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2020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清水麻鞋 ①一直想脚穿麻鞋,与时...

(2020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清水麻鞋

①一直想脚穿麻鞋,与时光一起走走。那脚印,该是另一番样子吧。

②“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也许只有皮鞋、旅游鞋懂我所有旅程的山高水长,独缺麻鞋对岁月的丈量。儿时在老家天水,偶见两三伙伴脚穿玲珑轻巧的麻鞋去学堂,去田间,去赶集,那平地而起的开心在眉宇间荡漾。我曾问母亲:“您做的千层底用的也是麻线,为啥就不编麻鞋哩?”

③母亲说:“你不晓得,人家那是清水麻鞋,多半是从清水那边捎来的。”

④我这才明白,尽管天水处处有麻线,但不是所有的麻鞋都能像清水麻鞋那样出尽风头。清水那地儿像极了它的名字,清清如水,如水清清,应了句老话:“好水养好麻,好麻养麻鞋。”

⑤在天水城求学时,我隔三差五要蹭几趟新华书店。某天,突然发现书店一侧的土特产市场冒出了一家出售清水麻鞋的摊位。摆摊的少年不仅脚穿麻鞋,手里还捧着一部世界名著。一聊方知,少年来自清水,家中贫困,全靠母亲编麻鞋为生。为了卖个好价,他只好辍学到天水租房卖鞋。他告诉我,清水麻鞋自古有名,当年杜甫写过“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的诗句,于右任途经清水时写过《清水麻鞋歌》,吉鸿昌在天水举办武术大赛时,奖品就是清水麻鞋……那一刻,我眼前的麻鞋似乎不是麻鞋了,而是蓄满远古哨音的鸽子,是写满文化符号的信笺,是充满五谷味道的炊烟。

⑥蓬乱的头发,黝黑的皮肤,稚气未脱的脸。少年也就十三四岁。

⑦“大哥,您买一双吧!”少年的热切像透明的火焰。

⑧“买,一定买!”我说。

⑨少年蹲下身子,不厌其烦地帮我试穿了至少五六双麻鞋。一问价钱,每双四元,我顿时窘红了脸。这价钱在当年至少可以买三部小说。为表示歉意,我主动把新买的一本书借给他。几天后,他还我的书多了一层用旧报纸折的书皮。“大哥,您是第一个借给我书的人。很想送您一双麻鞋,可我……送不起……”他声音有一丝颤抖,泪花在眼睛里打旋儿。我没见过这样的泪,清清如水、如水清清的那种,照得见麻鞋和大地。

⑩终于走进清水,是我参加工作以后。古老、清澈的牛头河两岸荡漾着一层层碧波绿浪,那便是茂密、修长的麻汇成的无边海洋。县城的一家店铺里,几位正在编麻鞋的大姐配合默契,有的盘扎鞋底,有的穿扎鞋帮,有的缠扎鞋鼻,有的搓扎鞋带,有的勾扎鞋穗。那细柔的麻线、麻绳、麻辫在她们手中如白练飞舞。柜台上的一摞摞成品麻鞋,分明对我发出久违的呼唤。

⑪可是,时过经年,我已习惯了用皮鞋迎合流行与时尚。麻鞋再好,似乎已成为过时的东西。我并没买麻鞋,但没忘打听当年那个少年。大姐说:“连个名字都没有,咋找哩?那一茬人,都外出打工了。”说话间,柜台上的麻鞋居然被游客抢购一空。

⑫时光荏苒。我在几千里之外的天津落脚后,某天应邀赴四川参加一个甘肃老乡茶话会,主持活动的老乡居然脚穿一双麻鞋。“先生脚下,可是清水麻鞋?”我试探了一下。“大哥好眼力!我想告诉您的是,您是我特意安排邀请的嘉宾。”

⑬他,正是当年那个卖麻鞋的少年。他告诉我,甘肃人下四川,真正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啊!可穿上母亲编的清水麻鞋,他发现不管多难的路,都可以走一走。“那年去清水,我曾打听过您哩。”我感叹。“可归根到底,是我找到了大哥您啊。”

⑭飞回天津的当天,我还是穿上了一双崭新的麻鞋。清水麻鞋,一抬脚,却发现走进了岁月。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8月17日,有删改)

1.选文题目“清水麻鞋”有哪些作用?

