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

生查子  晏几道

关山魂梦长,塞雁音书少。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

归梦碧纱窗,说与人人道:真个别离难,不似相逢好。

1.请对“关山魂梦长,塞雁音书少”中的“长”和“少”加以赏析。

2.本词下片与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在情意的表达上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邓皇后讳绥,太傅禹之孙也。父训,护羌校尉;母阴氏,光烈皇后从弟女也。后年五岁,太傅夫人爱之,自为剪发。夫人年高目冥,误伤后额,忍痛不言。左右见者怪而问之,后曰:“非不痛也,太夫人哀怜为断发,难伤老人意,故忍之耳。”六岁能史书,十二通《诗》、《论语》。诸兄每读经传,辄下意难问。志在典籍,不问居家之事。母常非之,曰:“汝不习女工以供衣服,乃更务学,宁当举博士邪?”后重违母言,昼修妇业,暮诵经典,家人号曰“诸生”。父训异之,事无大小,辄与详议。

永元七年,后与诸家子俱选入宫,入掖庭为贵人,时年十六。恭肃小心,动有法度,和帝深嘉爱焉。及后有疾,特令后母兄弟入视医药,不限以日数。后言于帝曰:“宫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讥,下使贱妾获不知足之谤。上下交损,诚不愿也。”帝曰:“人皆以数入为荣,贵人反以为忧,深自抑损,诚难及也。”帝每欲官爵邓氏,后辄哀请谦让,故兄骘终帝世不过虎贲中郎将。

元兴元年,帝崩。殇帝生始百日,后乃迎立之。尊后为皇太后,太后临朝。是时新遭大忧,法禁未设。宫中亡大珠一箧,太后念,欲考问,必有不辜。乃亲阅宫人,观察颜色,即时首服。左右莫不叹服,以为圣明。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自太后临朝,水旱十载,四夷外侵,盗贼内起。每闻人饥,或达旦不寐,而躬自减彻,以救灾厄,故天下复平,岁还丰穰。

(选自《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

B.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

C.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

D.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弟”,唐以前指同曾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唐以后指同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同今之“堂弟”。

B.“诸生”,是古代中国对读书人的一种称呼,明清后又指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

C.“陛下”,本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进言天子时须先呼台下侍者而告之,后成为与帝王面对面时对帝王的敬称。

D.“崩”,古代对死的一种讳称,专指皇帝的死亡,意义相同的词语还有“崩殂、驾崩、仙逝、薨、不禄”等等。

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邓皇后恭良孝顺,善解人意。祖母为她剪发时不小心弄伤了她的额头,她为了不伤害老人家的好意,就忍住痛苦没有出声。

B.邓皇后识大体明大义,不娇宠。她入宫后虽深得皇上恩宠,但她对皇上特许她母亲和兄弟入宫探病且久留一事予以拒绝。

C.邓皇后宅心仁厚,明察秋毫。有一次宫里丢了大珠,她不想严刑逼问导致伤害无辜,而是通过察言观色把罪犯找了出来。

D.邓皇后心忧黎民,厉行节约。她主政时,国家内忧外患不断,她关注民生疾苦,减少自己的生活用度,天下恢复了太平。

4.把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母常非之,曰:“汝不习女工以供衣服,乃更务学,宁当举博士邪?”

(2)帝每欲官爵邓氏,后辄哀请谦让,故兄骘终帝世不过虎贲中郎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新批评“反讽”理论的主要阐述者是布鲁克斯。用他的说法:“语境对一个陈述语的明显的歪曲,我们称之为反讽”。显然,这是一个非常宽泛的定义。“反讽”概念的目的仍然是揭示语义在文学文本中复杂变化。根据新批评“文学性”观念,文学文本的基本特征是语义朦胧和语义多重。“反讽”这一语言现象正好符合这一文学定义。正因为这个原因,“反讽”就成为新批评最常用的概念之一。

从语义学立场来看,“反讽”本是指一种“正话反说”或“所言非所指”的语言现象。在“反讽”中,字面上的意义有所不同甚至截然对立。根据语言学观念,任何一个符号都存在于一定的语境当中,符号的意义会因语境而产生变化。“反讽”产生的原理同样如此。在“反讽”现象当中,语言符号巧妙地使用某个特定的语境,从而让一个符号不再表达其本义,而是表达另一个完全相反的意义。这样,一个“反讽”就产生了。

