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题

下列各项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古人把四季中每个季节的月份冠以“孟”“仲”“季”以示区分。用“晦”(初一)、望(十五)、“朔”(月末)等名称来标识日期。如:“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赤壁赋》)、“朝菌不知晦朔”(《逍遥游》)。

B.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礼记·冠义》上说:“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

C.古人纪年主要有帝王纪年和干支纪年法两种。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兰亭集序》中有“永和九年,岁在癸丑”,则是采用帝王纪年和干支纪年。

D.“察举”是古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如《陈情表》中写到“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我不止一次看到,骆驼在灼热的烈日下,执著地无怨无悔地向前迈进的壮观感人的场景,我觉得自己很渺小很脆弱。有时候我在想,如果一个人能像骆驼一样坚忍不拔,不遗余力,奋力向前,那么你面前就不会有无法跨越的“死亡之海”。你可以蔑视面前的困难和不利的环境,    ,但那沉甸甸的壮丽的旅程,足以使你感叹自己拥有着无悔的人生。

A.使自身的力量与勇气积蓄起来,也许是成功,也许是惨不忍睹的失败

B.使自身的力量与勇气积蓄起来,也许是惨不忍睹的失败,也许是成功

C.积蓄自身的力量与勇气,也许是成功,也许是惨不忍睹的失败

D.积蓄自身的力量与勇气,也许是惨不忍睹的失败,也许是成功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生活阅历是不是丰富,往往与其年龄密切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眼界学识、经验阅历、分析问题的能力都会有大幅度提升。

B.中国消费者协会的药品说明书评论报告显示:在随机抽取的83份药品说明书中,有36份存有“只说不明”“ 缺斤少两”的问题。

C.国际互联网虽然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商务、交通上的便利,但是我们对网上信息的真实性和安全性越来越怀疑。

D.相关统计数字表明,全球手机用户年平均增长率为22%,今年全球手机使用者数量已超过33亿左右,在全球人口中的普及率达到49%。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历经28年艰苦卓绝、坚忍不屈、荡气回肠的武装斗争,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儿女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和中华民族的彻底独立解放。

②这对老朋友分别了近半个世纪,没想到这次居然在大街上萍水相逢,于是站在路边畅谈起来。

③无论你是否喜欢,是否情愿,每一个学习汉字长大的人,都无法摆脱汉字根深蒂固的文化心理以及汉字背后亘古绵绵的文化传统的影响。

④优秀的诗文作品清新自然,不落言筌,用朴实的语言、平常的事物创造出似浅而实深的意境,使读者在平淡的语句中体味作者的深意。

⑤老师对工作认真负责,锱铢必较,一点点差错都难逃他的法眼。他常常教育我们,要干就要干到最好,精益求精。

⑥如何规避党内“四风”腐败的破窗效应,关键在于自上而下各级部门都能做到令行禁止,做到法令严正、执行认真,才能达到确保中央政令畅通、决策落地生根的目的。

A.①②⑤B.①④⑤C.②③⑤D.③④⑥

 

下列各项中词语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恶(zēng)  恶梦    见不鲜(shuò)    唉声叹气

B.逦(yǐ)    膨胀    不乐(yāng)    没精打采

C.邻(pí)    辐射    不可越(yú)      委曲求全

D.拮(jù)    庇佑    陪鲤对(tāo)     长嘘短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四世同堂(节选)

在老人生日的前一天,种着他的三亩地的常二爷进城来看他。德胜门已经被敌人封闭,他是由西直门进来的。背着一口袋新小米,他由家里一口气走到祁家。虽然他比祁老人小着十好几岁,可是,当初不知怎么论的,他们彼此竟以兄弟相称。

常二爷每次来访,总是祁家全家人最兴奋的一天。久住在都市里,他们已经忘了大地的真正颜色与功用,及至他们看到常二爷,他们才觉出人与大地的关系,而感到亲切与兴奋。他们愿意听他讲些紧紧与生命相联,最实际、最迫切的问题。听他讲话,就好象吃腻了鸡鸭鱼肉,而嚼一条刚从架上摘下来的、尖端上还顶着黄花的黄瓜,那么清鲜可喜。

听到常二爷的声音,老人从心里笑了出来,急忙地迎到院里。院中的几盆石榴树上挂着的“小罐儿”已经都红了,老人的眼看到那发光的红色,心中忽然一亮;紧跟着,他看到常二爷的大腮帮,花白胡须的脸。他心中的亮光象探照灯照住了飞机那么得意。

“常老二!你可好哇?”

