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困难 | |
2. 难度:简单 | |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 ,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3) ,春光融融。(杜牧《阿房宫赋》) (4)位卑则足羞,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师说》) (5)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6) ,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
3.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游丰乐亭记 [明]肖崇业 由柏子潭北行二矢,即幽谷。入狭径,岩傍镌“幽谷”二字,大如斗,“谷”字微断难辨。蛇旋百武①,为丰乐亭。原亭废久,历元迄今,代有圮葺。正门仍颜曰“丰乐”,重古迹故名不朽也。进门数武,矗矗为亭,周垣悬游人诗咏。丰碑二,乃苏东坡书《丰乐亭记》。古碑剥泐②,字经后人摹写,然书法道劲,铓锷尚存。 亭后为保丰堂,嘉靖二年滁守陈则清立,侍御李震卿记,杨鸥溪具记。中壁间题刻甚多,有“从今丰乐非陈迹,还拟当年尽种花”之句,志鼎新也。 阅三重,为二贤堂,设木主,祀宋王元之、欧阳永叔。盖二公故滁守,以功德及民,故祠之。可见人生天地间,要在先立其大者以之为本。苟非其人,即瑶室琼台,临春结绮,过辄澌灭耳。然则名之所传,岂不在德哉! 亭故天宁寺旧址改创,其景欧、壮怀二亭亦废,并六一移菱溪石,皆无存。意必好事者窃去,秘以自私,岁久而世无赏识者,遂因循沉没,与瓦砾等,是石所遭之不幸也。夫方其僵卧其溪侧,六一以三牛曳置此,又作记以垂炯戒,而竟不能长有此石,岂借之于造物者,复还之于冥漠乎? 由亭北上高十寻,为来远亭,内刻《倚丰亭记》。亭畔石岩镌“六一后游”四字,王邦瑞题。亭南下百武,为紫薇泉,湮塞不知何时,始发于永乐二年州守陈廷器,嘉靖十五年侍御闻人诠立亭其上。泉甃以石,滃然而仰出,如珠涌玉漾,涓涓流涧外不绝。命从吏取一碗饮之,甘冽异常。 泉右回折二十武,稍高为阳明祠。祠深三层,中多士人展谒之作。壁嵌先生石刻像,少司空万两溪有赞。祠东陟三十余武,更高为醒心亭,壁嵌曾南丰碑记,兴国徐卿为小叙纪其由。 余前二月初游丰乐,晚仅过醒心小酌以归,未暇穷奇。时与莞石再游,乘兴登最高处。屡息,得至三茅庙,左有关公祠,右有石屋三间。入庙礼神,遇滁生五人,以午节③携榼游此,各相向从余二人揖。俯视幽谷内,花数十百品,古木千章,鸣鸟千群,岩石突兀千块,远山千重,岫云江霭千状,城闉④人户千家,悉送耳睫,而丰乐诸亭掩映丛薄中如画,上有醒心、来远二亭,又如二童子拱侍左右甚恭,诚宇宙一伟观。籍令不登三茅,乌睹所谓幽谷奇哉!余因笑顾五生,谈问此中关塞之由。忆及国初宋景濂尝欲访临其地,闻居人凉烟、白草之言,辄怅叹,不果来,径往醉翁、琅琊去。讵意百年后好奇怀古者,相继疏流筑土,使结构岿然,再成锯丽。山川兴废在人,信矣,信矣!于是五生唯唯。余二人怜奇惜景,复眺望久之而别。 (节选自明万历《滁阳志》,有删改) [注]①武:古以六尺为步,半步为武,此处泛指脚步。②剥泐:石料剥蚀断裂。③午节:端午节。④闉:瓮城,护城门的小城墙。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志鼎新也 志:记述,记载 B、滃然而仰出 滃然:水势盛大的样子 C、未暇穷奇 穷:穷尽 D、不果来,径往醉翁、琅琊去 果:实现,完成 2.下列四组中,全都表现作者“怜奇惜景”的一组是(3分)( ) ①岁久而世无赏识者 ②湮塞不知何时 ③涓涓流涧外不绝 ④中多士人展谒之作 ⑤以午节携榼游此 ⑥复眺望久之而别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①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总共去丰乐亭游玩了两次,第一次游玩得并不尽兴,真正完全领略丰乐亭美景是在第二次去丰乐亭时。 