从符号学能指与所指构造角度看,“反讽”实际上是一个符号能指与所指的断裂情形。语言本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符号体系。能指与所指的关系是确定不移的、无可更改的。然而,“反讽”的出现却使一个符号的能指不再指向其约定俗成的固定所指,而指向另一个能指。

科学文本对语言的使用就完全合乎语言的约定规则和编码原则,坚决避免出现能指与所指的断裂。文学文本则有意采用各种手法来违反语言的约定规则,从而使文学文本成为语义朦胧和复杂的符号系统。

不难看出,“反讽”的实质仍然是语义的变形化和复杂化。在新批评看来,“反讽”是文学特性的重要表现之一,也是形成文学特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西方文学批评史上,“反讽”一向被认为是一种偶然使用的语言技巧,或至多是一种修辞格。新批评则将“反讽”上升到文学特性的高度,将它视为语义变化的典型现象,从而使之成为文学文本的根本属性。维姆萨特与布鲁克斯在其合著的批评史中坚持将新批评改名为“反讽诗学”(ironic poetics)。关于“反讽”,他们明确指出:“我们可以把‘反讽’看成一种认知的原理,‘反讽’原理延伸而为矛盾的原理,进而扩张成为语象与语象结构的普遍原理。”既然“反讽”是一种语义变化,尤其是字面义与真实义的矛盾状态,那么其语义结构一定会表现为多种不同的构成形态。赵毅衡先生在《新批评》一书中曾把“反讽”分为“克制叙述”“夸大叙述”“正话反说”“疑问式反讽”“复义反讽”“悖论反讽”“浪漫反讽”和人物主题与语言风格上的“宏观反讽”等多种类型。无论何种“反讽”类型,都呈现出语义叠加和语义多重的特征。它大大增加了文本的语义层次,有力地强化了语言的可感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布鲁克斯认为,反讽会对一个陈述语进行明显的歪曲。

B.在反讽中,字面意义与要表达的意义可以不同,但不能完全冲突。

C.“反讽”实际上违背了一个符号能指与所指的约定俗成的关系。

D.新批评认为,反讽并不只是语言技艺,而是“文学性”特点和手段的统一。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一个符号所指的与其能指的不一致的情况,使语义变得丰富和复杂。

B.科学文本的语言必须遵循能指与所指的统一,因为科学文本的意义必须是明确和单一的。

C.新批评认为反讽是文学文本的根本属性,它的地位高于语言的表达技巧。

D.文本的语义层次和语言的可感性,都来源于反讽呈现出语义结构上的不同形态和不同的反讽类型。

3.根据原文内容,下面四个例子中不属于典型反讽现象的一项是(     

A.《范进中举》中,中举本是一件令范进无比荣耀的事,但他发疯了。

B.电影《举起手来》用一种轻松诙谐的手法来表现日本侵略者的残暴和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

C.马克·吐温的小说《竞选州长》中“我”在参加一次竞选活动中所遭受到的种种骇人听闻的诬蔑和打击。

D.面对别人的挑衅:“我从不给傻子让路。”萧伯纳却很绅士地说:“我正好相反。”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拄着拐杖的老李上车后,坐着的几名中学生眼睛看着窗外,没有给他让座,车辆行驶中,老李几欲倒地。抱着小孩的陈女士刚一上车就要求小伙让座,小伙原本就打算让座,但对“被让座”感觉“冤得慌”。某市针对这类屡屡发生的“让座”现象,出台了《城市公交客运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明确:拒绝给老弱病残孕让座,经劝阻仍不改正的,驾驶员、乘务员可拒绝为其提供营运服务。

该市为公交车让座立法,有人认为很有必要,有人认为大可不必,你怎么看?请选择一方,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完成写作任务。

 

为下面一幅漫画拟写一则标题(不得以“孤独”或“无题”为题),并请描述内容,揭示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

1)标题(不超过10字)

(2)内容(不超过30字)

寓意(不超过20字)

 

