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加横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相夫子(xiāng) 悄无言(qiǎo) 愆期(qīn) 扈江离(hù) B.磨牙吮血(shǔn) 霓裳(shāng) 槛菊愁烟(jiàn) 勾当(gōu) C.卓越(zhuó) 伺候(cì) 靡费(mí) 芜杂(wú)) D.饿莩(piǎo) 嫉恨(jí) 汗涔涔(jín) 估量(liànɡ)
|
|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亚洲国家生长着一种毛竹。最初5年里,它以一种不易被人发觉的方式向地下生根,在5年时间伸展出长达几公里的根系,人们几乎看不到它的发展变化。第6年雨季到来时,毛竹终于钻出地面,而后,像被施与了魔法一样,以每天60厘米的速度生长,迅速到达30米的高度。神奇般的生长速度,让人惊叹不已。 上面文字,引发你怎样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注意】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透漏个人相关信息。④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
|
下面是两副对联的上联,请对出它的下联(平仄不论)。 上联:读书须眼界开阔 下联:______________ 上联:学海无边辛勤可渡 下联:______________
|
|
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个句子。 如果说生命是一本书,那么时间则是一支笔,书写着人生; 如果说生命是一张白纸,那么时间则是一把颜料,描绘着人生; (1)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
|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高校自主招生逐渐成为民意杠杆,承载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职能和公众期待渗透其中,自然也就承担了越来越多的压力。 B.中国各省“代言人”排行出炉,当红明星不仅是大众青睐的对象,历代的伟大领袖、圣人贤士、文人义士也成为家乡代言人。 C.梦在前方,路在脚下,青年要坚定信念,珍惜韶华,在追求“中国梦”的道路上放飞青春,以青春之我建设青春国家。 D.作为纯粹的沟通工具的微信,具有用户对话私密,亲密度更高,传输即时,语音聊天只需消耗少量流量,用户已突破六亿。
|
|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老张今年65岁,短小精悍,思维敏捷,干起活来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 B.徐志摩神思飘逸、富于变化的个性在《再别康桥》有令人叹为观止的表现。 C.他最终为自己的腐败堕落付出代价,等待他的将是20年的狱中峥嵘岁月。 D.他三天两头到厂长办公室磨洋工,希望厂里解决职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
|
|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和蔼 谄媚 打瞌睡 横七竖八 B.气概 纳粹 紫金花 一鼓作气 C.沧桑 颠峰 包身契 不假思索 D.嫦蛾 吉祥 通信网 蜚声中外
|
|
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 ( ) A.寥廓(kuò) 拊心(fǔ) 峥嵘 (zhēng) 游说(shuì) B.漫溯(sù) 执拗(niù) 长篙(gāo) 青荇 (xìng) C.瞩目(zhǔ) 提防(dī) 吮吸(shǔn) 雏菊(chú) D.窒息(zhì) 创伤(chuàng) 褴褛(làn) 弄堂(lòng)
|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钱穆:一生为故国招魂的史学大师 钱穆(1895-1990),江苏无锡人,一代国学大师。钱穆读书治学始终充满一种理想和激情,一种民族情怀。钱穆的学生、著名学者余英时曾说:“他给人的第一个印象,是个子不高,但神定气足,尤其是双目炯炯,好像把你的心都照亮了。” 当时,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傅斯年认为史学就是史料学,史学的工作是整理史料,不是作艺术的建设,不是做疏通的事业。这种思想在历史学界有很大影响,并得到政府支持。但是钱穆却坚持自己的理想,做贯通的历史。他在北京大学争取到一人把一门通史课讲完,其目的就是要说明历史应该是能融会贯通的,而不仅仅是考证史料,更重要的是他要说明中国历史是有其独特的规律和模式的,教师的任务就是让学生掌握它并对它保持信念。通过多次备课和讲授,钱穆终于将上自太古,下至清末贯通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钱穆的民族情怀也贯穿在平时的生活中,在他初入北平,进燕京大学讲课时,就对校方用英文字母给教学楼命名表示不满,在他的提议下,燕京大学把外国名字均改为中国名字,也有了以钱穆名字命名的—穆楼。