B、丰乐亭雄踞幽谷之上,历经毁弃修缮,仍是古迹胜地,丰乐亭保存下来的一些碑文石刻都可以体现这一点。 C、天宁寺存于世间太久,因而当世已经没有喜爱观赏天宁寺的人了,它也在历史发展中变得像瓦砾一样普通。 D、作者陶醉于丰乐亭的山石花树等美景,在欣赏美景和询问美景来由之后,作者也发出了一些对山川自然的感慨。 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盖二公故滁守,以功德及民,故祠之。(3分) (2)又如二童子拱侍左右甚恭,诚宇宙一伟观。(3分)
|
4.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6分) 鄂州南楼 范成大① 谁将玉笛弄中秋?黄鹤归来识旧游。 汉树有情横北渚,蜀江无语抱南楼。 烛天灯火三更市,摇月旌旗万里舟。 却笑鲈乡②垂钓手③,武昌鱼好便淹留。 [注]①范成大: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历任静江、建康等地行政长官。淳熙时,官至参知政事,因与孝宗意见相左,两个月即去职。晚年隐居故乡石湖。②鲈乡:运用了张翰的典故。晋朝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想到家乡味美的鲈鱼,便弃官回乡。③垂钓手:隐者,用以自喻。 1.请赏析“蜀江无语抱南楼”中“抱”字的妙处。(2分) 2.作者运用张翰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说明。(4分)
|
5. 难度:简单 | |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凤姐害死尤二姐一年以后,突然良心发现,觉得对不起她,于是突然“笑起来”向贾琏说起这件事,并想去给她上个坟,烧张纸。(《红楼梦》) B、马斯洛娃在流放途中同政治犯待在一起,尽管处境艰苦,她却心情舒畅,身体也逐渐强壮起来。她结交了谢基尼娜、西蒙松等新朋友,这使她发现了以前从不知道的生活乐趣。(《复活》) C、性格懦弱的觉新深深地爱着梅,但又不得不屈从于父命,跟瑞珏结婚。他在心里为自己痛哭,也为他所爱的少女痛哭。(《家》) D、赵伯韬企图依靠工人来挽回因外货倾销和军阀混战造成的企业的损失,他利用工贼、特务和反动军警破坏工人罢工运动。(《子夜》) E、爱斯梅拉达钟情于外貌英武、风度翩翩的弗比斯队长,弗比斯却与一位贵族小姐订婚了,而且成为带兵搜捕她的凶手。(《巴黎圣母院》)
|
6. 难度:简单 | |
简答题。(任选一题) (5分) 1.阅读下面的《欧也妮·葛朗台》选段,回答问题。 “交驿车带回!”欧也妮自言自语地说,“我为了它拼命的东西,交驿车带回!” 这件“东西”指的是什么?此后欧也妮做了什么事?请复述原著相关情节。 2.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周瑜正在账中议事,闻干至,笑谓诸将曰:“说客至矣!”遂与众将附耳低言,如此如此。众皆应命而去。 周瑜的“如此如此”是个什么计谋?请简述这个计谋的主要内容和结果。 答选( )题:
|
7.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 ①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论语·八佾》) ②孟子曰:“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侮夺人之君,惟恐不顺焉,恶得为恭俭?恭俭岂可以声音笑貌为哉?”孟子曰:“位卑而言高,罪也。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耻也。”(《孟子· 离娄上》) 1.这两则材料反映了一个什么共同主题?(2分) 2.孔子和孟子分别是从哪个角度进行分析这一主题的?(4分)
|
