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法国大革命及其影响时时引人深思,阅读材料并试着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788年...

法国大革命及其影响时时引人深思,阅读材料并试着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788年贵族代表们向路易十六呈交陈情书:刑罚对一切人平等;保障财产不受侵犯;宗教自由,出版自由,扩大教育;废除旧制度中第三等级被迫服从的侮辱形式,例如下跪。

1789714日, “30多人在这一场不幸中丢下妻子儿女,这些家属亟待救济。巴士底狱陷落,大革命开始。1789年《人权宣言》颁布,《1791年宪法》,1792路易十六被处死,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793年末,几乎全法国的教堂都被关闭或改成了理性庙;行政命令各色人等一律以公民相称;激进的妇女在菜市、路口巡视,强迫其他妇女一律穿长裤、戴红帽……革命者陷入到一种民主的专制的泥潭。

法国大革命的每一个阶段中充满了各种观点、派别的尖锐对立,在不同的阶段上又表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切换但无论如何都不能抹杀它在历史舞台上具有普适性的意义

----柏克《法国革命论》

材料二:大革命的结局,显然是对这种要平等不要自由的革命模式的一种嘲讽。革命者陷入到一种民主的专制的泥潭,只承认人民,没有其他贵族,除了贵族公务员;只有一个惟一的、拥有无限权力的政府,由它领导国家,保护个人”——国民作为一个整体拥有名义上的一切主权权利;而单一的国民却仍然没有摆脱被政府奴役的命运。最后,大革命偃旗息鼓,拿破仑的专制独裁从天而降,心灰意懒、精疲力竭的法国人也就此满足于在一个主子下平等地生活” -------“人们平时所热爱的自由,其实只出于对主子的痛恨”——当大革命摧枯拉朽般把旧王朝推翻,主子不再存在,自由也就被革命者抛弃了。所以,托克维尔留下了这样一句告诫:谁在自由中寻求自由本身以外的其他东西,谁就只配受奴役。

------《旧制度与大革命》

问题:(1)为何法国贵族会写出这样的陈情表

2)你是如何理解革命者陷入到一种民主的专制的泥潭

3)根据材料,你对从旧制度中孕育并产生的法国大革命如何评价? 民主的专制并非法国独有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谁在自由中寻求自由本身以外的其他东西,谁就只配受奴役认识?

 

(1)在启蒙运动影响下,“天赋人权”、“社会契约”、“公民国家”等现代社会观念得到传播;有相当数量的贵族有着公平、正义、平等这样超过自身利益的社会关怀,在寻求一个超越自身利益的合理社会。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第三等级中的农民和工人通过武装斗争(或革命实践)推翻除旧制度。(或人民获得了政治权利,但是出现了权利缺乏制约的倾向)雅各宾派专政追求人们在称呼、服饰、信仰等诸多方面的绝对平等,与法国大革命提倡两大原则自由平等严重背离。 (3)法国大革命有两股潮流:一个是观念的潮流,起于资产阶级,改组国家政治的理念,一个是行为的潮流,起于第三等级中的农民和工人,他们想对他们的经济生活状况有即刻的改变。在一定时期内,两者有共同的目的:反对君主专制,要求民主自由,两大潮流互助汇合。(或者资产阶级也处于第三等级,没有权利,他们也同样希望推翻封建制度)拿破仑帝国是法国特定环境下的特殊产物:国内反动势力的反扑外国武装干涉。战争。认识:(略) 法国大革命有其局限性:认识: A、要看到法国大革命中攻占巴士底狱的象征性的正面意义,也要看到走向进步中的非理性化,从一个进步潮流中的正面事件中,去剖析他实际所包含的负面因素。B、制宪也是一场革命,真正的革命是制度的内在变更,不是街头的外在的形式。C、法国革命理解为一个整体性的事件,事件由于社会关系、社会心理、社会需求、社会理想的差异而导致的出现不同的演变方向。D、法国革命使民主政治成为一个基本的政治信仰,人民才是权力最基本也最合法的拥有者,这是古代政治向现代转变最重要的分水岭。 【解析】 试题 (1)注意材料中时间“1788年”,此时正值18世纪的法国启蒙运动达到高潮,如“刑罚对一切人平等;保障财产不受侵犯;宗教自由,出版自由,扩大教育;废除旧制度中第三等级被迫服从的侮辱形式,例如下跪”也体现了启蒙思想的影响,再可以从当时的法国经济、贵族自身的觉悟提高等方面分析。 (2)根据所学知识,“巴士底狱陷落,大革命开始。1789年《人权宣言》颁布,《1791年宪法》,1792路易十六被处死,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说明大革命推翻了法国的封建制度,有利于民主化的进程。但是“几乎全法国的教堂都被关闭或改成了“理性庙”;行政命令各色人等一律以“公民”相称;激进的妇女在菜市、路口巡视,强迫其他妇女一律穿长裤、戴红帽”等又说明雅各宾派专政追求人们在称呼、服饰、信仰等诸多方面的绝对平等,过于极端,与法国大革命提倡两大原则自由平等严重背离。 (3)辩证看待法国大革命。1789年法国革命是迄今为止最伟大、最激烈的革命,代表法国的“青春、热情、自豪、慷慨、真诚的年代”。它是一场社会政治革命,符合当时全欧洲的需要,其效果是废除若干世纪以来统治欧洲和法国的封建制度。它不仅要改变旧政府,而且要废除旧的社会形式,因此就需要同时进攻所有现存的权力机构,毁灭所有公认的影响,祛除种种传统,更新风尚与习惯。但是法国大革命也受到激进主义思潮影响,对平等的过分追求,对自由的严重压抑。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干部制度方面来说,主要的弊端就是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邓小平发表上述讲话的主要历史背景是当时我国

A.开始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

B.官僚主义和腐败问题开始显现

C.经济体制改革刚刚起步

D.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查看答案

下图是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1987年出版)中对一些国家1980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预测。当时,他对中国经济发展状况预测的依据是

文革后社会政治局面稳定

出台重大经济决策活跃城乡

确立市场经济体制接轨世界

突出科技教育兴国战略地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查看答案

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第一个巨大跃进是从铲除专制政治到奠基现代民主政治……第二个巨大跃进是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确立,到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其中,铲除专制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确立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分别是指( )

A. 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

B. 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和依法治国被写入宪法

C. 国民大革命、《共同纲领》和依法治国被中共十五大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

D.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查看答案

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的部分情况,该图反映了

A.“一五时期我国的工业发展非常缓慢

B.“二五时期我国的农业比重明显上升

C.中共八大路线的贯彻使工业比重明显上升

D.计划经济的实行导致服务业比重基本稳定

 

查看答案

20世纪80年代前后,苏联的酒的平均消费量比美国的平均消费量多一倍,也比30年前的苏联多一倍,嗜酒者的平均年龄在过去十年中下降了7岁。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苏联

A.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很高 B.改革停滞,不少人消沉颓废

C.两极格局瓦解,国际地位下降 D.国家解体,个人前途日益渺茫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