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从棣花到西安 贾平凹 ⑴秦岭的南边有棣花,秦岭的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从棣花到西安

贾平凹

⑴秦岭的南边有棣花,秦岭的北边是西安,路在秦岭上约300里。世上的大虫是老虎,长虫是蛇,人实在是走虫。几十年里,我在棣花和西安生活着,也写作着,这条路就反复往返。

⑵父亲告诉过我,他十多岁去西安求学,是步行的,得走七天,一路上随处都能看见破坏的草鞋。他原以为三伏天了,石头烫得要咬手,后来才知道三九天的石头也咬手,不敢摸,一摸皮就粘上了。到我去西安上学的时候,有了公路,一个县可以每天通一趟班车,买票却十分困难,要头一天从棣花赶去县城,成夜在车站排队购买。班车的窗子玻璃从来没有完整过,夏天里还能受,冬天里风刮进来,无数的刀子在空中舞,把火车头帽子的两个帽耳拉下来系好,哈出的气就变成霜,帽檐是白的,眉毛也是白的。时速至多是40里吧,吭吭唧唧在盘山路上摇晃,头就发昏。不一会有人晕车,前边的人趴在窗口呕吐,风把脏物又吹到后边窗里,前后便开始叫骂。司机吼一声:甭出声!大家明白夫和妻是荣辱关系,乘客和司机却是生死关系,出声会影响司机的,立即全不说话。路太窄太陡了,冰又瓷溜溜的,车要数次停下来,不是需要挂防滑链,就是出了故障。到了秦岭主峰下,那个地方叫黑龙口,是解手和吃饭的固定点。穿着棉袄棉裤的乘客,一直是插萝卜一样挤在一起,要下车就都浑身麻木,必须揉腿。我才扳起一条腿来,旁边人说:那是我的腿。我就说:我那腿呢,我那腿呢?感觉我没了腿。

⑶90年代初,这条公路改造了,不再是沙土路,铺了柏油,而且很宽,车和车相会没有减减速停下,灯眨一下眼就过去了。

⑷以前棣花有两三个司机,在县运输公司开班车,体面荣耀。他们把车停在路边,提了酒和肉回家,那毛领棉大衣不穿,披上,风张着好像要上天,沿途的人见了都给笑脸,问候你回来啦?就有人猫腰跟着,偷声换气地乞求明日能不能捎一个人去省城。可现在,公路上啥车都有,连棣花也有人买了私家车。

⑸我每年十几次从西安到棣花,路经蓝关,就可怜了那个韩愈,他当年是“雪拥蓝关马不前”呀,便觉得我很幸福,坐车三个半小时就到了。

⑹过了2000年,开始修铁路。棣花人听说过火车,没见过火车。通车的那天,各家在通知着外村的亲戚都来,热闹得像过会。中午时分,铁路西边人山人海,火车刚一过来,一人喊:来了——!所有人就像喊欢迎口号:来了来了!等火车开过去了,一人喊:走了——!所有人又在喊口号:走了走了!但他们不走,还在敲锣打鼓。十天后我回棣花,邻居的一个老汉神秘地给我说:你知道火车过棣花说什么话吗?我说:说什么话?他就学着火车的响声,说:棣花——!不穷!不穷!不穷不穷,不穷不穷!我大笑,他也笑,他嘴里的牙脱落了,装了假牙,假牙床子就笑了出来。

⑺有了火车,我却没有坐火车回过棣花,因为火车开通不久,一条高速路就开始修。那可是八车道的路面呀,洁净得能晾了凉粉。村里人把这条路叫金路,传说着那是一捆子一捆子人民币铺过来的,惊叹着国家咋有这么多钱啊!每到黄昏,村后的铁路上过火车,拉着的货物像一连串的山头在移动,村人有的在唱秦腔,有的在门口咿咿呀呀拉胡琴,火车的鸣笛不是音乐,可一鸣笛把什么声响都淹没了。我第一回走高速路回棣花,没有打盹,头还扭来转去看窗外的景色,车就突然停了,司机说:到了。我说:到了?有些不相信,但我弟就站在老家门口,他正给我笑哩。我看看表,竟然仅一个半小时。从此,我更喜欢从西安回棣花了,经常是我给我弟打电话说我回去,我弟问:吃啥呀?我说:面条吧。我弟放下电话开始擀面,擀好面,烧开锅,一碗捞面端上桌了,我正好车停在门口。

