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从仰视和俯视角度写景的句子是 , 。 ②《鸿门宴》中说明大丈夫应不拘小节的句子是: , 。 ③《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诗人由自身贫寒推己及人地想到他人的困苦,表现杜甫博大胸襟的著名诗句是:“ , ,” ④鲁迅先生用 , 表示对反动统治者的警告和对后死者的鼓励。
|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题目。 青门引·春思 张先 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1)从意象入手分析这首词的意境。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试赏析其表达效果。
|
|
阅读《垓下之围》片段,完成下列各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①,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②,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注:①檥(yǐ倚):整船靠岸。②面之:跟项王面对面。吕马童原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回过头来看见他,二人才正面相对。 (1)下列句子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王军壁垓下 军:驻扎 B.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王:让……称王 C.项王身被十余创 被:遭受 D.吾闻汉购我头千金 购:购买 (2)关于文中划线处的句子,断句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B.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C.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D.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3)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迁是我国东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B.《史记》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130篇,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列传。 C.《垓下之围》 选自《项羽本纪》,主要描述了项羽即是一位叱咤风云、气盖一世的英雄豪杰,更是一位情感丰富,个性鲜明的悲剧英雄。 D.“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也可能东山再起。 (4)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②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微博粉丝”的兴起与媒体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同时也受“粉丝”自身心理因素的驱动。美国社会学家卡茨认为:人们接触和使用传媒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社会、心理需要。“微博粉丝”的出现也是源于这个群体的特定需求。“微博粉丝”对于名人的关注很大程度上与传统“粉丝”相类似,是为了追逐体育明星、影视明星和媒体人物等偶像。偶像的身上体现了大众的梦想,并且为大众建构了生活的幻象。“粉丝”通过微博通信进行信息沟通,不再单纯通过大众传媒来获取名人信息,而是通过类似直接的接触途径为自身带来直接的媒介体验,甚至于对自己产生认同。所以,“粉丝”关注微博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满足情感的自我需求,并在名人偶像的形象中找到自我认同。 劳伦斯·克罗斯伯格曾撰文指出:“‘粉丝’对于某些实践与文本的投入使得他们能够对自己的情感生活获得某种程度的支配权,这又进一步使他们对新的意义形式、快感及身份进行情感投入以应对新的痛苦、悲观主义、挫败感、异化恐惧及厌倦。”换句话说,“粉丝”对偶像“评论”,为其争取人气,照亮星途,既能获得一种投射在偶像身上的替代性满足,也是另一种形式的自我实现。 关注机构官方微博和权威人士微博的“非忠实粉丝”虽然不像其他“粉丝”那样狂热,但也是为了满足自身对信息的需求而成为“粉丝”的。我国几个门户网站微博开通以来,吸引了很多官方机构的入驻,这些微博上的信息无疑为关注它们的“粉丝”提供了更为便捷的信息获取渠道,同时也为“粉丝”节省了购买典类信息的人力和财力。而一些具有休闲娱乐特色的微博也为大众“粉丝”提供了茶余饭后的谈资。 传统的“粉丝”群体和社团要获得有关“粉丝”客体的信息,通常需由第三方提供,例如借助电视娱乐节目、广播和报纸的娱乐板块,或者是“粉丝”团能够接触到的明星的领导层提供的消息。