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俗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世界上热点问题不少,按下葫芦起了瓢解决这些问题要得理又得法,一味示强施压不行,外部武力干预更要不得,政治解决 是唯一出路。 B. 河北省的领导在签约会上表示,为京津冀整体协同发展,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河北将全力建好永清服装城,确保北京的服装商场如期迁入。 C.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刚进入4G时代,抢占市场的“搏杀”已见端倪,几大运营商争 相推出各种优惠套餐,在价格上做足了文章。 D. “今天请各位老同学来,为咱们县的发展献计献策,我只备下清茶一杯,君子之交淡如水嘛!”县长话音一落,老同学们报以一片笑声 和掌声。
|
|
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 沛公欲王关中(王:统治,称王) B.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河北:黄河以北) C. 而听细说(细说:详细的解说) D.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鱼肉:鱼和肉)
|
|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与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
|
下面是某校“品味传统佳节——端午”计划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得当,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
|
|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记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① ,“槐绿低盲暗,榴红照眼明”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知道了这是一句古诗,但这只是一个感觉记忆,大概只能保持0.25-2秒。如果我们想记住它,将感觉记忆转化为更长时间的记忆, ② 。编码的过程带有很多个人色彩,有些人可能会根据诗句内容来想象画面加以记忆,有些人可能会根据诗句读音来加以记忆, ③ ,那么记忆的死敌——“遗忘”马上就会将它带走。
|
|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墨子号”是世界上首颗量子科学家实验卫星。 ① 墨子首先通过小也成像实验发现了光沿直线传播, ② 他也提出了某种意义上的“粒子论”,所以起名为“墨子”。量子在光纤线路中的传输距离较短,每100公里便需要一个中继器。 ③ 在大气层中,它却可以一次性传递几千公里, ④ 中国的科学家们决定用天上的卫星实现更大范围的传输。 ⑤ “墨子号”成功运行,这将使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 ⑥ 目前中国量子通信已走在世界前列,但在量子计算等量子技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A. A B. B C. C D. D
|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对网点运营问题凸显的快递企业而言,应该摒弃早期打价格战的思维,对外提升质量、品牌和服务,对内及时解决人员待遇等问题。 B. 北京中关村机器人开放空间吸引了众多体验者到场,参与观看机器人、参加主题沙龙、体能用3D打印笔绘制悬空画等活动。 C. 即使学校严格进行教育部门的减负令,减少考试、作业,但在激烈的升学竞争压力下,放学离开校园的学生还是会扎进校外培训班。 D.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慈善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国依法扶危济困全新“善时代”的到来,将推动我国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许多城市由于缺少完整畅通的自行车道,骑行者常常需要与机动车“抢路”,以致险象环生,令人心悸。 ②任何针对入侵者和占领者的抵抗和还击,都应属于自卫和正义之举,其正义性与合法性绝对不容置喙。 ③在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男单决赛中,众所瞩目的是费德勒与纳达尔的巅峰对决,最终瑞士天王费德勒获得本届澳网男单冠军。 ④摄影记者别出机杼地使用无人机设备操作,对重庆奉节、湖南湘江等地进行航拍,展现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的新成果。 ⑤《中国诗词大会》带着深埋于每个中国人心中的文化基因,用国人耳熟能详的诗词,为新春佳节奉上了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④⑤
|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邹忌讽齐王纳谏》用大半篇幅作譬喻描绘,令人信服,譬喻止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转入正题。 (2)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事物的变化角度,强调了世间万物处于绝对运动之中。 (3)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一句属全景描写,写出了夔州秋景的特点。
|
|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 王勃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高亭掩,江山此夜寒。 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恰当的两项是 A. 第一首诗,首句点明送别地,次句宕开一笔,从巴南一下子掷向塞北,三句点明送别的具体地点和分手时间,尾句从正面着笔,表明有人因离群而啜泣。 B. 第二首诗,前两句将夜色刻画得细致入微。秋意渐浓,江畔上空湿雾如烟,笼罩亭阶,月飞南端,时光飞逝,离人难舍;末二句写离人去后情景。 C. “飞月向南端”主要是诗人主观上的感觉,作者连续运用衬托笔法,以“飞月”形容时光飞逝,以时光飞逝暗示话别之久,以话别之久点出友情之深。 D. 两诗都点到“月”,而且点明是秋夜,加之王勃一度远游四川,诗中又有地点“巴南水”,可以断定这是中秋前后作者客居四川时写的送别诗。 E. 通观两首诗,前一首诗是为后一首诗作铺垫,精彩全在后四句;诗人在后四句中从心理活动的描写发展到对客观事物的描摹,笔法精妙。 2.黄叔灿在《唐诗笺注》里称赞王勃第二首诗末句“寒”字使用精妙:“一片离情,俱从此字托出。”请结合诗歌加以赏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