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5分) 2.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
|
|
课外文言文: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庄子·外物》)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贷:借 B.庄周忿然作色曰 忿然:生气的样子 C.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活:生存 D.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肆:店铺、市场 2.下列句中加点的“于”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故往货粟于监河侯 B.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C.请奏命求救于孙将军 D.赵氏求救于齐 3.下列对上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庄子因家贫向监河侯借粮,监河侯表面上很大方,答允收得税金后借给他三百金。 B.粮对于庄子、水对于鲋鱼,都是赖以养生的急需品,虽少即可养生,监河侯对于庄子,远赐等于见死不救。 C.这篇寓言构思精巧,寓言中引寓言,故事中套故事,于俗事中见深理。 D.在人物刻画上,监河侯的虚伪,庄子的迂腐无不跃然纸上。 4.翻译下列句子 (1)夫晋,何厌之有? (2)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3)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1.下列各项中对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为之奈何 奈何:如何、怎样 B.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当:通“挡”,阻截、拦住 C.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秋毫:比喻细小的东西 D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婚姻:儿女亲家 2.下列各项中对词类活用类型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①素善留侯张良 ②沛公今事有急 ③又前为歌曰 ④秦地可尽王也 ⑤君安与项伯有故? ⑥籍吏民,封府库 ⑦常以身翼蔽沛公 ⑧范增数目项王 ⑨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⑩项伯杀人,臣活之 ⑾日夜望将军至 ⑿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A.①②/③④⑥⑦/⑤⑧⑾//⑨⑩⑿ B.①/②③④/⑥⑦/⑤⑦//⑨⑩⑾⑿ C.①/②⑤/③④⑥⑧/⑦⑾⑿/⑨⑩ D.①②⑤/③④⑥⑧/⑦⑾/⑨⑩⑿ 3.下列各项中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不然,籍何以至此? B.欲呼张良与俱去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C.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亚父者,范增也 D.若属皆且为所虏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
|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1.下列各项中对划线词语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A.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提:提起来 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 鄙:低俗 B.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被:受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卒:通“猝”突然。 C.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 假借:宽容、原谅。 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无以:没有 D.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 陛下:古代对皇帝的称呼 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兵:兵器 2.下列句中划线字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①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②又前而为歌曰 ③乃朝服,设九宾 ④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⑤使使以闻大王 ⑥箕踞以骂曰 ⑦皆白衣冠以送之 A.①②③ B.④⑤⑦ C.②③⑦ D.①⑥⑦ 3.下列各句中都无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图穷而匕首见 共其乏困 B.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箕踞以骂曰 C.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秦王还柱而走 D.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
|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对下列各句中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夜缒而出 缒(zhuì):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 B.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唯:只,只有 C.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焉:哪里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非,没有。用来表示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 2.下列各项中划线的词意思与现代汉语一致的一组是()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行李之往来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共其乏困 C.行李之往来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敢以烦执事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3.下列语句划线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是寡人之过也 是:判断句 B.失其所与,不知 与:结交,亲附 C.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见:接见 D.因人之力而敝之 因:因为 4.下列各项中划线的词活用类型不相同的一项是() A.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夜缒而出 D.朝济而夕设版焉 秦伯说,与郑人盟
|
|
下列选项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B.沛公安在 C.群臣侍殿上者 D.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
|
下列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没有。用来表示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 B.不如因而善遇之 因:趁着 C.吾其还也 其: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 D.何辞为? 为:介词,因为,常用在疑问句里。
|
|
下列句中加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失其所与,不知 与:结交,亲附 B.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谢:道歉 C.因人之力而敝之。 因:因为 D.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
|
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A.沛公的参乘樊哙者也 今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B.大王来何操 沛公军霸上 C.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吾属今为之虏矣 D.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得复见将军于此
|
|
下列划线的词语,古今义全相同的一项是() A.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B.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C.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D.荆轲知太子不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