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2012年贺岁大片《龙门飞甲》3D效果突出,现场感极强,片中人物打出的飞镖,常常会让观众情不自禁地躲躲去。

B.入世十年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中,也许并不是显得那么泾渭分明,但它在改变国人观念方面所起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

C.自古以,西藏就是我国多民族聚居的家园,各族儿女休戚与共,为开发建设这片美丽而神秘的雪域高原做出了巨大贡献。

D.面对困难,他并没有杞人忧天,而是凭着不服输的斗志,靠帮别人送唱片、送快餐、打零工维持生计。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王勃在滕王阁盛会上,当众挥笔而书,率尔成章,于是《滕王阁序》喷薄而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熠熠生辉。

B.把幼儿教育从产业化转变为教育社会化、公益化,就可以有效地制止乱收费、高收费行为,这才是扬汤止沸的良策。

C.日前,著名华裔数学家丘成桐在广东的一次演讲中,心直口快地告诉青年学子“记得我在你们这个年纪时,懂得的东西实在不多。”

D.电视剧《命运》,以恢弘的气势、感人的细节,浓墨重彩地再现了深圳经济特区“杀出一条血路”的风雨历程。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

一个永恒的教书匠——季羡林

卞毓方

晚近,季羡林先生的头衔,除了教育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通常还有一项“国学大师”。为此,有人在报上陈辞,认为“季羡林的专业是佛学和梵文研究,算不上国学大师”。 有人又撰文反驳,认为“传统国学的许多重大领域季羡林都涉及到了,绝对称得上是国学大师”。2007年5月,中央电视台拍摄季老的专题,拿我作陪衬,其间就提到了这段公案,问我怎么看。卑之无甚高论,窃以为,这事不值得争辩,在东西融会、环球一村的21世纪的今天,国学大师也者,既不应是一味钻故纸堆的冬烘先生,也无所谓荣辱褒贬。要我说,季羡林就是季羡林,他是一个平凡的人,也是一个大有人格魅力的人。他的平凡,即如他所说,只是一个教书匠,至多再加一个写家;他的大有人格魅力,就在于亦儒亦释亦道,而又非儒非释非道,从心所欲,脱略形迹,无法取替,不可超越。这后八个字,是我自己加的,先生生前若听到,一定不赞成。记得有一年,胡光利、梁志刚两位学兄出版《此情犹思——季羡林回忆录》,在前言中写上“国学大师”“国宝级学者”“北大惟一终身教授”等词,先生阅后,坚决要求删去。先生说:“真正的大师是王国维、陈寅恪、吴宓,我算什么大师?我生得晚,不能望大师们的项背,不过是个杂家,一个杂牌军而已,不过生的晚些,活的时间长些罢了。”

2006年,第19届世界诗人大会在我国山东泰安召开,会上,季羡林、高占祥、李国彝三位被评为世界桂冠诗人。这又是一顶高帽。组织者的心思,咱不去猜测,高占祥、李国彝二位的成就,咱也不去评估,且说季先生。季先生在中学时,曾有“诗人”外号,说明他是喜欢诗的,是有这方面的素养的,但他一生发表之诗,据笔者所知,不会超过十首。季先生著作等身,身列作家之林,还自谦是票友。以不到十首诗的数量,荣膺世界桂冠诗人称号,他老人家肯定会感到惶恐。我没有猜错,一次见面中,季先生说了创作经过。季先生讲:“原本是泰安地区人,说请我写一首诗,关于泰山的。我自幼景仰泰山,至今初衷不改,兴致一上,就动笔了。7月29日(2005年),温总理,得特早,我桌上摊着稿纸,没有收拾。总理问我最近在写什么,我说在写关于泰山的诗,并且念了开头几句。以后新华社就作了报道。再以后,你们都知道了的,我季某人忽然就成了桂冠诗人。”说到这儿,季先生转为“难得糊涂”,他说:“桂冠诗人不是随便戴的哦,他们这么做,只能使我脸红。”

