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 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 散作乾坤万里春。 1.这首小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哪些主要特征? 2.选取这首诗运用的表现手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杜范字成之,黄岩人。少从其从祖烨、知仁游,从祖受学朱熹,至范益著。嘉定元年举进士,调金坛尉,再调婺州司法。绍定三年,主管户部架阁文字。六年,迁大理司直。改秘书郎,寻拜监察御史。奏:“曩者权臣所用台谏,必其私人,约言已坚,而后出命。其所弹击,悉承风旨,是以纪纲荡然,风俗大坏。陛下亲政,首用洪咨夔、王遂,痛矫宿弊,斥去奸邪。”理宗深然之。 嘉熙二年,差知宁国府。明年至郡,适大旱,范即以便宜发常平粟,又劝寓公富人有积粟者发之,民赖以安。始至,仓库多空,未几米余十万斛,钱亦数万,悉以代输下户粮。两淮饥民渡江者多剽掠,其首张世显尤勇悍,拥众三千余人至城外。范遣人犒之俾勿扰以俟处分世显乃阴有窥城之意范以计擒斩之给其众使归。 淳祐二年,擢同签书枢密院事。范既入都堂,凡行事有得失,除授有是非,悉抗言无隐情。丞相史嵩之外示宽容,内实忌之。四年,迁同知枢密院事。以李鸣复参知政事,范不屑与鸣复共政,去之。帝遣中使召回,且敕诸城门不得出范。太学诸生亦上书留范而斥鸣复,并斥嵩之。嵩之令谏议大夫刘晋之等论范及鸣复,范遂行。会嵩之遭丧谋起复不果,于是拜范右丞相,范以逊游似,不许,遂力疾入觐。帝亲书“开诚心,布公道,集众思,广忠益”赐之。 时孟珙权重兵久居上流,朝廷素疑其难制,至是以书来贺。范复之曰:“古人谓将相调和则士豫附,自此但相与同心徇国。若以术相笼架,非范所屑为也。”珙大感服。未几,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计。范命惟扬、鄂渚二帅各调兵东西来应,卒以捷闻。范计功行赏,莫不曲当,军士皆悦。 未几,卒,赠少傅,谥清献。 (选自《宋史》,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范遣人犒之/俾勿扰以俟处分/世显乃阴有窥城之意/范以计擒斩之/给其众使归 B.范遣人犒之/俾勿扰/以俟处分/世显乃阴/有窥城之意/范以计擒斩之/给其众使归 C.范遣人犒之/俾勿扰以俟/处分世显/乃阴有窥城之意/范以计擒斩之/给其众使归 D.范遣人犒之/俾勿扰以俟处分世显/乃阴有窥城之意/范以计擒斩之/给其众使归 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部是我国古代中央行政机构中吏、户、礼、兵、刑、工各部的总称。其中户部为掌管全国户籍管理、土地测量、流民管理以及赋税、钱粮等财经事宜,长官为户部尚书。 B.原文“绍定三年”中的“绍定”是年号。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等。一个皇帝一生可以用多个不同的年号。 C.“太学”是中国古代的的一种大学,始设于汉代。为中央官学、最高学府,太学祭酒兼掌全国教育行政。隋代以后改为国子监。 D.古代对人死的称呼反映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严格的等级制度,天子死称“崩”,诸侯死称“薨”,士死称“不禄”,一般人死称“卒”。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范从小随堂祖父游历,进入仕途后,在担任监察御史时,他尽忠进谏,提议整顿纲纪,皇帝很认同。 B.杜范担任同签书枢密院事时,只要遇到处理事务有失误,或授任官吏有错误,他都直言不讳,因而得罪了许多人。 C.杜范担任宁国府知府期间,遇到大旱,杜范就根据实际情况,发放常平仓的粮食赈济,还劝退休官员和富人散发粮食,老百姓得以安定。 D.两淮地区灾民的首领张世显拥众扰城,杜范先是派人犒劳他们,想让他们不要骚扰,但张世显还是暗中怀有攻城的想法,后来杜范用计抓住并杀了他。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始至,仓库多空,未几米余十万斛,钱亦数万,悉以代输下户粮。 (2)古人谓将相调和则士豫附,自此但相与同心徇国。若以术相笼架,非范所屑为也。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小词在初起时本来是歌筵酒席之间的艳歌。因为它篇幅短小,而且人们对它轻视,所以称它作小词。但是这种艳歌小词却很妙,它有一种特殊的美感特质,跟诗是不一样的。诗是言志的,是它本身的情意内容就有一份感动你的地方。