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项中,语意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德国两百年前的教育宣言曾经如此说道:教育的目的, , , , , , ,作出有意义的选择。 ①抽象的归纳力和理解力 ②而是要去唤醒学生的力量 ③不是着眼于实用性的知识和技能 ④以便使他们在目前无法预料的种种未来局势中 ⑤不是培养人们适应传统的世界 ⑥培养他们自我学习的主动性 A. ③②⑤④⑥① B. ⑤③②⑥①④ C. ⑥③①②④⑤ D. ⑤①②③④⑥
|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中国军网披露,中方坚决反对美韩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同时火箭军极其罕见地透露发射了威慑力极强的各型导弹的消息。 B. 我们要在党的强军目标引领下,加快政治建军、改革强军、依法治军的步伐,强化练兵备战,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C. 中国强势崛起,开始从根本上解决了西方发达国家轻易收割发展中国家羊毛的历史,这就是特朗普还未上任就矛头对准中国的原因。 D. 元九登高时节,很多市民纷纷用手机拍照,并发送到微信朋友圈,热情介绍达州“元九登高节”的盛况,引起微粉羡慕达州人有登高节。
|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两个都不恰当的一项是 ①“中国诗词大会”的选手各显神通,呈献了精美的文化盛宴。浩如烟海的诗词唤醒了人们心中最亲切最温暖的文化记忆。 ②在部分小书店,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高定价低折扣”的伪劣图书;这些图书中的文章胡乱拼凑,错误百出,简直使人不忍卒读。 ③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挥而就,还可以会经历大的阵痛,付出一些代价,但方向上不能犯颠覆性错误。 ④暮春三月,八台山春意盎然,漫山遍野焕发出夺目的光彩,桃红李白,蜂飞蝶舞,秀色可餐;盘山路上汽笛阵阵,农家院里笑语声声。 ⑤面对观光、饭馆、游览车等业者要求当局务实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呼声,台湾当局却置之度外,并且还大肆撒谎,港口胡言。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⑤ D. ①⑤
|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从侧面写出箫声的魅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的《鱼我所欲也》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氓》中用比兴手法告诫女子不要沉迷爱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泊舟呈灵晖 南宋 徐玑 泊舟风又起,系缆野桐林。月在楚天碧,春来湘水深。 官贫思近阙,地远动愁心。所喜同舟者,清赢亦如吟。 【注】徐玑(1162-1214)字致中,又字文渊,号灵渊,浙江温州永嘉松台里人。与徐照(字灵晖)、翁卷(字灵舒)和赵师秀(号灵秀),合称“永嘉四灵”。 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准确的两项是 A. “泊舟风又起,系缆野桐林”点题,交代了泊舟的地点与环境,一个“又”字表明漂泊时间很长,暗含羁旅在外的辛酸。 B. “官贫思近阙,地远动愁心。”诗人官职卑微,仕途困顿,何时能靠近京师?这里,“近阙”就是靠近京城,对皇上不满之意溢于言表。 C. 这是写给朋友的一首诗,也是一首典型的律诗。含蓄地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在外漂泊的失意之感。颔联、颈联对仗工整。 D. 人在旅途,且就着月光欣赏一番旅途的景色吧。所幸的是,船上还有一位与我志趣相投的旅伴。全诗情感由喜到忧,不断变化。 E. 《泊舟呈灵晖》这首诗歌,作者借“风”“林”“楚天”“湘水”等意象抒发了内心的失意愁苦。景语情语融为一体,艺术性很强。 2.“月在楚天碧,春来湘水深”有很强的艺术性,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加以赏析。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彭越列传 彭越者,昌邑人也,字仲。常渔钜野泽中,为群盗。陈胜、项梁之起,少年或谓越曰:“诸豪杰相立畔秦,仲可以来,亦效之。”彭越曰:“两龙方斗,且待之。” 居岁余,泽间少年相聚百余人,往从彭越,曰:“请仲为长。”越谢曰:“臣不愿与诸君。”少年强请,乃许。与期旦日日出会,后期者斩。