“中国牌”的荣誉有它本土特色的游戏规律:往往,在你需要的时候,它总是千推万阻,避而不见;在你不需要的时候,它却是不邀自,蜂拥而至。——算了,撇开这些背后的玄机不谈,话题还是回到先生。笔者觉得,仅就94岁的老人,依然拥有这般创作活力,《泰山颂》就值得一读;在这一点上,先生完全用不着脸红。先生写完搁下,但一直未定稿,他自觉不够完善,到了2008年12月21日,97岁了,又拿出修改,在一处添了三行24字:“万木争高,万卉争艳。争而不斗,和谐自然。天人合一,宛然实现。”其他几处亦有修改。这种“春蚕到死丝方尽”的精神,着实令人感动。

泱泱中华,特点是人多,人多思想杂,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许多议论,是颇为滑稽的。譬如有人转给我一篇文章,是从网上下载的,讽刺季老是官迷,理由是从杨绛的《我们仨》推测,那个想当中国社科院副院长,而最终没有当成的,估计就是季羡林。嘻嘻,胡为乎哉!熟悉季老的人都知道,他对官场,一向敬而远之,了无兴趣。证以笔者的目睹:那还是上世纪90年代,一天,有老友自城内见先生,落座,喝茶,老友说起近见了哪些哪些高官,禁不住眉飞色舞,唾星四溅。先生干坐一旁,默然无语,待老友走后,只幽幽地说了一句:“他还很得意。”这一句就表明了季先生的心迹。即以中国社科院副院长一职说,倒的确有这么一回事:“文革”后,某要员曾建议先生出任此职。先生么,婉拒了。尔后,北大让他当副校长,他倒是痛快地应承。为此,有人曾当面讶怪:“为什么放着副部级的职位不要,却要这个副局级呢?”先生说:“什么级别,我脑子里没想过这个!”——他想的,就是当他的教书匠。

(节选自《文汇报》)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季羡林先生亦儒亦释亦道,而又非儒非释非道,从心所欲,脱略形迹,无法取替,不可超越。这正是“国学大师”应有的魅力和境界。

B.作者在文中列举了几处人们对季老先生的不一致的评价,然后把自己亲身经历的几件事情简要描述出,虽未直接评论,但足以让读者了解季老先生的为人。这种笔法在传记中颇有说服力。

C.季羡林是一个平凡的人,他只是一个教书匠,至多再加一个写家,但他一生发表的诗,不超过十首,因此是一个大有人格魅力的人。

D.“文革”后,有人建议季先生出任中国社科院副院长一职。季先生婉拒了。而后,北大让他当副校长,他倒是痛快地应承。人贵有自知之明,与其力不从心,不如扬长避短。他想的,就是当他的教书匠。

E94岁的季羡林老人创作了《泰山颂》一诗。97岁时,又拿出修改,表明季先生为了避免名不副实而坚持修改文稿,恰恰说明了“文章不厌百回改”、“佳作常从改中出”。

2.文中说:“季羡林也是一个大有人格魅力的人。”请简要概括季老的“人格魅力”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3.对于季羡林究竟算不算“国学大师”,作者没有直接评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忽如一夜春风,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角声满天秋色里,           。半卷红旗临易水,          。(李贺《雁门太守行》)

(3)                           ,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峰》

4         ,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        。(陆游《游山西村》)

(5)辛苦遭逢起一经,           。山河破碎风飘絮,           。(文天祥《过零丁洋》)

(6)塞下秋风景异,           。(范仲淹《渔家傲》)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边上闻笳 (其二)

杜牧

陆无尘边草新,荣枯不见绿杨春。

白沙日暮愁云起,独感离乡万里人。

【注】①边上:指边塞、边关。笳是一种乐器,流行于塞北游牧民族。②海:瀚海,即戈壁沙漠。

1.本诗是如何处理景情关系的?结合诗歌内容加以赏析。(5分)

2.诗中“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诗做简要分析。(6分)

 

课外文言文阅读(19分)

