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蒹葭
《诗经·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蒹葭》写一个男子倾心于一个女子。全诗不见一个“思”字、“愁”字,然而读者却可以体会到主人公那种无边的痴情和求之不得的焦灼。
B.“白露为霜”一句是写黄昏白露凝结为霜的情景;“白露未已”一句是写清晨霜露尚未蒸发完毕的情形。
C.“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分别从漫长、崎岖、曲折三个角度表现道路的艰难阻隔。
D.《蒹葭》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一唱三叹,反复吟咏,显得婉转缠绵,滋味隽永,充分表达了主人公执着而细腻的思想感情。
2.诗中的“________”字,将实景与想象结合,突出表现了男主人公的痴情,给人一种朦胧美,富有艺术感染力。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蒹葭 《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这首诗歌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蒹葭
《诗经·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诗以男女恋爱为题材,表现的是主人公追求恋人的热烈情感。在语言形式上多四言一句,隔句用韵,但并不拘泥,富于变化。
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采用的是“赋中见兴”的手法,点明故事发生的季节在冬季,为诗歌创设了一个萧瑟、迷茫的意境。
C.“溯洄从之”和“溯游从之”是通过连续匆匆的寻求行动,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焦急和痴迷,暗示了伊人踪迹飘忽,难以寻觅。
D.本诗没有直接抒情,没有叙述主人公对心上人如何思念,而是通过行动含蓄地表现其内心的情感,充满了难言的惆怅和伤感。
2.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加线句子所展现的画面。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蒹葭
《诗经·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蒹葭》一诗没有直接诉说主人公的思念之情,但其思念却绵远悠长;没有直接描写“伊人”,但其身影却无处不在。说说这首诗是怎样达到这种效果的。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蒹葭
《诗经·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蒹葭》是一首抒情诗,全诗充满了难言的惆怅和伤感。
B.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描绘了萧瑟冷落的秋景图,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
C.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的执着追寻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2.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关雎
《诗经·周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雎》为我们描绘了三幅优美的画面:雎鸠和鸣图,缠绵悱恻相思图,琴瑟悠扬、钟鼓和鸣浪漫幻想图。
B.“寤寐求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来和睡着,可见君子思恋之苦。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D.“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写他寤寐以求的愿望实现,也就是他结婚时的热闹情景。
2.这首诗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