微博的产生无疑舍弃了第三方这一环节,“粉丝”只需通过关注名人微博,就可以即时接收明星发布的所有消息,甚至可以在明星微博下进行“评论”,这就给“粉丝”创造出一种与名人直接互动交流的错觉。“粉丝”在这种错觉之下认为自己与名人多了一层社会关系,是熟悉的双方的彼此关注。 (1)下列对“微博粉丝”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微博粉丝”精通现代媒体技术,热衷于使用微博、关注微博,以此降低获取信息的成本。 B.“微博粉丝”希望通过使用微博为自己获取名声和影响力,同时为大众建构生活的幻象。 C.“微博粉丝”通过关注明星偶像的微博,接收信息或发表评论,可以得到貌似直接交流的其实是建立在心理错觉之上的快感体验。 D.“微博粉丝”为应对自己遇到的痛苦、挫败、恐惧等,而把精力投入到微博上,为大众“粉丝”提供谈资。 (2)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使用微博以满足自己的社会、心理需求是“微博粉丝”存在与发展的主要原因。 B.“微博粉丝”和传统“粉丝”都能获得一种投射在偶像身上的替代性满足,在追星的过程中实现自我认同。 C.关注机构官方微博和权威人士微博的“非忠实粉丝”对“粉丝”客体的态度,通常比专门追星的“微博粉丝”要冷静 务实。 D.根据劳伦斯·克罗斯伯格的观点,“粉丝”对偶像的关注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调控自我情感的作用。 (3)根据本文内容,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 A.微博正在逐渐改变人们的传播与接受方式,它对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会产生一定影响。 B.与传统“粉丝”相比,“微博粉丝”为明星造势的手段和途径更为多样,他们的力量与作用也会日益受到明星的重视。 C.目前我国许多官方机构人驻著名门户网站,开通微博,表明官方已注意利用微博来扩大自身影响,促进社会信息及时发布。 D.“微博粉丝”到某明星的音乐新专辑发布会现场与明星面对面互动交流,有别于传统“粉丝”与偶像的交流方式。
|
|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字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人说:“梦里走了很多路,醒来还是在床上。”也有人说:“强劲的想象产生真实。”
|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 青花正蓝 刘英敏 ①若说中国红是从太阳上采撷的,那么,青花蓝就是在泥土中绽放的。若说中国红是中国的“动”色, 则青花蓝是中国的“静”色。一动一静,中国有味。她兼具儒家的温度、道家的洒脱和墨家的勤朴。她是素与雅最完美的结合,是中国最有广泛群众基础的颜色。中国的士,“居庙堂之高”时,往往喜欢黄金黄;“处江湖之远”时,往往喜欢水墨黑;但他们内心深处喜爱青花蓝。 ②农业中国,以“土”为其“五方”之中心。青花瓷,脱胎于土,成型于火,获生命于青花蓝。因此说,青花蓝是泥土中绽放出来的。瓷,或者说青花瓷,是另一个中国。瓷的本性是刚的(虽然她不像刀,不具侵略性)——一旦“玉碎”,却化为片片刀锋,虽千百载也不腐。而铁枪、钢刀,几十年风雨就腐烂了。 ③周杰伦的歌《青花瓷》留恋、咏叹青花瓷。“雨过天青云破开,鬼谷下山入梦来。远尘淡墨调烟雨,一见倾心镌画台。”(《七绝·青花》)。“色流香,青胎素描慢拂弦。慢拂弦,岁月浮华,一梦千年。 可参造化天地妙,无极由来太极添。太极添,业火凝炼,玲珑惊艳。”(《忆秦娥·青花瓷》)两位无名者的青花瓷诗词,甚合吾意。 ④农业中国男耕女织,织的就是蓝印花布。她也是从花儿——棉花中走来。“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荀子·劝学》)战国时国人已从蓼蓝草中提取“靛青”染色。解放后不写小说写服装史的沈从文考证:“……后来逐渐发展成蓝底白印花布的一种,以布抹灰而染青,候干,去灰药,则青白相间,有人物、花鸟、诗词各色。”蓝印花布为世所重在宋,盛行于明、清。青花瓷予国人以刚、以饱,蓝印花布予国人以柔、以温。千百年来,蓝印花布做衣裳、被套、蚊帐、婴儿的襁褓、行者的包袱……她比粗陋的麻布细暖,她无绸缎、毛皮的高贵,但她予千千万万布衣以尊严,还有欢和爱。如今,蓝印花布在云贵一带的少数民族才较常见,并且是珍稀旅游纪念品了。 ⑤蓝底白花,以斑点的粗细、疏朗组合而成,如星空闪烁,一种悠远、宁静的气息袅袅而来。她兼有少妇的端庄和少女的俏皮。她天性属于山清水秀的江南:温婉白美的女子,“缓缓地”穿上这种蓝得清纯,白得朴实的布衣,秀气不落凡俗,典雅不失明快,款款地走来……那才是个美不胜收的南中国!“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好一个如茵绿草与蓝印花布作大背景的红火江南。 ⑥蓝印花布,还有团扇、青瓷、宣纸、毛笔、线装书、油灯、油纸伞、秦砖汉瓦、儒家礼仪等绘就的岁月,一步三回首,远去了…… ⑦青花蓝,民间中国的容颜,是中华的“基准色”与活力源泉。 1.请简要说明第一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2.请简要概述第四段的论述层次。 3.请结合文章,阐释文末“青花蓝,民间中国的容颜”的内涵。
