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内阁制度始终没有突破他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即始终没有使明朝实现真正的‘虚君政治’。”材料意在揭示 A.内阁制未改变明朝皇权专制的本质 B.内阁官员权力弱小,无法助理国政 C.明朝皇帝与内阁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D.内阁内部争权夺利,无法发挥效用
|
2. 难度:简单 | |
“在父系大家庭的基础上……按照亲疏远近,从王国到诸侯国,按地区建立起层层的政权机构,并划分明确的等级,由大大小小的奴隶主世代相袭地把持各地政权。”材料所述的政治模式是 A.宗法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行省制
|
3. 难度:中等 | |
据史书记载:西汉文帝曾问右丞相周勃:“全国一年判案多少起?收支多少钱粮?”周勃惶恐不能答。左丞相陈平辩解说,这些都不是丞相的事情,“使公卿大夫,主管具体事务的官员都尽到自己的职责,才是丞相之责”。这里所强调的是,丞相拥有 A.监察百官之职 B.审议决策之权 C.上传下达之责 D.专司行政之事
|
4. 难度:简单 | |
“‘(某制度)所代表的新型国家之职’,‘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这一制度指的是(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皇帝制 D.郡县制
|
5. 难度:中等 | |
从顺治元年到嘉庆十二年(1644~1807年)160年间,银钱比价表现出较长时期的相对稳定,始终在一千文左右波动……之后几十年里,银一两所换制钱已达一千二三百文,最高达一千六百文……“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出现的原因是 A.资源稀缺,供不应求 B.国家管制,流通减少 C.西方侵略,白银外流 D.滥发纸币,银贵钱贱
|
6. 难度:中等 | |
“我们反思这场战争,不是计较一场军事战争的胜负。它不仅是一个军事问题,而且是一个思想问题。中国文明,经历内部的改良与革命,以及外来的侵略和支援,从清朝封闭和黑暗的中世纪文化,向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这场战争”指的是 A. 鸦片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抗日战争
|
7. 难度:中等 | |
“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古老的中华文明第一次遇到了一个优于自己的外来文明的挑战……中国现代化的道路之所以如此艰难曲折,不仅因为它是外来、强迫、后发的,更是因为中国当时的统治者大清王朝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这个挑战……竟毫无认识,因此不知所措。”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是东西方文明的首次碰撞 B.外来文明阻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C.晚清王朝没有把握住近代化的机遇 D.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始
|
8. 难度:中等 | |
陶涵在《蒋介石与现代中国》中写道:“……蒋介石立刻调遣受过精良训练、配备德国武器的八十七、八十八师布防。他求战的主要目标是,尽可能吸引众多敌军,离开华北,阻断日军向武汉前进,使苏联对华供应线畅通。”上述材料所指的战役是(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
9. 难度:中等 | |
在纪念抗战一周年到来的时期,作为政治部副部长的周恩来,领导国民政府政治部第三厅举行了大规模的纪念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影响最大的是“七七”献金,短短五天内,参加献金的达五十万人以上,献金总额超过一百万元。这反映出当时 A.抗日战争已经进入相持阶段 B.国共合作采取“党内合作”方式 C.国民经济遭到战争残酷打击 D.国共合作推动民众抗日热情高涨
|
10. 难度:中等 | |
1921年中共“一大”上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中规定:“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对上述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中国共产党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任务 B.党纲通过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中国共产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 D.中国共产党缺乏对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
|
11. 难度:中等 | |
朱维铮在《重读中国近代史》中描述:“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被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他描述的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维新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
12. 难度:简单 | |
鲁迅先生曾说,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满眼都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材料反映的实质是辛亥革命 A.没有明确的反帝目标 B.脱离下层人民群众 C.未完成反封建的任务 D.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
13. 难度:中等 | |||||||||||
下面表格汇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所发行的邮票。其中,60周年的纪念邮票与之前相比,其主题的最主要变化在于
A. 强调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B. 肯定了美苏两国对中国抗战的援助 C. 展示了中华民族团结抗战的伟大力量 D. 突出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地位
|
14. 难度:中等 | |
1926年7月国民政府的《北伐宣言》称:“本党于此时机,熟察前因后果,深知中国人民困苦之根本原因,在帝国主义及其工具卖国军阀……而过去数年间之经验,已证明帝国主义者及卖国之军阀,实为和平统一之障碍,为革命势力之仇敌……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对此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表达了全国人民的意愿 B.反映了社会的主要矛盾 C.推动革命形势迅速发展 D.奠定了国共合作的基础
|
15. 难度:中等 | |
“国”字在书法里面有41种写法,而且是汉字中写法较多的一个字。下图中“国”字被广泛使用最晚的是 A. B. C. D.