2.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我”与麻鞋有关的情节。

儿时,羡慕穿麻鞋的人→天水城求学时,__________________→参加工作后,____________________→赴四川参加老乡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回到天津,穿上一双崭新的麻鞋。

3.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少年的热切像透明的火焰。(赏析加着重号的词语)

(2)“大哥,您是第一个借给我书的人。很想送您一双麻鞋,可我……送不起……”他声音有一丝颤抖,泪花在眼睛里打旋儿。(加着重号词语表现了少年怎样的心理?)

4.选文第⑤段加线句子写杜甫、于右任和吉鸿昌有什么作用?

5.细读选文最后一段,就内容或写法提出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并简要解答。

 

1.交代写作对象;@作为行文线索; “清水麻鞋”凝聚着我的儿时梦想,具有象征意味。 2. 想向少年买鞋而不得; 在清水县城买麻鞋的店铺中打听当年的卖鞋少年; 重逢当年卖麻鞋的少年。 3.(1)“热切”是“热烈恳切”的意思,既表现了少年看见有人有意愿买鞋时的热情,又突出了他期待卖掉麻鞋的心理。2)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少年因“我”借书给他而激动、感激,但却不能送鞋给“我”的愧疚心理。 4.说明清水麻鞋历史悠久,自古有名;突出了少年博学多识。 5.示例一:作者一度认为麻鞋再好似乎已成为过时的东西,为什么还会穿上它? 麻鞋是作者儿时的记忆,虽然他已习惯了穿皮鞋迎合流行,但少年的出现又唤醒了他的回忆;麻鞋也象征着少年清清如水的朴实品质。 示例二:最后一段有何作用? 在内容上,表现了“我”对麻鞋仍有着深厚的感情,“我”终于实现了儿时的愿望。结构上:首尾呼应,升华主题。 【解析】 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20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藏不住的温情

①老韩买了新房,要搬家,于是一大早来到街道拐角处,那里有一个自发形成的民工集散地,什么样的工种都能找到。

②老韩的电动车刚一停下,“呼啦”一下就围上来好多人,个个一脸渴望地招呼道:“老板,有活吗?”

③老韩左右看了看,一眼相中了一个面相憨厚个子不高的中年汉子,便客气地说道:“我要搬家,师傅你有空吗?”

④那中年汉子一听高兴地说:“当然有空了,谢谢您照顾生意。不过搬家一个人不行,还得找一个人搭把手。”

⑤老韩说行啊,你找呗。中年汉子一听想也不想,一指人群后的一个人,说:“林子,你跟我去!”老韩一看,那是一个大男孩,瘦得像棵豆芽菜似的,一副羞涩的样子,至多20岁。

⑥老韩要搬的东西不是别的,全是书,他平时就爱买书看书,时间一长竟然积累下了好几千册。

⑦老韩家在二楼,没电梯,中年汉子和大男孩一捆一捆地用细绳捆好书,再扛上肩步行下楼。老韩在一旁照应着,时间一长他看出差别了,男孩太瘦弱了,楼上楼下三四趟一跑便开始狂喘,脚底也打晃了。

中年汉子见大男孩这样子便恶声恶气地吆喝道:“不用你扛了,你专门捆书,给我手脚快点儿!”

⑨大男孩一听脸上显出羞愧的样子,然后低头捆起书来,这么一来只有中年汉子一个人楼上楼下地扛,一时间喘气声像拉风箱一样。过于劳累使得中年汉子脾气越发恶劣,不住大声呵斥男孩:“你能不能快点儿?我一趟书都运下去了,你却连一捆书都没捆好,做事也太慢了,就这样子还要闯社会哩,你以为钱好挣的?”大男孩听了更加慌乱,脸更红了。

⑩老韩看了便跟他下了楼,小声问道:“师傅,那个大男孩是你什么人?”

⑪中年汉子把书吃力地码放在大电动车上,擦把汗狂喘口气,摇摇头说:“是我邻居家的孩子。今年没考上大学,家里条件也不好,他不想上了,要挣钱养家,所以带他出来遛遛。”

⑫老韩听了叹口气,递过去一根烟,说:“才这么大的孩子就不上学了,太可惜!你抽根烟歇歇。对了,你找他来做帮手可吃了大亏了,因为力气活全是你在做。”

⑬中年汉子连忙谢着接过烟,点上,美美地吸了,说:“他还小,活太重的话不小心会累伤的。”

⑭老韩说:“既然这样,你又为什么叫上他?”