据说,今天北京大学校园内的未名湖,也是钱穆命名的。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钱穆随学校南迁。学校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建西南联合大学。生活一度非常艰苦,钱穆曾和吴宓、闻一多、沈有鼎四人合住一屋。在西南联合大拳,钱穆继续讲授中国通史课程,局面更胜以前。著名历史学家、后来曾师从钱穆的严耕望讲述当时盛况:“校外旁听者争坐满室,先生上讲坛,须登学生课桌,踏桌而过。”也是在这里,钱穆开始手不停挥地编写《国史大纲》,因为正值抗战期间,钱穆笔间感情更加充沛。《国史大纲》跨越了几千年的风雨,不断重演着外族人入设与被同化的历史、中国人在面对外来挑战时所表现出的气节与智能”一在一个西方世界占据优势,中国正在映落自信的谷底的时刻,钱穆希望中国人对于自己的历史保持若“温情与敬意”,该书一经出版发行,就成为全国大学的教科书,风行至今。抗战胜利,北大复校,傅斯年主持校务,钱穆没有得到聘书,遂闭门著书立说。 1949年,钱穆经由广州去了香港,离开大陆,此后再也没有机会回归故土。 当时的香港成了一个大的流亡场,各色人物从大陆逃亡香港,其中也有无数流亡学生。这些流亡学生,就像在大海上四处飘泊,前途渺茫,失去了精神依托。在这种情况下,钱穆放弃了较为闲适的教书生活,在极为艰苦的情况下创建新亚书院,为内地流亡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工作的场所。严耕望后来感叹,钱穆此时正是学养成熟而精力未衰的阶段,正当更有高度发挥,却因时局动荡,被迫到香港办学,十余年间耗尽心力,对于学术界是一项不可弥补的损失,但是,对于当时的学生,却有了精神的依归,更是为中华传统的存亡续绝,钱穆回忆新亚书院初创办时,“彼辈皆不能交学费,更有在学校天台上露宿,及蜷卧三、四楼之楼梯上者。予于晚间八九点返校,楼梯上早已不通行,需多次脚踏铺被而过”。在这时代巨变的无可奈何中,钱穆是要努力去培养传递文化的薪火。新亚书院是当时香港唯一不牟利的学校,许多老师来此授课,纯粹都是尽义务。学校还在每周末设公开学术讲座,吸引校外人士来听讲。 新亚书院位于香港著名的贫民区,条件十分艰苦。钱穆只有两间小屋,一间居住,一间办公。办公室给余英时的印象是“一张长桌子已占满了全部空间”。支撑着他的,是中国传统精神。余英时回忆,在一个炎热、潮湿的夏天,他发现钱穆正躺在地板上,病了。 钱穆叫余英时去买二十四史给他读,仿佛这足以驱逐其所有的痛苦。钱穆亲自给新亚书院写了校歌:“……乱离中,流浪里,饿我体肤劳我精。艰险我奋进,困乏我多情。千斤担子两肩挑,趁青春,结队向前行。珍重珍重,这是我新亚精神。” 新亚书院最终成为20世纪后半叶中国教育的奇迹之一。而钱穆从香港到了台北,他再未回到大陆。1990年8月30日,钱穆在台北寓所辞世,享年96岁,身后留下一千四百万言的著作。1992年,家人将钱穆骨灰撒入茫茫太湖,以示其魂兮归来。 2009年8月8日,国学大师钱穆、傅斯年墨宝在香港拍卖。其中钱穆的信札,用行书写就,字体飘逸、秀雅,信中钱穆写道,“今日之国运,吾侪从事学术教育工作者皆不得辞其咎”。短短一句话,可见一代国学大师“以天下为己任”的胸襟。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在学术界普遍认为史学即史料学,应以整理史料为研究重点时,钱穆却坚持个人的见解,并通过自己的授课实践,最终将中国历史形成了一个贯通的体系。 B.在20世纪三十年代,钱穆著书立说,主张国人要对国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就是希望国人能够对自己祖先的历史有一种深厚的情感,尊重自己的传统. C.文章引用钱穆的学生、著名学者余英时的话“好像把你的心都照亮了”,说明钱穆先生是一位善于理解学生、把学生作为知己的好老师。 D.在严耕望看来,钱穆创建新亚书院时正是学养成熟阶段,如果把精力用在学术上,会收效更大.但终因创业耗尽心力而十余年无学术成果。 E.作为一代国学大师.钱穆有着非比寻常的治学精神和民族情怀,他秉承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经世救国的抱负,一生为国学复兴鞠躬尽瘁。 (2)文章开篇称钱穆读书治学有一种“民族情怀”,试结合原文简要概括其民族情怀体现在哪些地方? (3)钱穆在香港创建新亚书院,新亚书院的创立具有怎样的意义?请简要分析。 (4)文章题目为“一生为故国招魂”,老一代知识分子钱穆先生的故国情怀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携来百侣曾游,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但我不能放歌,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徐志摩《再别康桥》) (3)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 ,君之所知也。(《烛之武退秦师》) (4)复为慷慨羽声, ,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5)真的猛士, ,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