|
16. 难度:简单 | |
1935年起,蒋介石在国内外通过渠道寻找共产党进行秘密接触:一是由曾养堡出现,通过剪伯赞、吕振羽与中共北方局以及长江局代表谈判;二是通过宋庆龄、宋子文派以牧师身份活动的中共党员董健吾秘密到达陕北,向中共中央表达国民党要求;三是令驻苏武官邓文仪找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谈判。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当时: A. 国民党已放弃武力剿共方针 B. 共产国际要求国共两党结束内战 C. 国共关系正处于转折时期 D. 中共呼吁结束内战一致抗日
|
17. 难度:简单 | |
“自由选举产生的领导人对村民更负责任,他们对土地进行管理的决策反映了对公平的再分配的大众偏好。……选举往往导致村民委员会主任把投票人的利益放在乡镇机关和党支部之上。”材料反映了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A.有利于农村重新公正分配土地所有权 B.有利于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C.不利于对农村的基层管理 D.得到进一步普及
|
18. 难度:中等 | |
195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炮击金门,引起了台湾当局和美国的震惊,美国劝说蒋介石从金门、马祖撤军,但蒋介石却下令炮兵坚决回击。这种敌对状态一直持续到1978年底。这表明 A.蒋介石改变追随美国的政策 B.美国放弃“两个中国”的图谋 C.国共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海峡两岸关系日趋紧张
|
19. 难度:中等 | |
毛泽东在总结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经验时曾说:“我们有许多宝贵的经验。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下列能够为上述经验提供实践依据的是 A.辛亥革命、南昌起义、一届人大 B.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三大战役 C.中共一大、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 D.南昌起义、遵义会议、三大战役
|
20. 难度:中等 | |
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中国大趋势》一书中,形容中国特殊模式的民主是以信任为连 接纽带,以自上而下的政治领导和自下而上的公民参与为结构特征的“纵向民主”,是一种 有别于以往西方所走的民主(“横向民主”)道路,使中国稳定转型,避免了以往西方为走向 民主而造成的资源浪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国的民主政治模式是最佳模式 B.政治协商是中国民主政治的特点 C.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无需借鉴西方 D.“中国模式”应该在世界各国推广
|
21. 难度:简单 | |
“瞧米字落黄昏,彭总督徒瞪双目。五星红旗飘,光照南疆塞北。高奏凯,主权恢复,侮辱今朝束。颂美景,昌盛繁荣,遍地荆花吐馥。”这阙词当属 A. 《中国之歌》 B. 《四海一·台湾回归展望》 C. 《宝鼎现·庆香港回归》 D. 《拥子入怀·澳门回归十周年》
|
22. 难度:中等 | |
1955年印尼苏加诺总统在万隆会议开幕式上说“各民族、各国从几个世纪的沉睡中醒来了。用战火燃烧地球的白人旧世界正在垂死挣扎;一个更美好的世界正在崛起,这个世界将消灭冷战,建立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社会,因为所有伟大的宗教在宽容的教义上是一致的。有色种族将建立新的道德标准。”从中提取的有效信息是( ) A.白人主导的国际旧秩序已不复存在 B.亚非独立国家成为国际新兴力量 C.有色人种将统治新世界 D.冷战马上就被终结
|
23. 难度:中等 | |
英国学者布朗利曾指出,许多国家都接受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且把它同《联合国宪章》和《巴黎非战公约》相提并论或者作其补充。《联合国宪章》第二条第七款明确提出:“本宪章不得认为授权联合国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国内管辖之事件,且并不要求会员国将该事项依本宪章提请解决”。下列选项,符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落实《联合国宪章》条款的是 A.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B.互不侵犯 C.互不干涉内政 D.平等互利
|
24. 难度:困难 | |