⑮中年汉子吐口烟,说:“给他一个挣钱的机会呗,他家里太困难了。”

⑯老韩笑着说:“我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你既有心帮他,可又为什么对他恶声恶气的?人家都被你吓坏了。”

⑰老韩这一说中年汉子迟疑了一下,好像生怕楼上的大男孩听到,声调低低地说:“我是故意这样的,我们都这样对他,每次有活干都叫上他,但都对他没好脸色,这样做是让他晓得挣钱的艰难,好逼他回到学校读书。”

⑱老韩惊讶极了:“你这样做,他可一点儿也不知道感恩,说不定还气你,值得吗?”

⑲中年汉子一脸的平静:“我要他感恩干什么?我们只要他好,有出息,这比什么都强。”

⑳老韩听了心里“咯噔”一下,又问:“可他就挣这么点儿钱,怎么上得起学?”

(21)中年汉子说:“我们大家伙凑呗。告诉你我们已凑得差不多了,就瞒着他一个人,等磨炼他一段时间后再给他。”

(22)在楼上,趁中年汉子又吭哧吭哧地扛了书下楼的当儿,老韩故意对大男孩说:“那人真坏,对你一直大喊大叫的。”

(23)谁知大男孩听了把头直摇,说:“才不哩。他们每次有活都叫上我,还让我干轻活,到最后分到的钱我一分也不比他们少。他们这是照顾我,只是嘴上不说而已,我都知道的。我也不说,因为他们不需要我的滥情。”

(24)老韩沉默了,原来这些再平凡不过的人,他们心里从来不乏温情。

(《选自小小说月刊·上半月》,2019年7期)

1.选文以“藏不住的温情”为标题,有什么妙处?

2.请对选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1)老韩一看,那是一个大男孩,瘦得像棵豆芽菜似的,一副羞涩的样子,至多20岁。

(2)中年汉子见大男孩这样子便恶声恶气地吆喝道:“不用你扛了,你专门捆书,给我手脚快点儿!”

3.选文第(22)段中老韩为什么要故意对大男孩说中年汉子“坏”?

4.选文主要运用了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

5.“老韩”这一人物在文中主要起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2019湖南益阳改编)阅读韩石山的《想起母亲就想哭》,完成下面小题。

①我小时候,不怎么看得起我的母亲。她的漂亮,当年没有察觉;她的贤惠,更没有体会。只觉得她太糊涂,甚至可以说是愚蠢。再就是,嘴太笨。不说跟外人说话了,就是跟我说话,也像是理短似的,嗫嗫嚅嚅,没个痛快的时候。晚年她得了失语症,我一面心疼,一面又想,若她像我这样伶牙俐齿,虚说白道,什么病都可以得,也不会得这么个病。

②我家有些特殊,父亲在外省工作,每年只有短短的十几天假期,平日,家里是祖父祖母当家。母亲15岁嫁到我家,直到祖父母过世,一直是个小媳妇。祖父也有工作,在镇上的百货公司,家里实际当家的是祖母。祖母是继室,只比她大10岁,很严厉,说一不二,偶尔也会问我想吃什么,就让做顿什么,从来不会问她。她呢,只有做饭的份儿。这也是让我看不起她的一个原因。

③上小学时,学校要个什么费用,我多是跟祖父要,有时祖父不在家,也会跟母亲要。记得有次要买什么,三毛钱吧,我说五毛。母亲一面掏钱一面问:够吗?那一刻,我一面后悔没有多说些,一面又暗暗埋怨母亲太糊涂,这么个小把戏也识不破。后来多次都是这样,她不问别的,只说:够吗?

④大学毕业,我迷上写作,有次在老家,要写篇散文,想写些小时候的事。便问母亲,当年我那样骗她,她就没一点感觉吗?我希望她说,她是感觉到了的,只是太爱我这个儿子,也就不点破。不料母亲瞪着那双美丽而略显痴愣的大眼,反问我:你那么小,就骗你妈吗?!弄得我一点情绪也没有,文章,只好不写了。

⑤上了中学离开家,我每年只有假期才会回去。假期满了,临走的时候,不管给带什么好吃食,她叮嘱的话只有一句:学好,甭惹事!晋南话,“甭惹事”读音如“baorasi”,听起来要多土有多土。这个时候,我常是脖子一拧,一脸地不屑。我想,“听党的话,报效祖国”,这样的话你不会说,“听老师的话,好好念书”,这样的话你也不会说吗

