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试题。

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绚丽之美

魏家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朴素为美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观念,也是一种基本的美学观念。朴实无华,清新自然,成为美的最高形态。这一美学观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在强调文以载道的前提下,提倡文学艺术表现手段的质朴与简洁,更能体现文学的实用价值。

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一般观念上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不但老百姓不可能有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自身的社会地位的享受,就是贵为天子的君主,也不应该一味地贪图享乐。《尚书五子之歌》: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彫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地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国语楚语上》: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这是倡导朴实之美的最基本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原因,与此同时,传统美学观也 就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了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朴素,作为一种美的形态,就是在这样一种前提下提出来的。老子在时代的变革面前,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上古社会去,因此提出了把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作为一种治国的原则。老子极端反对文学艺术的精巧与美丽,他认为,那种美丽的色彩不但对人的心理是一种摧残,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是很可怕的腐蚀剂。在美与真的关系上,老子认为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既然如此,艺术创作就只能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作简单的描摩与再现,而无须作艺术的修饰,这正是老子的无为的政治理想、大巧若拙的社会理想在艺术创作领域的推广与贯彻,也正是朴素为美的美学观念的源头。庄子的美学理想从整体上看是追求宏大之美,其中的《逍遥游》、《秋水》等篇都表现出壮美的气势,但在对美的形态作论述的时候,他却更多地强调朴素、自然、平淡的美,这使他与老子的美学思想有着明显的一致性。

崇尚自然、平淡、朴素、简约,本来是老庄美学思想的精髓,但在先秦时期,其他派别的许多思想家也加入了对华丽之美的尖锐批判,这就很容易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美学思想传统。墨家从下层人民的立场出发,提出非乐的主张,曰:为乐非也。法家对华丽之美的批判态度更加尖锐,认为文饰的目的就是为了掩盖丑的本质: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夫物之待饰而后行者,其质不美也。不但把绚烂华丽作为的外表装饰,而且还同老子、庄子、墨子一样,把追求华丽之美同国运、民心联系起来,而且,儒家美学思想中本来就包含着节用的观念和辞达而已矣的主张。这样,不但是儒与道,而且又加上了墨与法,这四家的美学思想在朴素、自然、平淡、简约、实用这诸多方面形成了合流,更强化了朴素为美在中国美学传统中的地位,华丽之美也就成为众矢之的了。

(节选自《华夏文明》有删节)

1.下面有关朴素为美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朴素为美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观念,也是一种基本的美学观念,只要提倡文学艺术表现手段的质朴与简洁,就更能体现文学的实用价值。

B.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因为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人们大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

C.朴素为美不仅在中国美学传统中占有重要位置,而且在政治风格和道德评 价领域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D.艺术创作对客观存在的现实无须作艺术的修饰,这是老子的政治理想、社会理想在艺术创作领域的推广与贯彻,也正是朴素为美的美学观念的源头。

 

2.下列表述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朴实无华,清新自然,成为美的最高形态,这一美学观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有其合理性的一面。

B.《尚书五子之歌》中旗帜鲜明地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的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

C.老子提出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美学思想,极端反对文学艺术的精巧与美丽,强调美丽的色彩不但对人的心理是一种摧残,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是很可怕的腐蚀剂。

D.法家认为文饰的目的就是为了掩盖丑的本质,不但把绚烂华丽作为的外表装饰,而且还把追求华丽之美同国运、民心联系起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子在时代的变革面前,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上古社会去,因此,在美与真的关系问题上,他提出了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主张。

B.庄子在对美的形态作论述时,更多地强调朴素、自然、平淡之美,但从整体上看是追求宏大之美的,这使他与老子的美学思想有着明显的不同。

C.如果传统美学观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它就将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D.在先秦时期,儒道墨法等思想家在美学思想上达成的共识很容易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美学思想传统,更强化了朴素为美在中国美学传统中的地位。

 

 

题型:材料作文
难度:压轴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题型:语言应用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图表,用简明的语言概述中国房价走势变化的基本特点以及人均月收入与房价的关系,不使用具体数字(包括年份),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题型:语言应用
难度:中等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从来的文章家都提倡简.练,而列繁冗拖沓为作文病忌,这诚然是不错的。然而,文章的繁简又不可单以文字的多寡论。言简意赅,是凝炼、厚重;言简意少,  ①          。“繁”呢,有时也自有它的好处:描摹物态,求其穷形尽相;刻画心理,能使细致入微。有时,真是非繁不足以达其妙处。这可称为以繁胜简。看文学大师们的创作,有时用简:惜墨如金,力求数字乃至一字传神。有时使繁   ②         ,汩汩滔滔,虽十、百、千字亦在所不惜。简笔与繁笔,  ③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生肖鸡有什么样的文化内涵呢?                ;           ,     