有学者评价中国某一外交成就对中国的意义“打破封锁的努力迎来了决定性转折”,是“中国在国际大家庭中开始正常化外交的一个时期象征。”该外交成就是 A. 1949年中苏建交 B. 1953年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1971年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D. 1979年中美建交
|
25. 难度:简单 | |
美国经济史学家尼尔·弗格森提出了一个新概念“中美国(共同体Chinamerica )”,这个词被美国《纽约时报》评选为2009年度流行语。他认为,现在中美已走入共生时代”。“新概念”的提出表明 A.世界格局多极化形成 B.中美经济联系加强 C.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加快 D.中美双方贸易摩擦消除
|
26. 难度:中等 | |
对下图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A.“历史的雾”主要是指日本追随美国敌视中国 B.中日两国的关系坎坷曲折 C.中国海军舰艇访日实现了两国的军事互信 D.中日两国的关系迷雾重重无法改善
|
27. 难度:简单 | |
2012年12月,王岐山在访美期间发表演讲时强调:“我到美国来就是为中美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增加正能量。”中美关系需要增加正能量表明 A.中美两国存在着共同利益 B.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C.中美两国的合作代替了分歧 D.加强国际合作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
28. 难度:简单 | |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外交政策调整,主张不依据一个超级大国的意图来考虑对另一个超级大国的政策,也不搞“等距离”。这说明 A.平衡两大阵营成为中国首要的任务 B.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而疏远美苏两国 C.中国奉行积极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D.国力增强是中国外交独立自主的前提
|
29. 难度:简单 | |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基辛格秘密访华两周后,《红旗》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最坦诚地公开讲述了对美开放的正当理由:竟不含糊地区分了两个超级大国对中国威胁的程度及其对北京安全考虑所产生的影响。材料说明了 A.中美关系改善符合中美两国的需要 B.美国急于改善同中国的关系 C.中国改善中美关系是应对苏联的威胁 D.中美关系改善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
30. 难度:中等 | |
基辛格均势理论是在美苏两极对抗的国际环境下如何运用国家外交手段,建立政治联盟,对抗苏联一极的压力;是在美国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联合各种力量遏制苏联的强势状态,从而达到两极力量的相对的平衡。这一理论的实践 A.有利于中国重返联合国 B.加速了两极格局的崩溃 C.直接推动了中日的建交 D.使中国外交环境有所改观
|
31. 难度:中等 | |
某学生在整理归纳中国近现代外交关系史时,粗略地绘制了一个两国关系发展趋势图。该学生试图揭示的是 A. 中德关系趋势 B. 中美关系趋势 C. 中苏关系趋势 D. 中日关系趋势
|
32. 难度:困难 | |
对于中苏关系破裂的原因,沈志华教授认为:“中苏之间谈的不是利益问题,而是原则问题,就是谁对谁错的问题。中国有一套解释中国共产党行为、政策的理论,苏联另有一套理论,都说自己选择的道路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双方争夺的是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权和解释权。”沈志华认为中苏关系破裂的原因是 A.国家利益发生了冲突 B.双方对社会主义阵营和国际无产阶级运动领导权的争夺 C.中苏领导人之间关系恶化 D.对是否应该继续坚持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看法不同
|
33. 难度:中等 | |
2010年4月世界银行发展委员会宣布,将我国在世行的投票权从先前的2.77%提高到4.42%,中国就此正式坐上了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世行第三把交椅。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当今世界经济呈现美国、日本、中国三足鼎立的局面 B.世界银行非常关注发展中国家的权益 C.推动了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 D.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34. 难度:中等 | |
