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那把摇扇 董柏云 ①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盛夏之夜,大地散发着烈日炙烤的余热。人们忙...

    那把摇扇

董柏云

①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盛夏之夜,大地散发着烈日炙烤的余热。人们忙完了一天的劳动,或坐或躺,休闲纳凉,在人们的记忆里,这才叫“慢夏”。有道是“心静自然凉”,这漫漫长夏心急不得,都得慢慢来,否则,身子就会直冒汗。于是,人人都有一把扇子,慢悠悠地摇呀摇呀……

②过去的年代,扇是度夏的必备品,几乎家家都添置一两把。新扇买来,扇柄上钻个小孔,系上红线,挂于柱子上,一般是来客专用。客人上门,递上一把扇子,端上一碗凉白开。忽悠忽悠,凉风驱散一路风尘一身劳顿,话题寒暄像来来回回的微风。

③漫长的盛夏,不论富贵贫贱、大家小户,夏夜全凭一把扇子驱蚊消暑。不过,有钱人家用的是做工考究的羽毛扇,文人雅士手握的是诗画并茂的纸折扇。我家的扇子,大多是用麦秆编成的圆扇,还有是比较起风的芭蕉扇。芭蕉扇经济又实惠,细细看那扇子,一把扇其实就是一片大树叶。闻一闻,有一股子幽幽植物香。那该是绿意被太阳蒸干后散发的味道吧。无论是折扇、团扇、羽毛扇,还是芭蕉扇,一把扇在手,似乎真的多了一分悠闲的气度。

④我家住在西小路的河边,每到夏夜饭后,台门内的邻居们相继搬个木凳,或带张竹榻,抑或用木板搭个简易小床于河沿石板小道上。小孩扎堆,赤膊游戏;女人凑群,摇着扇儿,说长道短。大人们问候着、谈笑着,孩子们半真半假地打闹着。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在门口乘凉娱乐,也在门口交流各种消息。在纳凉的地方,有时会有一位老者讲些稀奇古怪的故事,让大伙儿情不自禁地融入其中,忘记了疲惫炎热,忘记了今夕何年。

⑤夏日炎炎,酷暑难耐,也免不了理发。记得旧时的上大路有家理发店,离我家很近。那店门写有“理发”二字。本地人都把“理发”说成“剃头”。天气虽热,进了店内,就凉风扑面,那是因为有人在拉“土风扇”。店内摆有两张剃头椅,这有相当岁数的古旧剃头椅,转动起来会发出晦涩沧桑的“吱咯”响声。而更为美妙的还是店中高悬着的“土风扇”。那长方形的“土风扇”,是用又粗又厚的土布制作的。扇的上方两端用绳固定在屋梁上,扇的中下部有一根绳索通过滑轮与“土风扇”相连,这绳索垂直到客堂长条桌的椅子边,端坐在店内的姑娘、小伙将绳索一拉一伸,这“土风扇”前后摆动,“呼啦呼啦”地扇动清风,场面非常壮观。有时店里缺拉“土风扇”的人手,店主非常喜欢像我们这样的“小毛头”。规定每次我去剃头都给优惠,交换的条件就是替小伙计换换手。拉上半个小时的“土风扇”,可以省下几分钱,这几分钱就可以用来看路边书摊的小人书。殊不知这件差事正好是我感兴趣的事儿。

⑥现今,整日蜷缩在空调房里的我们再也听不见蝉声蛙鸣,感受不到那种“清凉世界,出自手中”的意境。那密密麻麻的高楼大厦,那纵横交错的宽阔马路,早已把过去那个蝉声蛙鸣的夏隔绝掉了。

(摘自2020年5月25日《绍兴晚报》

1.那时,不同的扇子有不同的讲究。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仿照示例,介绍任意一种扇子以及它的讲究。

示例:

新扇,讲究扇柄钻个小孔,系上红线,一般专供客人使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忽悠忽悠,凉风驱散一路风尘一身劳顿,话题寒暄像来来回回的微风。(自选角度赏析句子)

(2)本地人都把“理发”说成“剃头”。……有时店里缺拉“土风扇”的人手,店主非常喜欢像我们这样的“小毛头”。请你说说划线词的妙用。

3.文章第四小节是否有存在的必要,同学们有不同看法,请对此进行探究,并完成下列对话。

:文章主要介绍扇子,第四小节与扇子关系不大,直接删去,更加干净利落。

:第四小节主要介绍的是旧时夏夜人们乘凉消暑的情景。

我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末“那密密麻麻的高楼大厦,那纵横交错的宽阔马路,早已把过去那个蝉声蛙鸣的夏隔绝掉了。”隔绝的除了那个蝉声蛙鸣的夏,还有什么呢?请你任选一个关键词,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关键词:人情 童年 回忆 老物件 心境 生活方式

