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由三位美国科学家分享,以表彰他们在研究生物昼夜节律分子机制方面的杰出贡献。三位科学家通过精密的实验得出:熬夜会打破人体内精妙的时钟,疾病匍匐而来;熬夜将造成大脑开始吞噬自己;调节节律的关键基因失效后,会促使肿瘤发生。本届诺尔贝医学奖最接地气的忠告就是:不要熬夜!该实验进一步佐证了 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直接现实性 ②世界是可知的,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科学实验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根本目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
|
“世界上没有一种美能同有自知之明的美相比,能同客观地承认自己带来的恬静相比。”这句话体现的哲学思想与下列表述一致的是( ) A. 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 B. 量力而行永远是成功的基本要素 C. 一切从实际出发,既是科学态度,也是一种美德 D. 知人不易,自知更难,有自知之明的是哲人
|
|
“树上结西瓜”这原是讽刺一些人不懂农业生产而异想天开的笑话,如今却在河北省新乐市邯邰镇变成了现实。当地瓜农开始试验搭架,使西瓜吊在空中,由于上下四面透气,成熟期提前了5-8天,甜度也增加了不少。这表明 A. 人们在自然面前是无所不能的 B.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战胜自然规律的唯一因素 C. 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D. 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可以创造和改变规律
|
|
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贯彻好这个总基调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稳中求进” A. 体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B. 体现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C. 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与上升性 D. 说明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
|
2017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前往中国政法大学考察。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寄语青年人,“要时常用真善美来雕琢自己,不断培养高洁的操行和纯朴的情感”,勉励大家向上向善、陶冶情操,矢志抵达崇高的精神境界。从唯物论角度看,这是因为 ①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 ②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③精神有时具有超越物质的力量,作用巨大 ④纯粹的动物心理并不会自发的形成意识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
京剧被称为我国的“国粹”,有着悠久的历史并被不少人喜欢,二百多年来,京剧始终是在继承与创新的交替运行中向前发展;为适应时代的变化,当代京剧艺术家必须深入现代社会生活,善于驾驭生活素材;在保留和展演传统的经典剧目,保持和继承传统的艺术神韵和美学特质的基础上,用崭新的视角来展示传统艺术之美;积极吸纳融汇其它艺术之长,为我作用,创造体现当代之美的表现手段,赋予京剧鲜明的时代特色,让京剧这一国粹真正得到发扬光大。 联系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如何将京剧这一国粹发扬光大。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爱国,这是我们对自己祖国最质朴的感情。生活中的一系列最美:最美女孩、最美妈妈、最美少女、最美大学生、最美农民工……草根平民的“最美”善举折射着人性的光辉,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仅给被救者带来了生的希望,也体现了草根身上的爱国情怀所激发的社会向善的力量,让社会变得温暖明亮,爱意涌动。爱国是情感,更是责任。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爱国主义的传承者。为了更好地弘扬爱国精神,践行爱国行动。某班级打算以班会为契机,组织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进社区活动。 从文化塑造人生角度,分析宣传这些“最美”人物对社会的意义。
|
|
北京时间2016年1月31日,秉承打造“中华文化全球推广全球平台”的使命,“HelloKongzi全球文化巡展”走进加拿大渥太华,以“快闪”的艺术形式与海外华人及加拿大市民欢庆春节。加拿大是最早推行多元文化主义政策的发达国家,因其对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的包容性而备受称赞,伴随中加交流日益频繁,文化合作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已然成为加拿大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HelloKongzi全球文化巡展”走进加拿大表明 A. 文化在相互渗透中融合 B. 文化在相互继承中发展 C. 文化在相互推崇中竞争 D. 文化在相互交流中传播
|
|
道教植根中华文化沃土,坚持“行道立德、济世利人”。近代来,其尊道贵德、道法自然、返璞归真、崇俭抑奢、上善若水、正己化人等思想理念,已从亚洲走向欧洲、美洲,在异国他乡彰显慈爱精神和对现实的关怀。这表明( )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塑造人生 ③中华文化具有巨大的包容性 ④文化对人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
|
“我很不希望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东西,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习近平对“去中国化”的批评,其依据在于: ①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发展中华文化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摒弃传统文化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④立足传统文化就能永葆文化的生命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