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文4、5段,完成下面问题。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① )理(② ),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③ )吾居乡,见长(④ )人者好烦(⑤ )其令,若(⑥ )甚怜焉,而卒(⑦ )以祸(⑧ )。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⑨ )尔(⑩ )耕,勖(⑪ )尔植,督尔获,早缫(sāo)而(⑫ )绪,早织而缕,字(⑬ )而幼孩,遂(⑭ )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⑮ )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⑯ )且怠。若是(⑰ ),则与吾业者其(⑱ )亦有类(⑲ )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⑳ )。”传(㉑ )其事以为(㉒ )官戒也。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下列各句对第4、5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4段首句,看似无意,实则暗点写作目的。.
B.“理,非吾业也。”此指郭橐驼确实不知道种树所蕴含的道理。
C.第4段运用铺陈的手法,把“吏治不善”的种种表现刻画得细致入微。
D.结尾,作者以“问者”的口吻点出“养人术”,揭示写作目的。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阅读课文第3段,完成下面问题。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① )且孳(② )也,能顺木之天,以致(③ )其性焉尔(④ )。凡(⑤ )植木之性(⑥ ),其本(⑦ )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⑧ ),其筑(⑨ )欲密。既然(⑩ )已,勿动勿虑,去(⑪ )不复顾(⑫ )。其莳(⑬ )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⑭ )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1)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⑮ ),其培之也,若不过(⑯ )焉则不及。苟(⑰ )有能反是(⑱ )者,则又爱之太恩(⑲ ),忧之太勤。旦(⑳ )视而暮(㉑ )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㉒ )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㉓ )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㉔ )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2)吾又何能为哉?”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下列各句对第3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橐驼从四个层次上对种树的道理进行了阐释。
B.郭橐驼先从“木之性”说明种树的道理。
C.郭橐驼从理论上说明种树的道理后,又谈种植的方法,从实践上总结。
D.最后郭橐驼发出感叹,在自谦中再次表明种植之术并不高深。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2)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
阅读课文1、2段,完成下面问题。
郭橐(tuó)驼,不知始何名。病偻(lǚ),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1)。驼闻之日:“甚善。名(① )我固当(② )。”因(③ )舍(④ )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2)视驼所种树,或(⑤ )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⑥ )以蕃(⑦ )。他植者虽(⑧ )窺伺效慕(⑨ ),莫能如(⑩ )也。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下列各句对第1、2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段仿史传体例,介绍人物郭橐驼的身世。
B.第2段写郭橐驼高超的种树技艺,为下文做铺垫。
C.本文运用正面描写刻画郭橐驼种树的本领高超。
D.郭橐驼自称“驼”,表现了他的豁达、自信。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
(2)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4.概括本段内容,试着分析郭橐驼这一人物形象。
阅读第三段,讨论描写郭橐驼这一形象的手法。
下面对课文有关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橐驼,不知始何名”,可见主人公是个身份普通、地位低下的小人物。
B.“甚善。名我固当”,“乡人”号之日“驼”,本是开玩笑,甚至有嘲讽意味,而郭橐驼却欣然接受,表现了其善良、豁达的性格。
C.人们“争迎取养”说明郭橐驼种树技能非凡;“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说明“他植者”的效法仅得皮毛,不得要领。
D.郭橐驼介绍自己种树的经验在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四个“欲”字,概括了树木的本性,也揭示了种树的要领。
文化常识判断
(1)寓言——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是民间的口头创作。(______)
(2)飧饔,古时招待宾客的两种礼宴,也指早餐和晚餐。引申为吃饭。(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