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走不出那片田野

邱苑婷

中国儿童文学作家里,曹文轩恐怕是最不买孩子账的一个。如果说以杨红樱为代表的儿童文学作家们,是蹲下来与孩子平视,要和孩子做最知心的朋友,曹文轩就是那个站着的精神偶像——他要让孩子踮踮脚才够得着,甚至踮脚也不行,只能仰望他声明自己不太是一个自觉为儿童创作的作家,只是采用儿童视角写作。他是带着纯文学的野心在书写的,写起来便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根本管不上儿童不儿童。

这恰恰成就了他。透过他的文字,你会看到沈从文,看到汪曾祺。有评论者说,风景才是他作品里真正的主角。这话不假:他写作之前,常常要在楼下院子里走上几个小时,把自己重新扔回自然中。1997年的夏天,他写得烦闷,干脆直接逛到卖机票处,人家问,去哪儿?他说,去哪儿都可以。

“海拉尔?”对方看看当天有票航班,随便扔出一个地名。

“行!”海拉尔?他根本不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就这样来到呼伦贝尔大草原。那以后,他又自驾去过张北一带的草原许多次,俨然把它当成了第二故乡。北方大草原,并不是他熟悉的风景。他生长在江苏盐城,那是一个江南水乡,水的干净细腻融进了他骨子里,以至于读他任何一部早期作品,你仿佛都能触到水乡潮湿的、氤氲的雾气。可他也自认,他的短处也在这水,“缺少足够的冷峻与悲壮气质”。陌生的北方大草原,成就了他的自我更新——第一次,他写出了以北方草原为背景的《火印》。

场景在变,基因却没变那些意境的背后,每每藏着曹文轩自己。他不讳言,说《草房子》很大程度上是他的自传主人公桑桑就是年少的他,从调皮捣蛋,到情窦初开,到直面苦难甚至死亡,总有一个时刻,落寞会降临到那个不谙世事的小男孩身上。于是在天地旷野间,朦胧地察觉一丝生命的寂寥本质。

他曾回忆自己儿时独自在田野上的玩要,与作品里的孤独经验如出一辙:本是一派捣乱与热闹,但是,“忽地就有孤独攻上心头,于是我慌张四顾,那时田野空大无边,自己成了蚂蚁大小,而田野还在一个劲儿地长着,不断地往四下里铺展……”这许多年,他走不出那片田野。

他不停地描绘那片田野:苦难,坚韧,悲悯,孤独,干净……

这重复,形成了曹文轩儿童文学“纯美”的标签。北大老师邵燕君是曹文轩带的第一个硕士,她用“多年固执的美学坚持”来形容恩师。但当年他如果不这么固执的话,就不会变得如此强大,也不可能拥有如此独特的田野。在20世纪整个80年代以来的中国当代文学里,曹文轩其实是不吃香的,他坚持古典美,但现代主义的主流却是强调深刻、批判、夸张、揭示。所以,他很难被纳入任何一个当代文学的主脉中,只能被归入儿童文学。

曹文轩自己是这么说的:负隅顽抗,活路一条。写完《火印》初稿,他照例请亲近的朋友、学生看,得到最受用的评价是:“这是曹文轩写的。”在变化中自有不变,他觉得保守未必是件坏事。

在北大课堂“小说的艺术”上,开宗明义第一讲,他要批评当今文化批评的泛滥,讲评价文学必须回归文学性,讲这个“恋思癖”的时我对“深刻”的错误执念。他将美与善放在最高位置上,极度反感现代主义作品几近变态地表现大便、肮脏、恶心、绝望——如果世界已经这么糟糕,为什么连文学都不能让人得到净化与慰藉?他对美有近乎执念的精神洁癖。他的故乡水道纵横,水构成了他精神世界的大部分内涵——敏感、温润、细腻、干净、纯粹,而在他看来,文学也当和水一样,是净化之物。

每每提到中国经验,曹文轩总会说起《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的故事:一个巴西孩子为了寻找宝藏,历经波折来到遥远的埃及金字塔,最后却发现,宝藏就在自家教堂的无花果树下。“中国有中国的故事这片土地上,有过那么多瑰丽的传说和民间故事,有过那么多深重的苦难,为什么要舍近求远?这才是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能开釆挖掘的富矿。