“好噢!大哥好?”常二爷把粮袋放下,作了个通天扯地的大揖。

小顺儿的妈闻风而至,端来洗脸水与茶壶。天佑太太也振作精神,慢慢地走进来。

大家团团围住,看常二爷喝茶,吃面,听他讲说今年的年成和家中大小的困难,都感到新颖有趣。最使他们兴奋的,是他把四大碗面条,一中碗炸酱和两头大蒜,都吃了个干净。吃完,他要了一大碗面汤,几口把它喝干,而后挺了挺腰,说了声:“原汤化原食!”

大家的高兴,可惜,只是个很短的时间的。常二爷在打过几个长而响亮的饱嗝儿以后,说出点使大家面面相觑的话来:“大哥!我来告诉你一声,城外头近来可很不安静!偷坟盗墓的很多!”

“什么?”祁老人惊异的问。

“偷坟盗墓的!大哥你看哪,城里头这些日子怎么样,我不大知道。城外头,干脆没人管事儿啦!你说闹日本鬼子吧,我没看见一个;你说没闹日本鬼子吧,黑天白日的又一劲儿咕咚大炮。打下点粮食来,不敢挑出去卖;不卖吧,又怎么买些针头线脑的呢?近来就更好了,王爷坟和张老公坟全教人家给扒啦,我自己的那几亩旱也不收、涝也不收的冤孽地和那几间东倒西歪痨病腔子的草房,都不算一回事!我就是不放心你的那块坟地!大哥,你托我给照应着坟,我没拿过你一个小铜板,你也没拿我当作看坟的对待。每年春秋两季,我老把坟头拍得圆圆的,多添几锹土;什么话呢,咱们是朋友。那点地的出产,我打了五斗,不能告诉你四斗九升。心眼放正,老天爷看得见!现在,王爷坟都教人家给扒了,万一……”

大家都感到问题的严重,而都想不出办法来。瑞宣只说出一个“亡”字来,就又闭上嘴。他本来要说“亡了国,连死人也得受刑!”可是,说出来既无补于事,又足以增加老人们的忧虑,何苦呢,所以他闭上了嘴。

天佑太太说了话:“二叔你就多分点心吧,谁教咱们是父一辈子一辈的交情呢!”

“就是啊,老二!”祁老人马上也想起话来,“你还得多分分心!”

“那用不着大哥你嘱咐!”常二爷拍着胸膛说:“我能尽心的地方,决不能耍滑!说假话是狗养的!我要交代清楚,到我不能尽心的时候,大哥你可别一口咬定,说我不够朋友!”

常二爷看见祁老人眼中的泪,不敢再说别的,而只好横打鼻梁负起责任:“得啦,大哥!什么也甭再说了,就盼着老天爷不亏负咱们这些老实人吧!”说完,他背着手慢慢往院中走。来到院中,他故意的夸奖那些石榴,好使祁老人把眼泪收回去。祁老人也跟着来到院中,立刻喊瑞丰拿剪子来,给二爷剪下两个石榴,给孩子们带回去。

这时候,天佑太太在屋里低声的叫瑞宣:“老大,你搀我一把儿,我站不起来啦!”