在下面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饮食讲究粗细搭配,唯有如此,    ,各地经济转型升级也是这个道理。知果把技术密集型产业比作细粮,将劳动密集型产业看作粗粮,在不同的发展阶段,    ,促进消化吸收,实现健康发展。如果全吃细粮或者尽是粗粮,    。如今,东部地区正提高“细粮”比例,并将“粗粮”输送到中西部。与此同时,中西部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要想强健筋骨恐怕还离不开“粗粮”。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传统媒体促进深入阅读。                       ,有不少内容缺乏深入的思考、分析和利断,甚至连真假都分不清。

人们在网络上浏览,当然也能获得许多知识

人们在各种场合几乎都在抓紧时间看手机、读信息

但这种阅读是一种碎片化、快信息、跳跃式阅读、视觉化阅读

一句话,浅阅读是当下新媒体阅读的特征

互联网时代,人们似乎进人了“全民阅读”时代

但这些知识基本上是互不连贯的知识碎片

A.⑤①③④②⑥

B①⑥④⑤②③

C⑤②③④①⑥

D.①②⑥⑤④③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员工们带着深深的关怀和祝福,为饱受疾病折磨的小博轩献爱心捐善款,帮助小博轩和他的家庭解决一些治疗费用,早日康复。

B.网络不良信息虽屡遭曝光查处,但传播不良信息的商业利益链条仍然难以彻底被粉碎。

C.笔者认为,既然该地区的改造仍延续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功能,那么完全可以考虑改建,而不是拆除。

D.有了创新的驱动、技术的支撑,樟树市金属家具产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层次的变革,不仅能够满足多方面需求,而且发展更加迅猛。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主持召开非洲华人文化艺术界座谈会,会上代表们    ,对海外华人文化艺术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各种建议和希望。

我市召开大学生村官论坛暨2015年新任大学生村官分配对接会。会上,老村官们毫无保留,    地给新村官们讲述自己的工作经验与体会。

如今身处信息化时代.无所不在的互联网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我们有了在网上     、尽情吐露心声的机会。

A.畅所欲言    推心置腹    各抒己见

B.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    推心置腹

C.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    推心置腹

D.各抒己见    推心置腹    畅所欲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张京华:学者决战于千年之后

接触张京华久了,你就会感觉到他是一个有点“不合时宜”的人。人往高处走,而他偏要水往低处流。张京华出生在北京,1979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毕业留校,因研究庄子哲学、燕赵文化卓有成效而被北大破格评为副救授,那年他刚过30岁。

对于诸多“北漂”来讲,梦寐以求都想在京城拥有自己的一块小空间。生活在皇城根下,是身份也是荣耀。可是,学术已经触入了张京华的生命,在哪里生活都无关紧要,最萦要的是便于学术研究。

张京华读书时是研究上古、中古的,这也就影响到了他的人生足迹。如果研究近代史,可能呆在北京更有利,毕竟它是元明清三朝古都。可是,他学的是唐史(中古),廷伸到了先秦(上古) 认为北京对自己的学术研究没有什么帮助,于是在2000年到了在他看来遍地是文物的唐代东都洛阳。

在洛阳呆了三年后的一天,他发现了湖南科技学院的招聘启事。在他眼中,上古时期,舜帝南巡来此,之后,史学家司马迁也到过这个地方。唐宋时的永州文化很繁荣,柳宗元在此任职,宋明理学始祖周敦颐也出生在这里。为了做好上古学术研究,他又南下永州。

还记得2003年7月的那个凌晨,张京华夫妇坐火车抵达了永州站。出站之后,上了汽牟,越行越荒凉,仿佛驶向岑寂。一路上.张京华想象过永州的交通不便,经济落后、文化丰富,但万万没有想到学校是如此的偏僻。好在他“出京不是为了过日子来的,生活上的事情可以不计”。他喜欢岁月静好,专心做好一件事。就这样他一路南下到潇湘,在永州一呆就是十二年,真可谓“十年磨一剑”。

提起妻子,张京华满脸愧色。结婚这么多年,自己没有陪她逛过一次街,没有陪她看过一场电影、一部电视剧。夫妻俩没买一件像样的衣服,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自己有条穿了10多年的牛仔裤,妻子在网上给他买了条新的让他换下,也被自己以“好好的,还能穿”指责她乱花钱。

