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金山寺医僧 浙右某孝廉约伴入都会试,舟至姑苏,孝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金山寺医僧

浙右某孝廉约伴入都会试,舟至姑苏,孝廉病矣。同伴唤舆送至名医叶天士家诊治。叶诊之良久,曰:“君疾系感冒风寒,一药即愈。将何往?”孝廉以赴礼闱对。叶曰:“先生休矣,此去舍舟登陆,必患消渴症,无药可救,寿不过一月耳。脉象已现,速归,后事尚及料理也。”遂开方与之,谕门徒诸医案。孝廉回舟,惶然泣下,辞伴欲归。同伴曰:“此医家吓人生财之道也。况叶不过时医,决非神仙,何必介意。”次日,孝廉服药果愈。同伴益怂恿之,遂北上,然心甚戚戚。

舟抵江口,风逆不得渡,同人约游金山寺。山门前有医僧牌,孝廉访禅室,僧为诊视曰:“居士将何之?”以应试对。僧蹙额曰:“恐来不及矣。此去登陆,消渴即发,寿不过月,奈何远行耶?”孝廉泣下曰:“诚如叶天士言矣。”僧曰:“天士云何?”孝廉曰:“无药可救。”僧曰:“谬哉,药如不能救病,圣贤何必留此一道?”孝廉觉其语有,跽而请救。僧援之曰:“君登陆时,王家营所有者秋梨也。以后车满载,渴即以梨代茶,饥则蒸梨作膳。约至都食过百斤,即无恙焉。得云无药可救,误人性命耶。”孝廉再拜而退。行抵清河,舍舟登车,果渴病大作矣。如僧言,饮食必以梨,至都平服如故。入闱不售,感僧活命恩,回至金山,以二十金及都中方物为谢。僧收物而却其金曰:“居士过苏城时,再见君,令其诊视。如云无疾,即以前言质之。彼如问治疗之人,即以老僧告之,胜厚惠也。”

孝廉如言往见天士,复使诊视。曰:“君无疾治?”孝廉以前言质之,天士命徒查案,相符,曰:“异哉,君遇仙乎?”孝廉曰:“是佛,非仙。”以老僧言告之。天士曰:“我知之矣。先生请行,我将停业以请益。”遂摘牌散徒,更姓名,衣佣保服,轻舟往投老僧,求役门墙,以习医术。

一日,有舁一垂毙之人至,其腹如孕,来人曰:“是人腹痛数年,而今更甚。”僧诊讫,命天士复诊,开方首用白信三分。僧笑曰:“妙哉,汝所以不及我者,谨慎太过。此方须用砒霜一钱,起死回生,永除痰根矣。”天士骇然曰:“此人患虫蛊,以信三分,死其虫足矣。多则人何能堪?”僧曰:“汝既知虫,不知虫之大小乎?此虫已长二十寸余矣,试以三分,不过暂困,后必复作。再投信,避而不受,则无药可救矣。用一钱,俾虫毙,随矢出,永绝后患,不更妙耶?”天士惑甚。僧立命侍者出白丸纳病人口中,以下之,谓来人曰:“速舁回寓,晚必遗矢出虫,俾吾徒观之。”来人唯唯,舁病人去。至夜果如所言挑一赤虫来长二尺余病人已苏饥而索食僧命以参苓作糜进之旬日痊可天士心悦诚服,告以真姓名而求益。

(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何往第:只是。

B.谕门徒诸医案登:记录,记载。

C.以下之汤:药汤。

D.其语有因:缘故,原因。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君无疾夫子哂由也

B.即以老僧告之,胜厚惠也苏子与客泛舟游赤壁之下

C.异哉,君遇仙乎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D.再投信,避而不受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3.文中画破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至夜/果如所言/挑一赤虫/来长二尺余/病人已苏/饥而索食/僧命以参苓作糜进之旬日/痊可

B 至夜/果如所言/挑一赤虫来/长二尺余/病人已苏/饥而索食/僧命以参苓作糜进之旬日/痊可

C 至夜/果如所言/挑一赤虫/来长二尺余/病人已苏/饥而索食/僧命以参苓作糜进之/旬日痊可

D 至夜/果如所言/挑一赤虫来/长二尺余/病人已苏/饥而索食/僧命以参苓作糜进之/旬日痊可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谬哉,药如不能救病,圣贤何必留此一道?(4分)

译:                                                                                   

(2)入闱不售,感僧活命恩,回至金山,以二十金及都中方物为谢。(4分)

译:                                                                                  

(3)速舁回寓,晚必遗矢出虫,俾吾徒观之。(4分)