他一遍遍地重复着这些故事,对孩子们说,对北大学生说,对阅读推广人说,对媒体说,对所有关心文学的人说。说了很久。最终,他让世界听到了中国儿童文学的声音

(选自《南方人物》,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一个人永远也走不出他的童年。那片独一无二的土地,也给了我无限的情趣和恩泽。我的灵魂永远不会干燥,因为当我一睁开眼来时,瞧见的就是一片大水。水对我的价值绝非仅仅是生物意义上的。它参与了我之性格、我之脾气、我之人生观、我之美学情调的构造。

(曹文轩《一个人其实永远也走不出他的童年》)

②曹文轩对田园生活的价值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面对现代社会人的生活现代化但情感却趋向简单和生硬这一存在,他深感“文学应承担起调节的职能,当田园生活将要逐步变成历史时,它应当用温馨的、恬静的笔调去描绘田园生活”。描写田园生活与流淌田园山水间的温馨人生,成了曹文轩小说的一个重要特色。

(王泉根《曹文轩:“追随永恒”的意义》)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中国儿童文学作家里,曹文轩是站着的精神偶像。他虽然采用儿童视角写作,写起来却总是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

B.陌生的北方大草原,成就了他的自我更新——第一次,他写出了以北方草原为背景的《火印》,从此他的作品具有了冷崚与悲壮的气质。

C.曹文轩坚持古典美,但现代主义的主流却是强调深刻、批判、夸张、揭东。所以,他很难被纳入任何一个当代文学的主脉中,只能被归入儿童文学。

D.曹文轩总说起《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的故事,是为了强调: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有过许多瑰丽的传说和民间故事,足够作家来开采挖掘,不必舍近求远。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曹文轩的故乡在江南,水塑造了他,也渗透到他的早期作品中。读那些作品,你仿佛都能触到水乡雾气的潮湿、氤氲。

B.1997年夏天,为了改变自己创作的风格,曹文轩来到了呼伦贝尔大草原,以草原为背景写出了小说《火印》,完成了第一次自我更新。

C.曹文轩的作品,虽然场景在变,基因却没变,很多作品都藏着他自己。《草房子》就是曹文轩的自传,主人公桑桑则是年少的他。

D.“对一个作家来说,真正属于你的宝库,就皇你生活的土地。”曹文轩一遍遍重复着这些话语,最终让世界听到了中国儿童的声音。

3.如何理解“这许多年,他走不出那片田野”这句话?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韵唐公①三首旅思

王安石

此身南北老,愁见问征途。地大蟠三楚,天低入五湖。

看云心共远,步月影同孤。慷慨秋风起,悲歌不为鲈②。

(注)①唐公:张瑰的字,北宋嘉祐六年契丹国母生辰使,王安石友人。②《晋书•张翰传》记载,张翰在洛阳因见秋风,于是想起家乡的莼菜羹、鲈鱼脍,说“人生贵适意尔”,当日便辞官归乡。

1.下列对本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此诗题为“次韵唐公三首•旅思”,与王安石的另一首诗《泊船瓜洲》一样,都表现了诗人思念家乡的心情。

B.颔联写景,以夸张之手法写天地的阔大深沉,并为进一步抒怀做了铺垫;“蟠”“入”二字化静为动,颇见功底。

C.颈联情景合一,“心共远”表明自己心志高远,意欲九天“步月”却形单影只,可见诗人虽不胜高处寒却依然积极入仕。

D.王安石的诗歌“学杜得其瘦硬”,用字工稳,多用典故,长于说理与修辞,风格遒劲,本诗集中体现了这些特点。

2.诗的尾联是怎样表现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的?请结合诗句做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宣纸名噪艺林,对于其生产技艺,历代的制造者都________。但其所带来的财富和商机却使它自古以来便受到众多觊觎。历代都有能工巧匠__________钻研宣纸技艺。(             )。可从结果来看,移地仿制的“宣纸”无论是润墨性,还是拉力、洁度都与真品___________,即便是造纸历史悠久的日本也是如此。在挫败饱受后,日方也断了仿制宣纸的动作,直接向中国购买。

宣纸的秘密真的如此深藏不露吗?然而,宣纸专家却告诉我们,如今不仅买到宣纸即可化验出成分,而且大致的工艺流程也是____________,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宣纸已经“无密可守”。

1.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挫败饱受后,日方也断了仿制宣纸的行为,直接向中国购买。