辛仲甫,字之翰,汾州孝义人。仲甫少好学,及长,能吏事,伟姿仪,器局沉厚。周广顺中,郭崇掌亲军,署仲甫掌书记。显德初,出镇澶渊,仍署旧职。崇所亲吏为厢虞候,部民有被劫者,诉阴识贼魁,即捕盗吏也,官不敢诘。仲甫请自捕逮,鞫之,吏故其狱。仲甫曰“民被寇害而使自诬服,蠹政甚矣,焉用僚佐为?”请易吏以雪冤愤。崇悟,移鞫之,乃得实状。

太祖受命,以崇为监军。陈思诲密奏崇有奸状,上怒且疑,遣中使驰往验之。未至,崇忧懑失据,谓宾佐日“苟主人不察,为之奈何?”皆愕相视。仲甫曰“皇帝膺运,公首效节,军民处置,率循常度,且何以加辞?第远侦使者,率僚属尽郊迎礼,听彼伺察,久当自辨矣。”崇如其言。使者至,视崇无他意,还奏,上大喜,归罪于思诲。

乾德五年,入拜右补阙,出知光州。州有横河与城直,会霖潦暴疾,水溢溃庐舍。仲甫集船数百艘,军资民储,皆赖以。六年,移知彭州。州卒诱营兵及诸屯戍,谋以长春节宴集日为乱。属春初,仲甫出城巡视,见壕中草深,意可藏伏,命烧薙之。凶党疑谋泄,有自首者。禽百余人,尽斩之。先是州少种树,暑无所休。仲甫课民栽柳荫行路,郡人德之,名为“补阙柳”。

太平兴国初,迁起居舍人,奉使契丹。辽主问:“党进何如人?如进之有几?”仲甫曰:“国家名将辈出,如进鹰犬材耳,何足道哉!”辽主欲留之,仲甫曰:“信以成命,义不可留,有死而已。”辽主竟不能屈。使还,以刑部郎中知成都府。既至,奏免岁铜钱,罢榷酤,政尚宽简,蜀人安之。八年,加右谏议大夫。时彭州盗贼连结为害,诏捕未获。仲甫诱令自缚诣吏者凡百余人,余因散去。

淳化二年,出知陈州。代归,会蜀有寇,以仲甫素著恩信,将令舆疾招抚,以疾未行。咸平三年卒,年七十四。

(节选自《宋史·卷二六六》)

注:①党进(927年~977年)北宋初年军事将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军资民储,皆赖以                      济:渡河

B.吏故其狱                              稽:拖延

C.既至,奏免岁铜钱                      输:缴纳

D.党进何如人?如进之有几?              比:比较

2.以下各组句子中,最能表现辛仲甫“能吏事”的一项是     )(3分)

①仲甫诱令自缚诣吏者凡百余人

②请易吏以雪冤愤

③仲甫集船数百艘,军资民储,皆赖以济

④以仲甫素著恩信,将令舆疾招抚

⑤使者至,视崇无他意,还奏,上大喜

⑥既至,奏免岁输铜钱,罢榷酤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①③⑥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辛仲甫一生为官,尽心朝廷。淳化二年,朝廷有意让辛仲甫抱病前往蜀中招抚乱寇,可惜辛仲甫病情严重未能前往。咸平三年去世,享年七十四岁。

B.辛仲甫任职期间,治理有方。出任光州知府,妥善应对洪水灾害,使百姓渡过难关。任彭州知府时,春初将州内差役与驻军士兵的叛逆之举扼杀在筹划之中。

C.辛仲甫遇事沉着极有主见。宋太祖登基后,陈思诲举报监军郭崇有不轨之为,太祖派遣陈思诲前往调查核实。在郭崇困惑烦闷之际,辛仲甫为其出谋解围。

D.辛仲甫少年好学、仪表堂堂,长于吏事、见识深远。在后周广顺年中,跟随郭崇做军中书记。后郭崇外出镇守澶渊,辛仲甫仍旧担任此职。

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陈思诲密奏崇有奸状,上怒且疑,遣中使驰往验之。(5分)