⑻在好长时间里,我老认为西安越来越大,像一张大嘴,吞吸着方圆几百里的财富和人才,而乡下,像我的老家棣花,却越来越小。但随着312公路改造后,铁路和高速路的相继修成,城与乡拉近了,它吞吸去了棣花的好多东西,又呼吐了好多东西给棣花,曾经瘪了的棣花慢慢鼓起了肚子。棣花已经成了旅游点,农家乐小饭馆到处都有。小洋楼一幢一幢盖了,有汽车的人家也多了,甚至荒废了十几年的那条老街重新翻建,一间房价由原来的几十元猛增到上万元。以前西安人来,皮鞋印子留在门口,舍不得扫;如今西安打一个喷嚏,棣花人就问:咱是不是感冒啦?他们啥事都知道,啥想法也都有。而我,更勤地从西安到棣花,从棣花到西安,我不再以出生在山里而自卑。车每每经过秦岭,看山峦苍茫,白云弥漫,就要念那首诗:啊,给我个杠杆吧,我会撬动地球;给我一棵树吧,我能把山川变成绿洲;只要你愿意嫁我,咱们就繁衍一个民族。

⑼就在上个月,又得到一个消息,还有一条铁路要从西安经过棣花,秋季里动工。

                                    (选自 2009年07月15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文中第6段加横线的句子属于那种描写手法,请对其作用具体分析。(4分)

                                                                          

2.从棣花到西安,道路交通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作者如何突出这种变化?(5分)

                                                                          

3.第⑻段加波浪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联系全文作出探究?(6分)

                                                                          

 

1.采用细节描写。1分(答神态描写也可),能形象地表现出因交通建设的发展而使棣花经济发展,人民富足后(2分)老人的满足感和自豪感(1分) 2.变化:①步行时代,翻山越岭②乘车时代:窄而陡的山路——柏油马路——高速公路——铁路。(3分) 对比手法,以从棣花到西安过去落后的交通、经济状况与现在发达的交通、经济状况作对比,突出改革开放后从棣花到西安的交通、经济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从而讴歌了改革开放所取得的辉煌成果。(2分) 3.①抒发了棣花人因家乡迅速发展而自信、自豪的情怀。(1分)②表达了棣花人民要改造家乡的理想与决心。(2分)③只有好的政府、好的政策,才有发展的机遇。(2分),引用这诗句升华了主旨。(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对于描写方法,要从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等方面去分析。答题时,先找到画线的语句,然后再根据句子的特点来判断是哪一种描写方法。从原句中的“笑”字可知,运用了神态描写,再分析作用时,要从描写的作用是为了刻画人物形象特征的角度回答。如语句中的“笑”就把老汉的满足感、自豪感刻画出来了。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整体感悟文章内容基础上,找到题干中道路交通变化的语段进行分析。如文章从第一段到第7段,分别写了步行时代,有公路的时代,铁路的时代,所以,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概括变化之大。在回答第二个问题时,要先写出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从文中对交通的变化。经济发展的变化,人们生活的变化可以看出,这是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运用对比手法的目的就是为了突出作者要表达的内容,所以从文章主题来看,应从突出改革开放的成果角度来分析。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此题要从内容和结构上来分析。首先要从整体对文章深意及主题的感悟上思考作者写作目的(讴歌了改革开放所取得的辉煌成果),然后再找到画波浪线的语句进行分析。从句子中找到关键字词“给”“会”“能”“就”,“给”体现的是好的政策、机遇;“会”“能”“就”体现的是家乡人的自信、决心、理想。答题时,要从这几个方面来回答;结构上,要从以抒发情感的诗句结尾,能起到升华主题的作用这个角度来回答。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诗经》与《伊利亚特》战争审美倾向之比较

倪乐雄

把《诗经》中的战争题材诗篇同《伊利亚特》作一比较,明显会感到东西方两大民族对战争审美的旨趣迥然相异。战争审美倾向是一个重要环节,它一方面联系着历史文化背景,并由这种背景所决定,另一方面联系着艺术领域里战争题材作品的特征和风格,并给以直接的影响。