我选:_____

我的理【解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示例1:羽毛扇,讲究做工考究,一般是有钱人家用的。 示例2:纸折扇,讲究诗画并茂,一般是文人雅士使用。 2.(1)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主客间的交流比作来回的微风,生动描摹了聊着天,摇着扇,融洽、悠闲的状态。(亦可以从叠词“忽悠忽悠”,拟人“驱散”进行赏析。)(2)两个词均为方言词,亲切自然,独具地方特色,将读者带回了作者美好的童年时光,体现出作者对旧时光的无限怀念之情。 3.不能删去。①文章通过写扇子,其实是对过去生活的一种回顾。②第四小节对旧时夏夜人们乘凉消暑情景的描写,丰富了文章的内容。③和文章最后的空调房形成对比,突出作者对已经逝去的乡村和慢生活的怀念。 4. 示例:我选人情 我的理【解析】 回忆过去,难忘客人新至热情款待的情意;夏夜台门内的邻居们乘凉互叙家常的情意;理发店内替人拉扇的情意,而这些,随着城市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慢慢消失了,人们都各守着自己的一方天地,再也没有机会感受那一份温馨美好的人情之美了。作者通过文本,表达了对逝去的人情的怀念。社会的发展往往是以丢失某些美好的东西为代价的,在日新月异的今天,需要我用心去珍惜,用情去保存。 【解析】 1. 本题考查对信息的概括能力。解答时应明确筛选的信息,找出文段的关键句加以概括即可。 示例:芭蕉扇,讲究经济实惠,一般是普通人家用的。 2.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方法一般为“角度+内容+情感”。解答时要先明确句子所用的表现手法,再结合语境分析句子的内容和其表情达意上的效果。 (1)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结合上句“客人上门,递上一把扇子,端上一碗凉白开”,把主客间交流的话题寒暄比作来来回回的微风,写出了主客摇扇聊天的情景,同时表现了主客聊天时融洽、悠闲的状态。 (2)“剃头”和“小毛头”都是方言,具有地方特色,显得亲切。这段话写出作者小时候去理发的拉“土风扇”时的情景,是对美好的童年时光的回忆,也表达了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怀念之情。 3. 本题考查分析段落作用的能力。本题考查文章第四段能否删去,回答时应先表态,一般是回答“不能删”,然后从内容、结构等方面进行解答。 (1)由第1段“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盛夏之夜,……于是,人人都有一把扇子,慢悠悠地摇呀摇呀……”可知,扇子存在于过去的生活,第四段正是过去生活的回顾。 (2)第四段内容描写了旧时夏夜人们乘凉消暑情景,与第1段“人们忙完了一天的劳动,或坐或躺,休闲纳凉”呼应,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3)“扇子”与第6段的“空调房”形成对比,第四段描写旧时夏夜人们乘凉消暑情景,正是第1段中“慢夏”生活的体现,如今的人们生活在“那密密麻麻的高楼大厦”,“整日蜷缩在空调房里”,已经感受不到属于乡村生活的“那种‘清凉世界,出自手中’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乡村和慢生活的怀念。 4.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语言表达的能力。作答时要求在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所给词语体现出的内涵进行表达。 示例:我选童年。我的理【解析】 回想童年,跟着大人们学会了慢慢来,少了些许小孩子的毛躁;忘不了驱蚊消暑的芭蕉扇,一扇在手,仿佛自己也多了一分悠闲;忘不了和伙伴们半真半假地打闹;更忘不了“剃头”时帮伙计拉“土风扇”后,省下几分钱看小人书的欣喜。随着我们的长大,童年的温馨好像都消失了,只能放在心底里怀念。作者通过文本,表达了美好童年时光的无限怀念之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著阅读。

(1)填空

“你下来!下来!你太老了,禁不住我揍;下来!”

“埋在了哪儿?我问你!”

“管不着!”祥子拉起车来就走。

他走出老远,回头看了看,老头子——一个大黑影似的——还在那儿站着呢。

选段中的老头子是________?祥子为何对他如此无礼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好的文学作品,作者对笔下人物性格的刻画是从多方面思考的,一个人就是一个宇宙。请从以下作品中任选一部作品中的人物,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你的理解。

A.《海底两万里》尼摩船长

B.《创业史》梁三老汉

C.《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斯内普教授 

我选:____

我的理【解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2020年3月18日武汉市文旅局制作了32张感恩海报,以此来感谢疫情期间对武汉伸出援手的32个地区,这些海报标语,一经发出就被刷屏点赞。请你根据示例,完成下列题目:

示例:海南医疗队

选标语A,理由:“天涯海角”是海南省的一个景点,此句表达了武汉人民希望海南医疗队来年三月能去武汉赏樱花的心愿,对海南医疗队发出了热情邀请。

(1)请为 “江苏医疗队”选一句标语,并说明理由。

选标语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为浙江队拟写一则海报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新闻报道中,我们常常能看到“逆行者”这一称谓,请你结合材料,给“逆行者”下个定义。

逆,迎也。

——《说文解字·卷二》

逆行,指朝着与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行进。

——百度百科

回望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每个年代其实都有逆行者,我们今天的岁月静好,正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光明日报《我们应该记住每个时代的逆行者》

逆行者: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填空。

天下家国。天下之本在国,那是杜牧在《泊秦淮》时“_____________”的忧虑,是李商隐在《贾生》中“可怜夜半虚前席,_____”的愤慨;国之本在家,那是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时“___________”的乡思,是木兰“愿驰千里足,______”的惦念;家之本在身,那是龚自珍在《己亥杂诗》(其五)中“______________”的报效。

 

查看答案

根据拼音和语境填写汉字。

说起绍兴,我的心里很自然地回涌起一种刚劲豪迈的qì ɡài ___。绍兴是个由石头构筑的城市。古老的城墙是石砖___成的,老城的路是石板铺成的,运河里的古纤道是石头架成的,而更多的是大大小小的石桥,千姿百态地架在密如蛛网的河道上。在这些铺路架桥造房子的石头上,用钢凿刻出的无数cū ɡuǎnɡ yǒu lì___的线条,岁月的流水和风沙无法磨平它们。 

(节选自赵丽宏《江南片段·柔和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