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同其他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独特之处,如虚心、有节、清拔凌云、不畏霜雪、随处而安等等。这些特点,很自然地与历史上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发生契合,进而被引入社会伦理美学范畴,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不仅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常常以竹来互相吹捧或以竹自诩,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也普遍寓情于竹、引竹自况。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中,有关竹子的诗词歌赋层出不穷,画竹成为中国绘画艺术中一个重要门类,封建士大夫在私园、庭院中种竹养竹以助风雅,亦成为普遍风气。 最早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它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要算《礼记》了。《礼记•祀器》中说:“……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魏晋时期政治局势反复无常,文人士子意气消沉,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为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在当时社会引起很大震动,对后代封建文人的行止也产生了莫大影响。可以说,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竹林七贤乃是“始作俑者”。自此以后,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便与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晋室东渡之后,文人士子大量南逃,南方秀丽的山水将他们从对现实的迷惘、懑闷中解脱出来。他们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广袤的竹林正是他们托身、浪迹之所,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风流名士们沉醉痴迷。一时间,闻有好竹即远涉造访而不通名姓者有之,种竹十顷栖居林中者有之,对竹啸吟终日不辍者亦有之,王徽之、张廌、翟庄、袁粲等,是其中风流最著者;王徽之乃至声称:不可一日无此君!这一时期,文人雅士赋竹、赞竹,为竹作谱,蔚成风气。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戴凯之的《竹谱》正是在这种风气下以韵文的形式诞生的。 但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所赋予竹的,是“清风瘦骨”“超然脱俗”的魏晋风度,尽管对竹的“高节”“坚贞”也偶有提及,但更多的是对竹的自然风采的礼赞,表现了这一时期文人士大夫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向往。作为一种社会风范的竹,在这一时期尚未产生以及被普遍接受。及至中唐以后,尽管竹子作为一种自然的灵物,其天姿秀色仍被普遍欣赏,但它的某些特点如虚心、有节、根固、顶风傲雪、四时不改柯易叶等等,开始被强调并引入社会伦理范畴,最终演化成为封建文人士大夫思想意识中有德行的君子贤人的化身。这明显地反映在中晚唐时期的文学作品之中,白居易在《养竹记》一文里首次总结出竹的“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高尚情操,将竹比作贤人君子;刘岩夫在《植竹记》里则更将封建文人士大夫所共同钦慕的“刚”“柔”“忠”“义”“谦”“贤”“德”等等品格赋予竹子;此外,“亲慈子孝”“尊敬长者”等伦理规范也或先或后赋予了慈竹(子母竹)和筇竹(扶老竹)。从此,竹子在中国封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体系中确立了不可动摇的地位,并通过种竹养竹、咏竹画竹等等追求风流雅致的行径,一代一代传承并不断丰富和发展。 (摘编自《汉字趣编》之十二) 1.下列有关“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竹子后来被视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它的某些独特之处与这些君子贤人的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有契合之处。 B.《礼记•祀器》中说的“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是古代典籍中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竹子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文字记载。 C.戴凯之的《竹谱》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也是文人雅士赋竹、赞竹,竹文化发展到鼎盛时期诞生的竹谱专著。 D.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所赋予竹的是“清风瘦骨”“超然脱俗”的魏晋风度,表现出了文人士大夫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向往。