|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 两个孤独的人 【奥地利】茨威格 像一股广阔的深色的激流,熙熙攘攘的工人穿过大门。在这密密匝匝的人群后面相当远的地方有一个工人孤孤零零地走着。他还不老,很强壮,但是他不能与那些人保持同样的步子,因为他那条瘸腿无法使他快速地行走。远处欢快的声音还在发出回响。他听到了,对这人群发出的嬉闹的声音并不感到痛苦。他的残疾早就使他习惯了孤独,在孤独中他变成了一个沉默寡言的哲学家,以弃世者的冷漠面对生活。 他一瘸一拐地慢步向前。从远处昏暗的田野里涌来不久就要成熟的庄稼的暖洋洋的芳香,冷爽的晚雾也无法遏止它的飘散。远方的笑声消逝了。不时还有一只孤零零的蟋蟀发出唧唧声,除此到处一片寂静,是那种深深悲哀的寂静。在这样的寂静中沉默的思想开始言语了。 突然他谛听起来。他觉得他听到了有人在呜咽。他凝神静听。一切都在沉默,像在无梦的睡眠中。但在随后的瞬间他又听到哭声,更为低沉更充满了痛苦。透过模糊的苍茫的暮色他看到在公路上有一个身影,坐在堆摞起来的铁轨上哭泣。他先是想静悄悄地走过了事。但当他走近时,他认出了这个不停呜咽的少女。 她是和他在同一工厂的一个女工。他是在每个人都称她是“丑八怪尤拉”时认识她的。她的丑陋是那样惹人注目,他们给她登记上这个她早在孩提时代就有的名字。她的脸粗糙,不成规矩,皮肤的颜色是一种脏兮兮的黄色,那样污浊不堪,令人厌恶。再加上体型是那样显眼的不协调,孩子般孱弱和消瘦的上身,长着一个宽大和有些弯曲的臀部。唯一漂亮的是她那双安详和熠熠闪光的眼睛,它们把所有的轻蔑和憎恶的目光当作是温柔的顺从再次映射出来。 不受怜悯地继续生活下去,他本人业已承受了过多的秘密痛苦。他走近她,把手善意地放到她的肩膀上。 她吃了一惊,像是从梦中醒来。 “放开我!” 她不知道是在同谁说话,只是由她的狂暴的痛苦而嘶叫起来。现在她认出了这个陌生人,变得安静下来。她注意过他,因为他是厂里从没有嘲笑她的少数人中的一个。她喃喃地推开他。 “放开我!这是我自个的事。” 他小心地问道: “他们又欺负了你?” 这个问题又触到她的痛处。血一下子涌到面颊,她的话急促忙乱,充满了怒气: “他们要到乡下,到村里去。有一个人建议,这立刻得到大家赞同。在有人数一数有多少人去时,我蠢极了,也报了名。所有人都笑了起来,他们恶言恶语,他们挖苦嘲笑,还从没有这样狠毒,直到我发起火来。我不知道我是怎么了,我失去耐性,就对他们说了些他们认为是下流人说的话。于是他们——就——把我——打了一顿……” 她又剧烈地啜泣起来。他陷入极度的激动,感到有必要对这个可怜的姑娘说几句话,于是他开始讲起他本人的苦恼。 但她不想减缓她的痛苦,她不愿放弃每个受侮辱人感受到的那种殉难者的快乐。 “不是他们,那些伤害我的人。是所有的一切,是整个生活。有时,当我想起自己时,我就厌恶自己。我为什么这么丑陋?这太不公平了。可我整个一生都在承受。早在是个孩子时我就感到他们在嘲笑我。我从不想与其他孩子一起玩耍,因为我怕他们,因为我嫉妒他们!” 他震颤地听她讲,她对他袒露了如此多的痛苦,他完全能够理解。因为这由成千上万小时积贮起来的痛苦,他原认为早已死寂了,现在又都从他的睡眠中苏醒起来,他早就忘记了,他是来这里安慰她的。完全不由自主地他也讲起了他的遭际,因为他找到了能理解他的人。他轻声对她说: “也有一个人,他想与其他人一起玩耍,但是他不能。每当他们狂跑乱跳,他总是吃力地一瘸一拐地跟在后面,老是落在后面。其他人嘲笑他。他总是听之任之,傻里傻气的。比起你来,他也许更糟,你毕竟有健康的腿啊,整个世界属于这样的人哪!” 她内心激动得越来越厉害。她感觉到她生活中的痛苦从深处在碎成破片。 “没有一个人像我这样命苦。我从没有看到母亲,没有人对我说过一句好话。当每个姑娘同她们的情人在一起时,我是孤零零的一个人。这同时我还感到,事情会永远如此。也必然是永远如此,若是人们像所有其他人一样都这样想的话。我的上帝,我真想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 他俩从没有对人讲述过的,也几乎自己都没有供认过的,这两个还几乎是陌生的人彼此都袒露了出来。每一声呐喊都在他们的灵魂中得到了回响,因为两个人在痛苦上是相亲共感的。 他立起身来,简单而乞求地对她说:“走吧!” 她同他一起上路。天色已完全变得昏暗了。他无法再看清她的面孔,而她根本没有察觉到,在她的痛苦缓缓消失之中她在迎合着他的脚步。两个人就这样慢慢地一起走着。一种模糊不清的相互理解的情感像一种天国的快乐飘临到两个孤独者的天空。他们的交谈变得越来越亲切和细声,必须完全靠在一起才能听得清楚。 1.文章第二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2.理解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意。 (1)她感觉到她生活中的痛苦从深处在碎成破片。 (2)而她根本没有察觉到,在她的痛苦缓缓消失之中她在迎合着他的脚步。 3.两个孤独的人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概括。 4.本文讲述了两个孤独的人的故事,请探究其深刻意蕴。
|
|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惟庚寅吾以降。(屈原《离骚》) (2)不宜妄自菲薄,_______________,以塞忠谏之路也。(诸葛亮《出师表》) (3)男女衣着,悉如外人,_____________。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4)问君西游何时还,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5)______________,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6)人间如梦,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7)______________,血色罗裙翻酒污。(白居易《琵琶行》) (8)淇则有岸,_____________。(《诗经·氓》)
