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文后小题。 悲伤的耳朵 夏榆 (1)1990年,当时的东德...

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文后题。

悲伤的耳朵

夏榆

(1)1990年,当时的东德人满怀幸福地拆除柏林墙,他们拿着铁锤、钢钎,拿着铁锹和绳索,成群结队的人站在那面巨墙下,有的人骑在墙头上,他们用各种工具对付这面矗立在他们生活中长达半个世纪的隔离墙。在这些人里边有中年人,也有孩子。有人在拆除的过程中流下了热泪。那些激动的人都感觉到随着这面巨大的隔离墙的倒塌他们获得了新生。有很多世界著名的歌星在柏林波茨坦广场举办了场面浩大的摇滚音乐会,在那个时刻,只有摇滚才能表达他们获得自由以后的狂欢和幸福。一面巨大的模拟柏林墙在燃烧起来的摇滚的激情中崩塌,全世界都看到了这个时刻,看到了这个场景。

(2)我没有看到。我没有办法获得世界的这个讯息。那时候我被隔离在世界之外,隔离我的不是具体的墙,而是一种生活

(3)我告诉母亲我想当一个作家,母亲很高兴,但是不相信。母亲不能把写作的行为跟我联系起来,在她看来两者之间距离遥远。虽然她并不明白我写出的那些文字所代表的确切意义,但是她能明白那些文字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她很骄傲我有当作家的梦想,但她又很担心我有这个梦想。母亲说只怕你是有那个心没那个命。 

(4)我并没有顾虑母亲的担忧。我想我可以不当作家,但我还是要写作。写作就像我在黑暗中穿行时候头顶的一盏灯,它照亮了我的道路。我那时还热爱萨特。萨特说:词语高于一切。当人看见一棵梧桐树的时候,其实是在等待着关于这棵梧桐树的形容词。只有这个形容词,有关对于梧桐树的表达才使得这种凝视具有了意义。他说,人的一切生活经历都凝聚在对“说出的存在”即对一切的审查之中。萨特的这个想法帮助了我,他使我重新打量自己的生活。我试图为自己的生活命名,试图说出我的生活的存在。那是我写作行为的开始。

(5)我在一个精神近于荒漠的地方开始自己对写作的梦想,由我的幻想而赋予的写作行为的神圣感和崇高感那时候被我深深地迷恋。我把那种书写的姿态看成是我每天的仪式,在工作完毕走出矿井洗过澡之后回家,我必要先把我脑子里涌动的想法用词语呈现出来。

(6)我经常跟母亲交谈,告诉她我的理想。这样做的一个目的是为了能获得母亲的理解和支持。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抵抗父亲对我的生活的控制和操纵。父亲想让我找女人,想让我结婚,延嗣后代。在父亲看来那是真实的生活。他想象不出我还应该有什么别样的生活。他觉得男人就不能婆婆妈妈,不能怯懦不能软骨头。男人骨头软就没法儿在世上活。

(7)父亲认为我每天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纸上纯粹是瞎扯淡。他看到我彻夜亮着灯在纸上写着那些始终没有名堂的字就愤怒。他觉得我是中了邪。父亲在北山上开垦了两亩地,他在那里种植了玉米、粟子、莜麦和马铃薯。父亲出了窑以后就上山照看他的田地。父亲不满意我的时候就会让我往山上的庄稼地送粪。那是我绝望的时刻。我挑着装满粪肥的箩筐穿过巷口往后山走,很快我就感到肩头被挑着箩筐的扁担磨压的疼痛,我的双腿发软,脚步踉跄,虚汗直流,但我除了咬紧牙关挺着往前走没有别的办法。那时那条山路和箩筐里的粪肥一样令我厌恶和仇恨。父亲并不怜悯我,他要看着我把那些箩筐里的粪肥挑到山上,倒在他的面前为止。

(8)柏林墙倒塌了。L摘下耳机对我说。

(9)他把插在半导体上的耳机插头拔下来,把半导体的音频旋钮调大,我听到一阵急骤的音乐,然后有一个男人说出了东德人拆除柏林墙的消息。同时还有南非黑人领袖曼德拉获释,种族隔离制度的废除,还有捷克荒诞派剧作家哈维尔当选捷克总统的消息。