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魏晋时期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是为了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 B.王徽之、袁粲等人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以广袤的竹林为托身、浪迹之所,是因为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他们沉醉痴迷。 C.作为一种社会风范的竹,其虚心、有节、根固、顶风傲雪、四时不改柯易叶等特点被强调并引入社会伦理范畴,是中唐以后的事。 D.白居易的《养竹记》总结出竹的高尚情操,刘岩夫的《植竹记》将封建文人士大夫所共同钦慕的品格赋予竹子,使竹文化更具内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到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寓情于竹、引竹自况来看,爱竹源于他们的性格。 B.“竹林七贤”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对后代封建文人产生了莫大影响,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与竹子结下不解之缘与之有关。 C.竹子最终演化成为封建文人士大夫思想意识中有德行的君子贤人的化身,并反映在文学作品中,有一个由外表到内在的转化过程。 D.将“刚柔忠义”等品格赋予竹子,将“亲慈子孝”“尊敬长者”等伦理规范赋予了慈竹和筇竹,表明竹子在中国封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体系中就确立了牢固的地位。
|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意大利某城市有个名叫海因茨的人,他的妻子得了癌症,危在旦夕。该市有个药剂师,研制了一种治癌特效药,配制这种药的成本只有200美元,但他要价极高,每剂要价2000 美元。为了买到这剂药,海因茨变卖家产,并且到处借钱,但最终只凑得1000美元。海因茨恳求药剂师说:他的妻子快要死了,能否将药便宜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帐。药剂师拒绝了他,并且还说:“我研制的这种药,正是为了赚钱”。海因茨没别的办法,于是在一个晚上潜入药剂师的仓库把药偷走了,结果被警察发现,抓进警察局。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
|
下面是某文学社开展“寻访诗仙”文学风采活动的构思框架,请你根据这个构思,以文学社社长的身份为全体社员介绍本次采风活动的安排情况。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简明、得体,不超过100字。
|
|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有人认为道德是拘谨的、枯燥无趣的或较高远的,仿佛是日常生活之外的一件事情。①,否则就不会有这些误会,因此正确认识道德就显得尤为重要。②,也是人生的艺术。所谓生命的和谐,即人生生理心理——知、情、意——的和谐,亦是自己生命与社会其他人生命的和谐;生命和谐,会做人,做得痛快漂亮,就是③。
|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有一些人尽管有寻求事实真相的意愿,却习惯于把常识当成真相,或者以常识为标准来判断事件是否真实。 ①把常识推上神坛,会走向主观先行和反智主义的极端。 ②其实常识并不意味着就是对事实真相的认识, ③常识往往受到特定观点和具体经验的限制,因人而异、缺乏普遍性和稳定性,有时会遮蔽事实真相。 ④因此,有必要对常识保特警惕。 ⑤常识是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能帮助我们迅速作出认知,提高判断效率,在生活中必小可少。 A.⑤③①②④ B.②①③⑤④ C.⑤②③①④ D.②④①⑤③
|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杜特尔特10月18日开始访华行程,中菲双方希望通过此次访问增进互信、扩大合作、加强对话,推动双方关系稳定向前发展。 B.最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节能环保、经济实惠的新能源汽车逐渐进入老百姓的生活。 C.根据数据显示,如今我市共有养老机构182家、机构养老床位38220 张,千名老人拥有机构养老床位29.8张,供求关系极不平衡。 D.近日,俄罗斯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以卫生不达标为由,对莫斯科市多家麦当劳餐厅发出停业整顿,其中就包括麦肖劳存在此开设的第一家餐厅。
|
|
下列符句中划线词语的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手捧这本《湘西记事》,他掩卷细读,一行行字符晃动于眼前,幻化成一个个优美的音符,将他带进了如梦如幻的湘西小镇。 ②马金凤幼年从艺时嗓音毫无优势,后来却以清亮驰名,耄耋之年行腔依然高亢悦耳,她81年的舞台生涯中有多少值得探寻的奥秘啊! ③关于他的籍贯、生平与成就,研究的人虽然很多,但一直言人人殊,始终没有一个定论,因此这个问题还可以研究。 ④俄罗斯和土耳其因俄战机被击落事件发生的口水战升级,双方吵得沸沸扬扬。俄总统扬言要报复,而土尔其总统警告俄方不要“玩火自焚”。 ⑤小王同学一边鼓掌一边站起来说道:“陈教授刚才那番话可以说足抛砖引玉,我下面将要讲的只能算是狗尾续貂。”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魅 力 (苏)阿尔卡基•布霍夫 今天是第一次带卡佳上剧院。 打从早上起,她便在屋子里踱来踱去,头上别了个天蓝色的大花结,神情是那样的庄重、严肃,父亲忍不住想在她那散发着香味和孩子气息的细脖颈上吻上一吻。 “我们走吧。”