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尊严”一词在《现代汉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尊严”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①尊贵庄严。②可尊敬的身份或地位。

   什么是尊严?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我们也可以循此理解尊严:从满足动物性的生理、安全需求,到实现社会性的社交、尊重需求,再到达成人生价值的自我实现需求,每一层次需求的满足,让人获得不同层次的尊严。这样的尊严,来自于外——物质的保障、他人的尊敬,也来自于内——积极的自我认知和评价。

——周平《 人民日报 》(2010年3月18日06版)

在2010年全国政协会议现场,双目失明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杨佳始终洋溢着自信的笑容。她说:“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我要从一点一滴做起,让更多跟我境遇类似的人,继续有尊严地生活在阳光之下。”1992年,杨佳因视神经病变双目失明。18年来,她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她克服种种困难,重返讲台,用行动证明自己依然是一名出色的大学教师。2000年,37岁的杨佳考入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仅用一年时间,就以全院最高分获得MPA学位。2008年,在担任北京奥组委专家顾问期间,她创建了志愿者对外交流的“NP3S”标准,填补了国内空白。2009年2月,当选为联合国权利公约专家委员会副主席,为中国赢得了应有的话语权。她还当选“2009中国职业女性榜样”。

要求以“尊严”为话题,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010年梧州市高三毕业班第二次测试

 

 参照2009年高考广西作文评分细则。须严格执行以下评分要求: (一)关于题意 符合题意     文章从提供的原材料出发,所写的内容符合材料内容及含义涉及的范围,视为符合 题意。强调:给材料作文开头部分应引材料,体现观点由材料中提取的思路特征,结尾 回扣材料,形成首尾呼应。如: ① 关于自信与尊严; ② 关于奉献与尊严; ③ 关于奋斗与尊严; ④ 其他:比如以“尊严”为切入点,从材料第二段中选定与之相关的角度。 基本符合题意(36分~42分)      文章涉及到原材料范围,但与“中心角度”或“重要角度”不甚符合,视为基本符合题意。如:撇开“尊严”孤立地谈自信、奋斗、奉献赢得成功,或者超出材料提供的角度泛谈尊严等。 偏离题意(36分以下)      文章完全不涉及到原材料的范围,也看不出原材料的任何信息,视为偏离题意。 (二)关于套作、文体不明确      套作是指立意虽然属合题或基本符合题意,但文章不涉及原材料的内容和含义,而是在宽泛的意义上进行论述,即只按照自己以往的作文套路和语言来完成作文(机械地照搬平时读过或写过的作文),没有本次的作文题目也能成文的文章,可视为套作。套作只能在45分以下。 文体不明确指所写的文章体现不出某类文体特征,或者看不出所写的文章属于何种文体。 (三)关于扣分:       ① 缺标题,扣2分。       ② 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600字以内的作文不能及格。       ③ 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扣分不设上限。 ④ 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1~2分。 ⑤ 书写欠工整、美观的,酌情扣1~4分。 (四)关于抄袭 确定为抄袭的文章,最高不超过5分。 (五)其他 合题,写满600字,且结构完整,才可以参照字数达标作文的要求评分,但要扣内容单薄等写作技巧分及字数不够的分。 一类:50-60分(符合题意)。满分作文不能有错别字,且书写工整、美观。 二类:42-49分(符合题意)。此类文如语言表达、结构或书写等较差可低于42分。 三类:36-42分(基本符合题意) 四类:35分以内 合题,达到510字~580字,25分~35分,如结构不完整视写作情况打下限分。 合题,达到700字,但文章结构不完整(即文章无结尾),为三类卷,36~42分。 字数不足600字的说明: (1)字数不足600字肯定不能及格。 (2)400字以下按行给分,每行1分+标题2分。(高考作文卷每行25字)。 (六)做好试评工作,选定各档次的标杆文。 作文评卷宜采用“归档分类法”进行评分,即根据本次作文的特点及要求综合考虑,客观地确定学生作文的档次及类别,准确评分,从而进一步提高作文评价的客观性、导向性与公正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向全球发出倡议,呼吁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2010年3月27日晚8:30—9:30熄灯一小时,以此表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保护环境的态度和决心。请写一段话,号召大家积极参与此活动。要求突出活动特点,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语言连贯,50—70个字之间。

6ec8aac122bd4f6e

 

 

 

 

 

 

 

查看答案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一个描写对象,写一组句子。

茫茫荒漠中的仙人掌,傲然挺立,是黄沙中的碧玉,是大漠中的英雄,释放着顽强的生命活力。

                                                                          

                                                                           

 

查看答案

 请在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虚词,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层次分明。

        一些专家认为,农村文化活动是否丰富并不取决于经济是否发达,我国的民间舞蹈、戏曲、歌曲本来就来自农村,不分贫富,都是农民自己创造的成果,千百年来农民一直靠这些文化自娱自乐。  ①  文化都靠上面下发、提供,  ②  层次较高,也只能满足一时,并不能解决长期的文化需求。  ③  鼓励、激发农村本土文化的自生和繁荣,既不必忧虑是否对路,也不用考虑经费问题,  ④  是长久之计。

        ①             ②             ③             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题。

身入贺兰山            黄文山

未到宁夏之前,对我来说,贺兰山只是遥远的天边一抹山痕,一首脍炙人口的《满江红》词中让人慷慨生哀的地方。“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读起来竟是何等气概!因了这首词,八百多年来,在人们的心目中,贺兰山便和北方民族强悍不羁的性格联系在一起。尽管岳飞自己从未率大军渡过黄河,更遑论这座高高耸立于塞北的大山了。然而,人们却千遍万遍地将贺兰山在代代不绝的吟诵中踏破。