(10)我觉得我发现了一个秘密。为什么L知道很多事情而我不知道;为什么L可以知道世界的很多讯息,而我无从获悉。我看着他的那个普通的袖珍型半导体。只要把调频调到某一个波段的时候就能获悉那些来自地球另一端的声音。那些声音完全不同于我们以往听到的声音。

(11)我在历史课本中看到过柏林墙。历史教科书里说:柏林墙是一堵伟大的墙,它的修建使一个国家抵御着另一个国家的影响和侵蚀。

(12)那时候我感觉到真实的悲伤。那些声音让我看到我和一个真实的世界有多远。

(13)我认为我的耳朵是为真实的声音准备的,就像我的眼睛是为世间的真相准备的。我的耳朵跟真实的声音相遇的时候,我既悲伤又幸福。

(14)我用积攒的钱给自己买了一个半导体收音机。从这个机子里传来各种不同的声音,我的耳朵第一次享受到声音的盛宴。我贪婪地吸纳那些声音。我甚至觉得我的耳朵是为那些讯息准备的。我很快乐。我感觉到隐秘的快乐和幸福。

(15)父亲不满意我的生活,也不满意我的行为。他很愤怒。父亲跟母亲说:这小子成天胡思乱想,得给他找个女人,找个女人结婚生上个娃儿他就老实了。父亲想用一个女人拴住我。母亲也想让我找一个女人,但母亲希望我能被一个女人照顾和爱。他们的出发点不一样,但我全部反对。我不领他们任何人的情面。说好的媒人带女孩子到我家相亲的时间,我带着我的半导体收音机在外边游荡,直到他们离开了我才回家。父亲很愤怒。父亲在家门前截住我。他看着我戴着耳机摇头晃脑的样子,劈脸就给我一个耳光。我还没来得及反应,他就把我的收音机夺去。父亲愤怒已极,他把我的半导体扔倒脚下,父亲眼里冒着火,用脚来回踩。我的收音机,我亲爱的收音机就那样成了父亲愤怒的牺牲品。

1.第2段中“一种生活”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请概括。

2.解释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①我试图为自己的生活命名,试图说出我的生活的存在。

②我的耳朵跟真实的声音相遇的时候,我既悲伤又幸福。

3.文章第11段插入历史教科书的说法有何作用?

4.有人认为本文写的是个人生存的艰难,也有人说写的是个人精神突围的艰难,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和感悟。

 