瑞宣赶紧过去搀住了她。“妈!怎么啦?”瑞宣的手碰着了她的,冰凉!扶她卧倒,他呆呆地看着她的瘦小的身躯。他不由得想到:她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死去,而死后还不知哪会儿就被人家掘出来!他是应当在这里守着她呢,还是应当象老三那样去和敌人决斗呢?他决定不了什么。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以时间为顺序,描写祁家人在常二爷拜访时情绪波动的情景,生动地展现了抗战时期沦陷区北平百姓的生存状况。

B.常二爷比祁老人小十多岁,他们彼此竟以兄弟相称,文章以“当初不知怎么论的”相评论,强调这样相称极为反常,不为人们所认可。

C.人物语言个性化,如常二爷“说假话是狗养的”“就盼着老天爷不亏负咱们这些老实人吧”,虽然粗鲁和愚昧,但符合农民身份,真实可信。

D.从人物对话来看,瑞宣是天佑太太的儿子,祁老人的孙子,他是一个有思想的爱国青年,但在犹豫之中,还没有走上反侵略的新生之路。

E.常二爷说到的乡下偷坟盗墓的事,对天佑太太打击最大,她担心自己死后也会被人挖起,突然无疾而恙,站不起来,以至需要儿子搀扶。

(2)第三段画线处的景物描写,即“院中的几盆石榴树上挂着的‘小罐儿’都已经红了”一句,有哪些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小说在刻画常二爷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描写归乡途中轻舟快水的两句:“       。”表达了作者弃官归乡的畅快心情。

(2)王勃《滕王阁序》“             。”两句描绘了一幅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成的完美的暮江秋色图。

(3)风之积也不厚,        。(庄子《逍遥游》)

(4)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行路难》)

(5)       ,骈死于槽枥之间。    (韩愈《马说》)

(6)       ,决眦入归鸟。    (杜甫《望岳》)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诗后题目。

满江红·豫章滕王阁  吴潜①

万里西风,吹我上、滕王高阁。正槛外、楚山云涨,楚江涛作。何处征帆木末②去,有时野鸟沙边落。近帘钩、暮雨掩空来,今犹昨。

秋渐紧,添离索。天正远,伤飘泊。叹十年心事,休休莫莫。岁月无多人易老,乾坤虽大愁难着。向黄昏、断送客魂消,城头角。

【注释】①吴潜,南宋词人,为人正直不阿,曾任朝廷要职,后遭权臣攻击被罢免,改任福建安抚使,此词应为吴潜前往福建道经南昌时所作。②木末:树梢。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词上片“万里”三句将目前的登临与王勃登临的典故联结起来,写得既有气势又不失飘逸,其中“吹”字极为生动传神,显出了作者登临高阁时的兴致。

B.此词上片“正槛外”三句显现了作者心潮的激荡,在他游目骋怀、欣赏壮景时,雨雾扑帘而来,真有王勃当年所见情景“珠帘暮卷西山雨”之感。

C.此词下片“秋渐紧”中“紧”字呼应上片的“西风”、“暮雨”,突出了秋意凄凉之感,而城头号角声的融入,又使得这种萧条悲凉的色彩更加浓郁。

D.此词下片“愁难着”一句以固态状愁,既给人以形之大、又给人以质之重的感觉,可谓想象奇特,也使得作者情感表达更加委婉含蓄,令人回味不已。

2.请给合全词,具体分析词人的形象特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林润,字若雨,莆田人。嘉靖三十五年进士。授临川知县。以事南丰,寇猝至,为画计却之。征授南京御史。严世蕃置酒召润,润谈辨风生,世蕃心惮之。既罢,属客谓之曰:“严侍郎谢君,无刺当世事。”润到官,首论祭酒沈坤擅杀人,置之理。已,劾副都御史鄢懋卿五罪,严嵩庇之,不问。伊王典楧不道,数遭论列不,润复纠之。典楧累奏辨,诋润挟私。部科交章论王抗朝命,胁言官。世蕃纳其贿,下诏责让而已。润因言宗室繁衍,岁禄不继,请亟议变通。帝为下所司集议。