旦日日出,十余人后,后者至日中。于是越谢曰:“臣老,诸君强以为长。今期而多后,不可尽诛,诛最后者一人。”令校长斩之。皆笑曰:“何至是?请后不敢。”于是越乃引一人斩之,设坛祭,乃令徒属。徒属皆大惊,畏越,莫敢仰视。乃行略地,收诸侯散卒,得千余人。 汉元年秋,齐王田荣畔项王,乃使人赐彭越将军印,使下济阴以击楚。楚命萧公角将其南越,越大破楚军。汉王二年春,与魏王的及诸侯东南楚,彭越将其兵三万余人归汉于外黄。汉王曰:“彭将军收魏地得十余城,欲急立魏后,今魏王豹亦魏王咎从弟也,真魏后。”乃拜彭越为魏相国,擅将其兵,略定梁地。 汉王追楚,为项籍所败固陵。乃谓留侯曰:“诸侯兵不从,为之奈何?”留侯曰:“彭越本定梁地,功多,始君王以魏豹故,拜彭越为魏相国。今豹死毋后,且越亦欲王,而君王不蚤定,与之约;即胜楚,睢阳以北至谷城,皆以王彭相国。君王能出捐此地许之,可致之;即不能,事未可知也。”于是汉王乃发使使彭越,如留侯策。使者至,彭越乃悉引兵会垓下,遂破楚。项籍已死。春,立彭越为梁王,都定陶。 十年秋,陈豨反代地,高祖自往击,至邯郸,征兵梁王。梁王称病,使将将兵诣邯郸。高祖怒,使人让梁王。梁王恐,欲自往谢。其将扈辄曰:“王始不往,见让而往,往则为禽矣。不如遂发兵反。”梁王不听,称病。梁王怒其太仆,欲斩之。太仆亡走汉,告梁王与扈辄谋反。于是上使使掩梁王,梁王不觉,捕梁王,囚之洛阳。有司治反形已具,请论如法。上赦以为庶人,传处蜀青衣。西至郑,逢吕后从长安来,欲之洛阳,道见彭王。彭王为吕后泣涕,自言无罪,愿处故昌邑。吕后许诺,与俱东至洛阳。吕后白上曰:彭王壮士,今徙之蜀,此自遣患,不如遂诛之,妾谨与俱来。”于是吕后乃令其舍人告彭越复谋反。廷尉王恬开奏请族之。上乃可,遂夷越宗族,国除。 (节选自《史记·魏豹彭越列传》)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乃行略地,收诸侯散卒 略:掠夺 B. 使将将兵诣邯郸 诣:拜访 C. 太仆亡走汉 亡:逃亡 D. 遂夷越宗族,国除 除:废除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日中”是纪时法。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小时。日中是十二时之一,又名日正、中午等。 B. “汉元年”不是年号纪年法。中国从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如《游褒禅山记》中的“至和元年”、《琵琶行》中的“元和十年”都是年号纪年法。 C. “高祖”是庙号,是皇帝在宗庙中被供奉时称呼的名号。有的君主死后,会有多个庙号,这是追尊、改谥等原因造成的。 D. “太仆”是中国古代官职名,秦汉时主管皇帝车辆、马匹。它和丞相、太师、尚书、门下省、中书省等都是官职名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泽中的一百多个年轻人聚焦在一起,前去追随彭越,并且请求彭越做他们的首领,彭越开始拒绝了他们,还说不愿和他们一起干。 B. 第二天最后一个人直到中午才来。大家都觉得是个小事情,可是彭越命令校长杀掉了这个人,并设置土坛,用其人头祭祀。 C. 汉王在固陵被项籍打败。彭越率领着全部人马在垓下和汉王的军队会师,最终大败楚军。最后汉王封彭越为梁王,建都定陶。 D. 彭越对着吕后哭泣,亲自分辩没有罪行,希望回到故乡。吕后却让彭越的门客告他再次阴谋造反。皇上诛杀了彭越并灭其家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汉王追楚,为项籍所败固陵。乃谓留侯曰:“诸侯兵不从,为之奈何?” (2)其将扈辄曰:“王始不往,见让而往,往则为禽矣。不如遂发兵反。”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香椿木四方凳 宋以柱 手机响起来的时候,睡得正浓。等我看清屏幕上显示的名字是张里时,一接通电话,我就破口大骂:“神经病啊,你?”张里一个劲的道歉:“柱哥,实在对不起,我实在是睡不着,你来一趟吧。” 我和张里从一个村里出来,在这个小县城“鬼混”,已经三年了,我给一个供水点打工,负责几个小区的纯净水供应。 张里脑子活泛,去年买了一辆二手小货车,往人烟稀少的深山里跑,专收旧家具。即使是严寒酷暑,也不休息。有时候,他也能走个狗屎运,收到一件两件值钱的旧东西,赚个千儿八百。 此时,面前的张里双手卡着腰,两眼通红,瞪着面前一对方木凳发呆。 “怎么了?瞎钱了?”我问他。每次他看走了眼,花了冤枉钱,都是跺脚大喊瞎钱了瞎钱了。 “没有,这对方木凳,是香椿木的,我只花了三十元,怎么着也能卖个千儿八百的。”我一听张里这话,更来气了,“你这不有病吗?大半夜的,把我折腾来,就是为了给我显摆哟? ” 张里不再两手卡腰。他环抱着胳膊,一只长满老茧的手捏着下巴,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说给我听。 “这对方木凳至少五十年了,但是,你看严丝合缝,没有一点操作,四只脚一点也不松动。这两只凳子,看着做工很简单,实际上做工相当讲究。” 我一看,的确是,表面有点儿掉漆,有点儿发黑,其它部位的红漆倒显得特别鲜艳。