1.①被屏蔽(隔离)的生活,无法获得外部世界真实的讯息;②被控制的生活,始终生活在父亲的权威和控制之下。 2.① “我”想要通过写作审视(审查、打量)自己的生活,希望用写作让自己的生活更有意义。 ②悲伤是因为“我”竟然长久地跟那些真实的声音相互隔绝;幸福是因为“我”还能找到那些真实的声音,还能遇到世间的那些真相。 3.①将历史课本的描述与收音机里听到的消息对比,强调收音机里听到的信息不同于以往接受的信息;②承上启下,解释说明上文“以往听到的声音”的具体内容,并为下文议论和抒情作铺垫。 4.答案一:侧重生存的艰难:生存环境艰苦,挖矿和送粪让肉体备受折磨生存环境不轻松,父亲用他的愤怒和打压阻止和逼迫“我”生存环境封闭,“我”无法获知外界的信息,处于农村被世界屏蔽的状态。 答案二:侧重精神突围的艰难:父亲用他的思维钳制我,希望“我”改变思想,选择娶妻生子的生活“我”热爱写作,想要了解世界,却不被理解和认同与父亲专制落后思想的斗争最终失败,又重新回到被屏蔽的状态,无论是“我”还是“父亲”,最终都未能跳出小农社会和乡土经济固有的思维模式。 【解析】 1.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第2段中“一种生活”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意的理解和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这一题的筛选区域在临近上下文中去找。抓住第2节和第6节关键句“我被隔离在世界之外”,“抵抗父亲对我的生活的控制和操纵”,可以看出“我的生活”是指身体的被屏蔽(隔离)和精神上的被控制和操纵。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首先应到文中找到题干中引文的位置,然后结合上下文理解其内涵。比如本题,“第2段中‘一种生活’”,这提示学生应先到第2段中寻找答题的区域,主要应抓住“生活”二字,第二段说“我没有看到。我没有办法获得世界的这个讯息。那时候我被隔离在世界之外,隔离我的不是具体的墙,而是一种生活”,这里指的是“被隔离的、无法获知外界信息的状况”;第六段说“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抵抗父亲对我的生活的控制和操纵”,这里说的是“被操控的生活”。 2.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解释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义”,这是考查句子的含意。第①句重在解释“为生活命名”和“说出生活的存在”的含义,可从上下文搜集信息,根据第4节内容,可以抓住文中关键词“打量”、“审视”,关键句“只有这个形容词,有关对于梧桐树的表达才使得这种凝视具有了意义”,将相关词句替换,翻译原句即可。第②句重在探究“悲伤”和“幸福”两种情感分别产生的原因。根据文章第12节,13节,14节的内容,不难得出答案。。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丰富含意重在思想性,这是一个重要考点。所谓重要语句,主要指结构较为复杂的句子、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使用了特殊手法的句子、能显示脉络层次或主旨的句子。一般可采用关键词解读法、手法解读法、情感解读法和主旨解读法等方法来作答。第一句中主要抓“为自己的生活命名”“生活的存在”,第二句话中主要抓“悲伤”“幸福”。 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文章第11段插入历史教科书的说法有何作用”,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看段落的作用,要看本身的内容,有无特色,与标题、开头、上文、下文、结尾的关系,看它在文章中的地位。中间段的作用一般包括:①承上启下,结构上过渡;②表达上对比或衬托;③内容上扩展思路,丰富内涵。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解答本题,(1)确认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2)明确段落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人手)。比如开头段统摄全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过渡段承上启下;结尾段呼应前文,深化主旨,卒章显志。(3)结合段落位置及在文章中所起作用作答。答题模式:(1)该段文字记叙(描写、引用)…… ,(2)与上文(下文或文中的什么)……形成对比(映衬),从而突出(表现、抒发)……/或:渲染(烘托、营造)……,突出(表现、抒发) ……/或:引出后文对……的议论(抒情)。 4. 试题分析:题干问“有人认为本文写的是个人生存的艰难,也有人说写的是个人精神突围的艰难,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和感悟”,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着重考查概括作品主题和赏析作品内涵的能力,但答题必须遵循两大原则:一是立足文本,尊重作者,二是观点鲜明,分析有理有据。此类题目一般需要分层次或者分角度作答。答题时要先摆明观点,如选择“生存的艰难”应侧重从生活的处境中去寻找其具体表现,如选择“精神突围的艰难”应侧重对个人到社会精神层面的困境的表述。 【考点定位】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本题属于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的范畴。此类题目的答题技巧:(1)整体感知,明确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2)筛选信息,根据题目分析要求的角度和层面,筛选出文中相关的最能体现文章思想内涵和作者观点的关键词句。(3)评价要具体可观,要结合原文实际,并作为评价分析基础。提问模式:作者在文中认为“……”?你怎么理解?结合全文评价。或:有人认为文章反映了“…… ”(使用了……手法)?你赞同吗?请简要分析。或:你怎么理解文中作者所说的“ ……”?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苏轼·《赤壁赋》)

                   ,夕揽洲之宿莽。(屈原·《离骚》)

⑶夜深忽梦少年事,                    。(白居易·《琵琶行》)

                ,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游山西村》)

⑸高者挂罥长林梢,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⑹志士仁人,                                        。(《论语·卫灵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题。

吴城览古

吴王旧国水烟空,香径无人兰叶红。

春色似怜歌舞地,年年先发馆娃宫。

馆娃宫怀古

皮日休

绮阁飘香下太湖,乱兵侵晓上姑苏。

越王大有堪羞处,只把西施赚得吴。

【注】馆娃宫,故址在今苏州市西南灵岩山上,宫以西施得名。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在砚石山建造宫殿以馆西施,吴人谓美女为娃,故曰馆娃。

1.简要分析“香径无人兰叶红”在诗歌结构上的作用。

2.诗人指责越王“大有堪羞处”的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3.结合标题,说说两首怀古诗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

贞观六年,太宗谓尚书左仆射房玄龄曰:“比有山东崔、卢、李、郑四姓,虽累叶陵迟,犹恃其旧地,好自矜大,称为士大夫。每嫁女他族,必广索聘财,以多为贵,论数定约,同于市贾,甚损风俗,有紊礼经。既轻重失宜,理须改革。”乃诏吏部尚书高士廉、御史大夫韦挺、中书侍郎岑文本、礼部侍郎令狐德棻等,刊正姓氏,普天下谱牒,兼据凭史传,剪其浮华,定其真伪,忠贤者褒进,悖逆者贬黜,撰为《氏族志》。