①民间更是将鸡视为吉祥物

②头上有冠,是文德;足壮能斗,是武德

③鸡在十二生肖中排名第十位,地支为酉

④古人特别重视鸡,称它为“五德之禽”

⑤说它可以吃掉各种毒虫,为人类除害

⑥敌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呼唤同类,是仁德;守夜不失时,天明报晓,是信德

A. ④②⑥①⑤③    B. ③④②⑥①⑤    C. ③①⑤④② ⑥    D. ④⑥②③①⑤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我们要密切监测经济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新问题,把风险和困难降到最低,掌握经济发展的主动权,争取最好结果。

B. 应届毕业生出现第一份工作“闪辞”固然情有可原,但它折射出的缺乏职业规划、好高骛远与眼高手低的缺点则需要应届毕业生克服。

C. “醉驾不再一律入刑”最近引发争议。有网友担忧法律松动之后,酒驾、醉驾行为会反弹,尤其是一些权贵群体酒驾会更容易“法内开恩”。

D. 对于摩拜单车充值车费最低为10元的设置,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种强制推行“最低消费”的极其不合理的行为。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此处峰回路转,一道道瀑布飞挂在眼前,翻滚着白色的浪花,飞溅着似玉如银的水珠气势雄浑而磅礴,令人流连忘返。

②随着文字我们恍若回到了古战场,将士们奋勇杀敌血流如注甚至掉臂不顾,惨烈的场面令人难以忘怀。

③法国尼斯欧洲研究所学者乔治·佐戈普鲁斯认为,很多国家对有效解决腐败问题一筹莫展,中国在短短几年内就取得了如此巨大成绩,“让世界为之惊叹”。

④正值老教授八十寿辰之际,晚辈们集体送去了一块匾额,上面写着“恭祝您老长命富贵”。

⑤据新闻报道,在某些乡镇,冒充军人诈骗已经蔚然成风,因此地方公安局于日前开展了专项行动,对一些诈骗犯发出了通缉令。

⑥张召忠身上有很多有趣的地方,比如拥有军人身份却时常一副“没正形”的样子,年过半百却像小孩子那般无拘无束、胸无城府

A. ①②④    B. ②③⑤    C. ①③⑥    D. ①④⑥

 

题型:名句名篇
难度:中等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成语“沧海一粟”由苏轼《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一句演化而来。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分析国家灭亡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诗歌鉴赏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乐府杂曲。鼓吹曲辞。凯歌六首(其五、其六)岑参

(其五)

蕃军遥见汉家营,满谷连山遍哭声。

万箭千刀一夜杀,平明流血浸空城。

(其六)

暮雨旌旗湿未干,胡烟白草日光寒。

昨夜将军连晓战,蕃军只见马空鞍。

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其五)一诗先写两军对垒的形势,次写蕃军的遍地哭声,最后交代战斗情形,诗人按照实况的顺序安排,突出了戍边战士的昂扬斗志,骁勇善战。