多少年来,北方各部落一波一波不断地涌向希腊半岛,人口与生存空间的冲突显示出尖锐性,使地区保持着一股强大而持续的对外扩张力,直到亚历山大远征东方,这股力量才得以彻底释放。这种环境遵循的是“弱肉强食”的法则,各民族、部落的关系完全由暴力来决定,即使是平等的关系,也是力量的平衡所致。战争暴力既是获得生存权利的第一工具,又是保持独立地位的唯一手段。

汉民族因生存空间的幅员辽阔,虽偶有扩张性战争之举,然而极其有限。农耕社会追求安宁和谐的生活境界,这种生活秩序又被道德伦理所肯定。战争掠夺从根本上与农耕生活的秩序相悖。因此,从社会控制角度而论,战争是维护农耕社会秩序的最高手段,并在伦理道德的层面上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决不可能产生以对暴力的崇拜为核心的极端之尚武精神。只能产生以“禁暴除乱”为目的、包含生活与伦理的合理性在内的一种有节制的尚武精神。所以,古希腊民族的尚武精神核心是“力”;汉民族尚武精神的核心是“德”。

一个民族的尚武精神一旦进入艺术领域,必然转化为一种战争审美意识。古希腊民族尚“力”导致了对战争作无理性节制的纯粹审美观照,把战争审美推向极端。汉民族尚“德”导致了具有道德节制的战争审美意识,对战争进行有限的审美观照。

首先表现在艺术家们对战争题材的选择上。《伊利亚特》所渲染的故事取材于一次征服性质的战争:特洛伊战争。历代诗人们对这次战争备加颂扬和夸张,并将之神化,层累地堆聚成一部史诗,世代传颂。《诗经》大都选择保家卫国性质的战争作为题材。那些为数极少的征服性战争也仅仅为维护中原地区正统地位的等级秩序。因为这种等级秩序在当时看来是维护中原农耕生活秩序所必须的。在军人形象的塑造方面,区别更明显。由于古希腊尚武精神的核心是“力”,战争审美的本质便是对力量的赞美,所以勇武有力成为塑造典型的最高原则。而汉民族在军人典型的塑造上,着重于德才兼备、文武双全,所讴歌的人物大都是勇武和仁厚的结合。因此,《诗经》反映了一个特征:汉民族的伟大军人形象既是有德的君子,又是杰出的战士。“荷马史诗”中的伟大英雄却个个强悍残忍、好狠斗勇、野性十足,丝毫感受不到“东方式”的仁厚德性。在战争场面描述上,由于把战争审美推向极端,《伊利亚特》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对血腥的战争场面作精雕细琢,对残酷的厮杀场景给予尽情渲染。反观汉民族,所持的是一种有节制的战争审美意识,故而《诗经》对残酷的血腥场面采取了回避的态度,战争情景的展示大都侧重军威气势的威武雄壮。在对战争双方关系性质的构成和情感态度方面,也有显著的差异。《诗经》里战争双方一律构成一种“不对等”关系,即东方伦理道德意义上的“善”与“恶”的对抗(或者说“东方式”的正义与非正义的对抗)。《伊利亚特》则不然,冲突双方构成一种“对等性”关系,诗人们对战争的双方一视同仁,一样地歌颂赞美,一样地同情怜悯。

1.根据文意,以下说法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汉民族与古希腊民族具有不同的尚武精神。

B.古希腊所崇尚的平等与现代人崇尚的自由是相同的。

C.《伊利亚特》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对血腥的战争场面作精雕细琢,《诗经》则没有战争残酷场面的描写。

D.在军人形象塑造方面,汉民族比古希腊民族成功。

E.《伊利亚特》中战争的双方没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

2.对首段划线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不同的战争题材作品往往反映出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

B.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决定着不同的战争审美倾向。

C.一个民族的战争审美倾向对其战争题材的作品有影响。

D.战争题材作品的特征和风格受到历史文化背景的影响。

3.根据文意,《诗经》与《伊利亚特》对战争题材进行艺术处理时迥然相异,其表现在哪几个方面?(4分)

答:                                     

4.在作者看来,东西方古代两大民族的战争审美旨趣存在差异的原因是什么?(4分)

答: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题,多选只按前 3题计分)(6 分)

1.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2.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 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

3.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王羲之《兰亭集序》)

4.恰同学少年,____________;书生意气, ___________。(毛泽东 《沁园春*长沙》)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雨过