在联合国海地稳定特派团任务中,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担负着控制太子港动乱、打击非法武装等多种急难险重任务,特别是在海地“1.12”大地震后,为恢复海地的政治稳定和社会秩序做出了突出贡献。它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哪一特点? A.帮助落后国家稳定、发展经济 B.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结伴而不结盟的外交
|
35. 难度:简单 | |
“克里斯提尼在推行民主制的同时,也更为注重公民权的限制,移民要想获得雅典的公民权更为困难,……只有那些为雅典做出突出贡献的迈提克(指外邦人),作为一种奖励,在经公民大会的特别投票通过后才能获得雅典公民权。”这段材料主要说明了 A. 外邦人不可能获得雅典公民权 B. 基本铲除了旧贵族的世袭权力 C. 公民大会的权力进一步扩大 D. 雅典公民的利益得到了维护
|
36. 难度:中等 | |
李雅书等在《古代罗马史》中谈到:15、16世纪,西欧各国普遍出现了“采用罗马法”的热潮。到19世纪初,则更出现了以罗马法为基础的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拿破仑法典》。由此可见罗马法 A.为资本主义规范了社会秩序 B.推动了工业资本取代商业资本 C.为资本主义立法提供了范本 D.保障了西欧社会资本原始积累
|
37. 难度:中等 | |
“民主”一词起源于希腊文,由“人民”和“统治”两个词合成,即人民的权利、人民的统治之意。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其《历史》一书中首次使用了这一概念,用来表述希腊城邦的一种政治实践。在梭伦统治时期最能体现上述民主的含义的改革措施是 A.实行陶片放逐法 B.为公职人员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 C.成立十将军委员会 D.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
38. 难度:中等 | |
“我但愿你们天天注视着宏伟的雅典,这会使你们心中逐渐充满对她的热爱。当你们为她那壮丽的景象倾倒时……你们要明白自己的职责并有履行职责的勇敢精神,直至为她慷慨地献出生命。”伯利克里的这段演讲强调的是( ) A. 权力制约 B. 公民意识 C. 平民政治 D. 法律至上
|
39. 难度:中等 | |
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中规定,各种民事诉讼,即使是再小的事由,也由法庭处理;债务人如在规定的期限还不出债款,债权人可以将其出卖为奴或杀掉;死者的丧衣以三件为限,出丧时妇女不得无节制地嚎哭。上述这些规定说明当时在罗马 A. 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取得重大胜利 B. 社会生活中的伦理道德色彩浓郁 C. 罗马人热衷于通过诉讼获取利益 D. 法律规范和调整人们的日常生活
|
40. 难度:简单 | |
亚西比德是位富有而又英俊的贵族,他视战争为谋求个人荣誉的机会,因而怂恿公民大会拒绝和平,在一个错误的时机试图征服西西里以获得新的权力。结果被对手打败,于是他加入斯巴达军队与雅典反目为仇,但后来他又赢得了雅典民众的支持并在海军中担任指挥官。当雅典战败时,他逃之夭夭。亚西比德的例子反映出雅典 A.公职人员是追求权力的野心家 B.直接民主易造成决策的失误 C.对外扩张严重危害城邦发展 D.民主政治的实质是贵族专政
|
41. 难度:中等 | |
根据罗马法,若要使物品交易成功,就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以现金或现物进行交易;须有五个证人和一名司秤在场,他们皆应是罗马公民;物件的转移必须在当事人双方在场时当面进行;在进行转让仪式时,必须经过某种正式的手势和言语的阐述。这些条件缺一不可。由材料信息可知该法 A. 强调保护私有财产 B. 极力维护贵族的特权 C. 体现了注重形式和程序化的特征 D. 有利于调解贸易纠纷
|
42. 难度:简单 | |
有人评价某一改革说道:“(他的改革)……抽掉贵族势力的基础,使不同部落的成员混合起来……让更多的人可以参加到政府中。”其评价的是 A.商鞅变法 B.梭伦改革 C.克里斯提尼改革 D.伯利克里改革
|
43. 难度:简单 | |
有学者认为,“罗马法中体现和包含了可以适用于全部人类社会的、具有普遍性和世界性的人文思想、行为规范和交往规则,这就是罗马法能够长久不衰的生命活力之所在。”这里评论罗马法的视角是 A.社会变迁 B.文明传承 C.道德标准 D.阶级分析
|
44. 难度:简单 | |
有学者在论及《十二铜表法》时指出:“即使是最严峻的法律,也比没有法律或任意解释法律要好一些”。这段论述表明《十二铜表法》 A. 具有成文法的进步意义 B. 是人类历史上最严峻的法律 C. 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 D. 对后世立法产生深远影响