B. 从“暮雨旌旗湿未干”一句,可知战事告捷有赖雨夜偷袭的成功。“满谷连山遍哭声”则是夜袭时的实况;蕃兵从睡梦中惊起,已是杀声震天,战场一片哭声。

C. “万箭千万一夜杀”,句中连用万、千、一三个数目字,深刻地描写了战争的激烈和厮杀的残酷无情。“一夜”可见战斗持续时间长是一场恶战;但就整个战役而言又可谓速决。

D. 两首诗都正面描写战争的场面,诗意明朗,节奏明快,突出战斗的紧张气氛,而“蕃军遥见汉家营”一首最具个性特色,是边塞诗中少有的慓悍之作。

E. 两首诗都突出了战争的情形,“暮雨旌旗湿未干”与“平明流血浸空城”,都以“湿”的场面,显示出战事刚刚结束,杀气尚未全消。

2.这两首诗都描写战争,所用的艺术手法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公孙(复姓)景茂,字元蔚,河间阜城人也。容貌魁梧,少好学,博涉经史。在魏,察孝廉,射策甲科,为襄城王长史,兼行参军。迁太常博士,多所损益,时人称为书库。后历高唐令、大理正,俱有能名。及齐灭,周武帝闻而召见,与语器之,授济北太守。以母忧去职。开皇初,诏征入朝,访以政术,拜汝南太守。郡废,转曹州司马。在职数年,以老病乞骸骨,优诏不许。俄迁息州刺史,法令清静,德化大行。时属平陈之役,征人在路,有疾病者,景茂撤减俸禄,为饘粥汤药,分赈济之,赖全活者以千数。上闻而嘉之,诏宣告天下。十五年,上幸洛阳,景茂谒见,时年七十七。上命升殿坐,问其年几。景茂以实对。上哀其老,嗟叹久之。景茂再拜曰:“吕望八十而遇文王,臣逾七十而逢陛下。”上甚悦,赐物三百段。诏曰:“景茂修身洁己,耆宿不亏,作牧化人,声绩显著。年终考校,独为称首,宜升戎秩,兼进籓条。可上仪同三司,伊州刺史。”明年,以疾征,吏人号泣于道。及疾愈,复乞骸骨,又不许,转道州刺史。悉以秩俸买牛犊鸡猪,散惠孤弱不自存者。好单骑巡人,家至户入,阅视百姓产业。有修理者,于都会时乃褒扬称述。如有过恶,随即训导,而不彰也由是人行义让有无均通男子相助耕耘妇人相从纺绩大村或数百户皆如一家之务其后请政事上优诏听之。仁寿中,上明公杨纪出使河北,见景茂神力不衰,还以状奏。于是就拜淄州刺史,赐以马舆,便道之官。前后历职,皆有德政,论者称为良牧。大业初卒官,年八十七。谥曰康。身死之日,诸州人吏赴丧者数千人,或不及葬,皆望坟恸哭,野祭而去。

《隋书 公孙景茂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是人行义/让有无均通/男子相助耕耘/妇人相从纺绩/大村或数百户/皆如一家之务/其后请政事/上优诏听之。

B. 是人行义让/有无均通/男子相助耕耘/妇人相从纺绩/大村或数百户/皆如一家之务/其后请政事上/优诏听之。

C. 是人行义让/有无均通/男子相助耕耘/妇人相从纺绩/大村或数百户/皆如一家之务/其后请政事/上优诏听之。

D. 是人行义/让有无均通/男子相助耕耘/妇人相从纺绩/大村或数百户/皆如一家之务/其后请政事上/优诏听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孝廉:魏晋时选举官吏的两种科目。孝,孝悌之人。廉,清廉之士。后合称“孝廉”。

B. 周武帝:即北周第三个皇帝宇文邕,“武”是他的谥号,他的庙号为“高祖”,也称“高祖武皇帝”。

C. 乞骸骨:古代官吏自请退职,常称“乞骸骨”,意谓使骸骨得归葬故乡,与之相类似的还有致仕、请辞、告老、请归、乞归。

D. 便道之官:被封官或受命后,不必入朝谢恩,直接赴任的官员。此处便是此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公孙景茂博览群书,颇有能名。他从小好学,广泛涉猎经史。在北魏时期,被举为孝廉,射策甲科,升任太常博士,对宗庙礼仪多有增加或减少,当时的人称他为“书库”,有能干的名声。

B. 公孙景茂治州有方,德化大行。任息州刺史时,法令稳妥,德教广为推行;当时正值平定陈的战役,他拿出自己的俸禄,煮稀饭熬药剂救济遭受战乱的灾民,数以千计的灾民得以救活。

C. 公孙景茂修身洁已、声绩显著。他七十七岁时,拜见皇上,感激皇上的知遇之恩,皇上赐给他物品三百段,并下诏褒扬他。他因为疾病征召入朝,等到病愈,又请求还乡,不被允许。

D. 公孙景茂一生为官,皆有德政。他去世的那天,各个州郡赶来奔丧的有数千人,有的没赶上葬礼,都望坟痛哭,随地祭祀而去。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景茂修身洁己,耆宿不亏,作牧化人,声绩显著。年终考校,独为称首。

(2)有修理者,于都会时乃褒扬称述。如有过恶,随即训导,而不彰也。

 

共359704条记录 当前(16824/35971) 首页 上一页 16819 16820 16821 16822 16823 16824 16825 16826 16827 16828 16829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