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化,人民群众的需要从“物质文化需要”转化为“美好生活需要”,“落后的社会生产”转化为“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但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从中可以看出,事物发展是( ) ①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③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④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
|
党的十九大部署今后中国的发展有三个重要时间节点:
每一阶段性任务的完成 A. 将为新的发展奠定基础,开辟道路 B. 体现了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C. 不断证明我们已经完整地把握了客观真理 D. 说明现代化进程取决于中央的部署与决心
|
||||||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治国理念,积淀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之道,包含着“天下大同”“天下为公”的理想精神,传承着“爱国如家”“先忧后乐”的家国情怀,这些传统文化中同样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治国理念主要体现统筹全局的重要性 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之道体现了个性寓于共性之中 C. “天下大同”“天下为公”的精神强调了矛盾的共性是认识事物的基础 D. “爱国如家”“先忧后乐”的家国情怀蕴含着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思想
|
|
“耐得寂寞,才能不寂寞;耐不得寂寞,偏偏寂寞。”这一段话主要体现了 A. 矛盾具有同一性 B. 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C. 矛盾具有斗争性 D.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
|
|
当下社会,很多人感慨:小时候向往城市,长大后怀念乡村。殊不知,沧海桑田,城乡早已换新颜。这表明 A. 客观世界都是相对运动与绝对静止的统一 B. 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 C. 社会意识的变化必然引起社会存在的变化 D. 事物是运动变化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
|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充分发挥乡村各类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与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这表明 A. 人们可以建立新的联系促进事物发展 B. 事物内部结构的变化必然会促成质变 C. 重视量的积累创造条件推动农业进步 D. 辩证否定就是否定事物存在的合理性
|
|
瑞士作家希尔泰说过:“嫉妒丛生于缺少才能和意志的地方。”这要求我们( ) A. 创造条件,使矛盾双方发生转化 B. 重视量的积累,为质变创造条件 C. 充满信心,支持新事物的成长 D. 抓住时机,促成事物的质变
|
|
拥有完美体形是尚美人士的追求,生活中人们不吃主食保持身材的方法很流行。事实上,营养专家指出,长期坚持这一做法会带来严重的不良生理反应,危害身心健康。材料告诫人们 A. 唯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成功 B. 意识可以调节和控制人体生理活动 C.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 坚持具体分析事物联系的条件
|
|
下图中的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勿忽视事物次要矛盾的解决 ②坚持客观与主观具体的统一 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④要善于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
毒理学中有一条基本原理:剂量决定毒性。有人把它解释成“万物皆有毒,只要剂量足”。“毒性”并非简单的“有毒”或者“无毒”,而是“对健康有多大影响”。由此可见 ①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③矛盾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④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