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小题。 听颖师①弹琴 韩 愈 昵昵儿女语, 恩怨相尔汝②。...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

听颖师弹琴

昵昵儿女语, 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皇。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注] ①颖师:是当时一位善于弹琴的和尚 ②尔汝:对话时你来我去,不讲客套,是关系亲密的表现。划然:忽地一下。

1.这首诗前十句准确地描写出了琴声高低疾徐的变化。请对音乐变化的层次加以概括。

2.清人方扶南赞誉韩愈的这首诗“摹写声音至文”。本诗写琴声琴艺,采用了比喻、通感、移情入声、侧面烘托的手法,试结合诗句选择两个手法具体分析。

 

1.轻柔细腻——轩昂激越——回荡悠远——喧嚣高扬——低沉跌落。 2. ①比喻(说“以声写声”也可以),用熟悉的声音来作喻体,如百鸟的啁啾声,意在表现琴声的喧闹;②将听觉的声音化为视觉的画面(通感),如用浮云柳絮,随风飘扬的情态,来写回荡悠远的琴声; ③移情入声,以儿女柔情、英雄壮志这些情意来摹写声音。④侧面烘托,后八句写自己听琴的感受和反应,从侧面烘托琴声的优美动听,以自己当时的坐立不安、泪雨滂沱和冰炭塞肠的深刻感受,烘托音乐的感人力量。 【解析】 1. 试题分析:注意诗中的重点词语:“昵昵”“轩昂”“随飞扬”“喧啾”“一落千丈”。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诗意概括是诗歌鉴赏常考的内容,有的概括诗歌的情节,有的概括物象的特征,有的概括人物的活动、心理等,答题时注意抓住诗中的重点意象进行分析,通过意象分析特征。此题注意诗中的重点词语:“昵昵”“轩昂”“随飞扬”“喧啾”“一落千丈”。 2. 试题分析:结合诗句具体解释手法,然后分析效果。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分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现手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文言文语段,完成

五丁开山

蜀国弱,然道难,秦强收不能得之。秦王诈,责匠凿五牛,朝坠金于其后,曰:牛便金。许于蜀。蜀王贪,欲五牛。时蜀有五力士,千斤力,无人敌。王遣五丁开山迎牛。

五牛归蜀,成都怒。秦闻道通虽悦,然惧五丁勇,不进。

时三十二,秦悉其好色,故以胭粉惑之:“牛虽吾过今有女数五绝色国香愿许之以谢罪。”蜀王忘旧,闻之,重遣五丁,还到梓潼。 有穴见大蛇,为患。五人欲诛之,遂竭五人之力,以手揽之,抴蛇出洞。霎,山崩,即压杀五人及秦女,而山分为五岭。

闻五丁亡,蜀道通,秦无惮,军至,蜀王卒。

1.对下列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秦王        诈:欺骗

B. 蜀道        通:通达

C. 有穴大蛇    见:通“现”,出现

D. 于蜀        许:答应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 虽吾过 / 今有女 / 数五 / 绝色国香 / 愿许之 / 以谢罪

B  牛虽吾 / 过今 / 有女 / 数五绝色 / 国香愿 / 许之 / 以谢罪

C  牛虽吾 / 过今有女 / 数五 / 绝色国香 / 愿许之 / 以谢罪

D  牛 / 虽吾过 / 今有女 / 数五绝色 / 国香愿 / 许之以谢罪

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责匠凿五牛,朝坠金于其后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查看答案

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完成

李白诗歌与盛唐气象

周成芳

①李白,作为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以其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狂傲的独立人格,豪放洒脱的气度和自由创造的浪漫情怀,充分体现了盛唐诗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

②没有盛唐,就不会产生李白。

③天才人物左右不了时代的步伐,恰恰是随时代的推移,才不断有所谓的天才出现。我们的目标不是用主要天才人物来界定时代,而是用那一时代的实际标准来理解、正视最伟大的诗人。

④从环境、时代的背景出发,伟大的艺术家不是孤立的,而只是一个艺术家家族的杰出代表。有如百花盛开的园林中的一朵更美艳的花,一株茂盛的植物的“一根最高的枝条”,而在艺术家族背后还有更广大的群众。

⑤唐诗在开元、天宝盛世全面繁荣。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等,把山水田园的静谧明秀的美表现得让人心驰神往;边塞诗人王昌龄、岑参等,把边塞生活写得瑰奇壮伟、豪情慷慨;后人对此时期的唐诗有许多的评论,概括地说就是骨气端翔,兴象玲珑,无工可见,无迹可求,而含蕴深厚,韵味无穷。作为这一时期最重要的诗人李白,以其绝世才华,豪放飘逸的气质,把诗写得行云流水,而又变幻莫测,情则滚滚滔滔,美如清水芙蓉。李白的作品在形式和内容包容了那个时代所拥有的特色,又超越了那个时代,反映了那个时代昂扬的精神状态。从某种程度上讲,李白的魅力就是盛唐的魅力。