凳子略显笨拙,却瓷实,大方,四平八稳,是很适宜农家使用的家具。 “而且是用香椿木做的,从古至今,用香椿木做凳子的很少。香椿木太硬,做家具太费时,工费要超过木头钱好几倍。”张里干这行有一段时间了,懂得真不少。 我点上一支烟,慢条斯理地吐烟圈。 张里抢过烟去,抽了几口,又给我塞回来。 “我这次去的村子叫柴甘村。离这里八十公里,离他们的镇子三十多公里,十几户人家,却见不到几个人,只有几位老人。” “我准备走的时候,胡同里拐出一位近七十岁的老头儿,瘦弱,牙齿几乎掉没了。他一手提着一只方木凳问我要不要?我正因为没见到东西沮丧呢,看到那对方木凳,我眼前一亮,虽不是老货,却是旧货,花很少钱就能到手,转手就赚千儿八百。” “这时,我听到了隔墙传来一个女人的哭声,其间,还夹杂着骂声,听不清她哭骂什么?那哭声很愤怒,像是失去了至爱亲人一样。我对他说只能卖二十块钱,老人犹豫了半晌,提起凳子往回走。我赶忙拉住他的手说,要给他加十元钱。果然,他放下凳子,接过三十元钱走了。我没再停留,往墙上贴了一张收旧家具的广告,就开车回来了。” “但是,我心里一直不安,就是因为那女人的哭声,我觉得与这凳子有关。”张里的眉头拧着疙瘩。 第二天中午,张里约我喝酒,我知道他还没放下那件事,就一个劲的吃喝,不说话。这时,有人给张里电话。不久,一个年轻人站在我们桌子前。他和张里握了握手,说:“卖给你凳子的老人是我叔。我婶子让我找到你,求你把凳子还给她。” 年轻人说着,从钱夹里拿出三百元,说:“来回油钱我也给你出了。我婶子一辈子不容易,这凳子是她的嫁妆。娘家那边没人了,这对凳子是她唯一的念想了。” 我和张里都愣住了。张里先反应过来,把钱推回去。小伙子一下子攥住了张里的手腕,有点急了:“大哥,你还有啥要求,我全答应,但凳子我一定带走。” 张里看了看我说:“钱不要了,凳子你带走。”小伙子再三推让,张里一直不松口,坚决不收小伙子的钱。 张里说:“幸亏在村里墙上留了电话了。” “钱瞎了。”我端着酒杯碰了碰他的杯子。 “这次不是瞎了。”他很快的碰了一下我的杯子,一口喝下去。 隔一天,还是半夜,又响起张里兴奋的声音:“柱哥,我又去了一趟柴甘村,我见到凳子的主人了,是一位很慈祥的老太太,我给他买了蛋糕,还有衣服。过几天,我还会去。” 这家伙! (节选自《小小说选刊》2016年第23期) 1.下列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 文章以“我”的视角来叙事,这样就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第二段插叙我和张里的经历,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B. 小说语言生动雅致,生活气息浓郁,“瞎钱了”呈现出浓郁的地方色彩,“这家伙”饱含了“我”对张里的敬佩。 C. 小说通过对柴甘村的环境和人物的记叙,展现了一幅苍凉落寞的农村生活画卷,寄寓了作者对农村现状的不满和忧虑。 D. 小说中“往墙上贴了一张收旧家具的广告”绝非闲来之笔,而是为后文做了很好的铺垫,体现了作者构思的精巧。 E. 小说运用语言、神态、动作、心理和细节描写等手法,从多个角度展现了主人公的鲜明个性,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2.小说在刻画张里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3.文章以“香椿木四方凳”为题有什么作用?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国内最早的共享单车企业创立于2014年。2015年国内共享单车初步发展,到2017年,用户数激增700%,预计未来三年仍将大幅增长。 共享单车用户以在校大学生,年轻的上班族为主,并且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学校、公交站、地铁站等附近的共享单车给使用者提供了最快捷的“最后一公里”行程方案。共享单车不仅使用方便,而且也有绿色出行的好处,在城市内快速普及。 在用户的使用频率方面,大部分用户还没有形成固定的使用习惯,当前共享单车企业也在靠着补贴的形式获取用户,培养用户。 从当前主流的十家共享单车APP用户评分上看出,共享单车行业整体的用户评价并不是很高,一步单车超过9分,小蓝单车超过8分,更多的共享单车APP评分惨不忍睹。 当前,共享单车行业面临的问题很多。一部分来自产品本身,包括车辆的损坏等;而另一部分,则来自用户,包括一些用户盗取共享单车、恶意损坏、换锁等,这还需要平台与政府共同监督,行业只有在规范化的前提下,才能健康发展。 (改编自《速途研究院报告》) 材料二:2016年,已有数十家企业进入共享单车领域,业内人士估计,全国共享单车已有数百万辆,扫码骑车、手机付费的共享单车为不少市民解决了“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但也随之出现乱停乱放等不文明现象,挤占公共空间,带来了安全隐患。在不少城市,非机动车道、步行道、主次干道转弯、闹市区,随处可见各种颜色的共享单车,对环境秩序以及出行安全产生了影响。 