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卖炭翁 唐·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卖炭翁

唐·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叙事诗,反映了宫市给百姓造成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B.前六句点出了劳动场所,刻画了卖炭翁艰辛衰老的形象,也为后文写宫使的掠夺罪行做铺垫。

C.诗中老人驾着炭车在冰天雪地里赶往集市,清晨就在集市南门外的泥泞中歇息。

D.“辗”字既写出了雪天路难行,又写出了牛车的重量,从侧面表现了卖炭翁生活的艰辛。

2.请谈谈“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两句诗的作用。

 

1.C 2.勾画出一个长期遭受烟熏火燎、疲惫憔悴的老人形象,表现老人生活之苦,反映出当时人民备受压迫的社会现实。 【解析】 1.从“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一句中的 “日已高”,可知卖炭翁在南门外休息时,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时至中午。C项中“清晨”表述有误。 2.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中的“怒”字将风拟人化,写出秋风来势猛、声音大、速度快、力量强的特点。

B.“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运用了叙述的表达方式,句中的几个动词,写出了暴风对茅屋的破坏。

C.诗中除了“床头屋漏无干处”的侧面描写,还通过描摹“雨脚如麻”的景象对雨的猛烈进行正面描写。

D.本诗是杜甫经历了安史之乱后的作品,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以及对天下寒士无限关怀的高尚品格和忧国忧民的情感。

2.请你描述“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所呈现的画面。

3.诗中有不少精彩的描写,如对恶劣天气或生活环境的描写。试结合具体诗句做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

2.你认为这首诗的颈联被人们千古传诵的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直入主题,点明送别的地点和友人的去向,给人空间的遥远和苍茫之感。

B.颈联一改过去送别诗黯然伤魂的基调,代之以积极向上的情感,给人以鼓舞。

C.尾联点出“送”的主题,诗人与友人在离别之时难舍难分,都流下不舍的泪水。

D.全诗格调高昂、笔力雄健、感情真挚,是送别诗中的名作。

2.首联中的“五津”是指岷江的五个渡口,诗人在长安是无法望见五津的,这里却说“风烟望五津”,为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蒹葭

《诗经·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每章开头均以秋景起兴,引出正文,既点明了季节与时间,又渲染了凄清落寞的氛围。

B.全诗通过“苍苍”“萋萋”“采采”几个叠词,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

C.诗歌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直抒胸臆,抒发了对“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情意。

D.《蒹葭》全诗写得凄清苍茫,在模糊的意象中,展示出一种神秘莫测的朦胧美。

2.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表达的感情?

3.诗中反复吟咏“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关雎

《诗经·周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雎》是一首美好的爱情诗,表达了一种诚挚、热烈、美好的情感。

B.“左右流之”中的“之”指代“荇菜”,“寤寐求之”中的“之”指代“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两句描写的是追求成功后男子与心爱的女子嬉戏的场景。

D.《关雎》运用一唱三叹的手法,反复吟咏,充分体现了《诗经》在创作手法上的特点。

2.《关雎》为什么开头要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写起?

3.这首诗表达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