很多人都这样说,只要你见到张京华,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一个名词:书生。他办公室有10个书架,家里也有10个书架,满满的都是书。如果把这些书比作桑叶,那么,张京华就是一条蚕,日夜啃着桑叶,默默吐出蚕丝。他不喜欢各种应酬,最大爱好就是读书。

张京华对学术十分专注.把不到2000字的《鬻子》做成10万字的《鬻子笺证》 。他治学产谨,一字一句阅读了明末清初大学者、思想家顾炎武的30多万字的《日知录》原著,还认真阅读了历代名家500多万字的批注,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写出了120万字的《日知录校释》出版。古典文献专家栾保群看了张京华的著作后专门给他写信,认为在所有校注本里,张京华的“做得最好”。来永州十二年,张京华先后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12种,古籍点校10种。《新译近思录》、《庄子注解》、《古史辨派与中国现代学术走向》 、《湘楚文明史研究》等国学、诸子学、湘楚文化研究著作,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大影响。读书著书而外,张教授致力于永州地方文化的研究和开掘,有效地弘扬地域文化,使之迅速进入学界。

张京华不但自己痴迷读书,也引导学生读书。他力排众议.成立了国学读书会,谆谆教导学生:做学问不必在意“短平快”的眼前利益,将军决胜于千里之外,学者决战于千年之后。同时尽量为学生提供学术信息、揭示学术问题、指示学术方向,指导学生发表论文认为大学不能仅仅以就业、找好工作为满足,而应以研究学问为目的。湖南科技学院2002年升为本科,此前就有本科生发表学术论文,张京华的到来彻底改变了这种现状,仅朝阳岩一项,学生就出了《朝阳岩小史》、《朝阳岩辑注》两部学术著作,在永州学术界产生了巨大震撼。有数十位同学经张京华的指导而走上科研的道路,并撰写和发表了100篇原创性的学术论文,出版了11部学术书籍。让很多名牌大学的专家教授都感到惊讶。

张京华认为永州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不少资源在全国具有普遍意义,做研宪比较有优势,采取“考察与读书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带学生从文献入手,对期阳岩进行实地考察、实物拓片和文蔽资料的梳理,悉心指导学生对本地文化如摩崖石刻的研究与探索。

(摘编自《中国人物传记网》,有删改)

相关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郑光先生评价说:“张京华教授是一位有独立人格、思想超越的学者、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他的研究,不仅资料充实,观念也极新鲜,非学舌或人云亦云之作,具有廓清疑古迷雾之作用。”(吴同和《阐扬经典  濡泽潇湘——张京华教授印象》

张京华教授所在的湖南科技学院学生的起点是在一个比较低水准的平台上,然而,湘西交通不便的劣势和环境封闭的缺点,却使他们保存了更多的良好道德观念和传统优秀品质,如质朴、勤奋、单纯、安静。这反而有利于读书和思考。

(《“南下教授”张京华:痴迷湖湘文化的文史大家》)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张京华让人感觉到是“不合时宜”的人,是因为他放弃了在皇城根下代表身份和荣耀的北京大学,转而奔赴偏僻的永州。

B.张京华平时投注在家庭生活上的精力和金钱都很有限,妻子给他买了新裤子,反被指责乱花钱,这些都让他对妻子充满愧疚。

C.文章第8段列举了多个数据突出了传主学术研究的专注,又引用古典文献专家的书信突出了传主研究成果的丰富。

D.张京华认为“学者决战于千年之后”,指的是学者的治学在目前难于产生影响,但在千年之后定能产生效用。

E.张京华教授离首都到潇湘,倾心学术研究,投身教学科研考察,处处显示埋头苦干而硕果累累的学者本色。

2.张京华教授“一路南下到潇湘”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张京华教授在永州十二年有哪些突出贡献,请简要分析。

4.张京华为什么能够彻底改变鲜有本科生发表学术论文的现状,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共359704条记录 当前(21368/35971) 首页 上一页 21363 21364 21365 21366 21367 21368 21369 21370 21371 21372 21373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