译:                                                                               

 

1.C 2.A 3.D 4. (1)这话错了。如果药不能治病救人,圣人又何必留下这个方法。(“谬”, “道”各1 分,大意2分) (2)(他)进入考场(应试),但是没有考中,感激医僧的救命之恩,回到金山寺的时候,拿二十两纹银和京中购买的特产作为酬谢。(“售”,“都中方物”各1分,大意2分) (3)赶紧将他抬回家,今晚他必然要拉屎将虫排出,让我的徒弟看看。( “遗矢”,“俾”各1分,大意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C中的汤:热水。故答案选C。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意义和用法”必须都相同,分析思考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根据所在句子的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判断。A疑问代词,什么。B比;在C难道;代词D介词,用,把;介词,在。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此类断句题目在断句时一定要遵守一个原则,不能段破句子的意思。所以,一定要在结合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以及这个句子的意思来思考断句,尤其是要抓住关键词(介词、语气助词、连词等等)。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浙江东边一代某个士子和几个同伴去京城应试。乘船走到姑苏的时候,这个士子就得了疾病,同伴雇了一台轿子将他送到名医叶天士的府上请他诊治(叶天士,名桂,号香岩,别号南阳先生,清代四大名医之一)。叶天士诊断了很长时间,说道:“你的病只是普通的感冒风寒,服一剂药就好了。不过你现在准备到哪里去?”士子就回道要去京城应试。叶天士说道:“你就不要去了吧。你这一路到舍舟登陆的时候必然要得上消渴症,此病无药可救,寿命不过一个月罢了。脉象已明显,(若是现在)速速回家,还来得及料理后事。”于是开了一剂药方给士子,叮嘱徒弟将此记录在医案上。士子回到船上,非常害怕,潸然泪下,辞别同伴准备回家。同伴说:“这不过是医家恐吓人,想多要点钱财罢了。况且叶天士只不过是个给人看病的大夫,又不是神仙,不要将他的话放在心上。”第二天早晨,他服下药果然就痊愈了。几个伙伴更是怂恿他一起去应试,于是北上(赶考),但是心中总是惴惴不安。 (这天)船行到江口,狂风大作,一时不能前行。士子与人相约逛逛金山寺。寺院门口竖立着一块医僧牌。士子便来到禅室(请医僧诊断)。医僧为他诊断说道:“居士将要到哪里去?”士子回答要去应考。老僧脸皱着眉头对他说道:“恐怕来不及了。这一路一上岸,消渴症就会发作,命不过一个月,怎么能远行呢?”士子一听大惊,流泪说道:“果然和叶天士说的一样啊。”老僧问道:“叶天士是怎么说的?”士子答道:“无药可救。”老僧说:“这话错了。如果药不能治病救人,圣人又何必留下这个方法?”王佑一听,似乎老僧话中有缘故,跪下请求施救。老僧将他扶起,说道:“你上岸时,(有个地方)王家营,盛产秋梨。(买来)用后车装满,渴了就以梨当做茶,饿了就蒸梨当做饭,大概到京城就食用超过百斤,也就会无恙了。(叶天士)怎么能说无药可救,岂不是误人性命吗?”士子又一次向他拜谢辞别。走到清河,一上岸,果然得了消渴症,他依照老僧所说务必食用梨子,等到进京的时候,就痊愈了。(他)入闱应试,但是没有考中,感激医僧的救命之恩,回到金山寺的时候,拿二十两纹银和京中购买的特产作为酬谢。老僧收下了特产却没要银子,说道:“你经过苏州城的时候,再去会一下叶天士,让他再给你诊视一下。若是他说你没有病,就用他之前所说的话质问他。如果他问你谁将你治疗好的,你就告诉他是我,这比给我银子厚重多了。” 士子按着这话前去拜见叶天士,再次请他给自己诊视。(叶天士)说:“你没有病,治什么呢?”这时士子就将叶天士当时所言来质问他。叶天士命徒弟查阅医案记录,果然如其所言。叶天士说道:“奇怪啊,你难道遇见了神仙?”士子答道:“是佛,非仙。”随后便将老僧的话告诉了他。叶天士说:“我知道了。请您先回,我将停业去请教。”于是摘下牌子遣散徒弟,改了名字,穿上佣人的服装,乘舟求见老僧,请老僧收自己为门徒学习医术,老僧便同意了。 有一天,有人抬着一个垂危的病人来,这病人肚子大得就像怀孕了一样。随同人说:“这人已经腹痛了好几年,现在更加厉害了”。老僧诊断完毕,命叶天士再来诊断,叶天士诊视后开的药方首位药就是白信(白色的砒霜)三分,老僧笑着说:“妙啊,你医术不及我的地方,就是太过谨慎。此方需用砒霜一钱,才能起死回生永除病根。”叶天士惊讶万分地问道:“此人肚中有虫,用砒霜三分,就能药死肚中之虫,多了人怎能承受。”老僧说道:“你既然知道他肚中有虫,不知这虫的大小吗?此虫已长二十多寸,如果三分药,不过只能将它暂时困住,待药性一过必会复发,再服用白信,虫子则会避而不受,那时候就真的无药可救了。用一钱白信,虫子死,随大便排出体外,这样永绝后患不是更好吗?”叶天士听后非常困惑。老僧当即便让侍者取出白色药丸放入病人口中,用热水服下,对来人说道:“赶紧将他抬回家,今晚他必然要拉屎将虫排出,让我的徒弟看看。”来人答应,抬病人离开。到了晚上,果然像老僧说的,(用棍子)挑着一条赤色的肉虫来了,长有二尺多,而病人此时已经好了,感觉肚子饿了,要吃东西。老僧又命用人参茯苓熬成稀饭进补,十多天就痊愈了。叶天士心悦诚服,将自己的真实姓名告诉了老僧求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周易》的前生今世