(2)辽主竟不能屈。使还,以刑部郎中知成都府。 (5分)

 

课内文言文阅读(9分)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奉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樊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王,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之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计不知所出耳              顾:不过,只是

B.秦王必见臣                说:同“悦”,喜欢,高兴

C.今行而无                  信:信用

D.进兵北                  略:掠夺,夺取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方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秦将王翦

B.秦兵旦暮渡易水

C.此臣之日夜切齿拊心也

D.进兵略地

3.下列句子中的句式类型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B.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C.若属皆且为所虏

D.秦王购之金千斤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后面

谈人

世间事物最复杂、最难懂的莫过人,懂得人就会懂得你自己。希腊人把“懂得你自己”看做是人生最高的智慧。人不像木石只有物质,而且还有意识,有情感,有意志,总而言之,有心灵。西方有一句古谚:“人有一半是魔鬼,一半是仙子。”魔鬼固诡诈多端,而仙子也缥缈难测。

作为一种动物,人是人类学的研究对象。他经过无数亿万年才由单细胞生物发展到类人猿,又经过无数亿万年才由类人猿发展到人。正如人的面貌还有类人猿的遗迹,人的习性中也还保留着一些兽性,即心理学家所说的“本能”。

我们这些文明人是由原始人或野蛮人演变的,除兽性之外还保留着原始人的一些习性。要了解现代社会中的人,还需要了解我们的原始祖先。所以马克思特别重视摩根的《古代社会》,把它细读过并且加过评注。恩格斯也根据古代社会的资料写出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恩格斯还详细论述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谈到了人手的演变、进化的历史,这对研究美学是特别重要的。古代不仅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政权的摇篮,而且也是宗教、神话和艺术的发祥地。数典不能忘祖,这笔账不能不算。

从人类学和古代社会的研究看,艺术和美并不是起于抽象概念,而是起于吃饭穿衣、男婚女嫁、猎获野兽、打群仗劫掠食物和女俘等日常生活实践中极平凡卑微的活动。中国的儒家有一句老话“食、色,性也”。艺术和美也最先见于食色。汉文“美”字就起于羊羹的味道,中外都用“趣味”指“审美力”。原始民族很早就讲究美,从事艺术活动。他们用发亮耀眼的颜料把身体涂得漆黑或绯红,用唱歌和跳舞吸引情侣,或庆祝狩猎、战争的胜利。

在近代,人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一个活人时时刻刻都要和外界事物(自然和社会)打交道,这就是生活。生活是人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不断反复流转的发展过程。因为生活的需要,人在不断地改造自然和社会,同时也不断地改造自己。心理学把这种复杂过程简化为从刺激到反应往而复返的循环弧。外界事物刺激人的各种感觉神经,把映像传到脑神经中枢,在脑里引起对映像的初步感性认识,激发了伏根很深的本能和情感(如快感、痛感以及较复杂的情绪和情操),发动了采取行动应付当前局面的思考和意志,于是脑中枢把感觉神经拨转到运动神经,把意志转达到相应的运动器官,如手足肩背等类,使它实现行动。哲学和心理学一向把整个运动分为知(认知)、情(情感)和意(意志)这三种活动,大体上是正确的。    

(选自朱光潜《谈美书简》有删改)

1.关于“人”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是最难懂的。所以“懂得你自己”是人类的最高智慧,人类只要能够懂得自己,也就能懂得别人。

B.作为一种动物,人是由单细胞生物发展到类人猿进而逐步发展到文明人的。

C.人的生活是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不断反复流转的发展过程。人在不断地改造自然和社会,同时也不断地改造自己。

D.在进化过程中,人的习性里还保留着一部分“兽性”,“兽性”是心理学家所说的“本能”。除兽性外,人还存在着原始人的一些习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原始民族把身体涂得漆黑或绯红,用唱歌、跳舞吸引情侣,或庆祝狩猎、战争的胜利。原始民族很早就讲究美,从事艺术活动。

