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孟子·告子上》)

②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

【注】颡:额头。

1.下列对选段①的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告子认为人性无善恶之分,人性的善恶是由环境条件决定的,不是先天就有的。

B.孟子以“水之就下”比喻人性本善:人性没有不善的,就如水没有不向下流的。

C.孟子先肯定了告子的观点,然后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对告子的观点作了补充和发展。

D.选段中孟子的人性本善的观点与“仁义礼智,非由外烁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告子上》)的观点一致

2.结合上面两个选段,谈谈孟子与孔子在主客观对人的作用这一问题上的不同看法。(3分)

答:

 

1.C 2.孟子看到客观世界对人的制约,认为人性本善,如果变得不善,那是外力所为。而孔子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他认为达到仁要靠道德的自觉和不懈的努力。(3分) 【解析】 1.(孟子肯定的只是告子“水无分于东西”的说法,并没有肯定他关于人性的观点,也没有对告子的观点作补充和发展)(3分) 2.略 参考译文:①告子说:“人性好比湍急的水,在东边开个口就往东流,在西边开个口就往西流。人性本来就不分善与不善.就像水流本来不分向东向西一样。孟子说:”水流确实不分向东向西的,但难道也不分向上向下呜?人性的善,就好比水朝下流一样。人性没有不善的,水没有不向下流的。水,拍打一下叫它飞溅起来,也能使它高过人的烦头;阻挡住它叫它倒流,可以使它流到山上。这难过是水的本性呜?是形势导致这样的。人可以使他变得不善,他本性的改变也正像这样。”②孔于说:“难道仁德离我们很远吗?我想达到仁,仁就到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请简述陈宫“白门身死”的有关情节。

(2)“你今世利用我作乐,来世还想利用我来拯救你自己!我讨厌你,讨厌你那副眼镜,讨厌你这个又肥又丑的嘴脸。走,你给我走!”这番话是玛丝洛娃在聂赫留朵夫第几次探监时说的?请简述此次探监的经过。

选做()题。答: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宝玉生日时,妙玉写帖子给宝玉贺寿,自称“槛内人”;宝玉为回帖而犯难,后来邢岫烟给宝玉出主意:妙玉赞赏诗句“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故自称“槛内人”,回帖自称“槛外人”,便合了她的心。(《红楼梦》)

B.“……一张少女的面庞又在他的眼前现出来。这张美丽的脸上总是带着那样的表情:顺受的,毫不抱怨,毫不诉苦的。……他看见了另一张少女的面庞。这也是一张美丽的面庞。可是她的表情就不同了:反抗的、热烈的、而且是刚毅的、对一切都不能忍受似的。”

这里,觉慧看见的前一张脸是鸣凤的脸,另一张是琴的脸。(《家》)

C.《罗密欧与茱丽叶》是雷鸣和林佩瑶的初恋信物,雷鸣一直将它珍藏在身边。从前线回来后雷鸣把这本书送给了已经是吴府少奶奶的林佩瑶。林佩瑶倍加珍惜,吴荪甫对此一直都不知情。(《子夜》)

D.“那件事改变了克罗旭和格拉桑派各自的立场。支配这些勾心斗角专家的了不起的理智,使他们认识到有必要暂时结盟,共同对敌。”

这句话中“那件事”是指欧也妮的堂弟查理的到来。(《欧也妮·葛朗台》)

E.甘果瓦跟随爱斯梅拉达时误入奇迹王朝,按照王朝的规定,如果他没有碰响人体模型身上的铃铛,就可以加入他们的行列,否则要被绞死,除非有人愿意嫁给他。爱斯梅拉达为了解救他,答应与他结为夫妻,最后两人摔罐为证,婚期四年。(《巴黎圣母院》)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6分)

牡丹

【宋】陈与义①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②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注】①陈与义(1090~1138),洛阳人。本诗作于绍兴六年(1136年),距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攻陷汴京正好十年。当时诗人寓居在青墩(今浙江桐乡县北)。②伊洛,即洛阳境内的伊水和洛水。

1.本诗点明诗人身世的词语是。(1分)

2.下列与本诗后两句表现手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C.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D.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3.本诗寄寓作者怎样的情怀,试做简要分析。(3分)

