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一株赶考的麦子 洛水 ①六月麦香,父亲像个将军,一把镰刀,几根烟,就把麦子连根拔...

    一株赶考的麦子

洛水

①六月麦香,父亲像个将军,一把镰刀,几根烟,就把麦子连根拔起。

②曾经,我是父亲的影子,像个散兵游勇,跟在他身后无所事事。父亲从不责怪我,直到那年高考,我才明白,他对我有着别样的期待,在他人生的麦田里,我是一株赶考的麦子。

③高考前两天,学校让我们自己调整。我掉转方向,打道回家。半年的闭关苦读,我和时节完全脱钩。回到家才发现,满地金黄,漫天麦香,已到收麦季节。时间过得真快,更让我措手不及的是,在我面前巍峨多年的父亲,已经没有我高了!

④对于我的火线回归,父亲很欣慰。“上阵父子兵”,麦收是父亲最重要的战役,多年来,我们一直并肩作战,把时光打得颗粒归仓。父亲拿起一把镰刀,试试锋刃,递给我:今年麦倒伏,要用手割了。我心生忐忑——过去割麦,是跟在收割机后,零打碎敲,对抗性为零,现在回到冷兵器时代,和麦子打“阵地战”,我还真有些力不从心的感觉。

⑤我接过镰刀,掂了掂,我明白,我再怎么做也做不到像父亲那样游刃有余。

⑥六月,阳光如织,我是条落网的鱼。

⑦我不时直起腰,沿着脊梁沟,汗水一泻而下,酸痛逆流而上。我低估了弱不禁风的小麦,那把镰刀也临阵倒戈,把我的掌心磨满水泡。我暴露在麦芒般刺眼的阳光里,孤立无援。父亲却像个无坚不摧的坦克,所向披靡。在这里,父亲总是火力十足。我不得不承认,这片麦田是父亲的主场,我则是他一个人的拉拉队。

⑧这是场父亲的“战争”,我无法提供“火力”支持,但可供奉茶水。父亲看看我的手:“使不惯?别攥太紧,和拿笔一样。"我点点头。镰刀是父亲的笔,麦子是墨,他可以在田野上挥毫泼墨,只是他没能教会我,而我也从没用心学过。

⑨喝罢水,父亲问我,快高考了吧?我说,后天。父亲怔住,满身的汗珠也麦粒般静止。父亲拿毛巾擦拭着我的额头,似乎要把我湿漉漉的疲惫赶走。很快,他督促道:“快回家歇着吧!别累着,高考才是你该干的事。养足精神去收你的麦子吧,那个老子帮不上。”

⑩父亲又开始埋首割麦,把对我的歉意,肆虐在麦子身上。我如遇大赦,赶紧以备战高考的名义溜号。

阳光烘烤着麦田,父亲伫立着,像一株硕大的麦穗,满身滚圆的汗珠,如麦子般饱满,灼灼其华,刺痛着我的眼。麦子是父亲的汗珠,我是其中最大的一颗吧。

正如麦田是父亲一个人的战场,高考是我一个人的麦田。看着同学被父母簇拥着走向考场,我没有丝毫嫉妒和埋怨。我并不孤独,从故乡到小城,我和父亲在并肩作战。我学着父亲,以笔为镰,以墨为麦,在我的麦田里恣意挥毫。

那年,我考取一所重点高校。以后,求学,工作,一路颠沛流离。我始终没有忘记,我是一株赶考的麦子,我要考取的不是功名,而是把父亲的期望,颗粒归仓。

(选自《意林》)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故事内容。

2.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画线的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

阳光烘烤着麦田,父亲伫立着,像一株硕大的麦穗,满身滚圆的汗珠,如麦子般饱满,灼灼其华,刺痛着我的眼。

3.读完文章后,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父亲的形象。

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标题“一株赶考的麦子”的含义。

 

