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白寿彝的通史情缘

曹小文

    白寿彝(1909-2000)是著名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在中国通史编纂领域建树颇丰。近代以来,撰写中国通史始终是众多中国史家矢志不渝的崇高追求。白寿彝先生总主编的多卷本巨制——《中国通史》将这一事业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1962年,白寿彝先生参加了巴基斯坦举办的国际史学大会。国际友人向中国代表表达了希望看到新中国史学家编写的历史著作的心声。作为历史学家,他深受感动和鼓舞,决意要在有生之年抓紧时间撰写一部中国通史。1972年,周恩来总理提出要编写中国通史的任务,相关部门曾两次组织写作班子,但都没有成功。此时,白寿彝撰写中国通史的信念依旧坚定不移:“我们这么大的国家,有这么长这么丰富的历史,我们不能满足那么简单的几本小书,这跟我们这个伟大的国家不相称。”白先生将撰写中国通史作为历史和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提升了自身的精神境界。

    1974年,白寿彝再次访问巴基斯坦,国际学者纷纷打听中国历史新著情况。白先生无言以对,心里很难过。虽然距离上次访巴已经过去了十二年,但中国仍处于“文革”时期,不可能拿出新成果来。

    1975年,当客观形势稍有好转时,白寿彝便立即开始着手 实施酝酿已久的中国通史编撰计划。他首先组织力量写出了200多万字的中型中国通史草稿。由于“题无特色,文无新意”,没有统稿基础,不得不放弃。

    白寿彝从1977年组织精干力量编撰小型中国通史。1979年,他将30万字的《中国通史纲要》交付出版社。该书一经出版就受到了学术界的欢迎,发行总数逾百万册,并有英、日、德、法等多个语种版本问世,美国有些州甚至还将其作为学校的教材。

    1980年,《中国通史纲要》完成出版后,白寿彝就开始了大型中国通史的编撰工作,而此时的他已年逾古稀。一个学者已经走过了70年的人生道路,还能实现编撰《中国通史》这个夙愿吗?这是一个严峻的挑战。白寿彝平静地接受了这个挑战。他说出了一句平实却也极不平凡的话:“我70岁以后才开始做学问。”这句话既充分显示出白先生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生命价值的珍惜,同时也是超越一般学术观点的一种治学精神和文化境界。使用尽可能完美的体裁来编撰一部贯通古今的完整的中国通史,这是白寿彝多年来的心愿,他把这视作一个历史学家的神圣使命,是生命的支撑架。

    20年的时光在历史长河中只是短短的一瞬,然而对于一个70岁的老人而言,却意味着他生命的全部。1979年,年届古稀的白寿彝雄心勃勃,腰板挺直,步履矫健,笑声朗朗,全无老年人的暮气。但1400万字书稿的修改与审定,以及纷繁复杂到常人无法想象的组织协调工作,耗去了他整整20年的光阴。

    1999年,当人们欢欣鼓舞聚集在北京庆贺白寿彝先生九十华诞和《中国通史》全部出版之际,他却连站立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这位睿智的老人,为了编纂这部巨著已罄尽了所有。

    在《中国通史》长达20年的编撰过程中,仅主编就有20多位,作者达500位之多,而一个耄耋老人毫无怨言地承担下了所有的组织协调工作。

    从1975年,白寿彝提出编撰《中国通史》的倡议,得到了众多响应,到1983年《中国通史》编纂课题被定为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整整八年,没有科研经费的支持,完全靠着白先生的人格魅力和个人学术威望开展工作。

    白寿彝不放弃任何机会孜孜不倦地工作,包括四次住院手术和去北戴河疗养的日子。他每次都把病房当作工作室,资料书稿堆满了整个房间。在双目几近失明的状态下,他凭借顽强的毅力,采用耳听口述的方式,完全通过思维能力组织文稿的写作和审定。在审稿过程中,白先生非常认真,遇到任何疑点,一定要核实。

