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而出                      缒: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下来

B敢以烦执事                    执事:办事的官吏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行李:出使的人携带的物品

D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阙:使……缺,损害

2.下列词语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乱易整,不武                    不敢兴兵拒大王

B是寡人过也                     此诚危急存亡秋也

C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度我至军中,公

D还也                          太子及宾客知事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佚之狐说“师必退”,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从侧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

B.大兵压境,国家危在旦夕,佚之狐向郑伯举荐烛之武,经过佚之狐的一番劝说,烛之武最终答应去见秦君。

C.烛之武见到秦君后,先坦言知亡,然后指出灭郑国只对晋国有利而对秦无益,并挑拨离间秦晋关系,最终让秦君退兵。

D.文章通过语言等描写表现了烛之武不仅能言善辩,而且深明大义、机智勇敢的性格特点。

4.下列各句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历史著作为“十三经”之一、

B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

C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是侍坐(陪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北向,张良则为侍坐。

D《史记》中本纪记述皇帝,世家记述诸侯王,列传记述各方面的著名人物。项羽虽没做过皇帝,但他打入咸阳,号令诸侯,称霸一时,因此司马迁把他列入本纪。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1.C 2.B 3.B 4. 5. (1)况且,您曾经给予晋君恩惠,他也曾答应给您焦、瑕这两座城池。然而,他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 (2)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它,这是不仁道的。失去自己的同盟者,是不明智的。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行李:出使的人。推断文言实词的方法:(1)记忆解词法。识记是理解的基础,课本出现的常用文言文实词的基本词义一定要牢记,在考试过程中才能将知识迁移,转化为能力。(2)语境解词法。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词的多个义项只有在语境中才能得到过滤,没有语境,有时便无法分析词的含义。推断词语含义,要结合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有时甚至要通观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言环境。另外,文言实词重点还在于平时的分类积累、记忆,以上方法只能是同学们在记忆不牢、拿捏不准的时候,尝试运用。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B.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的;A.“以”字,前者是介词,用,后者是连词,表目的,来;C.“乃”,前者译为于是,就,后者译为“才”;D.“其”,前者是语气副词,还是,后者是代词,这。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B是郑伯去劝说烛之武。解答此类题的思路是:先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再把选项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A 不是纪传体是编年体。 考点:理解常见古文常识。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 (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概括分析题

在中国,向来文人地位很高,但是高的都是死后,在生前并不高到怎样。我们有句老话,叫做“词穷而后工”,好像不穷不能做文人。所以文人向来是偃蹇不遂的。偶尔生活较安适,也是一桩罪过。但我反对这文人应穷的遗说。颜渊在陋巷固然不改其乐,然而颜渊居富第也未必便成坏蛋。文人穷了,在他人看来很美,死后读其传略,缠绵凄恻,很有诗意,但若身临其境,却不甚妙,这犹如我不主张红颜薄命,与其红颜而薄命,不如厚福而不红颜。且文人穷了,每好卖弄其穷,一如其穷已极,故其文亦已工,接着来的就是一些什么浪漫派、怨天派。

我们想起文人,总是一副穷形极像。文人多半是书呆,不治生产,不通世故,尤不肯屈身事仇,卖友求荣,所以偃蹇是文人自招的。文人不大安分守己,每每是非辩得太明,泾渭分得太清。人生在世,应当马马虎虎,糊糊涂涂,才会腾达,才有福气。黛玉最大的罪过,就是她太聪明。所以红颜每多薄命,文人亦多薄命。再说,文人好相轻。一个文人出一本书,便有另一文人处心积虑来指摘。于是白话派骂文言派,大家争营对垒,互相臭骂,叫武人见了开心。所以我向来不劝人做文人。

既做文人,就要有点胆量,所言是真知灼见之话,所见是高人一等之理,所写是优美动人之文,这样的文人是做得的。袁中郎说得好:“物之传者必以质,文之不传,非不工也。树之不实,非无花叶也。人之不泽,非无肤发也。文章亦尔。行世者必真,悦俗者必媚,真久必见,媚久必厌,自然之理也。”这样就同时可以做文人,也可以做人

节选自林语堂《做文与做人》,有删改

1.作者反对“文人应穷的遗说”的理由是什么?

2.文人“总是一副穷形极像”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3.作者认为怎样做才能“同时可以做文人,也可以做人”?

 

查看答案

简答题。

1《红楼梦》第五十六回写道:宝钗过来摸她的脸笑道:“你张开嘴,我瞧瞧你的牙齿舌头是什么做的。从早起来到这会子,你说这些话,一套一个样子,也不奉承三姑娘,也没见你说奶奶才短想不到……总是三姑娘想到的,你奶奶也想到了,只是必有个不可办的原故。”

宝钗口中的“你”指的是谁?结合全书的两个情节,分析她的性格。

2下面是《茶馆》中哪两个人物的台词?分别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天下太平了,圣旨下来了,谭嗣同问斩!告诉您,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

“年头越乱,我的生意越好!这年月,谁活着谁死都碰运气,怎能不多算算命、相相面呢?”

 

查看答案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三国演义》“官渡之战”中,袁绍谋士许攸投降曹操,并说袁绍在乌巢囤积了大量粮草,曹操火烧粮草,袁军上下恐慌,曹操趁机大败袁军。

B.《边城》中,每到端午节,家家锁门闭户到河边,上吊脚楼观看龙舟比赛,参加捉鸭子的活动,到附近山上唱山歌,显示了湘西山城特有的地方色彩。

C.《女神·凤凰涅槃》中,因现实世界成了“浓血污秽着的屠场”,“群魔跳梁着的地狱”,凤凰失去了年轻时的“新鲜”“甘美”,为寻求新生,集香木自焚。

D.《欧也妮·葛朗台》中,仆人拿侬在葛朗台家辛苦劳作了三十多年,在第二十年上,葛朗台才痛下决心赏了她一件漂亮的衣服,那是她收到的唯一礼物。

E.《哈姆莱特》中,奥菲莉娅的死,引起了哈姆莱特跟雷欧提斯的决斗,加重了戏剧的悲剧性,她的出现也使得充满男性阳刚气味的戏剧,有了女性柔情的滋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文后各题。

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故曰:诗 可 以 群 可 以 怨 使 穷 贱 易 安 幽  居 靡 闷 莫 尚 于 诗 矣

节选自钟嵘《诗品序》,有删改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

2.文中“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指            两个典故。

3.概括“凡斯种种,感荡心灵”的两种因素。

 

查看答案

根据以下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诗歌除外,文体自选。

老王来到一片树林,看到林木葱茏,芳草满地,他觉得这片树林很美。

老王来到边疆的一条河边,看到河流狂暴,河水混浊,河岸陡峭,他觉得这条河很美。

老王来到欧洲的城市,他看到雕像喷泉,石堡宫殿,他觉得这城市很美。

老王愈来愈老了,哪里也不去了,他看着旧时的照片,回忆往昔的岁月,觉得这一切都很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