比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曾云:“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这当然是非常令人感动的作品;可是,它们使读者感动的原因,是杜甫本身博大深厚的感发力量所致。小词则不然。 在我看来致使小词意蕴丰富起来的原因,一种是“双重性别”的作用。比如《花间集》中的作者都是男性,而他们所写的那些形象、情思和语言却都是女性的,这种“双重性别”的现象,就容易引发读者丰富的言外联想。如果换作一个女性作者写她的对镜梳妆,那就是非常现实的动作行为。而当一个男性作者用女性口吻来叙写女性对镜梳妆的时候,就容易促使读者想到这里边有象喻的意思。像温庭筠的“懒起画蛾眉”、“照花前后镜”等词句,都使读者透过词表面的女性形象,联想到一个男性的如张惠言所说的“感士不遇”一类的感情。 致使小词意蕴丰富起来的另一种原因,是“双重语境”的作用。比如南唐作者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数句,王国维认为“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从表面看,李璟这首词与温庭筠《菩萨蛮》一样,也是写一个弃妇的形象。实则不同。温庭筠词引起读者联想,是由“双重性别”引起的。因为温庭筠是个士人,所以他使读者想到一个士人的“感士不遇”。可是李璟作为南唐的君主,他无所谓“遇”与“不遇”,所以他的思妇形象没有“感土不遇”的意思。可王国维为什么从他的“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看到了“众芳芜秽,美人迟暮”的悲哀和感慨?就是由于“双重语境”的缘故。因为李璟时代的南唐,偏安一隅,在他所处的这个小环境的相关语境之中是可以安定享乐、苟全一时的;可是在整个晚唐五代这个大环境的相关语境之中,北方的北周对于南方侵略吞并的阴影一天比一天严重,所以他的潜意识中又有一种忧危念乱的恐惧。正是这种大环境与小环境的强烈反差,才使得王国维从他的“菡萏香销翠叶残”数句想到“众芳芜秽,美人迟暮”,那是对于国家危亡,国运难以久长的一种深隐的忧虑。所以我们说小词从一开始就隐藏了多种可能性。 一般而言,小词总是写伤春、怨别的感情。古今诗人感慨时代的时候常常用伤春来喻托,所以五代那些相思怨别、感时伤春的小词就充满了多种诠释的可能性。不过这对当时的作者本人而言,只是无意识地潜意识地有所流露,和屈原、曹植有心之喻托有本质的不同。正因为小词的作者,在他们的显意识之中写的真的就是伤春和怨别,所以才使得小词那种微妙的作用得以形成,能够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 小词并没有停止在《花间集》五代的创作里。南唐中主李璟所写的“菡萏香销翠叶残”,还是指一个思妇。可是到了后主,其《相见欢》一词中“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和“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数句,何尝不是伤春?又何尝不是落花?可是,他最后却写出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却从伤春写到了他自己的人生,所以他所写的不再是思妇的伤春,而是自我的伤春。这是小词一个默默的演进,它不再是为歌女而作,而是作者用歌辞的形式进行自我抒写。自此,词已经由歌辞之间变为诗人自我抒情和言志的诗篇了。这是词的第一步演变。那么,这种诗化的拓展从何而来?是从他的国破家亡而来。中国词的拓展,与世变,与时代的演进,与朝代的盛衰兴亡,结合了密切的关系。 (节选自叶嘉莹的《当爱情变成了历史——晚清的史词》)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早起小词不同于诗歌,作为唱词,一般没有言志内容,其情感大多需要通过借助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去感悟。 B.小词篇幅短小,最初是歌筵酒席之间的艳歌,尽管不乏情韵,但一般不上大雅之堂,因而被人们轻视。 C.小词虽小,但具有独特的美感特质,词中形象既是实写,也是虚写,其意蕴隐藏着多种解读的可能性。 D.小词的情感哀婉、曲折,五代时的《花间集》男性作者常常借助女性形象、情思和语言表达情感。 2.下列理解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一般诗歌作品触动心灵,大多由于作者的心意和情怀,小词是歌咏他人之作,歌词本身难以让人感动。 B.小词创作中,呈现出“双重性别”,一般女性看来非常现实的动作行为,在男性作者的笔下,往往会引发人们的言外联想。 C.小词作者创作时的情境并非作品表现的情境,正是这种言语情境的强烈反差,丰富了作品的意蕴。 D.小词总是写伤春的感情,这也是古今诗人常用的喻托,只是小词中的喻托与屈原、曹植等人的喻托有本质不同。 3.下列关于小词演变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璟的《摊破浣溪沙》和温庭筠的《菩萨蛮》尽管都写了弃妇形象,但由于作者所处情境不同,表达的意境也不一致。 B.南唐李后主在小词创作中把他人的伤春与自我的伤春联系在了一起,使小词创作有了新的突破。 C.小词发展到一定阶段,便不再是为歌女下作,而是作者用歌词的形式自我抒情和写作,表达自己主观情感。 D.小词的拓展与演变,与朝代的兴衰密不可分,其中折射出时代的变化对文学、对诗人内心世界的巨大冲击。