1.高考前两天,“我”回家调整,与父亲一起割麦却力不从心,父亲得知“我”马上高考,催“我”回家备考,最终“我”考取了重点高校。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父亲比作硕大的麦穗,身上的汗珠比作饱满的麦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烈日下辛苦劳作的伟岸身躯,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愧疚、心疼。 3.(1)勤劳坚韧:从父亲在麦田里总是火力十足、所向披靡能看出。(2)关爱儿子:从父亲拿毛巾擦拭我的额头,似乎要把我湿漉漉的疲惫赶走,“快回家歇着吧!别累着!”能看出。(3)望子成龙:从“高考才是你该干的事”能看出。(写出其中两点并加以分析) 4.表层含义,“我”是一名马上要高考的学生,以笔为镰,以墨为麦,高考就是“我”的麦田。 深层含义,人生路上,“我”为了不辜负父亲的期望将会一直努力奋斗,回报父亲对“我”的爱。 【解析】 1. 本题考查概括故事内容。读文可知,事件的起因是高考前两天,学校让学生们自己调整,我选择了回家。事件的经过是我和父亲一起去割麦,明显跟不上父亲,力不从心,父亲知道了我后天要高考,催促我回家休息。事件的结果是我感受到了父亲对我的期望,考取了一所重点大学。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意近即可。 2.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这句话把父亲比作是“一株硕大的麦穗”,把父亲身上的汗珠比作是“饱满的麦子”,前一个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父亲身躯的伟岸,后一个比喻表现了父亲在烈日下劳作的辛苦。联系人物感情可知,这两处比喻表现了我看到父亲辛苦劳作后的愧疚与疼惜。 3.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根据第一段中的“一把镰刀,几根烟,就把麦子连根拔起”,第七段中的“父亲却像个无坚不摧的坦克,所向披靡”可知父亲的勤劳坚韧。根据第九段中的“父亲拿毛巾擦拭着我的额头,似乎要把我湿漉漉的疲惫赶走”可知父亲的关爱孩子。根据第九段中的“别累着,高考才是你该干的事”可知父亲的望子成龙。 4. 本题考查分析题目的含义。根据文本内容,联系第十二段中的“我学着父亲,以笔为镰,以墨为麦,在我的麦田里恣意挥毫”可知题目的表层含义是我是一名马上要高考的学生,以笔为镰,以墨为麦,高考就是我的麦田,就是战斗和收获的场所。根据文本主旨,联系末段中的“求学,工作,一路颠沛流离。我始终没有忘记,我是一株赶考的麦子”“把父亲的期望,颗粒归仓”可知题目的深层含义是在人生的路上,我将会一直奋斗下去,不辜负父亲的期望,用自己的努力与成功去回报父亲的关爱与期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中国适合走向“汽车社会”吗?

①2009年,中国以1300多万辆汽车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中国人虽然理应享受汽车文明,但中国不可能像西方国家那样,达到那么高的汽车拥有率。原因如下:

②第一,土地制约。城市街道交通拥堵,不少街道两侧摆满了车,远远看去就如一条长龙,不少住宅区、公共绿化带等也都成了“停车场”。中国已占用了太多的良田、林地、草原用于新建、扩建公路。占地面积数量大的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已突破5万公里,相当于美国的近60%;而占地面积相对较少的铁路总里程仅有8.4万公里,只相当于美国的1/3。这说明中国交通发展向汽车倾斜的程度超过了美国。

③第二,能源制约。美国的汽车普及率已超过50%,如果中国的汽车普及率达到美国的水平,到2020年预计中国将有6.9亿辆汽车。若以每辆汽车每年平均耗油2吨来计算,中国的总耗油量将达13.8亿吨,相当于目前全球每年石油贸易量的86%。这可能吗?即使普及电动汽车,也只不过是改变了使用能源的种类。中国超过70%的电能来自化石燃料中最具污染力的煤,这种状况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也难以改变,电动汽车的普及不可能明显缓解能源的制约。

④第三,环境制约。汽车尾气排放正在成为最大的污染源。如果今后二三十年中国的汽车普及量达到6.9亿辆,就意味着未来废气排放量相当于当前世界所有的汽车排放量的总和。

⑤受土地、能源、环境这三大因素的制约,中国是否适合做一个“汽车轮子上的国家”呢?

1.中国汽车拥有率低于西方国家的原因是什么?

2.文中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文章第③段中加点词语“超过”能否删除?为什么?

4.为了让中国尽快走向“汽车社会”,你能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议?

 

查看答案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

(乙)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选自刘开《问说》)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不知其

(2)然后能自

(3)君子之学必

(4)问,其奚决焉:

2.用“/”为文中两个画横线的句子标出停顿。(每句标一处)

(1)教然后知困

(2)君子之学必好问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4.根据选文(甲)和(乙)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

(1)选文(甲)论述了______________的关系,选文(乙)论述了______________的关系。

(2)两篇选文的论述,对你的学习分别有什么启发?

选文(甲):______________

选文(乙):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保尔顿时惊喜得屏住了呼吸,他的内心斗争了片刻,但还是胆大包天地跳进房间,抓住枪套,从里面拔出那只崭新乌亮的手枪,又匆忙回到花园。他警惕地看看四周,把手枪塞进口袋,又穿过花园,爬上了樱桃树。保尔像猴子一样灵活,飞快地爬上棚顶,又回头张望一下,只见勤务兵正若无其事地与马夫聊天,花园里静悄悄的……

(1)这段文字选自小说《      》,主要运用了      描写来刻画主人公保尔。

(2)小说紧接着写了哪两个与“枪”有关的情节?请简要概括,每个情节不超过8个字。

 

查看答案

(1)挥手自兹去,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送友人》)

(2)___________________,但余钟磬音。(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3)青青子衿,____________________。(《子衿》)

(4)蒹葭萋萋,____________________。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蒹葭》

(5)故人不独亲其亲,____________________。(《大道之行也》)

(6)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7)《关雎》中采用“兴”的手法,以雎鸠相互应和的叫声起兴,宣扬和谐悠扬气氛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充分体现了一代诗圣的宽阔胸襟及其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

 

查看答案

对这首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A.《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