    就这样,白寿彝坚持将1400万字的书稿审阅、修改完成。1999年3月,由他总主编的12卷22册1400万字的《中国通史》全部出版。戴逸先生说:“这是一部空前的巨著,是20世纪中国历史学界的压轴之作。这是白老心血所萃,是对学术界的重大贡献,是他献给本世纪的珍贵礼物。”

                                                               (文章有删改)

【相关链接】

在《中国通史》众多的主编和作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白寿彝相交多年的挚友,如考古学家苏秉琦,甲骨文专家胡厚宣,科技史专家王振铎,语言学家季羡林,历史学家周一良、何兹全、韩儒林、史念海、王毓铨、陈旭麓、韩国磐、陈光崇等等。著名史学家侯外庐担任全书编撰工作的顾问。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白寿彝说:“我70岁以后才开始做学问。”这句话体现出他对编撰《中国通史》这一事业的热爱和珍惜,以及“老骥伏枥,壮心不已”的学术品格和追求。

B. 白寿彝先生总主编的《中国通史》一经出版就受到了学术界的欢迎,发行量大,并有多种语言的译本,美国有些州甚至还将其作为学校的教材。

C. 由于“题无特色,文无新意”,没有统稿基础,白寿彝最终不情愿地放弃了在1975年曾组织力量写出的200多万字的小型中国通史草稿。

D. 在本文中,作者巧妙使用排比、夸张、假设论证等手法,使文章达到了真实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使文章更具感染力与说服力。

E. 文章结尾,作者直接引用戴逸先生高度评价《中国通史》的话,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说服力,也进一步展现出白寿彝的贡献。

2.白寿彝执意编撰《中国通史》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

3.有人说白寿彝先生的编纂工作是靠着他的个人魅力和个人学术威望展开的,文中体现了他的哪些人格魅力?请结合材料内容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商业童书时代施加于儿童文学艺术发展的积极影响之一,是对童年主体意识的空前肯定与张扬。在开放的童书市场格局下,儿童文学作家从未像今天这样普遍地将书写和表现儿童自己真实的愿望、情感和思想等,作为其儿童文学写作的基本出发点。

这一现实带来了儿童文学作品中童年主体意识的明显加强。它鲜明地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来第一,童年游戏和娱乐生活在儿童文学的书写题材中日益占据要位。在许多当代儿童文学作品中,纯粹的游戏和娱乐元素被堂而皇之地放到了儿童文学艺术表现的重要层面。这类写作空前突出了原本被认为“不务正业”的“玩”的冲动作为童年天性和权利的合法地位。通过转向周作人曾强调过的“无意思之意思”的儿童文学艺术观念,它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对于过去很长时间里儿童文学重教育而轻娱乐的艺术传统的反拨。更重要的是,它所传递出的对于儿童主体身份和地位的充分认可与尊重,意味着当代儿童文学创作真正走向了一种“为儿童”的艺术。

  第二,充满自我存在感和实践能力的儿童在儿童文学的主要形象谱系中日益得到突显。如果说传统的儿童文学更多地强调将儿童培育成符合校园和社会规范的“好孩子”“乖孩子”,那么在今天,“淘气包”“坏小子”“搞笑鬼”“捣蛋鬼”“淘气大王”等调皮逾矩的顽童类形象则越来越受到儿童文学作家和读者的青睐,前者是努力使自己向成人的标准靠拢,后者则更多地张扬着儿童自我的存在感以及独立的生命意识。这些孩子都有着充沛的自主实践能力,它有时表现为强大的破坏力,有时则表现为同样强大的创造力,正是创造力向人们昭示着表面的破坏力的意义和价值。当然,当下儿童文学的主角并不尽是顽童,但从他们身上透出的鲜明的自我意识和积极的实践能力来看,他们无疑属于同一种童年精神谱系。