B.西方有一句古谚:“人有一半是魔鬼,一半是仙子,”这证明了人的性格具有两面性。

C.艺术和美起于吃饭穿衣等日常生活实践中极平凡卑微的事物,他们的起并不是抽象概念。

D.儒家说:“食、色,性也。”在“食”和“色”这两大人类本性的具体行为中便蕴藏着艺术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了解我们的原始祖先,就能更好地了解现代社会中的人,因为古代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政权的摇篮,而且也是宗教、神话和艺术的发祥地。

B.人不像木石只有物质,而且还有心灵,一旦人的各种感觉神经受了外界事物的刺激,在脑里就会引起对外界事物的初步感性认识。

C.哲学和心理学把人们认识世界的整个运动分为知(认知)、情(情感)和意(意志)这三种活动,大体上是正确的。

D.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论述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谈到了人手的演变、进化的历史,这对研究美学有重要的作用。

 

给下面横线处填上合适的内容,注意字数要求。(5分)

西方有句谚语:上帝给每只笨鸟都准备了一根矮树枝。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①                                                      (30字以内)

中国也有一句谚语: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人要发展自己,提升自己,追求自己人生的最高境界(追求卓越),活出自己人生的精彩,实现自己事业的辉煌。

这两句谚语的区别在于:②                                                 (30字以内)

【答案】①人要找准自己的位置,要确定适合自己的坐标(或者“目标”),立足自身,求得发展;或者:天无绝人之路,人生在世,总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2分)②中国提倡追求高远目标,西方倾向追求实在(符合自身实际的)目标。(3分)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的第一小题考查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能力。答题时应该先明白话的言下之意。所谓“上帝给每只笨鸟都准备了一根矮树枝”,意思就是哪怕是笨人,上帝也给准备有出路,即中国所说的“天生一人,必有一路”。第二小题要根据题中对中国那句话的解释来对比西方谚语的不同。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题型】语言表达
【适用】一般
【标题】2014-2015学年江西省新余一中两校高二上学期11月联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人在飞机上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同样是30岁到40岁年纪的旅客,头等舱的旅客往往是在看书,公务舱的旅客大多看杂志或用笔记本电脑办公,经济舱的旅客则看报纸、看电影、玩游戏和聊天的比较多。

在机场,贵宾厅里面的人大多在阅读,而普通舱候机区的人全在玩手机。

他想,到底是人的位置影响了行为呢?还是行为影响了位置?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分析下面表格的内容,根据表格传达的主要信息,将下面的文段补充完整。6分

请分析下面表格的内容,把主要信息补写完整。世界城市化进程:拥有8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数量

 

1975年

1995年

2015年(预测)

全世界

11

23

36

发达国家(地区)

6

6

6

发展中国家

5

17

30

 

 

 

 

 

1995年全世界拥有800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数量,由1975年的11个发展到23个,其中__________ ________。预计到2015年,800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将发展到36个,________。由此可见,在世界城市化进程中,____________。

【答案】①增加的12个城市全都来自发展中国家。②增加的13个城市仍全部来自发展中国家。③发展中国家扮演了主要角色或“发展中国家起决定性作用”。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表格,阅读表格时要注意三点:一是表格的标题,二是表格的行和列的提示,三是表格中的数据。然后要分析表格中数据的变化情况,找出变与不变之处。最后根据文段内容,联系横线前后的语句,填上适当的内容,注意语言要简洁、准确。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题型】语言表达
【适用】一般
【标题】2014-2015学年江西省新余一中两校高二上学期11月联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给下面横线处填上合适的内容,注意字数要求。(5分)

西方有句谚语:上帝给每只笨鸟都准备了一根矮树枝。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①                                                      (30字以内)

中国也有一句谚语: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人要发展自己,提升自己,追求自己人生的最高境界(追求卓越),活出自己人生的精彩,实现自己事业的辉煌。

这两句谚语的区别在于:②                                                 (30字以内)

 

共359704条记录 当前(26547/35971) 首页 上一页 26542 26543 26544 26545 26546 26547 26548 26549 26550 26551 26552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