8.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心不厌细:《舌尖上的中国》为什么红 一部纪录片红成这样,出乎很多人意料,包括总导演陈晓卿,他反复在公开或私下场合表示,《舌尖上的中国》于他而言,只是一部正常而普通的纪录片而已,他不赞成关于该片的溢美之词。这在当下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创作态度,有事儿说事儿,不漫无边际,专注本职工作。依我看,这也是“舌尖”的内在风格——实在。 但今天来说“舌尖”为什么这样红,还是要从文化角度说。这又分虚实两面。 虚的一面从梁启超说起。梁启超曾总结有清一代的学术思想,一言以蔽之曰考证,曰总结。如果把今天放回历史大坐标中观察,无论是学术还是创作,都还在考证、总结这一脉络的延续位置。我们这辈人的悲哀之一是创造力贫乏,也许只配来总个结、考个证。从这一点说,“舌尖”握住了时代命门,它把几千年中国人舌尖的滋味,做了一次泛泛的总结和考证。又因它选取的角度既灵且巧,态度务实低调,就在隐秘的潜意识层面合上了时代节拍,击中了每个观众。 这是虚的层面。至于实的层面,要突出一个“细”字来讲。这与前边的虚谈仍然一脉相承——总结、考证,本来就是在细节上下功夫。 来说细的。前两日与友人聊天,感叹近两年突然冒出那么多既有钱又有闲之人,在各个领域内下功夫地玩,深入地玩,大到朝圣、养生;细到香、茶、木头、瓷、陶,甚至鉤瓷鉤壶,都玩到登峰造极的程度。这也是时代特色之一。 曾经的中国人太细了,最近读过清代文震亨的《长物志》,看看目录就知道那时文人之清雅,到了多细的地步。单说文房用具,也就是书桌上摆的玩意儿,笔格、笔床、笔屏、笔筒、笔船、笔洗、笔觇、水中丞、水注、糊斗、蜡斗、镇纸、压尺、裁刀……还有很多;现代人呢?以我此刻书桌为例,电脑、圆珠笔、即时贴,没了。 “舌尖”领人在味觉上向更细处一步步地探掘,重拾我们曾有的静心、细心、耐心。眼耳鼻舌身,色香声味触,每一项往细处探掘,都有太平洋一样广阔的境界,心不厌细,只看你能走多远。 只求温饱的吃,那叫囫囵呑咽,连咀嚼都顾不上,只能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这只是吃的意义之一,远非全部。就如同喝茶,大茶缸牛饮仅为解渴,如果是品茶,选水选茶、凝神温杯这些都不说了,单是入口之后,舌尖、舌面、上腭、两颊……无穷细致的美妙等你体会。 “舌尖”以其细,征服了平日里吞食牛饮的普通人。物质世界越浑浊不堪,人就对心灵世界的清净越渴盼,而吃之一项,由最物质出发,通过一系列的细节探掘,直达心灵世界的修道之旅,在满足陈晓卿反对的那种大而无当的民族骄傲心理的同时,又能够满足很多人的食色之欲,不红说不过去。 返回来再啰嗦几句——在眼耳鼻舌身的层面求细固然可喜,但如果不在此基础上继续前行,就是无谓之细。正如“舌尖”一片,“舌尖”只是个起点,如果只停留在舌尖,那真是连美食的门还没入。曾经听一个老茶人说苦,口腔感受到的苦不是真的苦,真苦入心。借他这话来说“舌尖”,创作者们想说的,是入心的味道。 (选自《南方周末》,有删改) 1.下列对“细”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细”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创作态度,有事儿说事儿,不漫无边际,是一种务实的创作风格。 B.从文化角度来说,“细”包含虚与实两面,两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 C.一系列的细节挖掘,是直达心灵世界的修道之旅,能拓宽我们人生之路的广度和深度。 D.“心不厌细”的前提是真苦之心,物质世界的浑浊也是往细处挖掘的重要条件。 2.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走红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3分) 3.文章结尾提出的“入心的味道”包含哪些深意?(3分)
|
