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女主人公追叙自己早起晚睡、每日操...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女主人公追叙自己早起晚睡、每日操劳的婚后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借此表达了对自己高洁傲岸品质的自信和安贫乐道情趣的坚守。

(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与琵琶女相见的情形,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诗人急切的心情,同时描绘出琵琶女羞怯的情态。

 

(1)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2)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3)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解析】 试题分析:名篇名句的复习策略是:一要化整为零,日积月累,注意整篇背诵与片段突击相结合。复习时,注意效率;二要动口更要动手,关键是不写错别字;三要将识记与理解相结合,加强理解基础上的记忆,理解是根本,默写时要懂意思;四要注意方法,领悟含义,圈点勾画,边诵边写。“夙兴夜寐”“惟吾德馨”“始出来”这些难写的、生僻的、易错的字需注意。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

商克恭

二千里地佳山水,无数海棠官道旁。

风进落红搀马过,春风更比路人忙。

信州:在今江西信江上游的上饶市。

1.这首诗,是诗人春日过信州时所作,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简析第四句中“忙”的妙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黄尊素,真长,余姚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天启二年,擢御史。疏请召还曹于汴、刘宗周等,而劾尚书赵秉忠、侍郎牛应元顽钝,秉忠、应元俱引去。又数陈边事,力诋大将马世龙,忤枢辅孙承宗意。时帝在位数年,未尝一召见大臣。尊素请复便殿召对故事,面决大政,否则,讲筵之暇,令大臣面商可否。帝不能用。四年三月朔,京师地震三,适帝体违和,人情惶惧。尊素力陈时政十失,末言:“陛下厌薄言官,人怀忌讳,当国者昧安危之机,误国者护耻败之局。不于此进贤退不肖,而疾刚方正直之士如仇雠,陛下独不为社稷计乎?”疏入,魏忠贤大怒,谋廷杖之,韩爌力救,乃夺俸一年。既而杨涟劾忠贤,被旨谯让,尊素愤,抗疏继之。略言:“陛下登极以来公卿台谏累累罢归致在位者无固志今忠贤不法状廷臣已发露无余陛下若不早断彼形见势穷复何顾忌。”忠贤得疏愈恨。八月,河南进玉玺。忠贤欲侈其事,命由大明门进,行受玺礼,百僚贺。尊素上言:“本朝弘治时,陕西献玉玺,止令取进,给赏五金。此祖宗故事,宜从。”事获中止。尊素謇谔敢言,尤有深识远虑。杨涟将击忠贤,魏大中以告,尊素曰:“除君侧者,必有内援,杨公有之乎?一不中,吾侪无噍类矣。”尊素讽涟去,涟不从,卒及于祸。汪文言初下狱,忠贤即欲罗织诸人,为尊素所解,恨甚。其党亦以尊素多智虑,欲杀之。使者至苏州,其城外人并击逮尊素者,逮者失驾帖,不敢至。尊素闻,即囚服诣吏,自投诏狱。知狱卒将害己,叩首谢君父,赋诗一章,遂受酷刑死,时六年闰六月朔日也,年四十三。福王时,追谥忠端。

节选自《明史·黄尊素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登极以来/公卿台谏累累/罢归/致在位者无固志/今忠贤不法状/廷臣已发露/无余陛下/若不早断彼形/见势穷/复何顾忌

B陛下登极以来/公卿台谏累累罢归/致在位者无固志/今忠贤不法状/廷臣已发露无余/陛下若不早断/彼形见势穷/复何顾忌

C陛下登极以来/公卿台谏累累罢归/致在位者无固志/今忠贤不法状/廷臣已发露/无余陛下/若不早断彼/形见势穷/复何顾忌

D陛下登极以来/公卿台谏累累/罢归/致在位者无固志/今忠贤不法状/廷臣已发露无余/陛下若不早断彼/形见势穷/复何顾忌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如司马迁字子长,李白字太白,苏轼字子瞻。

B玉玺,专指皇帝的玉印。秦汉以来,皇帝所用的印章称为玺,臣民所用的印章只能称为印。

C表,是封建社会臣子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特殊文体,如《出师表》《陈情表》。

D朔日,指中国农历每月的第一天;望日,指农历小月十五,大月十六;晦日,指农历每月的三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尊素正直敢言。他在御史任上,曾上疏请求召回曹于汴、刘宗周等人,并成功弹劾尚书赵秉忠、侍郎牛应元。

B黄尊素不畏强权。在河南进献玉玺时,魏忠贤大操大办以迎合皇上,黄尊素敢于劝说魏忠贤,并成功阻止了他的行动。

C黄尊素深识远虑。他认为,杨涟如果想清除皇帝身边的小人,一定要有内援;他还委婉地劝杨涟离职避祸,杨涟没有听从,最终受到迫害。

D黄尊素无惧死亡。知晓狱卒将要加害于己,他叩谢皇恩,写诗一首,后受酷刑而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于此进贤退不肖,而疾刚方正直之士如仇雠,陛下独不为社稷计乎?