  第三,成人与儿童之间的传统权力关系在儿童文学的角色关系格局中开始发生变化。在当代儿童文学中,过去主要由成人主宰的权力关系天平开始向着儿童一方增加砝码,很多时候,在与成人的生活博弈中,儿童非但不见逊色,甚至表现出比成人更胜一筹的能力。于是,这些儿童主人公们不再随便接受来自成人世界的控制,而是逐渐学会了把握自己的生活。通过对儿童权力意识和权力现实的强调,当代儿童文学表达的是儿童主体在现世生活中真实的权力诉求。

在当代儿童文学作品中得到书写和建构的上述童年主体意识,是儿童文学为当代童年文化建构做出的一项独特而重要的艺术贡献;但它同时也带来了当前儿童文学创作的一个独特、重大的艺术问题。

(摘选自光明日报2015年6月02日方卫平《当代儿童文学中的童年精神》)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当代儿童文学创作中,童年主体意识空前肯定与张扬,这是商业童书时代施加于儿童 文学艺术发展的积极影响之一。

B. 今天儿童文学作家书写和表现儿童自己真实的愿望、情感和思想等,作为其写作的基本出发点,这是过去从未有过的。

C. 童年游戏和娱乐生活在儿童文学的书写题材中逐渐占据重要地位,是童年主体意识的明显加强的鲜明体现的一方面。

D. 在许多当代儿童文学作品内容构成的诸多要素中,纯粹的游戏和娱乐元素成为儿童文学艺术表现的重要层面。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原本被认为“不务正业”的“玩”的冲动作为童年天性和权利的合法地位,在当代儿童文学作品中得到承认和突出。

B. 重教育而轻娱乐是过去很长时间里儿童文学的艺术传统,当代儿童文学作品与之不同,体现一定程度的反拨。

C. 周作人强调过的“无意思之意思”的儿童文学艺术观念,说明了当代儿童文学创作真正 走向了一种“为儿童”的艺术。

D. 充满自我存在感和实践能力的儿童在儿童文学的主要形象谱系中鲜明突出,如“淘气包”“坏小子”等一系列顽童形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好孩子”“乖孩子”形象是努力使自己向成人的标准靠拢,体现了将儿童培育成符合校园和社会规范的传统儿童文学理念。

B. 当下儿童文学的主角并不全是顽童,他们身上透出鲜明的自我意识和积极的实践能力,这和顽童不一样,但属于同一种童年精神谱系。

C. 在当代儿童文学中,过去主要由成人主宰的权力关系开始转变,与成人的生活博弈中,儿童表现不见逊色,甚至更胜一筹。

D. 当代儿童文学表达的是儿童主体在现世生活中真实的权力诉求,所以他们不随便接受成人世界的控制,学会了把握自己的生活。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四川的哥付世贵拉了一个乘客,对方将一个包遗落在车上。他几经周折找到了对方的电话并与之取得了联系,而为了还包他先后出了3趟车,因此要求对方按出车里程付费65元后才归还。乘客极不情愿地付费拿回了自己的包。事后该乘客把这事以《出租车司机敲诈乘客!行为太恶劣!》为题发到微信上,网友也人肉出“敲诈司机”的姓名住址,一时间付世贵遭到很多人的谩骂攻击。付世贵感到很委屈。

    对上述材料,你有什么看法?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调查数据,拟写两条建议。要求:语言简明、准确,每一条在20字内。

近年来,“幸福”成为大众舆论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目前发布的《CCTV经济生活大调查(2011-2012)》结果显示,全国有44.6%的人感觉“幸福”,42.85%的人感觉“一般”,影响人们幸福感的原因主要有财富(55.53%)、健康状况(48.91%)、婚姻或感情生活状况(32.09%)等。2012年中国百姓最期待改善的事情,依次是收入状况(65.25%),缩小贫富差距(39.1%),社会保障(36.14%)。而201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47.2万亿,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财政收入已达10.37万亿,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社会财富已经增长较快、积累较多。

建议一:                                                    

建议二:                                                    

 

请补写出空缺处的语句,与前两句构成排比,使语段意思连贯,风格统一。

作一次心灵旅行,就以那一本本零落的古卷残页为车票,感受着穿越时空的欣喜。我与李白共攀蜀道,与辛弃疾拍遍栏杆, ________, ________。无论是漠北黄沙,还是江南水乡,我都一一留下足迹。

 

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完成下列小题。

李锐

拄着锄把出村的时候又有人问:“六安爷,又去百亩园呀?”