对于违停的单车各地如何处理?在上海、深圳、广州、成都、南京等地,共享单车在人流拥挤地段违停,都被相关部门集中收缴,有时达数百辆。不少业内人士表示,仅仅这样简单收缴很可能导致“三输”:管理方浪费人力,单车公司资产受损,需要骑车的用户用不了。与城市公共自行车有固定车桩不同,共享单车没有固定的停车点,如何保证使用者依规停放? 目前,多家共享单车企业都出台了信用惩戒条款,提醒使用者停放在规范区域内。单车内有一套积分系统,一旦停放不符合规范,下一位使用者可以举报,扣除这名违停者一定的信用分。当用户过低时,会在一段时间内失去使用权利。与此同时,各地政府部门的监管意见正加速出台。 (摘自《山西日报》) 材料三:最近,广州共享单车用户接连收到商家推出的“免费骑”、充值返现活动的通知短信。23日上午,摩拜单车宣布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出“红包车”,不仅骑车“限时免费”,还向用户倒贴钱,正式将共享单车企业的竞争带入“血拼时代”。24日,“摩拜红包车”在广州上线。 记者从摩拜单车了解到,今后,用户打开APP时,除了能看到周围可供使用的共享单车,还有可能发现红包图标,也就最新上线的“摩拜红包车”。只要找到这类“红包车”并有效骑行超10分钟,即有机会获得100元以内的现金红包,金额累计超过10元即可通过支付宝提现。 实际上,过去两个月,共享单车企业的免费大战持续升级。上周末,小蓝单车率先宣布开展“免费骑”活动。随后,摩拜、ofo立即“迎战”,各商家的充值返现活动也颇为频繁。 免押金、骑车免费,甚至还送红包……对于此前引起业界热议的共享单车盈利模式问题,各家企业似乎已“放弃了思考”,直接进入名副其实的“烧钱”模式。不过,这当然意味着企业要承担巨大的运营成本。一方面,不想丢掉市场份额,另一方面,也不愿与对手“分蛋糕”,这也让单车企业陷入份额与烧钱必须二选一的“囚徒困境”。 (摘自金羊网) 1.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论及共享单车用户以年轻人为主,并且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共享单车在城市内快速普及的原因是使用方便。 B. 材料一认为,当前共享单车企业主要依靠补贴的形式获取用户,培养用户。共享单车行业整体的用户评价并不高。 C. 材料二说到,共享单车违停给城市交通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一些城市对在人流拥挤地段违停的单车采取收缴的方式加以解决。 D. 材料三认为,“摩拜红包车”率先在广州上线,向用户倒贴钱,正式将共享单车企业的竞争融入“血拼时代”。 2.下列针对三则材料的理解和分析,合理的两项是 A. 材料一显示,共享单车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只要单车行业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这种势头势必一直延续下去。 B. 据材料二分析,对违规停放着,采用举报和扣除信用分的方式进行处理,这在目前可能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方式。 C. 材料二认为,共享单车为不少市民提供了便利,但乱停乱放也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这与使用者的素质不无关系。 D. 材料三对广州共享单车盈利模式做了报道,各家企业“放弃了思考”,直接进入了“烧钱”模式,这对消费者非常有利。 E. 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对共享单车情况进行了分析,都认为共享单车带来了便利,也存在不少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3.针对共享单车行业存在的问题,请你结合材料提出合理建议。
|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古诗词的魅力 古诗词篇幅短小而魅力无穷,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说:“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二三分钟。”然而,篇幅不长,字数不多的古诗词,却曾备受读者钟爱,被读者视之如同珍宝。 林语堂说过,有一个漫长的年代“中国诗在中国代替了宗教的任务”。意谓那时候笃信基督教或天主教的西方人依靠宗教信仰帮助自己去恶从善,而中国人则依靠诗歌教化帮助自己去恶从善。 西方人主张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进入神圣的状态,而中国人竭力追求的却是诗意的生活。在中国人的人生理想中,诗意的人生比庸俗的、铜臭的人生,甚至比遁入空门的人生更加高尚。 西方人从小背诵圣经,中国人则从小背诵唐诗。在很多中国人的心目中,诗教确实曾经类似宗教,或者说具有宗教般的力量。