|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 李处士故居 王 建① 露浓烟重草萋萋,树映阑干柳拂堤。 一院落花无客醉,半窗残月有莺啼。 芳筵想像情难尽,故榭荒凉路欲迷。 风景宛然人自改,却经门外马频嘶。 注:①王建(约767--约830年),唐代诗人。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享年约六十七岁。家贫,“从军走马十三年”,居乡则“终日忧衣食”,四十岁以后,“白发初为吏”,沉沦于下僚,任县丞、司马之类,世称王司马。他写了大量的乐府,同情百姓疾苦,与张籍齐名。 1.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2.金人瑞评此诗云:“三四句逐字皆人手边笔底寻常之字,而合来便成先生妙诗。”请指出此诗颔联妙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阮籍传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也。父瑀,魏丞相掾,知名于世。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或闭户视书,累月不出;或登临山水,经日忘归。博览群籍,尤好《庄》《老》。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己,由是咸共称异。及曹爽辅政,召为参军。籍因以疾辞,屏于田里。岁余而爽诛,时人服其远识。 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及文帝辅政,籍尝从容言于帝曰:“籍平生曾游东平,乐其风土。”帝大悦,即拜东平相。籍乘驴到郡,坏府舍屏鄣,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简,旬日而还。 籍闻步兵厨营人善酿,有贮酒三百斛,乃求为步兵校尉。遗落世事,虽去佐职,恆游府内,朝宴必与焉。会帝让九锡,公卿将劝进,使籍为其辞。籍沈醉忘作,临诣府,使取之,见籍方据案醉眠。使者以告,籍便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辞甚清壮,为时所重。 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与决赌。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及将葬,食一蒸肫,饮二斗酒,然后临诀,直言穷矣,举声一号,因又吐血数升,毁瘠骨立,殆致灭性。 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由是礼法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 籍嫂尝归宁,籍相见与别。或讥之,籍曰:“礼岂为我设邪!”邻家少妇有美色,当垆沽酒。籍尝诣饮,醉,便卧其侧。籍既不自嫌,其夫察之,亦不疑也。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籍不识其父兄,径往哭之,尽哀而还。其外坦荡而内淳至,皆此类也。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登武牢山,望京邑而叹,于是赋《豪杰诗》。景元四年冬卒,时年五十四。 籍能属文,初不留思。作《咏怀诗》八十余篇,为世所重。著《达庄论》,叙无为之贵。文多不录。 1.对下列句子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父瑀,魏丞相掾,知名于世 掾:属官 B.籍因以疾辞,屏于田里 屏:隐居 C.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 赍:买 D.籍嫂尝归宁,籍相见与别 归宁:回娘家 2.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正与人围棋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B.朝宴必与焉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 C.其外坦荡而内淳至 吾恂恂而起 D.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 不足为外人道也 3.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 (2)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 (3)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4.根据文本,阮藉“任性不羁”,放浪形骸的原因有哪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