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投长沙裴侍郎 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投长沙裴侍郎

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 “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 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 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2.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

 

1.D 2.①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②结构安排:舒缓诗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D项“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分析不正确。尾联“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表明了自己一般不接受平常的恩惠,接受恩惠一定要符合自己原则立场,即符合“道义”。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表达技巧及其作用的能力。鉴赏诗歌表达技巧题的答题步骤:①准确地指出用了何种手法;②结合诗句,阐述为什么用这种手法;③阐述此手法有效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本题颈联“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用典故“垂钓”来表达自己热爱田园生活的情趣,用大雁夜半乘风来归,表达渴望能收到好消息,即对取得功名的渴望。这两句从情感表达角度来看,写出了作者虽有求仕之心,但高洁耿介情怀没有改变,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从结构安排来看,首联、颔联,表达了求仕的心。尾联表达接收恩惠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原则。颈联起到过渡的作用,舒缓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①

白居易

柳湖松岛莲花寺,晚动归桡②出道场。

卢橘子低山雨重,栟榈叶战水风凉。

烟波淡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

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海中央。

(注)①长庆二年(822)秋至四年夏,白居易在杭州任刺史。政事之余,他喜欢到寺里听听高僧讲经。这首诗便是写他与“诸客”听讲归来时的感受。②桡(ráo):船桨。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颔联写诗人归路所见。一个“重”字写出了饱含雨水的卢橘沉重而低垂。卢橘硕果累累,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B.第四句写棕榈树高叶大,雨后清风,阔叶颤动,似乎树叶也感到了水风的清爽。一个“风”字透出诗人无限的快感。

C.“烟波淡荡摇空碧”,写在宽阔的湖面上,轻轻寒烟似有似无,碧波共长天一色。“淡荡”二字写出清爽闲适之情。

D.颈联对句中的“参差”二字,写出了随山势高下而建筑的宇观楼殿的特点,从而使人想到檐牙错落的瑰丽情景。

(2)本诗首联写景先后多次转换镜头,层次分明效果显著。请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长恨歌》,完成小题。

(1)下列有关《长恨歌》中的诗句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练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议论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

B.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这两句烘托出唐玄宗居处的荒凉和晚年生活的痛苦孤独、寂寞凄凉。

C.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一盏孤灯相伴,灯草挑尽,仍然辗转难眠。萤火虫的微弱光亮与无边的夜色形成对比。

D.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杨贵妃身居仙山,如玉的容颜流满了清泪,就好像一枝带雨的梨花。这两句写出了她的凄美、哀怨。

(2)诗中的杨贵妃是怎样的人物形象?

 

查看答案

下面是关于“白居易的诗歌理论”的材料。请根据上下文,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每句不超过20个字。

白居易一生不仅留下近3 000篇诗作,还提出了一整套诗歌理论。他把诗歌比作果树,提出了“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的著名论点。情是诗的内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义是诗的社会效果。他分析了诗歌创作中的感情活动,说:“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矣。”又说:“乐者本于声,声者发于情,情者系于政。”认为情感活动并不是凭空产生的,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密切联系当时社会的“政”。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长恨歌》中描写杨玉环笑容令六宫黯然失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安史之乱爆发、打破盛唐安定局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唐玄宗失去杨玉环后见月伤心、闻铃断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填入横线处的内容与句子中已有内容的某种属性相匹配的一项是(    )

__________对于“感时花溅泪”,相当于高兴对于“___________”。

A.伤心  碧草含情杏花喜 B.哀伤  一日看尽长安花

C.多情  化作春泥更护花 D.憔悴  人比黄花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