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憙,字季和,上党铜鞮人也。少有高行,以贤良征,不行。累辟三府,不就。宣帝①复辟憙为太傅属,固辞疾,郡县扶舆上道,时憙母疾笃,乃窃逾泫氏城而徒还,遂遭母丧,论者嘉其志节。后为并州别驾,时骁骑将军秦朗过并州,州将毕轨敬焉。令乘车至阁。憙固谏以为不可,轨不得已从之。

景帝②辅政,命憙为大将军从事中郎,憙到,引见,谓憙曰:“昔先公辟君而君不应,今孤命君而君至,何也?”对曰:“先君以礼见待,憙得以礼进退。明公以法见绳,憙畏法而至。”帝甚重之。从讨毌丘俭还,迁御史中丞。当官正色,不惮强御,百僚震肃焉。

顷之,除凉州刺史,领护羌校尉,绥御华夷,甚有声绩。羌虏犯塞,憙因其隙会,不及启闻,辄以便宜出军深入,遂大克获,以功重免谴。

泰始初,封祁侯。憙上言:“故立进令刘友、前尚书山涛、中山王睦、故尚书仆射武陔各占官稻田,请免涛、睦等官。陔已亡,请贬谥。”诏曰:“法者,天下取正,不避亲贵,然后行耳,吾岂将枉纵其间哉!然案此事皆是友所作,侵剥百姓,以缪惑朝士。奸吏乃敢作此,其考竟友以惩邪佞。涛等不贰其过者,皆勿有所问。憙亢志在公,当官而行,可谓‘邦之司直’者矣。光武有云:‘贵戚且敛手以避二鲍’。岂其然乎!其申敕群僚,各慎所司,宽宥之恩,不可数遇也。”

初,憙为仆射时,凉州虏寇边,憙唱义遣军讨之。朝士谓出兵不易,虏未足为患,竟不从之。后虏果大纵逸,凉州覆没,朝廷深悔焉。憙自历仕,家无储积,亲旧故人乃至分衣共食,未尝私以王官。及卒,追赠太保,谥曰成。(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十一》有删改)

【注】①宣帝:司马懿。②景帝:司马师。③泰始:武帝司马炎的年号。④邦之司直:出自《诗经》,司直:主正人过者。⑤二鲍:指汉初鲍永、东汉鲍恢,两人都抗直不避权贵。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固辞疾辞:推辞

B.帝甚重之重:器重

C.然案此事皆是友所作案:追究,查办

D.竟不从之竟:竟然

2.下列语句中,全部表现李憙为官正直的一组是()(3分)

①论者嘉其志节②憙固谏以为不可③当官正色,不惮强御④绥御华夷,甚有声绩⑤从讨毌丘俭还,迁御史中丞⑥未尝私以王官

A.①②④B.①④⑤C.②③⑥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憙年轻时,有德才,多次被征召为官,都坚辞不就。后来为了病重的母亲,在上任途中偷偷回家,这种弃官尽孝的志节赢得人们的赞许。

B.李憙告发刘友、山涛、司马睦及武陔等各侵占官稻田,司马炎虽然表扬了李憙,但只惩罚了前立进县令刘友了事,对山涛、司马睦等亲信大臣却法外开恩。

C.李憙兼任护羌校尉时,对待羌人,主张坚决打击。做仆射时,也主动要求领兵讨伐,但朝廷并不接受。不久羌人大举进犯,攻陷凉州,朝廷为之震惊。

D.李憙为官清廉贫俭,家无蓄积,亲戚旧友分穿他的衣服,和他一起吃饭,但他却不曾徇私为他们谋取官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明公以法见绳,憙畏法而至。(3分)

译:

(2)不及启闻,辄以便宜出军深入,遂大克获。(3分)

译: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佩缤纷其繁饰兮,。(屈原《离骚》)

(2)狗吠深巷中,。(陶渊明《归园田居》)

(3)凡在故老,。(李密《陈情表》)

(4)其间旦暮闻何物?。(白居易《琵琶行》)

(5)使天下之人,。(杜牧《阿房宫赋》)

(6)无丝竹之乱耳,。(刘禹锡《陋室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