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西京杂记》记载:“霍光(西汉大臣)妻遗淳于衍(人名)蒲桃锦二十四匹,散花绫二十...

《西京杂记》记载:“霍光(西汉大臣)妻遗淳于衍(人名)蒲桃锦二十四匹,散花绫二十五匹。绫出钜鹿陈宝光家,宝光妻传其法。……机用一百二十蹑,六十日成一匹,匹值万钱。”这反映了汉代

A. 官营织品精美昂贵

B. 手工织品市场广阔

C. 织机构造操作复杂

D. 官府控制手工作坊

 

C 【解析】 材料中的手工业并非由官府统一经营,故不是官营手工业,因此A选项错误;材料中并未体现丝织品买卖的场景,故无法推出市场广阔,因此B选项错误;根据材料“机用一百二十蹑,六十日成一匹”可以推知织一匹布耗时耗工,推知技艺比较复杂,故C选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无法推知官府统一经营,故无法推出官营手工业,因此D选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春秋时期,晋、楚两国长期争霸。两国皆筋疲力尽,诸侯间也实在受不了“牺牲玉帛,待于二境”(《左传·襄公八年》)的苦痛,于是再由宋国发起弭兵运动。会上约定晋、楚共为盟主,中小诸侯国对晋、楚同时朝贡。上述现象本质上反映了

A. 宗法制的瓦解

B. 中央集权的发展

C. 分封制的动摇

D. 周王的地位下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熙宁五年(1072)颁行方田均税法。方田法。县令、县佐亲自清丈土地,在方田的土地册子上注明土地的形状和土壤的成色。根据土质区分为五等,由此均定税额数量。(二)均税法。各县以旧来的租税作为定额。对投靠豪强、“诡名挟佃”的子户,改正过来,使他们成为承担国家赋税的主户。此后,分家别居、买卖田地,均以方田为依据。赋税的征收也简化,夏税并作小麦、绢和杂钱三色,秋税并作白米和杂钱两色。到元丰八年,共清丈了五路,占全国总面积不过20%,而清丈了的田亩则占全国税田的54%。此法少抒农民重税之苦,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据漆侠《宋代经济史》

材料二  从1869年开始,明治政府通过“版籍奉还”、“废藩置县”,使原来各藩领主所辖的土地和人口交归为政府。1872年,实行了两百余年的《禁止田地永久买卖法令》被正式废除,土地允许自由买卖,个人对土地的所有权得到确认和保护。明治政府又于1873年颁布了地税改革法令,规定统一向土地所有者征收土地价格的百分之三作为土地税额,并用货币税取代了原来的实物税。至此,日本近代个人土地所有制取代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最终确立。地税改革推动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为国家工业化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据洪春《明治政府地税改革与资本原始积累新论》

(1)根据材料,指出北宋熙宁年间与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地税改革措施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北宋相比日本明治维新地税改革的本质有何不同,并分析其时代根源。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分类

人物

介绍

政治学

(意)马基雅维利

(1469-1527年)

近代世界之开始,是以强大君主的出现为缘起的。他认为统治者为君权可以不择手段,不顾道德标准。

天文学

(意)伽利略(1564-1642年)

中世纪流行托勒密的地心说。伽利略通过制作天文望远镜和实际观察进一步证明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医学

(比利时)萨维里(1514-1564年)

发表《人体结构》,关于人体各部位的绘图和今天的人体解剖学知识非常接近。

思想

(尼德兰)伊斯拉谟(1466-1536年)

他在《愚人颂》中说,教会教士自以为是上帝意旨的代言人,其实都是傻瓜。

文学

(英)托马斯·莫尔

(1478-1535年)

他在《乌托邦》中描述了一个财产公有为基础的理想国,幸福美满,光明公正。人们追求它,却永远也得不到。对后来的社会主义学说有重大影响。

文学

(法)拉伯雷(1483-1553年)

他在《巨人传》中歌颂人的力量和人的意志。

绘画

(德)丢勒(1471-1528年)

与南方意大利的画作相较,他的画突出思考,传递出提倡思索、理性、追问的信息。

宗教

(德)马丁·路德(1483-1546年)

他表达了三条最基本的原则:人因为信仰而得救,这叫“因信称义”;《圣经》是第一位的,上帝的旨意体现在《圣经》中;一切基督徒都是教会的人,没有俗人和教士之分。

 

 

——以上据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钱乘旦讲西方文化通论》

运用上述史料展开研究,拟定论题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知识加以阐述。(要求:信息明确,逻辑合理,阐述清晰,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社会发展观受时代的深刻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宣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希望恢复西周时期“政不在大夫”和“庶人不议”的局面。但完全墨守周礼的成规是不可能的,所以孔子也得做些“损益”:“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损益可知”,“何必改作”,就是孔子对待社会变革的基本态度。不过孔子也不是无原则的,所谓“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要用“礼”做标准来调节各方面的矛盾。他称赞舜的处理办法,是“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即量度以取中,无过无不及。

——据肖萐父李锦全《中国哲学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政治观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该特点产生的社会因素。

材料二  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说:“始作伪乱圣制者,自(西汉)刘歆;布行伪经,篡孔统者,成于(东汉)郑玄”;自此以后,“咸奉伪经为圣法”。《新学伪经考》的主旨在于“破”,《孔子改制考》则在于“立”。全书二十一考,首先论证了孔子和先秦诸子为了“争教互攻”,“无不改制”;而诸子改制又无不寄托古代而展望未来。其次,该书借《春秋》是孔子为改制而作,实则阐发了由封建制——(据乱世)进化到君主立宪(升平世),再进化到太平世(人类大同社会)的历史必然性。两书的刊布,引起学术界的巨大震动。封建顽固派对此大肆攻击:“新学伪经之证,其本旨只欲黜君权、伸民力,以快其恣睢之志。”维新派则颂扬为“大飓风”、“火山大喷发”。

——据肖萐父李锦全《中国哲学史》

(2)根据材料一、二,说明康有为对儒学的研究为何引起学术界的震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这一历史认识出现的时代根源。

材料三  各个不同时代的政治要求和限制,妨碍了对孔子的研究。从汉朝开始,到“五四”运动以前,又有哪一个朝代的统治者不是为他们各自的“今”来发挥孔子的学说呢?历代所谓《春秋》“微言大义”,都是历代的“古为今用”。孔子的科学研究,只有在今天才具备了起步的条件,社会科学界今天才是最好的时期,我感到我们赶上了“百家争鸣”的环境。作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在研究孔子这个领域里,已经找到了一条道路,那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实际相结合,两者结合的越好,收获也将越大。

——摘编自1986年任继愈《已具备了研究孔子的条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科学研究孔子所具备的“有利条件”。

 

查看答案

米勒(1814-1875)是法国近代绘画史上最受人民爱戴的画家。有人判定其画作《晚祷》(如图)是现实主义画作。其理由应是

 

A. 米勒生活的时代是现实主义流行的时代

B. 画面严整和谐体现追求理性的基本特征

C. 画作寄寓着对社会下层劳动人民的同情

D. 画作歌颂法国民众对天主教的虔诚信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