倒拿着锄头的六安爷平静地笑笑:“是哩。”

“咳呀,六安爷,后晌天气这么热,眼睛又不方便,快回家歇歇吧六安爷!”

六安爷还是平静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咳呀,锄了地,受了累,又没有收成,你是图啥呀六安爷?”

六安爷已经记不清这样的回答重复过多少次了,他还是不紧不慢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斜射的阳光晃晃地照在六安爷的脸上,渐渐失明的眼睛,给他带来一种说不出的静穆。六安爷看不清人们的脸色,可他听得清人们的腔调。但是六安爷不想改变自己的主意,照样拄着锄把当拐棍,从从容容地走过。

百亩园就在河对面,一抬眼就能看见。一座三孔石桥跨过乱流河,把百亩园和村子连在一起。这整整一百二十亩平坦肥沃的河滩地,是乱流河一百多里河谷当中最大最肥的一块地。西湾村人不知道在这块地上耕种了几千年几百代了,西湾村人不知把几千斤几万斤的汗水撒在百亩园,也不知从百亩园的土地上收获了几百万几千万斤的粮食,更不知这几百万几千万斤的粮食养活了世世代代多少人。但是,从今年起百亩园再也不会收获庄稼了。煤炭公司看中了百亩园,要在这块地上建一个焦炭厂。两年里反复地谈判,煤炭公司一直把土地收购价压在每亩五千元。为了表示绝不接受的决心,今年下种的季节,西湾村人坚决地把庄稼照样种了下去。煤炭公司终于妥协了,每亩地一万五千块。这场惊心动魄的谈判像传奇一样在乱流河两岸到处被人传颂。一万五千块,简直就是一个让人头晕的天价。按照最好的年景,现在一亩地一年也就能收入一百多块钱。想一想就让人头晕,你得受一百多年的辛苦,留一百多年的汗,才能在一亩地里刨出来一万五千块钱吶!胜利的喜悦中,没有人再去百亩园了,因为合同一签,钱一拿,推土机马上就要开进来了。

可是,不知不觉中,那些被人遗忘了的种子,还是和千百年来一样破土而出了。每天早上嫩绿的叶子上都会有珍珠一样的露水,在晨风中把阳光变幻得五彩缤纷。这些种子们不知道,永远不会再有人来伺候它们,收获它们了。从此往后,百亩园里将是炉火熊熊、浓烟滚滚的另一番景象。

六安爷舍不得那些种子。他掐着指头计算着出苗的时间,到了该间苗锄头遍的日子,六安爷就拄着锄头来到百亩园。一天三晌,一晌不落。

现在,劳累了一天的六安爷已经感觉到腰背的酸痛,满是老茧的手也有些僵硬。他蹲下身子摸索着探出一块空地,然后,坐在黄土上很享受地慢慢吸一支烟,等着僵硬了的筋骨舒缓下来。等到歇够了,就再拄着锄把站起来,青筋暴突的臂膀,把锄头一次又一次稳稳地探进摇摆的苗垅里去。没有人催,自己心里也不急,六安爷只想一个人慢慢地锄地,就好像一个人对着一壶老酒细斟慢饮。