会帝用邹应龙言,戍世蕃雷州,其党罗龙文寻州。世蕃留家不赴。龙文一诣戍所,即逃还徽州,数往来江西,与世蕃计事。四十三年冬,润按视江防,廉得其状,驰疏言:“臣巡视上江,备访江洋群盗,悉窜入逃军罗龙文、严世蕃家。龙文卜筑深山,乘轩衣蟒,有负险不臣之心。而世蕃日夜与龙文诽谤时政,摇惑人心。近假名治第,招集勇士至四千余人。道路恟惧,咸谓变且不测。乞早正刑章,以绝祸本。”帝大怒,即诏润逮捕送京师。世蕃子绍庭官锦衣,闻命亟报世蕃,使诣戍所。方二日,润已驰至。世蕃猝不及赴,乃械以行,龙文亦从梧州捕至。遂尽按二人诸不法事,二人竟伏诛。

润寻南京通政司参议,历太常寺少卿。隆庆元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诸府。属吏慑其威名,咸震栗。润至,则持宽平,多惠政,吏民皆悦服。居三年,卒官。年四十。

润乡郡兴化陷倭特疏请蠲复三年发帑金振恤乡人德之丧归遮道四十里为位祭哭凡三日

                                           (选自《明史·林润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事南丰              之:到

B.数遭论列不            悛:停止

C.润寻南京通政司参议    擢:提拔

D.年四十                甫:才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润乡郡兴化陷倭/特疏请蠲复三年发/帑金振恤/乡人德之/丧归遮道/四十里为位/祭哭凡三日

B.润乡郡兴化陷倭/特疏请蠲复三年发/帑金振恤乡人/德之丧归/遮道四十里/为位祭哭/凡三日

C.润乡郡兴化陷倭/特疏请蠲复三年/发帑金振恤/乡人德之/丧归/遮道四十里/为位祭哭凡三日

D.润乡郡兴化陷倭/特疏请蠲复三年/发帑金振恤乡人/德之/丧归遮道/四十里为位祭哭/凡三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林润有才学,有谋略,曾在寇贼突袭的时候,用计退敌,不过,在严世蕃所设的酒席上,却因其谈笑风生,而让严世蕃心生畏惧。

B.林润上车伊始,就着手办理案件,他依法办事,不畏权贵,曾处置祭酒沈坤,又数次弹劾伊王无道,还让皇帝下令集议宗室俸禄问题。

C.林润恪尽职守,遇事明察,在严世蕃及其党羽罗龙文图谋造反时,他马上报告皇上,要求皇上早早依法处置,以此来断绝灾祸根本。

D.林润累次迁官,深得信任,属官们都害怕他的威名,惊恐不已。但林润到位,为政处事宽缓平和,多施行仁惠政策,让人心悦诚服。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罢,属客谓之曰:“严侍郎谢君,无刺当世事。”

(2)世蕃猝不及赴,乃械以行,龙文亦从梧州捕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从新石器时代的半坡遗址来看,当时方形的土木建筑体制已形成,并成为中国后世主要建筑形式。与世界许多古文明建筑不同,不是石建筑而是木建筑是中国建筑一大特色,《诗经》中“如翚”“作庙翼翼”之类的描写,可见当时木建筑颇具规模,并具有审美功能。中国建筑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木结构的特点,不以单一的独立建筑物为目标,而以空间规模巨大、平面铺开、相互接连和配合的群体建筑为特征,重视各个建筑物之间的平面整体的有机安排。从发掘的极为片段的秦始皇陵的兵马俑坑情况看,雄伟壮观;从陶俑的状貌直到建筑材料的坚实也无不显示难以想象的宏大气魄。