|
|
在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之际,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冬游活动,同学们去了革命圣地瑞金,瞻仰革命先烈,感悟长征精神。可是大家到了景区之后,拿出零食饮料吃吃喝喝,大声喧哗,随处闲逛。对这种现象,你有什么感受,如何看待? 请你自选角度,题目自拟,题材不限(诗歌除外),写一篇800字的文章。
|
|
根据下面的语言材料,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 春天时,湖水涨满,湖天一色,船行湖中,如行天上;秋日里,山色斑斓,山景如画,人游山中,如行画中。 上联:春天船如天上坐 下联:
|
|
如今写微博已成为人们表达交流的快捷平台。有朋友在微博中表达了自己对古典诗词的见解,请你仿照下面的例句,就山水诗(或田园诗或送别诗)作仿写,谈谈你对古典诗词的认识。要求句式相同,字数相等。 例句:边塞诗是大漠沙场的一弯冷月,奇瑰而雄健,黄沙、雪峰、锋火、弓刀,豪情填膺。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
|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原始人的美感,还属于初级阶段的美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而智能处于初级阶段又使他们把神秘而又令人恐惧的观念渗入到审美的意识中 ②原始人的生活极其困难 ③但还不可能获得和谐感和自由感 ④他们在审美活动中获得了满足感、愉快感 ⑤因此,他们的美感既受到物质需要的束缚,又受到精神观念的束缚 ⑥生活迫使他们把动物当作主要的审美对象 A ④③⑤②⑥① B.②④③⑥①⑤ C.②⑥①⑤④③ D.⑥②①⑤④③
|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最近,粤北地区遭受强降雨袭击,大风裹挟着雨点哗哗地下了起来,部分地区积水严重,当地交通一度陷入瘫痪。 B日本单方面制造钓鱼岛事态升级,非常容易引发两国大面积军事冲突的结果的发生,中方对此保持了高度的警惕。 C《美丽中国》以歌舞为主,融入京剧演唱、艺术表演、少林武术等元素,加上奇幻灯光,震撼的影响,一幅美丽中国的大写意,声光舞影流溢着浓郁的中国情。 D.美国德州大学的科研人员已经成功研制出一种能让物体在微波下隐身的超薄材料,这让人类拥有隐身衣的梦想近了一步。
|
|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在委内瑞拉加拉沃沃省,两位华裔在光天化日之下被打劫,他们的头部被打得头破血流,店铺被洗劫一空。 B.当消费者和许多饭馆为“蒜你狠”叫苦不迭时,山东一带的储蒜商却因蒜价高而弹冠相庆。 C.社会进步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我们不用过清心寡欲的日子,但是那种一掷千金的“豪爽”也是我们应该唾弃的。 D.《人民日报》评论认为,日本排放核废水,不能独断专行,应该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来保护海洋环境,切莫以邻为壑,对其他国家造成损害。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后面题。 演员于是之 于是之在选择角色的时候,有自己的一套标准。“演员们不想演的角色并不一定是配角。比如老舍先生的《青年突击队》,我就喜欢演那个只有十几句话的吕若冰,而不喜欢演那个队长刘海清……”,于是之曾在《我们所喜欢的和不喜欢的》一文中写道。 在《骆驼祥子》中的表演,至今仍是于是之的“绝唱”之一。在那部戏中,于是之扮演配角老车夫老马。老马累计出场时间不过十分钟,第一次出场,主要动作是在风雪夜进屋,踉跄昏倒。第二次出场甚至没有台词。 于是之一上场,似乎就给能坐上千人的首都剧场带进一股寒气。他头上扎着破旧的白毛巾,花白的眉毛、胡子上似乎带着霜。进门踉跄两步,打着寒噤,上牙碰下牙,唇口已然冻木…… 演配角,于是之的功夫一点也没少下。他说过,为演老马,他写的申请的字数比老马的台词还要多。