终于,西山的阴影落进了河谷,被太阳晒了一天的六安爷,立刻感觉到了肩背上升起的一丝凉意。他缓缓地直起腰来,把捏锄把的两只手一先一后举到嘴前,轻轻地啐上几点唾沫,而后,又深深地埋下腰,举起了锄头。随着臂膀有力的拉拽,锋利的锄刃闷在黄土里咯嘣咯嘣地割断了草根,间开了密集的幼苗,新鲜的黄土一股一股地翻起来。六安爷惬意地微笑着,虽然看不清,可是,耳朵里的声音,鼻子里的气味,河谷里渐起的凉意,都让他顺心,都让他舒服。银亮的锄板鱼儿戏水一般地,在禾苗的绿波中上下翻飞。于是,松软新鲜的黄土上留下两行长长的跨距整齐的脚印,脚印的两旁是株距均匀的玉茭和青豆的幼苗。六安爷种了一辈子庄稼,锄了一辈子地,眼下这一次有些不一般,六安爷心里知道,这是他这辈子最后一次锄地了,最后一次给百亩园的庄稼锄地了。

沉静的暮色中,百亩园显得寂寥、空旷,六安爷喜欢这天地间昏暗的时辰,眼睛里边和眼睛外边的世界是一样的。他知道自己在慢慢融入眼前这黑暗的世界里。

很多天以后,人们跟着推土机来到百亩园,无比惊讶地发现,六安爷锄过的苗垅里,茁壮的禾苗均匀整齐,一颗一颗蓬勃的庄稼全都充满了丰收的信心。没有人能相信那是一个半瞎子锄过的地。于是人们想起六安爷说了无数遍的话,六安爷总是平静固执地说:“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 小说开头寥寥几句对话,六安爷这个勤劳而孤僻的老农形象已经跃然纸上,同时,他与村人的分歧也开始显露,并为下文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

B. 西湾村人与煤炭公司“惊心动魄的谈判”,是小说中隐约可见的叙事背景,也是深刻的社会背景,巧妙地将六安爷的个人感受跟时代的变化连接起来。

C. 小说中写到百亩园将要变成焦炭厂,往日的田园风光将会被“炉火熊熊、浓烟滚滚”的景象所取代,深化了作者关于生态问题的思考及小说的环保主题。

D. 关于六安爷锄地的描写生动而富有诗意,传达了六安爷在百亩园劳作时惬意舒畅的感觉,这样的写法强化了小说所表达的人与土地分离的悲凉感。

E. 综合全文来看,六安爷的“平静固执”,说明他作为一个老人,一方面已经饱经沧桑,看透世事变迁,另一方面也难免思想保守,无法与时俱进。

2.小说以“锄”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这句话,既是理解六安爷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维《观猎》中与打猎时的紧张、激烈、迅疾形成鲜明反差的两句诗是_________

(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卒章显志,体现全诗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

(5)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一句“____________”来写始皇日渐失去人心而极端专横孤立。

(6)《氓》中用动物比喻女子不要沉迷爱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暮春

【宋】黄庚

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

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

暮春山间

【宋】黄公度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两首诗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诗中情感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积雨辋川庄作

【唐】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唐诗归》中钟云评价说:“烟火迟又妙于烟火新,然非积雨说不出。”请你说说“迟”妙在何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藩,字叔翰,其先赵州人。藩少姿制闲美敏于学居父丧家本饶财姻属来吊有持去者未尝问益务施与居数年略尽年四十余困广陵间不自振。妻子追咎,藩晏如也。

徐州张建封辟节度府。建封卒,濠州刺史杜兼疾驱至,阴有觊望,藩泣谓曰:“公今丧,君宜谨守土,何弃而来?宜速还,否则以法君!”兼恨之,因诬奏“建封死,藩撼其军,有非望”。德宗怒,密诏徐泗节度使杜佑杀之。佑雅器藩,得诏,十日不发,召见藩曰:“世谓生死报应,验乎?”藩曰:“殆然。”曰:“审若此,君宜遇事无恐。”因出诏示藩,藩色不变,曰:“信乎,杜兼之报也!”佑曰:“慎毋畏,吾以阖门保君矣。”帝未之信,亟追藩。既入,帝望其状貌,曰:“是岂作乱人邪?”释之,拜秘书郎。