⑥自公元624年唐王朝一统中国,经过太宗、高宗、武则天、玄宗前期一百年的持续发展,唐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政治清明、经济发达、军事强大、文化繁荣的朝代。国力的强盛,政策的开明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儒、道、佛三家思想并行发展,这一切为唐人展开了一条宽阔的道路。盛唐的士子们因此对人生普遍抱有一种积极、乐观、进取的态度,集自信与狂傲于一身。在李白身上更具有理想色彩,使其成为盛唐精神的一个标志。如李白的《客中作》全诗写得豁达开朗、一泻无余,充分体现了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并从侧面反映出盛唐时期的时代气氛。

⑦唐代这样一个兴旺发达的社会,生活本身就容易激起人们的诗情,而在时代精神的影响下,这一时期的诗人又往往更多地带着一种诗意的眼光看生活,因而即使是在平常的、习见的生活中也发现了丰富多彩的美。如李白的《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子夜吴歌》为乐府旧题,是六朝时南方著名的情歌,多抒写少女对情人的思念,表达真诚缠绵的爱情。语言自然清新,明白如话,流丽婉转。唐诗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在它繁荣昌盛时期所呈现出来的生活美,也表现了这样一个时代中人们比较健康昂扬的精神状态。

⑧李白的豪放洒脱的个性魅力在当时不是孤木,不是独一无二的,只是由于他天生的气质融入这个时代更具典型性。但这不是说否认李白的天才。他是天才!艺术家需要一种必不可少的天赋,便是天大的苦功天大的耐性也补偿不了的一种天赋,否则只能成为临摹匠与工匠。正如李白所言,“天生我材必有用”,他的材便是天才诗人的灵感与想象,便是那种天生的独立个性,以及将这个性很好地融入诗歌中的天赋。当他像石子一样投入雄浑的时代之海里,便引起了巨大的波澜。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从一定程度上讲,盛唐的魅力就是李白的魅力。

B.李白天生的气质融入这个时代更具典型性,所以他是天才。

C.李白的材便是天才诗人的灵感与想象,便是那种天生的独立个性。

D.唐诗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在它繁荣昌盛时期所呈现出来的生活美。

2.下列对开元、天宝盛世诗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边塞诗人王昌龄、岑参等,把边塞生活写得瑰奇壮伟、豪情慷慨。

B.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等,把山水田园的静谧明秀的美表现得让人心驰神往。

C后人对唐诗概括地说就是骨气端翔,兴象玲珑,无工可见,无迹可求,而含蕴深厚,韵味无穷。

D李白的作品在形式和内容包容了那个时代所拥有的特色,又超越了那个时代,反映了那个时代昂扬的精神状态。

3.下列对唐朝时代与诗人的关系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国力的强盛,政策的开明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唐的士子们抱有一种积极、乐观、进取的态度。

B李白身上自信与狂傲,使其成为盛唐精神的一个标志。

C《客中作》的明白如话,流丽婉转,充分体现了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并从侧面反映出盛唐时期的时代气氛。

D在唐朝时代精神的影响下,这一时期的诗人又往往更多地带着一种诗意的眼光看生活。

 

查看答案

根据以下材料,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

①太阳下山明早依旧爬上来/花儿谢了明年还是一样的开/美丽小鸟飞去无影踪/我的青春小鸟一样不回来。    ------王洛宾《青春舞曲》

②青春时期的任何事情都是考验。    ------史蒂文森

读了上面的文字,你有何感受、联想和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某中学学生消费情况调查表”,写出三条结论,不得出现数字。

某中学学生消费情况调查表

消费情况

类别

该花就花

尽量节俭

不花白不花

追求名牌

消费根据家族经济状况

模仿父母

消费

初中生

603%

134%

216%

86%

664%

786%

高中生

433%

254%

66%

36%

804%

716%

 

 

查看答案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旨,不超过20个字。

人们重新解读历史,是历史传承的一种正常的文化现象。这种解读不仅是为“发思古之幽情”,也是为了对现实给予关怀。历史剧对历史题材作当代的艺术演绎,作必要的艺术虚构,本无可厚非,但是任意篡改历史,捏造历史,却是要不得的,是反历史主义的。无论你怎样重新解读历史,都不能改变历史已经留存下来的真面貌;无论你怎样重新解读历史,都不能改变历史已经总结出来的结论;无论你怎样重新解读历史,都不能改变已经由历史凝定的民族感情。一句话,不能让价值发生倾斜以至于崩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