⑥直到我经历种种磨难,一事无成而身心疲惫,有时间回味自己大半生得失的时候,我才悟出母亲那“学好,甭惹事”的教诲,是多么的简要,多么的贤明。“学好”等于指明了一条开阔而自律的前行之路,“甭惹事”等于避开了任何意外的伤害,平安地成长。前有引导,后有护佑,怎么能成不了一个好人,成就不了一番事业呢?淳朴而真挚的情感,是与神明相通的。可惜我只记住了前面两个字,而忽略了后面三个字,就是前面两个字,也只理解为学习好,落得蹭蹬大半生而无所作为。

⑦六十大几,母亲失语,每年我都要回去看望。她已说不成完整的话,只能说几个简单的词。一见面,她冲我笑笑,眼里就溢出了泪水,然后呜呜地叫着,低头往我怀里撞。这个时候,我也忍不住流下泪来。撞上几下,抬起头,仰起脸,瞪着那双依然美丽却更显痴愣的大眼,撇撇嘴角,突兀地就是一句:好!明明该是一句问话,说出来却是感叹,只有我能听出,这是她那句贤明的教诲的缩略,说全了该是:你学好了吗,惹事了吗?这时我只有重重地说:妈,好着哩!她明白了我的意思,点点头。我扶她在沙发上坐下,此后她一句话也不说,只是静静地听我和父亲谈话。隔上一会儿,她指指厨房,示意父亲,该给我做饭了。

⑧想想自己这一生,妻子儿女都没什么对不起的地方,最最对不起的,该是我那贤明而略显糊涂的母亲。

⑨如今我也老了,一想起母亲就想哭。

(选自《文艺报》2018年9月10日,有删改)

1.根据文章内容,补全下表中的情节或“我”对母亲的情感与态度。(把握情节、情感变化)

情节

“我”对母亲的情感与态度

写母亲“嘴太笨”,在家里没有地位。

“我”暗暗埋怨母亲的糊涂。

“我”心疼母亲、心生愧疚。

 

 

2.文中多次提到母亲讲的“学好,甭惹事”,通读全文,分别说说“学好”和“甭惹事”各包含了怎样的意思。(词语含义)

3.品读下面这个句子,赏析加着重号词语的妙处。(词语赏析)

一见面,她冲我笑笑,眼里就出了泪水,然后呜呜地着,低头往我怀里

4.你认为文中的母亲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人物形象分析)

5.试比较下面这段话与文中加线句在写法和表达效果上的相同之处。(写作技法)

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朱自清《背影》)

6.文章以“想起母亲就想哭”为题,有什么作用?(标题含义及作用)

7.选文第②段运用了什么叙述方式?有什么作用?(叙述顺序及作用)

8.选文的语言具有怎样的特点?(品析语言特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小说节选,完成下列小题。

①学校计划砍些竹木,将草房顶的朽料换下来。

②到了行动的前一天。将近下课,我说:“咱们班负责二百三十根料,今天就分好组,争取一上午砍好。”忽然有学生问:“回来可是要作文?不如先说题目,我们今天就写好。”我说:“活动还没有,你就能写出来,肯定是抄。”王福突然望着我,隐隐有些笑意,说:“定了题目,我今天就能写,而且绝对不是抄。信不信?”“我不信!”大家笑起来。王福举起手说:“好,我打下赌!”我说“王福,你赌什么?”学生们纷纷说要我的钢笔,要我的字典。王福听到字典,大叫一声:“老师,要字典。”

③我的字典早已成为班上的圣物,学生中有家境好一些的,已经出山去县里购买,县里竟没有,于是这本宇典愈加神圣。我毎次上课,必将它放在讲桌上,成为镇物。王福常常借去翻看,会突然问我一些字,我当然不能全答出,王福就轻轻叹一口气,说:“这是老师的老师。”我将字典递给班长保管。王福把双手在胸前抹一抹,慢慢地说:“但有一个条件,料要到我们三队去砍。”我说:“可以。明天的劳动,大家作证,过程有与你写的不符的,就算你输。”王福并不泄气,说:“好,明天我在队里等大家。