周紫芝

池面过小雨,树腰生夕阳。云分一山翠,风与数荷香。

素月自有约,绿瓜初可尝。鸬鹚莫飞去,留此伴新凉。

1.本诗的颔联是怎样写“雨过”之景?(3分)

                                                                            

2.有人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凄凉心酸之情,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22分)

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也。建安十三年,孙权率众围合肥。时大军征荆州,遇疾疫,唯遣将军张喜单将千骑,过领汝南兵以解围。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权信之,遽烧围走,城用得全。拜济丹阳太守。民有诬告济为谋叛主率者,太祖闻之,曰:“蒋济宁有此事!有此事,吾为不知人也。此必愚民乐乱,妄引之耳。”辟为丞相主簿西曹属。关羽围樊、襄阳。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济说太祖曰:“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太祖如其言。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羽遂见禽。

文帝践阼,出为东中郎将。帝问曰:“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济对曰:“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于是帝意解。明帝即位,迁为中护军。时中书监、令号为专任,济上疏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诏曰:“夫骨鲠之臣,人主之所仗也。济才兼文武,服勤尽节,每军国大事,现有奏议,忠诚奋发,吾甚壮之。”景初中,外勤征役,内务宫室,怨旷者多,而年谷饥俭。济上疏曰:“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夫欲大兴功之君,先料其民力而燠休之。”诏曰:“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

齐王即位,迁太尉。是时,曹爽专政,丁谧、邓颺等轻改法度。以随太傅司马宣王屯洛水浮桥,诛曹爽等,进封都乡侯,邑七百户。济上疏曰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固辞不许是岁薨谥曰景侯。                         

                                                                        (选自《三国志》)

注:①雩娄( yúlóu) 今河南商城县东北部、固始县南部,安徽霍邱县部分地区。②燠(yù)休,亦作“ 燠烋 ”,亦作“ 燠咻 ”。优恤;抚慰。③司马宣王:即司马懿。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权闻之,即兵西袭公安、江陵       引:率领

B.陛下方当恢弘前,光大遗业         绪:残余的,遗留的(事业)

C.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其时           夺 :改变

D.护军,吾弗闻斯言也。             微:如果没有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             夫骨鲠之臣,人主之所仗

B.过领汝南兵解围                     太祖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

C.妄引耳                             但见亡国语耳

D.怨旷者多,年谷饥俭                 诚未得高枕治也

3.以下六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蒋济“骨鲠之臣”的一组是(    )

①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    ②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

③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     ④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

⑤诚未得高枕而治也         ⑥以随太傅司马宣王屯洛水浮桥,诛曹爽等

A.①③⑤       B.③④⑤      C.①②⑥      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带兵围攻合肥,而此时曹操正带兵攻打荆州,加之军中发生瘟疫,能派的救兵很少;蒋济用计让孙权主动撤兵,合肥得以保全。

B.蒋济为人刚直,敢于直言。文帝问天下“风教”,他大胆进言,以“但见亡国之语耳”回答;明帝时,他以“诚未得高枕而治也”告诫皇上要爱惜百姓。

C.凭着跟随太傅司马宣王诛杀曹爽等人的功劳,皇帝加封蒋济为都乡侯,邑七百户,他坚决推辞,皇帝没有答应。

D.蒋济文武兼备,忠诚奋发,在数位人主手下任职,都能直言进谏,虽多次触怒人主,但始终都为人主所器重。

5.给阅读文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划分开即可)。(4分)

济 上 疏 曰 太 傅 奋 独 断 之 策 陛 下 明 其 忠 节 罪 人 伏 诛 社 稷 之 福 也 夫 封 宠 庆 赏 必 加 有 功 今 论 谋 则 臣 不 先 知 语 战 则 非 臣 所 率 固 辞 不 许 是 岁 薨 谥 曰 景 侯。

6.把阅读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3分)

                                                                             

②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3分)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瓦莱里在《人与贝壳》一文中说:“无知是一种无价宝,       。你随意翻阅一部字典或编撰一部辞书,便会发现每一个字都遮掩着一个无底洞。”

①有的人则由于不知如何利用它而任意荒废

②然而绝大多数人却将它任意处置

③我们应该在那些自认为最了解的领域内探索自己的无知

④这真是天大的错误

⑤有的人通过学习破坏了它

⑥人们本应珍惜它的一点一滴

A.③②④①⑤⑥   B.⑥②⑤①④③   C.⑥⑤①②④③   D.③②①⑤④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