(2)汪文言初下狱,忠贤即欲罗织诸人,为尊素所解,恨甚。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什么样的著作才能被称作经典?判断一部文学作品是不是伟大的经典,通常有两个尺度:一个是专业尺度,一个是精神尺度;用专业尺度来衡量,经典作品必须是自铸伟词、形式完美的;用精神尺度来衡量,它又必须表现人文情怀。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固然与人们的阅读、阐释和评价有关,从根本上讲,决定于作品本身的价值和品质。

概而言之,经典作品似乎都遵从以下几个律则。

第一,易感性。叔本华说:“我们发现每一位真正伟大的作家都尽可能洗练、明晰、精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单纯质朴总是被看做真理的标志。”真正的文学作品,都有朴素、明白的特点,都是让人一看就懂但又觉得意味无穷的。比如唐诗、宋词、元曲,大都明白如话,清新自然。其实,文学创作的一个美学原则,就是用最简约的形式,表达最丰富的意思,让读者费最少的力气得到最大的收获。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仅仅二十个字,就写出了五个物象、三个动作、两种心象,描绘出一幅静夜思乡图,表达了一种流转无已的乡愁冲动。

第二,普遍性。经典作品不是琐碎无聊的个人经验。恰恰相反,在那些伟大的作品里,我们总是可以发现对有限的个人经验的超越,可以看到伟大作家对人类普遍经验的关注。那些伟大的作品,都能让人们与作品中人物的情感产生强烈共鸣。相反,那些由于种种原因轰动一时的作品,却终因缺乏普遍的人性内容,缺乏对人类命运的关怀,而被人们弃置一旁。

总之,经典是几乎所有人的朋友,是几乎所有人亲切而温馨的精神家园。一切伟大的经典都具有灯与火的性质,既照亮世界,又温暖人心。

第三,永恒性。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夫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可以说,人类之所以写作,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希望借助作品的不朽,以实现精神的永生。

但是,只有经典作品才会征服时间。伟大的经典仿佛一种特殊的宝器,只有时间之手的拂拭,才能使它越来越明亮,才能使它历久弥新。一部作品倘若只在自己的时代获得了无上的尊荣,那还不足以证明它是一部真正有价值的作品。

第四,正极性。所谓正极性,指的是一部作品在价值观、情感态度和道德境界上表现出的一种高尚而伟大的性质。一部真正的经典,不会怀着陶醉的心情来渲染自私、冷酷和残忍,不会降低人类的尊严和道德境界,而是发掘并表现人性深处潜存的善良、正直、勇敢,通过塑造美好的人物,将人的精神提升。只有深刻地表现正极性内容的作品,才有可能是伟大而不朽的经典。

第五,给予性。那些真正的经典作品有着母性的慈爱气质,在这样的作品里,利他的牺牲精神,博爱的人道情怀,以及对自由、正义、平等和理想的不懈追求,给读者带来的是一种宁静的幸福感和丰饶的收获感。

在中国伟大的经典诗歌里,你可以看到一种给予性的精神境界。例如,即使对无知的动物和无情的草木,杜甫的诗也表现出博大而温柔的情感;或者对忍辱负重的老马充满感激之情,“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或者怀着深深的敬意,赞美一棵桃树,“高秋每馈贫人食,来岁还舒满眼花”。只有内心充满爱意的人,才能用有情的眼睛看无情的世界,才能给世界带来爱的光明和温暖。

总之,给予性是作家创造经典必须服从的律则,没有一部真正的经典作品不是给予性的。文学也是这样:越是表现给予性的慷慨与仁慈,越是能得到读者的喜爱,越有可能成为不朽的经典,这是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的最根本的律则。

(节选自李建军《经典的律则》,有删改)

1.下列关于经典作品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衡量一部经典作品通常有两个尺度:一个是自铸伟词、形式完美的专业尺度,一个是必须表现人文情怀的精神尺度。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根本上是由本身的价值和品质决定的。

B.经典作品体现了作家对人类普遍经验的关注以及对人类命运的关怀,是几乎所有人的精神家园,像灯与火一样,既照亮世界,又温暖人心。

C.经典作品不会忽略人性深处的善良、正直、勇敢,而是要提升人的精神和道德境界,通过塑造人物形象表现出一种高尚和伟大。

D.经典作品必须服从给予性这一最根本的律则。因为只要表现给予性的慷慨与仁慈,就能得到读者的喜爱,就能成为不朽的经典。

2.有关经典作品“易感性”和“给予性”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者引用叔本华的话,说明了经典作品具有朴素明白的特点,让人一看就懂且意味无穷。