④第二天一早,我集合了其他队来的学生,向三队走去。在山路上走,露水很大。学生们都赤着脚,沾了水,于是拍出响声,好像是一队鼓掌而行的队伍。大家都很高兴,说王福真傻,一致要做证明,不让他把老师的字典骗了去。

⑤走了近一个钟头,到了三队进山沟的口上。远远望见王福慢慢地弯下腰,抬起一根长竹放在肩上,一晃一晃地向我们过来,将肩一斜,长竹落在地下,我这才发现路旁草里已有几十根长竹。王福笑嘻嘻地看着我,说:“我赢了。”我说:“还没开始呢,怎么你就嬴了?”王福擦了一把脸上的水,头发湿湿地贴在头皮上,衣裤无一处干,也都湿湿地贴在身上,颜色很深。说:“走,我带你们进沟,大家做个见证。”

山中湿气漫延开,渐渐升高成为云雾,太阳白白地现出一个圆圈。林中的露水在叶上聚合,滴落下来,星星点点,多了,如在下雨。忽然,只见一面山坡上散乱地倒着百多棵长竹,一个人在用刀清理枝权,手起刀落。那人是王七桶。“老王,搞什么名堂?”王七桶向我点头,又指指坡上的长竹。王福走到前面,笑眯眯地说:“我和我爹,昨咋天晚上八点开始上山砍料,砍够了二百三十棵,抬出去几十棵,就去写作文,半夜以前写好,现在在家里放着,有知青作证。”王福看一看班长,说:“你做公证吧。宇典。”王福忽然羞涩起来,声音低下去,有些颤,“我赢了。”

⑦我呆了,看看王福,看看王七桶。学生们看着百多根长竹,又看看我。我说:“好。王却心里明白过来,不知怎么对王福表示。

⑧王福看着班长。班长望望我,慢慢从挎包里取出一个纸包,走过去,递到王福手上。王福看看我,我叹了一口气,说:“王福,这字典是我送你的,不是你赢的。”王福急了,说:“我把作文拿来。”我说:“不消了。我们说好是你咋天写今天的劳动,你虽然作文是昨天写的,但劳动也是昨天的。记录一件事,永远在事后,这个道理是扳不动的。你是极认真的孩子,并且为班上做了这么多事,我就把字典送给你吧。”学生们都不说话,王福慢慢把纸包打开,字典露出来。忽然王福极快地将纸包包好,一下塞到班长手里,抬眼望我,说:“我输了。我不要。我要—一我要把字典抄下来。每天抄,五万字,一天抄一百,五百天。我们抄书,抄了八年呢。”

⑨我想了很久,说:“抄吧。”

(节选自阿城《孩子王》,有删改)

1.为了字典,王福做了哪些事?

2.一本小小的字典,为什么会成为“圣物”?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

3.第⑥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

4.抓住加点的关键词分析下面两个句子反映出的人物心理。

(1)班长望望我,慢慢从挎包里出一个纸包,走过去,到王福手上。

(2)忽然王福极快地将纸包好,一下到班长手里。

5.文中的“我”通过“赌字典”这件事告诉学生关于作文的道理是什么?

6.结合选文,分析王福这个人物形象。

 

查看答案

(2020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蒲扇摇曳旧时光

①过了夏至后,天渐热了起来。傍晚时分,疯玩了一下午的小儿酣然入睡了,看着他发隙间沁满汗滴,我随手就要去开空调。母亲一把拉住我,转身从抽屉里取出把蒲扇来。“还是不开的好,别让孩子受凉了。”母亲摇着扇子轻声道。

②母亲手中的蒲扇,是一种用棕榈叶做成的扇子,我们乡间却喜欢唤它为“麦秆扇”。儿时家住农村,在那个空调不知为何物、电扇也非一般人家能拥有的年代,唯有这种售价不高却非常实用的蒲扇,伴着家家户户驱赶着一年又一年的酷暑。扇子刚买回时,上面还留着淡淡的棕榈的清香,有的扇面上还印有一些粗糙的图案,譬如芭蕉樱桃之类。有些人家会用毛笔在扇面上写下“某某人某年办”之类的字样,我家从不题字,但母亲会用布缝上一圈边加以保护,这是防止用久后蒲扇的边沿会开裂。母亲是个热爱生活的人,每过一些时日,她还会将蒲扇浸在清水中泡个十来分钟,然后晾干,并不忘洒上几滴花露水,说是这样能延长扇子的寿命,且扇出来的风带有香味。