《易传》是对《周易》一书的第一次系统解释的著作,因为共有10篇文字,故又称《十翼》。《易经》与《周易》,不是两名一实的重同关系,而是种属关系。

自从阴、阳爻由数字中归类抽象出来之后,很自然地固定为六十四个六爻卦体,对这些卦体作出有序排列,并且各自给予一个卦名,便诞生了第一部《易经》。据史传,这第一部《易经》诞生于夏代初期,其名为《连山》。夏代之前,洪水泛滥,人或为鱼鳖;大禹治水,洪灾顿息,舜将帝位禅让于禹,建立夏朝。由于长期的洪灾,人们对赖以避难的高山心怀感激;洪灾之后的渔猎生活,山上盛产的野果和飞禽走兽,为人们的主要生活来源;对山的崇拜,也就成为一种必然。因此,在对六十四卦排序之时,象征山的“艮”卦名列榜首,也就顺理成章。六爻重卦“艮”是由两个经卦“艮”相重而成,象形山连着山。所以,夏代制定的以“艮”为首卦的《易经》,便取名为《连山》。我国最早图腾对象“山”,也因此可以确认。

由渔猎社会转向农业社会,也是在以“山”为崇拜对象的夏代。个中原因,显然是洪水消减之后,人们纷纷从山上下来,在平原上安营扎寨的缘故。长期的农事活动,使人们对“春播一粒粟,秋收万颗粮”的土地产生了感情。于是,由“山”移情于“地”的观念随着农事活动的深入展开而得以确立。

商汤取夏政而代之,作为治国之策的《易经》,也必须作出相应的改编。由于古籍资料的残缺,我们已无法知道改编的全部内容,但是从商朝初期诞生的第二部《易经》称名《归藏》,可以确定这部《易经》的首卦已由“艮”改换为“坤”。坤为地,以“坤”为首卦的《归藏》,表达了商代先人对大地的崇拜,我们祖先由此进入第二个图腾崇拜时代。

商代八百年,是农业社会逐渐走向成熟的阶段。成熟的农业生产,使先人们意识到农作物的收成好坏并不取决于土地,而是取决于天气: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洪涝旱灾,歉收甚至颗粒无收。于是,先人的观念又开始发生第三次转变,即由对“地”的崇拜转向对“天”的崇拜。商朝末年,周族领袖姬昌被商纣王囚禁于羑里,在狱中对第二部《易经》即《归藏》作了全新的编纂,即史称“演易”。经姬昌重新编纂之后的这第三部《易经》,在周朝取代商政权之后正式命名为《周易》,即“周朝的《易经》”。

由于观念的变化,更由于《周易》的诞生,《归藏》自周代始式微,但是,一直到春秋末期,它还有可能被完整保留着。据《礼记》记载,孔子为了解殷商社会,曾专门跑到殷商贵族集居地宋国,寻找并研究《归藏》;从孔子的“吾欲观殷道……得坤乾焉”的透露,我们也获得了《归藏》的首卦是“坤”,第二卦是“乾”的信息。汉代时,《归藏》可能还有较多内容存世,所以有易学家焦竑的“商时讲学者首重在静”之议论,经学家郑玄在《礼记》注疏中称:“殷阴阳之书存者有《归藏》,是亦以《归藏》为殷易矣”。