B.作者以李白的《静夜思》为例,直接证明的观点是让读者费最少的力气,得到最大的收获。

C.因为杜甫内心充满爱意,拥有博大而温暖的情怀,所以在他的诗歌里面可以看到一种给予性的精神境界。

D.没有一部真正的经典作品不是给予性的,真正的经典作品有着母性的慈爱气质,给读者带来的是一种宁静的幸福感和丰饶的收获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对经典作品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语言清新、明白如话,描写了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体现了经典的易感性。

B.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柯察金说:“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能体现经典的永恒性。

C.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中“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表达了同学少年蔑视权贵的革命豪情,彰显出经典的正极性。

D.《红楼梦》中跛足道人的《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能体现经典的给予性。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文。

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读到译成日文的凡尔纳科幻小说。他发现了一个惊人的情形:中国知识分子的梦是金榜题名、升官发财,而西方先进知识分子的梦是海底2万里、80天环游地球、远征月球……因此,鲁迅喊出了“要改造中国人,必须先改造中国人的梦”的口号。

上述文字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自定角度,题目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

不跟年轻人说话

 

阿贝·罗斯滕是一个有钱人,但是他总是乘地铁上班,并且每次都与萨姆·斯坦同行。两人是多年的老朋友了,不过他们在车上并不怎么说话,一般是各人看各人的报纸。

一天,一个年轻人上了地铁,坐在靠近阿贝和萨姆的地方,他问阿贝:“打扰一下,请问现在几点了?”阿贝抬起头看了一眼年轻人,然后又低头看报纸,一句话也没说。

“打扰一下,请问现在几点了?”年轻人又问,“能告诉我时间吗?我没有手表。”阿贝这次连头也没抬,只顾看自己的报纸。

年轻人很尴尬,脸涨得通红。“为什么你不肯告诉我时间呢?”他说。阿贝还是一声不吭。一旁的萨姆看不下去了,他看了一下手表说:“九点一刻。”年轻人在下一站下了车。

“你怎么了,阿贝?”萨姆问,“为什么不告诉人家时间?你有手表的呀!”

阿贝放下报纸,看着他的朋友。“我给你讲一个真实的故事,”他说,“听完你就明白了。”

“去年,”他讲了起来,“我在大街上遇到了一个年轻人。他走到我跟前,对我说,‘打扰一下,请问银行怎么走?’年轻人举止文雅,彬彬有礼,所以我说‘我正好顺路,我会指给你的’。我们边走边谈。他对我谈了他的生活,他说他喜欢乡村,喜欢花草和小鸟。我对他产生了好感。到了银行门口时,我说‘我家就在银行对面,星期天你可以到我家坐坐,看看我养的花草’。

“星期天他真的到了我家。我给他看了我养的花草,我请他在客厅里喝咖啡。就在这时,我的女儿罗丝来了,她很快和这个年轻人交谈起来。后来,他告辞了。下一个星期天,他又来了,这次他不是来看我的,他要见我的女儿罗丝,想请她去乡下看风景。我不能阻止女儿,对吧?她二十多岁了,不是小孩了。

“下一个星期天,她又和他出去了,再下一个星期天还是这样。连续六个月,每个星期天都是如此。再后来,他们结婚了。这谁能料到呀!”

萨姆听了哈哈大笑,“这是好事呀,阿贝,多美好的事!”

“好事?”阿贝叫道,“这是好事?你都不知道你在说些什么!那个年轻人没有钱,没有工作,他看上的不是我女儿,而是我,因为他知道我有钱。我的女儿现在也后悔了,她说她的婚姻很不幸。”

“哦,这的确是一件伤心的事。”萨姆说,但是他突然想起了什么,于是他问阿贝,“可是,我还是不明白,你刚才为什么不跟那个年轻人讲话,他不过是想知道时间。”

“谁能料到他的真实目的。”阿贝说,“我现在不相信任何人。我还有一个女儿琳娜。如果我跟什么年轻人搭上话,我可能会对他产生好感,可能还会请他去我家做客。可能他就会遇到琳娜,可能他们就相爱了,最后可能就成为夫妻了。”

“这有什么不好的呢?”萨姆说,“你的女儿将来总有一天会遇到一个年轻人,然后相爱,结为夫妻。”“可是,”阿贝说,“我决不会让我的女儿嫁给一个连手表都买不起的家伙!”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2年第1期)

1.请联系小说内容,简要分析“打扰一下,请问现在几点了?”两次重复的作用。

2.如何看待阿贝·罗斯滕“不跟年轻人说话”这个行为?请探究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