早发福州而夕至银川,贺兰山已然在望。乘汽车从银川出发,贺兰山由遥遥的天边,渐渐地近了。地平线上,先是露出一抹淡淡的蓝色山影,接着,山影越来越浓,也越来越清晰,并且起伏成一条条峻峭的山脊。而后便有山峰驰来,似乎听得到雄壮的蹄声,正从车窗旁昂首而过。贺兰山在蒙语中是“骏马”的意思,山峰的形状也确实像一匹匹正向南疾奔的骏马,马首高高扬起,起伏的背脊,描绘出一种风中的姿采。

不一会儿,我们已经进入贺兰口,真真切切地站在贺兰山的面前。此前,我曾在河西走廊,从疾驰的车窗里远远地看过祁连山,但那只是远距离的一瞥。即便是一瞥,已令我触目惊心,那一座座赤裸着身子任凭漠风撕咬、烈日炙烤的西北大山的形象从此便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里。

而现在,我伸出手便能触摸到它们。这可是怎样的一座座山啊!南方的山大多娴静而矜持,山体被草木深深地覆盖着,难得见到一两块裸露的石头,于是人们便煞费心机将许多粗俗的比拟附会在它们身上。而这里的山,则全是石头,凛冽的漠风和严酷的烈日无情地将它们仅存的泥土和草皮剥落净尽。便连石头,也是筋骨毕露,遍体伤痕。我想不论是谁,看到这样严酷的石山,都会失去比附的兴趣。

再看看山脚下的荒滩上那一块块大大小小的石头,它们都是从山上滚落的,或者因为大风,或者因为暴雨,或者只是因为年深日久的干渴而崩裂……它们也曾是昨天的山,也曾高高地耸立在蓝天白云下,远远地被人瞻仰过。而一旦离开了山的群体,它们便只是一块块多余的石头,被随意地抛弃在荒滩上。所有的尊严和享有便在一夜之间消失。

我默默地注视着它们,我想像它们或许也有一个痛苦的过程,但它们终究明白命运是无法逆转的。尽管早晨的太阳再照耀不到它们,但夕阳的余晖仍能让它们感到几分暖意;尽管高飞的大鸟不再歇在它们的肩头,但枯黄的芨芨草仍会爬上它们的胸间。而更重要的是,它们虽然从山顶滑落,却并没有因此消亡,而是以另一种形式继续生命的旅程。更何况还不断有新的伙伴加入它们的行列。它们便这样静静地躺在荒滩上,无怨无艾。

于是,年积月累,在整个贺兰山下,便形成了一条绵亘数百里的石头滩,“一川碎石大如斗”,让人真真切切地感到塞上风光的严酷。

在避暑胜地滚钟口,这一份感受来得格外强烈。我们已经身入贺兰山腹地,举目四望,周围的山,全是瘦骨嶙峋,危岩累累。而且每一块石头都刻满伤痕,几乎看不到一处光滑的石面。但这些山峰却一座比一座高,一座比一座险峻。在山峰的突出部,风霜雨雪已经将山体剥蚀得如同蜂巢。也许它们知道,越往上就越容易受到风暴的袭击,越突出就越可能粉身碎骨,然而,却没有一座山峰退缩。众多石头就这样团团簇拥着撑持着,像一群群互相搀扶着穿过战争硝烟的军人,用它们的身体造型成一座座焦黄色的山峰。

就在这嶙峋的石山之间,有一条狭窄的溪谷,蓊蓊郁郁的树木则在这里安营扎寨。风在溪谷轻轻地流淌。这一片清凉的苍翠与周围焦黄的山峰形成强烈的反差。当我们攀登上一处高坡,向下俯视,才明白这片树林的珍贵。溪谷其实是深藏在山肋间,只是因了周围比肩竞高的座座山峰的层层呵护,才免遭大自然的浩劫。而破碎的贺兰山石头便静静地躺在河滩上,用心感受着一条细细的溪流从它们身旁流过所散发出的草木清香。

在树阴下的一处出售贺兰石的小摊上,我们看到一块块色泽明丽、意态安详的贺兰石,却怎么也无法把它们和眼前嵯岈的山峰和一场场惊心动魄的坠落联系在一起。我看中一块山形的石头,石头的颜色蓝灰相间,构成了绝妙的天然图案。图案中一只小毛驴正努力竖起身子,前腿蹬在一块圆石上,模样十分可爱。我将它带回福州,供在书案上。于是,我便拥有了一座西北的山,拥有了那一份严峻和一份艰难的美丽。

 

1.文章第二段运用了什么方法写贺兰山,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答:                                                                      

                                                                           

2.作者在写贺兰山的时候联想到祁连山和南方的山,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答:                                                                      

                                                                           

3.解释下列三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人们却千遍万遍地将贺兰山在代代不绝的吟诵中踏破。

答:                                                                   

                                                                        

(2)它们虽然从山顶滑落,却并没有因此消亡,而是以另一种形式继续生命的旅程。

答:                                                                   

                                                                      

(3)众多石头就这样团团簇拥着撑持着,像一群群互相搀扶着穿过战争硝烟的军人,用它们的身体造型成一座座焦黄色的山峰。

答:                                                                   

                                                                          

4.在文章结尾句中,“严峻”和“艰难的美丽”具体指什么?为什么作者说把贺兰石供在书案上,“便拥有了一座西北的山,拥有了那一份严峻和一份艰难的美丽”?(6分)

    答: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吴丝蜀桐张高秋,              。              ,李凭中国弹箜篌。

(李贺《李凭箜篌引》)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              。

(司马迁《屈原列传》)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              ,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              。

(杜甫《兵车行》)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

而又何羡乎!                                         (苏轼《赤壁赋》)

荡胸生曾云,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