9.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偏爱白菜香 洪振秋 ①小时候,在我的记忆里,似乎每一个饭桌上都有它的倩影。那年代,我每次放学回家盛好米饭、面条或玉米糊、山芋等之后,往桌上一看,就会不懂事地嘟哝一句“又是萝卜白菜”。可不管你愿不愿意,白菜几乎是天天有的菜。 ②现在人的生活条件好了,吃惯了大鱼大肉,只是偶尔才会想起它,但上了年纪的人仍然对它津津乐道。白菜与寻常百姓有着极密切的关系,又有“清白、耐寒”的外形内质,因此深受群众的喜爱。无论南北,白菜皆是一种极为平民化、大众化的蔬菜,价廉而物美。嫩绿的叶子,洁白的菜秆,朴朴素素的色彩,青白对比十分醒目。古人对它有着很高的评价,曰:大味若淡。淡淡的甜,故而你不会吃厌吃腻。除做菜肴外,因性寒,还具有药用价值,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其颇为推崇。 ③我常把白菜当作豆腐的情侣,在我的家乡,她俩几乎形影不离。白菜叶煮豆腐,菜秆炒豆腐香干,还有菜花烧豆腐角,这些皆是母亲的拿手好菜。白菜经过风霜雨雪后,其涩味淡了,甜味却增加了,用菜油先把嫩脆脆的菜炒蔫后,再把豆腐切成细片,铺盖在白菜上,小火煨几分钟,便可盛在盘子里吃,白菜味、豆腐味、菜油味混杂于热气之中,闻之让人垂涎欲滴。 ④那个年代,冬季蔬菜匮乏,腌菜便是大家围炉争食的美味佳肴了。我家乡的白菜有几种,有高瘦秆细的白秆菜,低矮的油灯菜,粗壮的大白菜,还有入冬便泛红的雪里蕻菜等,我们都称为白菜。瘦高的白秆菜和雪里蕻为最佳的腌菜原材料。母亲腌菜总是把晾蔫的白菜一层接一层地放进那只数十年不变的菜缸,说是老缸腌菜最能入味,铺一层白菜便撒层粗盐,盐放多少,看母亲的分寸,再将白菜一层层踏透,最后,用几块干净光亮的鹅卵石把白菜压实,经过10多天浸渍,便可以取食。腌菜炖水豆腐,是大人、小孩都很喜欢的美餐,似乎白菜味、腊味、雪味融于一体,味道鲜美可口,真的是唇齿留香啊。 ⑤我进城后,仍留恋这样的时光。每年春秋之际,总喜欢在荒废的花池里播上一点“苏州青”。这种菜据查学名叫“矮脚苏州青白菜”,长成后,虽然矮墩墩、胖乎乎的模样有些“愣头青”,但其在下霜后,顿然富有美感,其身材呈平冠束腰像百合花,而绿色的椭圆叶片向内微微弯曲,像一只只盛装着雨露的如翡翠般碧绿的勺子,实在是美妙。采两棵洗净,与腊肉同炒,白菜油亮油亮的,渗透出来的脂油仍会挥发出那种独特的芳香。我也情不自禁吟出画家方仲华题的一首诗:“心洁偏爱菜根香,何须珍馐佐飞觞。人间自有清白在,莫道世俗少芬芳。”从朴素中营造出的生活情趣,真的甜美。 ⑥小小白菜虽然很平常、很朴素,但她的故事却脍炙人口。 ⑦明末江苏句容县的笪继良,就任江西铅山县令时,曾绘一株叶肥秆壮须茂之白菜,并题款曰:“为民父母,不可不知此味;为吾赤子,不可令有此色。”然后请石匠刻于碑上,以为自诫,这便是有名的“白菜碑”。 ⑧清末画家吴昌硕,对白菜亦情有独钟。他出身于农家,曾与田垄菜圃相厮守,画白菜更是得心应手,形神俱备。他画白菜,不是从书上学来的,而是从菜圃里学来的。不光是笔墨上的功夫,笔端还带着一种劳动人民的感情,这就是来自泥土和白菜身上散发出来的精气神。所以他画出的白菜很大气,淡墨写茎秆,彩墨写绿叶,构图极为简洁,很有平民味,又脱俗不凡,意趣无穷。他曾画一株带根的白菜,配上一个带根的红萝卜,题曰:“咬得菜根定,天下何事不可为?然这菜根辣处亦难咬,却须从难咬处咬将去。”画与题款升华出一种人生哲理,振聋发聩。 ⑨人们从吃白菜之味、闻白菜之香,品出人间之世味。我酷喜白菜,因为它们常常带给我欢乐和希望,甚至可以忘掉许多痛苦和烦恼。每当忆起家乡小巷“卖菜哟,小白菜……”的叫卖声,记忆中的声音总是那么荡气回肠,耐人寻味。(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如今,人们的生活条件改善了,很少想起白菜,但上了年纪的人仍然对它津津乐道,是因为它大味若淡,让人百吃不厌。 B、“我常把白菜当作豆腐的情侣,在我的家乡,她俩几乎形影不离。”这里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告诉读者白菜与豆腐是人们餐桌上的常见搭配。 C、第④段,作者回忆了母亲腌菜的详细情况,意在告诉人们如何腌制白菜,如何制作腌菜炖水豆腐这道菜。 D、“心洁偏爱菜根香,何须珍馐佐飞觞。人间自有清白在,莫道世俗少芬芳。”这首小诗托物言志,道出了作者偏爱白菜的真正原因:爱白菜的清白高洁。 E、吴昌硕对白菜也情有独钟,他为自己所画的白菜画的题款,一语双关,寓意深刻:人能吃得苦,方能做成事;遇到困难,只有迎难而上,方能解决困难。 2.请分析第⑤段画线语句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4分) 3.请结合文本探析作者“偏爱白菜香”的原因。(6分)