③看着那把已光鲜不再的蒲扇在母亲手中摇曳,我不由想起儿时夏夜的画面。吃过晚饭,左邻右舍便打来井水将院门前洒湿,继而搬来竹床、凉椅,围在一起话家常。我们小孩子静不下来,不是捕萤火虫抓知了便是追打嬉闹。往往一身臭汗时,母亲便将我拉在身边,摇动着手中的蒲扇为我扇风。慢慢地,耳畔的蛙声似乎也不聒噪了,天上的星斗也渐渐模糊了起来。在母亲制造的习习凉风中,我很快进入梦乡。后来,家中相继买了吊扇、落地扇,可母亲依然固执地使用着蒲扇,今日想来,一方面缘于母亲是个念旧的人,而更重要的一个原因还是为了省些电费。

④在蒲扇的新旧更替中,我成人成家,继而在小城买房安居,母亲因为要帮我照顾孩子,也随着住了过来。如今夏日里家中消暑散热的电器可谓不少,每个房间都有空调、空调扇不说,就连电脑上也接有USB风扇。当然,书房里也有几把做工考究的竹扇,不过那是我学人家攀风附雅点缀用的。唯有母亲,始终难以割舍对蒲扇的一往情深,珍藏若宝。

⑤看到母亲的手有些酸了,我便接过她手中的扇子,扇把儿部位早被母亲捏得汗津津的。其实在过去的岁月里,母亲每每给我带来清凉的同时,自己哪次不是累得满头大汗啊。而母亲,正如这把寻常不过的蒲扇一般,朴实无华,默默无闻,却在燃尽生命之火后逐渐被我们遗忘。

⑥“圆形的老蒲扇啊,尘封着古老的乐曲,又被轻轻摇起,划出的道道弧线啊,吟唱着经久不息的歌谣。”蓦地想起这首不知名的歌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自《山西日报》,作者:张勇。2019.7.10)

1.阅读文章,理清文脉,在下面方框里依次填写相关的情节。(行文思路梳理)

天气渐热,母亲为儿子摇蒲扇→________→在蒲扇更替中成人成家→看到母亲手酸,接过母亲手里的蒲扇→________

2.作者为什么说“母亲,正如这把寻常不过的蒲扇一般”?(内容理解)

3.结合具体语境,分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句子赏析)

(1)母亲一把拉住我,转身从抽屉里取出把蒲扇来。“还是不开的好,别让孩子受凉了。”母亲摇着扇子轻声道。

(2)慢慢地,耳畔的蛙声似乎也不聒噪了,天上的星斗也渐渐模糊了起来。在母亲制造的习习凉风中,我很快进入梦乡。

4.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何作用?(记叙顺序及作用)

5.联系上下文,请在文章最后横线处补写一句话以收束全文。(补写句子)

6.本文的主旨,有人认为是抒写家庭亲情,有人认为是对旧时光的怀念。你赞同哪种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概括。(文章主旨概括)

 

查看答案

(2020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平方米的爱

王伟峰

①冬子回到村里的时候,天色已近黄昏。他深吸了一口山里熟悉的空气,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脚步。

②娘已经接到了冬子要回来的消息,早早准备着儿子回家的第一顿饭。乡里的风俗:送行的饺子,接客的面。擀面条,可是娘的看家本领。和面时,娘还特意加了鸡蛋。这可是冬子小时候的最爱。那时候,家里虽然穷,但每个月,娘总要东拼西凑地做那么一两次,给儿子解解馋。

③冬子脚步急切地进了家门,扯了嗓子喊了一声娘,又喊了一声爹,爹和娘几乎同时从灶屋里跑出来。娘麻利地解下围裙,给儿子扑打身上的灰尘。爹边走边趔趄,打来一盆水。冬子忙跑过去,接过水盆放在地上。

④爹的腿脚不好,冬子考上高中那年,爹去百里外的小煤窑打工,刚去不到一个月,小煤窑冒顶,爹被砸伤了一只脚。虽经医生全力救治,终是落下了永久的残疾。想起往事,冬子的嗓子眼便堵得慌,觉得愧对爹娘。

⑤如今,自己大学毕业在城里有了工作,也谈了女朋友,是该让爹娘过上好日子了。只是,眼下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婚房还没有着落。