更重要的是,他懂老马。早年,穷苦人冬天出门没有棉裤,把报纸一层一层地裹在腿上,外头罩一条单裤。裹了报纸,关节的灵活度受限,步子发僵。于是之演老马,步态如何趔趄的依据就是打这儿来的。“他没让你看到报纸,但他的表演已经把报纸和报纸后面那一片生活概括在内了。”1961年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跟于是之同台演过戏的林兆华说。 在老马之前,于是之经历过冰火两重天。演《龙须沟》里的程疯子让26岁的于是之尝尽成功的喜悦,而演《雷雨》里的周萍又让他跌入自卑的深谷。 于是之和程疯子投缘。“我爱我这角色……照我现在的生活经历和政治水平,我还不能有胸襟去爱许多人,许多角色。第一遍朗读剧本,剧情便把我带到生我长我的地方……我的杂院生活,叫我体贴我的角色,同时也给我一种责任:他们要我替他们打抱不平,替他们诉苦……倘若我是一个对人生漠不关心的人,我就一辈子也别打算成为演员了。”于是之在《我演程疯子》中写道。 为演好程疯子,于是之看《立言画报》《名伶百影》,咂摸旧艺人的表情;向侯宝林、“白派”京韵大鼓代表人物白云鹏请教;上茶馆、钻胡同,寻访单弦艺人、京剧二路角儿;从朋友眼角的鱼尾纹“化”出程疯子的眼神;从白云鹏说话用手指头点三下以示强调的习惯动作里“长”出程疯子的手势…… “形”之捕捉与“神”的建构同时进行。老舍先生说,程疯子“原是有钱人,后因没落搬到龙须沟”,于是之将程疯子精确定义成庶出的旗人子弟,没落之后曾唱单弦为生。为了从内在上准确把握角色,于是之写下了六千余字的《程疯子传》。在这篇文章中,白描手法被时年26岁、正式学历仅到初中的于是之运用得得心应手。 在《龙须沟》攒下的“家底儿”到了《雷雨》却全无用处。少年时,同龄人让于是之看《少年维特之烦恼》,于是之冷冷地说:“我没有少年。”那时,于是之已经失学,在日本人的仓库里做“华人雇工”,每天从破败的宣武门下走过,感觉自己的少年“叫宣武门给吃了”。正如当年无法理解维特“还烦恼什么”一样,于是之无论如何也理解不了周萍在豪宅里的苍白生活和他怎样在两个女人之间周旋。 在《雷雨》里饰演周萍的惨败,让于是之自卑、苦闷了很长一阵子。从1954年到1957年,于是之的表演停滞了两三年。 1956年秋天,于是之听老舍说:“我写了一个新戏,主角的台词几百句,从小演到老。”于是之没说话,但心里已经憋着劲儿要演这个“从小到老”,有“几百句”词的主角了。这个“主角”是《茶馆》里的王掌柜。 有人认为《茶馆》里的王利发不好演,如果演不好,这个角色就是一个大龙套。于是之没有让王掌柜成为龙套,而让他成为了自己当之无愧的代表作,成为了中国话剧舞台的不朽经典。 “在茶馆里,我为人沏茶送水的动作比较多。虽然不经常被人注意,但我总要认真去做。因为我尝到了其中的好处,在一个小的真实上,丢掉了信念,就会影响随之而来的主要的戏,叫你失去了大的真实……”这是于是之在《茶馆》中悟到的属于自己的“小秘密”。 (摘编自石岩《演员于是之,领导于是之》) 相关链接: ①于是之(1927~2013),话剧表演艺术家,在《龙须沟》《骆驼祥子》《茶馆》《洋麻将》等剧中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经典的舞台艺术形象。他的表演风格本色自然、含蓄深沉且富含诗意。 (摘自百度百科) ②究竟怎么演?一字一泪,哭腔哭调地演,还是另外的演法?研究一下生活吧。王利发这时一定不愿意哭,他要控制住自己,并在亲人面前装作轻松,当儿孙们欲哭时,他甚至还要申斥,为的是要他们迅速逃出这灾难的虎口。因此这个悲剧的小片段,就不能直接去演那个“悲”,而要多演那个对“悲”的“控制”,甚至强作欢笑。这么演就可以较含蓄些,也可能更感人些。(摘自于是之《演“王利发”小记》)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于是之选择角色不以是不是主角作为标准,在老舍先生的《青年突击队》中,他选择演的就是配角吕若冰,而不是主角刘海清。 B.在演《骆驼祥子》时,为使人物符合生活真实,于是之把报纸一层一层地裹在自己的腿上,让自己表演时能步子发僵,步态趔趄。 C.于是之演程疯子追求形神兼备,他不仅通过各种途径来揣摩程疯子的外形,更写了六千余字的《程疯子传》来把握人物的内在精神。 D.有人认为《茶馆》里的王利发只是一个大龙套,但于是之却让这个龙套人物成为了自己的代表作,成为了中国话剧舞台的不朽经典。 E.本文通过介绍于是之话剧表演生涯中对几个经典角色的成功塑造,表现了这位经历过挫折的话剧表演艺术家不懈的艺术追求。 (2)于是之在《骆驼祥子》中的表演为什么能成为他的“绝唱”之一?请结合材料简述原因。 (3)于是之的表演不在任何小的真实上丢掉信念,这在材料中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简要说明。 (4)于是之成为著名的话剧表演艺术家有哪些方面的原因?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