好不容易等到晚上六点钟开灯的时候,她说,“要不,别人都坐上了位子,我们就找不到地方坐了。” “剧院位子都是编号的。”父亲微微笑了笑说。 “是对号入座?” “是的。” “那别人也快坐好了。” 她的眼神是那样的焦急,父亲不得不在开演前一个小时便带她出发了。 父女俩第一个走进了剧场大厅。枝形吊灯、镶着红丝绒的包厢座位、若明若暗地闪动着光泽的大幕,使她那颗隐藏在咖啡色外衣下的幼小心脏似乎一下子停止了跳动。 “我们有票吗?”她怯生生地问。 “有的,”父亲说,“就在这儿,第一排。” “有座号吗?”“有座号。” “那我们坐下吧。要不,你又会像上次在公园里那样把我丢掉的。你准会。” 直到戏开演前的一刹那,卡佳还不相信幕布真的会启开来。她觉得,现在所看见的一切足够她记住一辈子啦。 可是灯光熄灭了,周围的人立刻安静下来,没有人再把戏单弄得哗哗响,也没有人再咳嗽。幕,启开了。 “你知道今天演什么?”父亲轻声问。 “别出声。”卡佳答道,比父亲声音还要轻,“知道。《汤姆叔叔的小屋》,我读过这本书。讲的是买卖一个黑奴的故事。一个老黑奴。” 从舞台上飘来一股潮味和寒气。演员们开始用一种木呆的声音读着早已腻烦的道白。卡佳抓住座椅的扶手,沉重地喘息着。 “喜欢吗?”父亲慈祥地问。 卡佳没有吱声。值得回答这样一个多余的问题吗? 第一次幕间休息时她蜷缩在那张大椅子上,不住地轻声抽泣。 “卡佳,我的小女儿,你怎么啦?”父亲关切地问,“你干嘛哭,傻孩子?” “他们马上要卖他了。”卡佳噙着眼泪说。 “要卖谁了?” “汤姆叔叔。卖100块钱。我知道,我读过。” “别哭,卡佳。人家都在看你。这是演戏,演员们演的。好了,我给你买一个蛋糕,好吗?” “奶油的?” “奶油的。” “算了,”她脸色忧郁地补充说,“我哭的时候不想吃。” 她愁眉苦脸地坐在那儿,一句话也没有说。 “这孩子有点毛病。”邻座一个秃顶的男人一边嚼着果汁块糖,一边不满地说。”“这孩子第一次上剧院。”父亲悄悄地赔不是说。 下一幕开始了。汤姆叔叔被拍卖。 “现在开始拍卖黑人汤姆。100块钱!谁愿意给个高价?” 忽然,像是一股细细的、如怨如诉的水流,从第一排冒出来一声铮铮作响的童音: “200!” 拍卖人放下了小木槌,困惑地望了望提台词的人。站在左面最前头的一个不说话的配角笑得打了个嗝儿,躲到侧幕后去了。“汤姆叔叔”本人用双手蒙住了脸。 “卡佳,卡佳,”父亲吃惊地抓住她的手,“你怎么搞的,卡佳!” “200.200块!”卡佳嚷道,“爸爸,不能把它卖掉!好爸爸” 秃顶邻座把戏单往地下一扔,低声斥道: “我看这孩子是有毛病!” 后几排的观众开始探究地伸长了脖子。爸爸急忙抱起卡佳往出口走。她紧紧地搂住他的脖子,一张泪汪汪的脸贴在父亲的耳朵边。 “喏,这场戏看得好。”走进休息室时爸爸生气地说,他两颊通红,十分狼狈,“你这是怎么啦!” “汤姆叔叔真可怜。”卡佳轻声答道,“我不再这样做了。” 父亲瞥了一眼歪到一边的大花结和挂在眼角上的一行泪,叹了一口气。 “喝点水吧。你要愿意,我马上带你去看看他。想看汤姆叔叔吗?他正坐在自己的化装室里,好好的,并没有被卖掉。想看吗?” “带我去吧。我想看。” 观众已经吵吵嚷嚷地从演出厅涌向走廊和休息室。大家都笑着在谈件什么事情,父亲慌忙把卡佳带到走廊尽头的一间屋子。 扎波里扬斯基已经用厚厚一层凡士林抹去了脸上的黑颜料。他的脸变得又胖又红,再加上扑粉,看起来活像一个小丑。 刚才扮演拍卖人的那位叔叔正忙乎着系领带。 “您好,扎波里扬斯基。”父亲说,“喏,瞧吧,卡佳,这不就是你的汤姆叔叔吗?好好瞧瞧吧!” 卡佳睁大眼睛朝演员的那张满是扑粉的脸望了望。 “不对。”她说。 “哦,”扎波里扬斯基呵呵大笑起来,“真的,我真的是……要不要我给你表演黄鼠打哨?” 不待她回答,他便打了一个长长的呼哨,可一点也不像黄鼠。 “喏,怎么样,”刚才的那位“拍卖人”问,“现在可以把他卖掉了吧?” 卡佳两眼的火光熄灭了,她既忧伤,又失望地说:“卖掉吧。”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文章善于运用多种手法来刻画人物,在塑造卡佳这个人物时,运用了神态、语言、心理等描写手法,使卡佳的形象跃然纸上。 B.小说侧重从细微处写人,从“轻声问”及“两颊通红”“抱起卡佳往出口走”等描写可以看出,父亲为自己的孩子的失常举动而难堪,他感到失望和丢脸。 C.小说以卡佳与秃顶男人在看《汤姆叔叔的小屋》戏的表现为矛盾冲突,推动故事情节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情节跌宕起伏。 D.“忽然,像是一股细细的、如怨如诉的水流,从第一排留出来一声铮铮作响的童音”一句中,“铮铮作响”体现了卡佳救助汤姆的坚决果断,义无反顾。 E.文中划横线处的句子是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这里的环境描写起到了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作用。 (2)小说多处运用哪些对比手法,请指出这些对比并说出这样写的作用。 (3)小说在刻画卡佳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4)卡佳起先要买下“汤姆叔叔”,最后为什么又答应“卖掉吧”?成人让卡佳从戏剧中走了出来,你觉得他们的做法对吗?
|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了艰苦磨炼益处的句子是: , 。 (2)陶渊明《饮酒》中“ , ”一句,写尽了诗人归居田园后心境的恬淡与闲适。 (3)人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而周敦颐笔下的“莲”却能“ , ”,高洁自守,不同流俗。
|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文后各题。 别诗 (南朝)范云 孤烟起新丰,归雁出云中。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别君河初满,思君月屡空。折桂衡山北,采兰沅水东。 桂折心焉寄?兰采意谁通。 1.诗的五、六句中,“满”“空”两字可谓灵动传种,请试作分析。 2.结合课本中所学过的《涉江采芙蓉》,说说诗的最后四句吉“折桂”“采兰”二事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