“百代皆沿秦制度”,建筑亦然。汉、唐、宋、明、清基本保持和延续着相当一致的建筑美学风格,这个风格就是中国民族特点的实践理性精神。中国建筑主要是宫殿建筑,即供君主居住的场所,从新石器时代的“大房子”开始,祭拜神灵即在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世间居住中心,而不在脱离世俗生活的特别场所;自儒学替代宗教之后,在观念、情感和仪式中,更进一步发展了神人同在的倾向。于是,不是孤立的、摆脱世俗生活、象征超越人间的出世的宗教建筑,而是入世的、与世间生活环境联在一起的宫殿庙宇建筑成了中国建筑的代表。不是高耸入云、指向神秘的上苍观念,而是平面铺开、引向现实的人间联想;不是使人产生某种恐惧感的空旷的内部空间,而是平易的、接近日常生活的内部空间组合;不是阴冷的石头,而是暖和的本质等等,构成中国建筑的艺术特征。中国建筑的平面纵深空间,使人慢慢游历在复杂多样楼台亭阁的不断进程中,感受到生活的安适和与环境的和谐。瞬间直观把握的巨大空间感受在这里变成长久漫游的时间历程,实用的、入世的、理智的、历史的因素占着明显的优势,排斥了反理性的迷狂意识,正是这种迷狂意识构成许多宗教建筑的审美基本特征。

中国建筑的理性精神还表现在建筑物的严格对称结构上,展现严肃、方正、井井有条的特点。就单个建筑来说,比起基督教、伊斯兰教来,它确实相对低矮、平淡,甚至逊色一筹;但就整体建筑群来说,结构方正,逶迤交错,气势雄浑。它不是以单个建筑物的体状形貌取胜,而是以整体建筑群的结构布局、制约配合取胜,非常简单的基本单位组成了复杂的群体结构,形成在严格对称中仍有变化,在多样变化中又保持统一的风格。随着晚期封建社会中经济生活和意识形态的变化,显示威严庄重的宫殿建筑的严格的对称性被打破,迂回曲折、趣味盎然,以模拟和接近自然山林的建筑美出现了。空间有畅通,有阻隔,变化无常,“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种仍然以整体有机布局为特点的园林建筑,通过“借景”“虚实”等方式,使建筑群与自然山水的美沟通汇合,表现了封建后期文人士大夫更为自由的审美理念,但仍然没有离开平面铺展的理性精神,仍然是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过程,表达的仍然是现实世间的生活意绪,而不是超越现实的宗教神秘。

(摘编自李泽厚《建筑艺术》)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诗经》中“如翚”“作庙翼翼”之类的描写不仅说明当时木建筑具有一定的规模,而且表现了人们的审美情趣。

B.新石器时代,人们祭拜神灵就在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场所;儒学替代宗教后,神人同在的倾向发生了彻底的扭转。

C.中国建筑的平面纵深空间能使人在游历进程中感受到生活的安适和与环境的和谐,这是中国建筑理性精神的很好体现。

D.中国建筑讲究对称,重视各个建筑物之间的有机安排,因此,虽然它的风格严肃方正、严格中有变化,但整体布局和谐统一。

2.下列对于中国建筑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建筑的土木体制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形成,并且成为后世的主要建筑形式;从秦到清基本保持、延续着一致的建筑艺术风格。

B.中国建筑以平易的、接近日常生活的内部空间组合为特征,表现了中国人实用的、入世的、理智的、历史的生活意绪。

C.中国建筑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木结构的特点,建筑材料暖和、坚实,建筑物之间相互接连和配合,平面铺开,雄伟壮观。

D.中国建筑的代表主要是君主居住的宫殿建筑,是威严庄重而高耸入云,给人神秘、超越世俗的巨大的空间感受。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建筑以逶迤交错、气势雄浑的建筑取胜,基督教、伊斯兰教建筑则以孤立高耸、出世脱俗的单个建筑见长,二者各具特色。

B.封建社会晚期,以模拟和接近自然山林的建筑出现了,打破了以前建筑的严格对称性,这反映出当时社会经济生活、意识形态的变化。

C.以阴冷的石头、空旷的空间等体现出的反理性迷狂意识是西方宗教建筑的审美特征,这与中国建筑的审美观念有很大不同。

D.“借景”“虚实”等方式把建筑群与自然山水的美沟通汇合,表明了更为自由的审美理念逐渐取代充满理性精神的美学思想。

 

共359704条记录 当前(19629/35971) 首页 上一页 19624 19625 19626 19627 19628 19629 19630 19631 19632 19633 19634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