B. 在饱受挫败后,日方也断了仿制宣纸的行动,直接向中国购买。

C. 在饱受挫败后,日方也断了仿制宣纸的做法,直接向中国购买。

D. 在饱受挫败后,日方也断了仿制宣纸的念头,直接向中国购买。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根据可靠资料,国外仿制宣纸的企图也层出不穷

B. 根据可考资料,国外仿制宣纸的企图也层出不穷

C. 根据可靠资料,仿制国外宣纸的企图也层出不穷

D. 根据可考资料,仿制国外宣纸的企图也层出不穷

3.依次填入文章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 讳莫如深    苦心孤诣    大相径庭    妇孺皆知

B. 别有用心    苦心孤诣    截然相反    妇孺皆知

C. 讳莫如深    惨淡经营    截然相反    路人皆知

D. 别有用心    惨淡经营    大相径庭    路人皆知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暑()    笑(shěn)       体(xù)      瑕瑜互jiàn)

B.(jí)      神yù)         (juàn)     心积虑(chù)

C.(qiáo)    (gū)          (pāng)     元xiāo

D.(yán)     (yān)         邻()    夜雪初(jì)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烛影揺红·题安陆浮云楼

廖世美

霭霭春空,画楼森耸凌云渚。紫薇(注)登览最关情,绝妙夸能赋。惆怅相思迟暮。记当日、朱阑共语。塞鸿难问,岸柳何穷,别愁纷絮。   

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断肠何必更残阳,极目伤平楚。晚霁波声带雨。悄无人、舟横野渡。数峰江上,芳草天涯,参差烟树。

(注)紫薇:指唐代诗人杜牧,他曾经登临浮云楼赋诗。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霭霭春空”描写云层低垂、春雨迷蒙的景象;而“画楼森耸凌云渚”表现浮云楼雕栏画栋的美和高耸入云、俯瞰沙渚的气势。

B. “紫薇登览最关情,绝妙夸能赋”两句,既称赞杜牧题浮云楼诗写得绝妙,又隐约道出自己具有登高能赋的才情。

C. “惆怅相思迟暮”上承“关情”,下启追忆,时值日暮,作者登楼伤情,自然产生对杜牧的思念之情,内心备感惆怅。

D. “悄无人、舟横野渡”化用韦应物的“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但着一“悄”字,那种落寞孤寂的心境全出。

E. 词作上片和下片的表达方式明显不同,上片写景叙事,下片集中抒情。全词景物切换自然,意境清新,语淡而情切。

2.前人认为上片结尾三句“塞鸿难问,岸柳何穷,别愁纷絮”是“神来之笔”,请对此做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苏幕遮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1.下列对《苏幕遮》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阙前四句写醒后所感所闻所见,抓住时间的特点,看似平常,实则颇具匠心,用笔一丝不苟。

B. “叶上初阳”三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运用不同的镜头摄下了荷花丰富多彩的形象。

C. 下片前四句是思归。换头两句故作跌宕,由虚转实,从面前的荷花想到遥远的故乡,引出深沉的乡愁。

D. 这首词主要运用从生活中提练出的词语,准确而生动地表现出荷花的风姿,抒写自己的乡愁,有一种从容淡雅、自然清新的风韵。

2.“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历来为人所称道,试分析其好在哪里。

 

阅读《虞美人》,完成题目。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对这首词中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是指作者在南唐当皇帝的时候发生的事。

B. “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

C.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中“雕栏玉砌”指代南唐故国宫苑;“朱颜改”意思是宫苑中的妃嫔已年老色衰,不能再来帮助主人排遣心中的苦楚。

D.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中的“君”指的是作者自己;“一江春水”写尽了“愁”之深重,于凄恻无奈之中蕴含着幽愤之情。

2.结合全词分折其表现手法。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梦入芙蓉            浦:水边

B.叶上初阳干宿雨        宿雨:昨夜下的雨

C.晓窥檐语            侵:侵犯

D.燎沉香,消溽暑        溽暑:潮湿的暑气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春花秋月何时             了:了结,终止

B. 雕栏玉砌应              犹:如同

C. 只是朱颜改                  只是:口气较轻的转折语

D. 问君能有几多              愁:忧虑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pí)      (kù)        暑(rù)     毁家难(shū)

B. 江浦(pǔ)      (kān)        (kuì    雕栏玉

C. (chī)     (jí)         齿(yǔ)      病入膏(huāng)

D. 怪(chēn)   (Yú)         勇(piào)   心泣血(zhuī)

 

共359704条记录 当前(371/35971) 首页 上一页 366 367 368 369 370 371 372 373 374 375 376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