人说这是“绑架”友情,也有人说这样做有失公平,还有人说这是利用媒体谋私利……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