士廉等及进定氏族等第,遂以崔干为第一等。太宗谓曰:“我与山东崔、卢、李、郑,旧既无嫌,为其世代衰微,全无官宦,犹自云士大夫,婚姻之际,则多索财物;或才识庸下,而偃仰自高,依托富贵,我不解人间何为重之?且士大夫有能立功,爵位崇重,善事君父,忠孝可称,或道义清素,学艺通博,此亦足为门户,可谓天下士大夫。今崔、卢之属,宁比当朝之贵?公卿已下,何暇多输钱物,兼与他气势?向声背实,以得为荣。我今定氏族者,诚欲崇树今朝冠冕,何因崔干犹为第一等,卿等不贵我官爵耶?不论数代已前,只取今日官品人才作等级,宜一量定,用为永则。”遂以崔干为第三等。

至十二年,书成,凡百卷,颁天下。又诏曰:“氏族之美,实系于冠冕,婚姻之道,莫先于仁义。自有魏失御,齐氏云亡,市朝既迁,风俗陵替。燕、赵古姓,多失衣冠之绪,齐、韩旧族,或礼义之风。名不著于州闾,身未免于贫贱,自号高门之胄,不匹嫡之仪,问名惟在于窃赀,结褵必归于富室。乃有新官之辈,丰财之家,慕其祖宗,竞结婚姻,多纳货贿,有如贩鬻。或自贬家门,受辱于姻娅;或其旧望,行无礼于舅姑。积习成俗,迄今未已,既紊人伦,实亏名教。朕夙夜兢惕,忧勤政道,往代蠹害,咸已惩革,唯此弊风,未能尽变。自今以后,明加告示,使识嫁娶之序,务合礼典,称朕意焉。”                              

(选自《贞观政要·礼乐第二十九》,有删节)

【注】①累叶陵迟:指家世衰落。②问名:古代婚礼“六礼”之一。男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生辰八字。③结褵:成婚。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普天下谱牒   责:责备           B.或礼义之风   乖:违背

C.不匹嫡之仪   敦:勉励           D.或其旧望     矜:同情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崔、卢、李、郑四个家族在嫁女儿的时候大肆索取聘礼,并根据聘礼的数量决定婚约,唐太宗认为这样做严重败坏社会风俗。

B.唐太宗命高士廉、韦挺、岑文本等人撰写《氏族志》,校正姓氏等级,删除其中的浮夸成分,考订真假,褒奖忠贤,贬黜叛逆。

C.唐太宗认为,士大夫如果能立下功劳,爵位崇高显赫,忠孝两全,或者道德高尚,学问技艺通达渊博,就能称为真正的士大夫。

D.《氏族志》的颁行,并没有能彻底革除燕、赵古姓和齐、韩旧族在嫁娶时贪图钱财、攀附权贵的不良风气,唐太宗对此很不满意。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不论数代已前,只取今日官品人才作等级,宜一量定,用为永则。

②积习成俗,迄今未已,既紊人伦,实亏名教。

4.从本文看,唐太宗对士大夫的婚姻有怎样的要求?

 

查看答案

下图是中国公民道德论坛的徽标,下列对图案及创意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满分5 manfen5.com

 

A.徽标把公民道德首写汉字“公”演变成“人”形和“心”形。“人”寓意公民,是根本;“心”寓意良知、道德,是核心。

B.徽标中白色镂空图样象汉字“久”字,表示公民道德建设贵在坚持。

C.徽标采用圆角方形,似传统印章,显示出公民道德建设积极向上的蓬勃朝气。

D.徽标立足于《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基础,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心为主,人心为公,天下为公,提倡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提高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查看答案

下列话语依次填入语段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早已是父亲了。想起圣陶喜欢说的:“     ”,便觉得不自在。新近一位亲戚嘲笑我说,“    !更有些悚然了。十年前刚结婚的时候,在胡适之先生的《藏晖室札记》里,见过文中所引培根的话,“     。”当时吃了一惊。

(摘自朱自清《儿女》)

①要剥层皮呢     ②有妻子者,其命定矣     ③蜗牛背了壳

A.①③②       B.②③①       C.②①③       D.③①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