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概括地写诗人长期以来生活...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概括地写诗人长期以来生活贫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现了推己及人的“大爱”情怀。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自己虽身处穷困之境,却依然心忧天下寒士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

(4)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达诗人舍己为人至死不悔济世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狂风停止之后,云层变得墨黑,天色马上暗下来,引出下文屋破又遭连夜雨的境况。

 

布衾多年冷似铁 娇儿恶卧踏里裂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解析】 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真挚的友情可以克服空间的阻隔,消除孤独的苦闷。

(2)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一扫离别的千古愁云,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现诗人在告别时,以豪迈之语,劝慰友人不要伤心落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王勃劝慰友人不要有儿女之态,应表现出大丈夫气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蒹葭》

(1)《蒹葭》中,起笔就给全诗奠定了凄清落寞的基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蒹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主人公所追慕的对象所在地点,展现了主人公望穿秋水的情景。

(3)《蒹葭》中描写顺流追寻时行程顺畅,伊人仿佛就在水中央,然而终不可近的美好幻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关雎》

(1)《关雎》中运用比兴手法,以关雎和鸣引出男女相思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雎》中表达文静善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的理想配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雎》中表达在男子对意中人的追求中,男子相思绵长、难以成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2020原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家风有韵联中传

洪德斌

①父亲一辈子生活在农村,以种地为生,是个地道的农民。他年轻的时候读过高中,有点文化,再加上毛笔字写得不错,常为左邻右舍写些对联,成了乡邻们眼里的“秀才”。

②父亲很重视家风教育,除了言传身教,父亲还喜欢给我写些对联。他写的对联也不装裱,就贴在堂屋两侧的墙上,或者贴在我卧室的门上、书桌对面的墙上,抬头可见,陪伴着我成长的岁月。

③这么多年,父亲写了多少对联,我已无从知晓,那些对联尽管内容各不相同,但其中传递出的人生哲理、生活理念以及对我的教诲和期望,都让我受益匪浅,难以忘记。

④我上小学的时候,读书并不努力,成天跟着村里的伙伴们一起上树掏鸟、下河捉鱼。在大人们的眼里,我就是个“不务正业”的孩子。因为贪玩,我常常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忘到九霄云外,一到考试分数自然也是少得可怜。为此,我挨过老师不少批评,可我仍然是“冥顽不化”。

⑤父母都是把勤劳看得很重的人,一年到头不管是严寒还是酷暑,都是起早摸黑,精心地侍弄着土地,喂养着牲口。他们见我学习不勤奋,自然也很着急。于是,父亲就给我写了一些对联。我记得有这么几副:“惜取少年诗书乃勤读,莫负韶光前途更光明。”“懒惰厌学难成器,勤奋博学出状元。”当然,那时我还不能真正理解对联的深意,父亲就苦口婆心地反复给我讲解,教育我小的时候要勤奋读书,苦学本领,长大才能成为栋梁之材,有所作为。

⑥受到这些对联的影响,我慢慢懂得学习的重要性了,不再与村里那些顽皮的小伙伴们混在一起了,开始勤奋努力,学习成绩提高很快,并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学。中学期间,我也是勤奋学习,后来考入师范学校,跳出了农门,端上了“铁饭碗”,最后到了镇上的中学教书,成了一名人民教师,让村里人羡慕不已。

⑦老家村子民风淳朴,人与人之间交往都很讲诚信,我的父母也是极重诚信的人,一口唾沫一个钉。记得我小的时候,有一次做错事撒谎还诬陷别人,被父母狠狠地教训了一顿。

⑧这事之后,父亲就很重视对我的诚信教育,并给我写了不少诚信方面的对联。比如:“读书在于明理,做人在于诚信。”“做人有道惟诚信,处世无奇但善良。”父亲通过这些对联让我懂得,诚信对于人,就像树根对于树,是为人处世的根本。一个人只有讲诚实,守信用,才能在生活工作中得到别人的认可和支持。

⑨父亲常常结合我的实际,有针对性地给我写些对联,里面富含生活的智慧和哲理。这不仅是父亲自己对生活的一些体验,同时,他也希望通过这些对联,让我明白生活中的道理,懂得一些为人处世的方法。

⑩我小的时候争强好胜,与别人争论总想占上风,与别人共事总不肯吃亏,因此得罪过不少人,于是,父亲根据这些就给我写了一些对联。比如:“乐善好施为人不做亏心事,忍让恭谦处事应当大量人。”“让三分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这些对联让我懂得,在与他人交往时,要学会宽容豁达,不必斤斤计较,有时还要学会适当地吃点亏,作出一些让步,才能让自己拥有更加广阔的天地。

⑪父亲所写的对联很多都不是他自己创作的,但都是他精心挑选的、富有韵味的。对联高悬,如春风劲吹,春雨润物,浸淫日久。联语入心,在潜移默化中成为心中的一盏明灯,指引着我走在人生的光明大道上,并化为不可或缺的养料,滋养着我,让我的人生更加充实和饱满。

(选自《人民周刊》2019年第6期,有删减)

1.通读全文,说说文章写了父亲用家风对联教育我、影响我的哪几件事情。

2.纵观全文,从父亲的言行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3.请结合文意,赏析文中的对联“乐善好施为人不做亏心事,忍让恭谦处事应当大量人。”