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诗歌的教化作用通常不必借助强制的力量来实现,人们大教情不自禁地被诗歌的魅力吸引,自觉去运用记诵的诗句来指导自己方方面面的生活。 古诗词的魅力主要源自其精辟的内容,它实际上成了历朝历代许许多多具有高超智慧的人体察到的人生哲理。老一辈人读古诗词,首先会被作品开诚相见的态度吸引,他们读着“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古诗十九首》),“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以及“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阳头曲》)等等,对这些内心的剖白,总是反复咀嚼,长久难忘,他们被作者的真情实感打动,如同听到知心朋友说话,即使对方彻底长谈依然听得津津有味。 大量优秀的古诗词作品不但跟人们推心置腹地说话,而且拥有高超的艺术技巧,善于凭借生动的形象去表情达意,让人爱不忍释,终致潜移默化。 有的是通过典型细节达到形象生动的。如“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作者仅仅借助一只飞入人家的燕子,去反映世事盛衰的变化,深沉的感慨便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景物寻常,语言浅显,却蕴含着沧海桑田的感慨。 有的是通过贴切比喻达到形象生动的,如《采桑子·江楼月》的作者渴望与妻相伴,所以埋怨“人不似月”随己闯荡;作者不愿与妻分别,所以恼恨“人竟似月”不能长圆。爱得深,于是“似”也恨,“不似”也恨,比喻出人意料,又都合乎情理。 有的是通过巧妙拟人达到形象生动的。如“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读者从《咏梅》中看到的虽饱受摧残,仍孤芳自赏、变粉犹香的梅花,正是陆游自身的写照。 捕捉典型细节,运用比喻、拟人,都需要善于联想,需要很强的想象力,而古诗词中不少艺术形象更是发挥不同寻常的想象力创造出来的。 1.对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钱钟书先生曾说:“古诗词篇幅矮小而魅力无穷,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二三分钟。” B. 大量优秀的古诗词作品让人潜移默化,是由于它不但跟人推心置腹地说话,而且拥有高超的艺术技巧,善于凭借生动的形象去表情达意。 C. 在西方人依靠宗教信仰帮助自己去恶从善的时候,中国人则依靠诗歌教化帮助自己去恶从善。 D. 中国人与西方人在人生理想的追求方面是不同的,西方人主张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进入神圣状态,而中国人则主张诗意生活。 2.根据文章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有一个漫长的年代中国诗在中国代替了宗教任务”这个说法,有中国人依靠诗歌教化帮助自己去恶从善的意思在里面。 B. 西方宗教和中国诗歌教化的共同目的都是帮助自己去恶从善,在中国人的人生理想中,诗意的人生比遁入空门的人生更加高尚。 C.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诗教确实曾经类似宗教,具有宗教般的力量,所以,中国人从小背诵唐诗,西方人则从小背诵圣经。 D. 在中国,人们大都情不自禁地被诗歌魅力吸引,自觉去运用记诵的诗句来指导自己的生活,诗歌的教化作用通常是靠这样来实现的。 3.根据原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老一辈人读古诗词,被作品开诚布公的态度吸引,他们总是反复咀嚼,长久难忘;其次是被真情实感打动,如同听到知心朋友说话。 B. 古诗词篇幅不长、字数不多,却魅力无穷,曾备受读者钟爱,被读者视之如同珍宝;它的魅力主要源自其精辟的内容。 C. 《乌衣巷》是通过典型细节达到形象生动的,作者仅仅借助一只飞入人家的燕子,去反映世事盛衰的变化,深沉的感慨便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 D. 优秀的古诗词作品源于凭借生动的形象去表情达意,作者主要是通过典型细节、贴切比喻、巧妙拟人、善于联想来实现。
|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某档电视栏目里,主持人邀请了三位成功人士谈他们的成功经验。第一位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时说“要做别人不做的事”,第二位认为“要做自己喜欢的事”,第三位认为“要把自己不喜欢的事做好”。看完这档节目后,人们议论纷纷,各持己见。 上面的材料,触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