⑥冬子接替爹烧火,将火烧得旺旺的,红舌头一样的火苗欢快地舔着锅底。

⑦娘手巧,面条很快做好了,一家人围着火塘子,哧溜哧溜,响声四起。冬子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找到了儿时的感觉。

⑧冬子几次想提起自己在城里买房的事,但看看娘鬓边的白发和爹布满沧桑的脸,只好欲言又止。那些早已打好腹稿的话语,分明在喉咙里蠢蠢欲动,冬子却卷着舌头,硬生生地把它们和着面条,吞咽进了肚子里。

⑨前不久,女朋友看中了一套房子,该借的都借了,首付还差不少。实在没辙,女朋友要他回山里找找答案。

⑩吃过饭,一家人坐在炕上拉家常。娘问得多,冬子回答得少,嘴里“嗯嗯”应着,眼睛心不在焉地瞟着屋角的小电视。山里信号弱,电视画面蒙上了一层雾状的雪花。娘眼睛花,但心不糊涂,她看得出,儿子这次回来,有心事。这一点上,爹不如娘。娘不满地飞了一眼爹。爹却只顾着高兴,儿子回来了,不知道说啥好,就吧嗒吧嗒地抽旱烟,于是,只好一阵又一阵剧烈地咳嗽。

⑪山里人休息早。冬子辗转反侧,枕着爹的鼾声,刚要入眠,女朋友的短信忽然来了,追问买房子筹款的事。冬子一下子睡意全无,折腾了半宿,才胡乱睡去。

⑫鸡叫了三遍,冬子才起床。他帮着爹把猪圈塌陷的豁口重新和了泥巴垒好,又帮着娘挑拣她采摘的野生山药材。忙前忙后,买房子的事,冬子始终没有提。依照家里现有的情况,冬子觉得自己实在开不了口。

⑬午饭,是香喷喷的荠菜馅饺子。吃过饭,冬子就该回城了。

⑭爹腿脚不方便,娘坚持一直把冬子送下山。

漫山遍野的槐花开了,如云似霞。冬子怀揣心事,却无心欣赏眼前的美景。

⑯大道上的岔路口,娘突然收住脚,塞给冬子一样东西,然后急转身往回走。

⑰是一个鼓鼓囊囊的方便面袋子!

⑱不用看,里面装的是钱。那袋子是娘的钱包,她平时总宝贝似的带在身上。

⑲冬子喉头一紧,想追上娘,把钱还回去。

⑳娘却笑着摆摆手,加快脚步,转眼间,隐在了槐花深处。

(21)冬子仔细清点了一下,那些钱,居然有三千元。一张一张,全是娘积攒下来的辛苦钱,都熨帖地躺在袋子里。

(22)只是,娘不知道,这些钱,在县城里买房,刚好够买一平方米。但,在儿子眼里,这一平方米的爱,铺展开来,便是整个世界!

(23)“娘——”冬子站在一块高高的石头上,望着娘远去的方向,不管不顾地放声大喊起来。然而,只有自己的回声。

(24)山风清冽,送来阵阵槐花的清香。那槐花香里,有一种隐隐的清苦味道。

(25)冬子缓缓蹲下身子,闭上眼睛,泪水狠狠地落下来,硬生生地砸在石头上,吧嗒吧嗒地响。他捧起方便面袋子,紧紧捂在了自己的胸口上。

(26)那袋子上,满满的,全是娘热乎乎的体温!

(选文有改动)

1.阅读全文,梳理冬子回家打算向爹娘要钱买房的心路历程。(每空须填一个两字词语)(情感变化梳理)

急切→________________→煎熬→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语句,理解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含义。(词语含义)

(1)只是,娘不知道,这些钱,在县城里买房,刚好够买一平方米。但,在儿子眼里,这一平方米的爱,铺展开来,便是整个世界

(2)山风清冽,送来阵阵槐花的清香。那槐花香里,有一种隐隐的清苦味道

3.请谈谈你对文中加横线句的理解。

乡里的风俗:送行的饺子,接客的面。(句子理解)

4.选文第⑮段加波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

5.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冬子娘的形象。(人物形象分析)

6.文章第④段交代了爹腿脚不好的原因。联系上下文,说说这样写的作用。(段落作用)

7.选文结尾,冬子拿到娘给的钱后是什么样的心理,请揣摩并用第一人称补写出来。(补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