现在所见的《归藏》佚文,一为收录在《道藏》中,二为前些年从湖北荆门王家台楚墓中发掘的竹书残简。这些佚文为姬昌“演易”的背景提供了信息。

从西周到东周,《周易》不仅是周王朝的治国大纲,也是朝廷及贵族决疑解难的工具。《左传》、《国语》中的二十多条占筮或援引《周易》决疑记载,便是《周易》权威性和实用性的直接表达。

春秋末期,“善为《易》者不占”成为风气;孔子晚年喜《易》,以致“韦编三绝”;为学生讲《易》,留下解读《周易》的数篇文字,与前人留下的几篇资料性文字一起,合编成《易传》,遂使得《周易》如虎添翼,进入每一位读书人的书房,并进而成为后世科举取士的“统编教材”。

(节选自2013年3月11日《文汇报》,有删改)

1.关于《易经》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易经》与《周易》,不是两名一实的重同关系,而是种属关系”,由此可知,《周易》包括《易经》,二者是种属关系。

B 全文谈到了与《易经》相关的三部著作,即《连山》《归藏》《周易》,而这三部著作体现了《易经》在不同时期的发展。

C.《易经》在不断的更新与发展之中,首卦也在不停地变化,从夏初到商初再到周代,一直到现在,其首卦还在不停改变。

D “孔子晚年喜《易》”,他把解读《周易》的数篇文字,与前人文字一起合编,形成对《周易》进行系统解释的著作《易经》。

2.下列各项对于《易经》首卦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夏代以后,长期的农事活动,使人们对土地产生了感情。于是,由“山”移情于“地”,使得商代初期的《归藏》首卦由“艮”卦变化为“坤”卦。

B 夏代之前,洪水泛滥,山上盛产的野果和飞禽走兽,为人们的主要生活来源,对山的崇拜,使象征山的“艮”卦在《连山》六十四卦中名列榜首。

C 《易经》首卦在不同阶段的每一次变化之中,生活环境的变化,食物来源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信仰的转变都对变化起着举足轻重的决定性。

D 商代八百年,农业社会逐渐走向成熟,使先人们意识到农作物的收成好坏更多取决于天气,于是到《周易》时,首卦已更新为代表天的“乾”卦。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夏代初期诞生的《连山》,以“艮”为首卦,这为我们现在将我国最早的图腾对象确认为“山”提供了重要的历史依据。

B商汤取夏政而代之,作为治国之策的《易经》,也作出了相应的改编,通过对改编全部内容的分析,获知大地已被崇拜。

C 汉代时,第二部《易经》——《归藏》还有较多内容存世,所以才能有易学家焦竑的“商时讲学者首重在静”之议论。

D 周族领袖姬昌在狱中对《归藏》作了全新“演易”,后被周武王命名为《周易》。直至此时第三部《易经》方才尘埃落定。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是(   

我对某些词语赋予特殊的含义。                                         

①至于我,我却认为生命不是这个样的,我觉得它值得称颂,富有乐趣,即便我自己到了垂暮之年也还是如此。

②拿度日来说吧,天色不佳,令人不快的时候,我将度日看作是消磨光阴;而风和日丽的时候,我却不愿意去,这时我是在慢慢赏玩,领略美好的时光。

③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如果我们觉得不堪生之重压或是白白虚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们自己。

④坏日子,要飞快去;好日子,要停下来细细品尝。

⑤他们以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在于将它打发、消磨,并且尽量回避它,无视它的存在,仿佛这是一件苦事、一件贱物似的。

度日消磨时光的常用语令人想起那些哲人的习气。

A.③②⑥⑤①④B.②⑥⑤①③④C.③④②⑥⑤①D.②④⑥⑤①③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范曾泼墨人物画的出现,使几成绝响的梁楷泼墨人物画,于八百年之后,再次奏出黄钟大吕般的华美乐章。

B.很少与外界有接触的王刚在为希望工程捐款500万人民币后,面对新闻媒体的采访,不得不抛头露面向人们袒露自己的内心世界。

C.在责任和使命面前,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是委员和代表正在身体力行努力去做,用他们最朴素的语言和最朴实的生活,为杭州人民更好的生活呐喊、呼吁。

D.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对外宣称钓鱼岛国有化,此种危言危行严重伤害中日两国的正常的外交关系。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狭隘    博奕    核威慑    醍醐灌顶

B.范文    媚俗    有内含    语焉不详

C.法码    虚拟    掉书袋    挑肥拣瘦

D.韬略    讹诈    撒手锏    饮鸩止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