|
45. 难度:简单 | |
公元前452至前451年,在古罗马平民的努力下,由贵族编制出的十个法表,被镌刻在十块青铜板上,但法表中的一些内容引起平民不满。公元前450年,又增两表,形成著名的《十二铜表法》这一过程说明 A. 罗马法学体系的完善和成熟 B. 贵族的利益不再受法律保护 C. 罗马平民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D. 平民取得了罗马法的制定权
|
46. 难度:中等 | |
罗马成文法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罗马城市行政官在执法过程中所做的决定……行政官……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这说明了罗马法的特点是 A.具有灵活性和实用性 B.具有宠杂性和干扰性 C.具有强制性和适应性 D.具有传统性和习惯性
|
47. 难度:简单 | |
《十二铜表法》规定,“利息不得超过一分(年利息最高为8.33%)”;债务人对所欠债务的偿还“有30天的法定宽限期”。这一条款 A.保留了习惯法的条文 B.维护了借贷双方的平等权利 C.否认了高利贷的存在 D.体现了对平民利益一定程度上的保护
|
48. 难度:简单 | |
《十二铜表法》规定:“凡在自己的土地和邻地之间筑篱笆的,不得越过自己土地的界限;筑围墙的应留空地一尺;挖沟的应留和沟深相同的空地;掘井的应留空地六尺;栽种橄榄树和无花果树的,应留空地九尺;其他树木留五尺。”该法令说明古罗马 A.利用法律调解公民之间的纠纷 B.通过法律保护公民私有财产 C.用法律维护市容市貌 D.用法律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
49. 难度:中等 | |
西塞罗说:“事实上有一种真正的法律——即正确的理性——与自然相适应,它适用于所有的人并且是永恒不变的……人类用立法来抵消它的做法是不正当的,限制它的作用是任何时候都不被允许的,而要消灭它则是更不可能的。”从中可以看出 A.西塞罗发展了古希腊智者学派的自然法思想 B.自然法是适用于罗马各族人民的具体法律条文 C.自然法继承了古希腊“主权在民”的思想传统 D.西塞罗认为自然法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
|
50. 难度:简单 | |
“无论是为了罗马的利益或是为了罗马的安全,都不允许把外国人完全剥夺法律的保护。”为此颁布了 A.习惯法 B.《十二铜表法》 C.公民法 D.万民法
|
51. 难度:中等 | |||||||||||||
官吏选拔是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人类的政治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关于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的材料 (1)据材料一,古代雅典公职人员的选拔有什么特点?并做简要评价。 材料二 唐代科举考试的主要科目及内容
——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 (2)据材料二,概括唐代科举制的特点。 (3)对比材料一、二,指出二者在官吏(公职人员)选拔上的异同点。
|
52.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与君权并列的有教权。君权是世俗权力,管辖世俗界,教权是精神权力。……一个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就可以不对封主尽义务。……西方封建时代并无近代意义的立法概念,法律是古老的习惯法。所谓习惯法,就理论上讲,就是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 ——吴于廑《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15世纪左右中国和西方政治状况的区别。 材料二 雅典公民大会的设置主要经历了梭伦、克里斯提尼和伯利克里的改革。公民大会是全体公民参与城邦事务的政治机构,是雅典唯一的立法机构,以各种方式完全控制着雅典的行政和司法,一切重大问题都只能在公民大会上进行最终决议。在形式上,它是唯一囊括了所有雅典公民的政治机构。在实践上,它给予雅典公民最好的民主政治训练。 ——《雅典公民大会初探》 材料三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从民主的形式、范围、性质三个方面比较我国人民代表大会与雅典公民大会所体现的两种民主的主要不同之处。 材料四 “鸦片战争一阵疾风,吹荡了沉寂的知识界,一批关心国家命运的仁人志士,看到了英美等国的政治体制与中国的不同之处;议会制度、总统禅让等。他们的思想深处,滋生着对民主制度的欣幕和对专制制度的不满之情。” ——熊月之《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进程有何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