王仲舒与同舍郎韦成季、吕洞日置酒邀宾客相乐,慕藩名,强致之。仲舒等为俳说度语相狎昵,藩一见,谢不往,曰:“吾与终日,不晓所语何哉!”后仲舒等果坐斥废。累擢吏部郎中。裴垍白宪宗,谓藩有宰相器。会郑絪罢,因拜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藩忠谨,好丑必言,帝以为无隐。尝问祈禳之数,藩言:“孔子病,止子路之祷。汉文帝每祭,敕有司敬而不祈。使神无知,则不能降福;有知,固不可私己求媚而悦之也。且义于人者和于神,人乃神之主,人安而福至。”帝悦曰:“当与公等上下相勖,以保此言。”河东节度使王锷赂权近求兼宰相,密诏中书门下曰:“锷可兼宰相。”藩遽取笔灭“宰相”字,署其左曰:“不可。”还奏之。宰相权德舆失色曰:“有不可,应别为奏,可以笔涂诏邪?”藩曰:“势迫矣,出今日便不可止。”既而事得寝。明年,为华州刺史。未行,卒,年五十八,赠户部尚书,谥曰贞简。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九十四》,有删改)

【注】①觊望:静候接任的企图。②祈禳:祈祷上天降福,消除灾祸。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藩少姿制闲美/敏于学/居父丧家/本饶财姻/属来吊/有持去者/未尝问/益务施与/居数年略尽/年四十余/困广陵间/不自振/

B. 藩少姿制/闲美敏于学居/父丧/家本饶财/姻属来吊/有持去者/未尝问/益务施与/居数年略尽/年四十余/困广陵间/不自振/

C. 藩少姿制闲美/敏于学/居父丧/家本饶财/姻属来吊/有持去者/未尝问/益务施与/居数年略尽/年四十余/困广陵间/不自振/

D. 藩少姿制闲美/敏于学/居父丧/家本饶财/姻属来吊/有持去者未/尝问益务/施与/居数年略尽/年四十余/困广陵间/不自振/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辟节度府,指被节度使征召做官,唐代朝廷大臣可征召名士大儒为官,地方长官也可自行辟聘。

B. 弹劾制度是唐代监察理念的直接体现,由吏部专司弹劾之职。凡文武百官,内外臣僚,甚至包括皇亲贵胄与宦官在内,不论官阶高低,都可以弹劾。

C. 密诏是指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皇帝给大臣们下达的秘密诏书,相当于机密圣旨,区别于平常皇帝分封大臣与颁布政令的圣旨。

D. 赠户部尚书,指加封户部尚书官职称号,赠官一般在原官衔基础上加一级,古代朝廷对功臣先人或在功臣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藩入仕以后,刚直不阿。节度使张建封死时,刺史杜兼觊望节度使位置而前来奔丧,李藩义正词严地指责他擅离职守,并声言若不速回濠州职任上将依法弹劾他。

B. 李藩在朝为官,交往谨慎。在朝担任秘书郎时,同僚王仲舒等因仰慕他的名节而强行邀请他赴宴,宴会上王仲舒等说玩笑话和隐语,此后李藩就不再和他们往来了。

C. 李藩忠于皇上,敢于进谏。唐宪宗向他询问祈禳之数时,李藩援引孔子生病却不让子路祈祷、汉文帝每逢祭祀就祈祷这一正一反两个故事直言劝诫,指出让百姓安宁就能福至。

D. 李藩坚持原则,不畏强权。节度使王锷贿赂皇帝身边人寻求兼任宰相,宪宗皇帝下密诏同意兼任,李藩看到密诏时立即笔涂诏书驳回,其做法让同僚权德舆大惊失色。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未之信,亟追藩。既入,帝望其状貌,曰:“是岂作乱人邪?”

(2)使神无知,则不能降福;有知,固不可私己求媚而悦之也。

 

共359704条记录 当前(18169/35971) 首页 上一页 18164 18165 18166 18167 18168 18169 18170 18171 18172 18173 18174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