|
10. 难度:简单 | |
请根据所给材料,按要求作答。(2分) 北京故宫大气恢弘,台北故宫优雅深 (suì)。 如今的北京故宫①,早已经淡化了政治的意味②,而台北故宫还在政治的框架下运作③,人们参观北京故宫④,常常还是以看建筑为主⑤,而台北故宫经历了几十年以专事保管为主的“仓库”定位阶段⑥,已渐渐走上让民众能更方便地看到文物展览的亲民路线。 1.根据括号内的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1分) 2.第二段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请写出序号并加以改正。(1分)
|
11. 难度:中等 | |
依次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文学可以激发想象。想象对于作家是否具有神奇的魔力,学术界也 。许多人认为它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借助语言和文字的描述,创造一个又一个声色并茂的艺术境界,以实现我们成长过程中的心理 ;化平凡为神奇,变抽象为具体,将不存在的事物塑造成 的艺术形象。 A.分庭抗礼 跨越 惟妙惟肖 B.莫衷一是 超越 纤毫毕现 C.奠衷一是 跨越 纤毫毕现 D.分庭抗礼 超越 惟妙惟肖
|
12. 难度:中等 | |
下面文字有一句有语病,请先写出有语病的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2分) ①在《文化苦旅》式哲学意识、《山居笔记》式文化思索和《千年一叹》式美学内质中,②余秋雨展示了其优美凝练的文字和中国文人的文化人格。③在开拓文学成就与对接商业文化中,他始终以一种儒雅之风来带动文化发展。 有语病的句子的序号: 改正:
|
13.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7分) 2005年11月26日,韩国的“江陵端午祭”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韩国的“江陵端午祭”是指在每年农历4月到5月初,韩国江陵地区举行的萨满祭祀、歌舞表演、民俗游戏等一系列庆祝活动。而中国传统意义上的端午节是为纪念屈原的“龙舟粽子节”。2009年9月30日,中国的端午节也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请用一句话概括该材料的内容。(2分) 2.有人认为,韩国抢走了端午。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看法。(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20字左右)(5分)
|
14.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的文字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70分) 著名作家麦家认为,人生必须配备的几副眼镜:一是望远镜,看远;二是显微镜,看细;三是放大镜,看透;四是太阳镜,看淡;五是哈哈镜,笑看人生。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 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