4.文章第⑦段中说“记得我小的时候,有一次做错事撒谎还诬陷别人,被父母狠狠地教训了一顿”,想象一下,父亲当时是如何教训我的?(要求:想象合理,符合语境,不超过1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受 戒

①秋天到了晌午,我不经意走进一座大庙。和尚正在吃粥,膳堂后边坐着一个穿大红满金绣的老方丈,手里拿了戒尺。这戒尺是要打人的,谁吃出了声音,他下去就是一戒尺。不过不真打,只是做做样子。很奇怪,那么多和尚吃粥,竟没发出半点儿响声!于是这条殷朱色的戒尺就安静地懒着,沉淀了岁月般厚重。

②在可爱的乡村中上小学时,我的老师也有这样一条戒尺。那是威严的标志,是要真打的。每天早课前她一定会拎上戒尺在校门间站住,对到晚了的孩子给予惩罚。

③虽说是在乡间,但男孩间的攀比也丝毫不含糊。有阵子伙伴间比着谁带来学校的东西最新奇。而我就常常绕着山林潭水找,总能从某个山脚寻着两三尾鲫鱼,或没长脚的蝌蚪一类。为了能骄傲地把其他人比下去,有时也会耽误上学时间,而这时老师正握紧了戒尺,虎视眈眈,盯着我来的方向,然后,便重重地让我体会到不守时的疼痛。

④从此,对这把尺子和它的主人,我产生了莫大的恐惧。一个调皮的小男孩,在上早课这一途中,总像后边有把戒尺凶狠地追着一样,惶惶逃向学校,惟恐误了时间。最记得一个不寻常的早晨,雾云缭绕,浓似白烟,我在看不见尽头的田埂上跑着,不小心扑通一声栽进了泥坑。霎时不知身在何处,耳朵嗡嗡作响,手脚软弱乏力。眼前黑了一阵,然后看清,原来雾已经散了。我还是一脚一脚踩到校门,看到了老师那条暗红色的戒尺,它在发着可恶的笑声。但是很奇怪,老师把它丢在一边,却抱起了我。她又把我背回家,她陪着我换好衣服。真奇怪!明明是我耽误了时间,戒尺竟没有拍到我。

⑤啪的一声,我被拉出了回忆,重新关注起了膳堂。看样子是有个小和尚来迟了,他单手伸了,嘴里却在辩解着,很容易听出是在撒谎。于是老和尚又往下一劈,小和尚的手心现出一道红纹,像是在与我引起共鸣。戒尺打过三下,脆亮的响声又把我匆匆赶向了往事。

⑥那是在县城上中学,老头是个严厉的老师,上课饱含激情,尺子经常被拍得响亮刺耳。因为年事已高,老头讲课时易犯迷糊,有时就停下来,想起后才开口。他管起纪律规矩来却总是清清楚楚的。谁犯了错,或是没尽责,何时何地,一问便知。连惩罚方法都独具风格。虽然都是用戒尺打,可打是有不同的打法——上课贪吃犯困,就叫上讲台直接来一尺;课前贪玩迟到,就站在门口打一尺;但要是无心犯的错,老头会把人唤来办公处,像一般老师一样劝导一番,道完再轻轻打上一尺,以示不许再犯。因为这把勤劳的戒尺,班上同学的表现总是好一些。懂事不少的我虽然鲜能接受戒尺的洗礼,但最后一次鞭笞总不能让我忘怀。

⑦时钟敲过十二点,窗外的阳光直射进来,映过老头变白的鬓角。窗外一片嬉闹声,窗内却没有一个人站起来。这是毕业的时刻。老师握住戒尺掉了漆的一角,让大家把手伸出来,他将在这些学生的手心中刻上不同的记号。

⑧“要多思考!”

⑨“要早点进教室!”

⑩“要重视读书的意义!”

……

⑪一句一句,一尺一尺。后来老头明显地乏力了,他喘着气,挥尺的力度却不减少。终于,绕过教室一圈,他把尺子小心放在讲桌边,神情肃穆,却像我们一样眼里噙满了泪水。他静了一会。他说话了。他说:

⑫“要永远鞭笞自己,不要停息!”

⑬夜色渐浓,天冷了,我走出庙,回往学校。现在的老师鲜有用戒尺的了。取而代之的是跟在学生身后好心劝导,他们倾尽心力、费尽口舌,可学生仍是我行我素,不知己错。毕竟,把双耳捂着便可失去听觉,但没有人能忘记痛觉。戒尺戒言行,靠的是对心灵的叩打。

⑭戒尺早已淡出我们的视野,而我永远不会忘记它的感觉:它疼痛,又温暖;它严厉,又善良。使人改前非,使人向前行!

⑮永远不要停止受戒吧!

(有删改)

1.选文中的“我”和戒尺之间发生了哪些故事?请简要概括。

2.谈谈你对选文第⑭段加线句子的理解。

3.请对选文第④段中加波浪线的句子进行赏析。

我还是一脚一脚踩到校门,看到了老师那条暗红色的戒尺,它在发着可恶的笑声。

4.选文主要写“我”和戒尺之间的往事,为什么在第①段和第⑤段还写了庙里和尚受戒的内容?

5.选文第⑦~⑫段详细描写了老师最后一次用戒尺鞭笞我们的情景,却省略了我们的表现。请你结合上下文补充出“我”此时的心理活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