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题

下列古代诗句所蕴含的理趣与故事的内容最不相符的一项是

相传,古希腊有位国王做了一顶纯金王冠,但怀疑工匠在王冠中掺假。如何鉴别真假又不损坏原物?国王将这个难题交给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尝试过很多办法都失败了。有一天他去洗澡,踏入浴盆,水往外溢。他恍然大悟,终于找到了答案。

A.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B.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D.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 据最新统计,目前社会上有近20%左右的人将按月的储蓄视为未来的养老保险金。

B. 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我国的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实现了双增长,成为森林资源增长最快的国家,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

C. 在张承志的散文中,对中国当今所处的社会形态进行了深刻的阐述,对当今中国人奉行的“功利主义”提出了强烈的批判。

D. 做任何事情都应该上心,不然很难取得应有的成绩,比如说学习,你成绩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自觉刻苦的程度。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获得教养的途径有许多种,但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更应该是我们着力培养和处心积虑追求的东西。

B. 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操作,“神九”飞船与“天宫一号”飞行器圆满对接,毫发不爽

C. 旅居国外已30年的黄老先生思念故土,思念亲人,最近,他写信给老家的政府部门,表达他安土重迁的愿望。

D. 近期,美国军机多次抵近我南海岛礁侦察,美国的危言危行对美中关系势必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谍血    峥嵘岁月    委曲求全    殒身不恤

B. 浸渍    鱼翔浅底    世外桃园    广有羽翼

C. 黯然    见陵之耻    铩羽而归    声名雀起

D. 寥落    按剑而跽    相提并论    不胜杯杓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zǔ)          参(shèn)        力(lù)          变之声(zhǐ)

B. (chuàng)    颓(pǐ)            心(fǔ)          挥斥方(jiú)

C. (jī )          青(xìng)        (ào)          长歌哭(dàng)

D. 目(chēn)      火(bō)        火(cuì)          百争流(kě)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鲁迅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似乎说他是“中国文化的守夜人”更能符合我心目中鲁迅的样子。我这一生,与其说是在中国的现实生活里过来的,不如说是从中国文化中走过来的。中国当代文化的风云变幻使我像在茫茫暗夜中走路,不知自己的脚将踩在什么上。记得小时和母亲住在农村一座黑糊糊的土屋中,睡梦中醒来,见母亲还坐在我的身边,心里就感到很踏实,很安全,若是发现身边没有一个醒着的人,心里马上就恐怖起来。在我的感觉里,鲁迅就是一个醒着的人。感到中国还有一个醒着的人,我心里多少感到踏实些,即使对现实的世界仍然是迷蒙的,但到底少了一些恐怖感。中国现当代文人说的多是梦话。梦话也有文学价值,但对我这样一个胆小的人,说梦话的人甚至比不说梦话的人更加可怕。鲁迅之所以在我的心灵中占了一个特殊的位置,这也是一个主要原因。

守夜人有守夜人的价值。在夜里,大家都睡着,他醒着,总算中国文化还没有都睡去。当然,在夜里,醒着的也不仅仅是他一个人,还有其他一些人。别人都睡了,正是偷东西的好时机,小偷就多了起来。小偷是没有在白天当强盗的勇气的,他得等到夜里,趁别人昏睡的时候,悄悄跑到人家家里取钱或财物。乱世出英雄,暗夜出盗贼。对于现代社会,中国大多数的人还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只有少数的知识分子明白了一点世界大势。只要他们不管别人的死活,不管整个中国的前途,耍点小聪明,施点小诡计,就能捞摸到不少的好东西。

鲁迅原本也是有条件趁机捞一把的,但他非但没有捞,反而把中国知识分子的那些小聪明、小把戏,戳破了不少,记录了不少。有了鲁迅的存在,他们想任意地涂抹历史就有些困难了。等到中国人都从睡梦中醒过来,人们至少还可以从这个守夜人的作品里,知道那时候的中国到底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情。

(选自王富仁《中国文化的守夜人——鲁迅》,有删改)

1.作者认为鲁迅是“中国文化的守夜人”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鲁迅这位“守夜人”的价值表现在哪些地方?

3.请以《呐喊》中的《风波》为例,谈谈你对划线语句的理解。

 

题型:文学作品阅读
难度:中等

简答题

(1)《红楼梦》第八十回中,“香菱忙笑道:‘奶奶说那里话。此刻连我一身一体俱属奶奶,何得换一名字反问我服不服,叫我如何担得起。奶奶说那一个字好,就用那一个。’”“奶奶”是谁?她为什么要给香菱改名字?这段文字表现了香菱怎样的心理?

(2)《哈姆莱特》中,国王、王后和波洛涅斯为了弄清哈姆莱特“疯癫”的虚实,做了哪些

试探?请结合文本简要概述。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三国演义》中,刘备兵发东吴,张昭认为蜀兵势大,诸葛瑾出使必不归,而孙权坚信诸葛瑾必回吴,结果诸葛瑾果真返回,张昭十分羞愧。

B. 《子夜》中,得知双桥镇失陷的消息后,吴荪甫气急败坏,转而又对林佩瑶的沉默很不满,林佩瑶则安慰他说:“一个人的理想迟早是要胜利的。”

C. 《边城》中,祖父去世后,五十多岁的杨马兵承担了照顾翠翠的责任,他做事既勤快又干净,常和翠翠一同谈论祖父,还陪她等待二老的归来。

D. 《老人与海》中,第一条鲨鱼被老人用鱼叉刺死,虽然这条鲨鱼啃掉了大马林鱼近四十磅肉,老人并不心疼,反而因大鱼重量减轻而放松。

E. 《茶馆》中的常四爷是个旗人,他性格耿直,具有正义感和爱国心,王利发见有特务,便提醒他说话小心,但常四爷还是被特务找茬抓走了。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中等

一、阅读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今人解杜诗,但寻出处,不知少陵之意,初不如是。且如《岳阳楼诗》:“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拆,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此岂可以出处求哉!纵使字字寻得出处,去少陵之意益远矣。盖后人无不知杜诗所以妙绝古今者何在,但以一字亦有出处为工,如《西昆酬唱集》中诗,何曾有一字无出处,便以为追配少陵,可乎?且今人作诗亦未尝无出处渠自不知若为之笺注亦字字有出处但不妨其为恶诗耳。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划线部分断句。(限五处)

且 今 人 作 诗 亦 未 尝 无 出 处 渠 自 不 知 若 为 之 笺 注 亦 字 字 有 出 处 但 不 妨 其 为 恶 诗 耳 。

2.本文选自《老学庵笔记》,这本书的作者是

3.在这则材料中,作者对“今人”的哪些现象提出了批评?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人说,“我不知道”,这句话虽然短小,却具有坚实的翅膀,拓展了我们的生活。

也有人说,如果不想知道,无论看多少次都还是不知道。

 

共359704条记录 当前(16821/35971) 首页 上一页 16816 16817 16818 16819 16820 16821 16822 16823 16824 16825 16826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