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纮宇君章,起进士,为永年令。岁荒,民将他往,召谕父...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纮宇君章,起进士,为永年令。岁荒,民将他往,召谕父老曰:“令不能使汝必无行,若留,能使汝无饥。”皆喜听命。乃官给印券,使称贷于大家,约岁丰为督偿,于是咸得食,无徙者。明年稔,偿不愆素。神宗闻其材,用为大理详断官、检详枢密刑房,修《武经要略》。以职事对,帝翌日语宰相,嘉其论奏明白,未果用。纮每议狱,必傅经谊。纮曰:“天下囚应死,吏懦不行法,辄以疑谳。夫杀人而以疑谳,是纵民为杀之道也。请治妄谳者。”不从。擢刑部郎中。

元祐初,为国母祭莫使。时夏人方修贡入其国礼犹倨迓者至衣毛裘设王人坐蒙以黔且不跪受诏纮责之曰天王吊礼甚厚今不可以加礼夏人畏惧加敬他日,夏使至,请归复侵疆。纮逆之至馆,使欲入见有所陈,纮止之,答语颇不逊。纮曰:“国主设有请,必具表中,此大事也,朝廷肯以使人口语为可否乎?”随语连拄之,乃不敢言。知郓州,尝有揭帜城隅,著妖言其上,期为变,州民皆震。俄而草场白昼火,盖所揭一事也,民又益恐。或请大索城中,纮笑曰:“奸计正在是,冀因吾胶扰而发,奈何堕其术中?彼无能为也。”居无何,获盗,乃奸民为妖,如所揣;遂按诛之。徙知应天府,卒,年六十二。

纮事兄纯礼甚备。在郓州闻讣,泣曰:“兄教我成立,今亡不得临,死不瞑矣。”适诣阙,迎其柩于都门,哀动行路。悉以奉钱给寡嫂,推其子恩,官其子若孙一人。宦京师时,里人马随调选,病卧逆旅,纮载与归,医视之。随竞死,为治丧第中。或以为嫌,不自恤,其风义盖天性云。

(选自《宋史·杜纮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夏人方修贡入/其国礼犹倨/迓者至衣毛裘/设王人坐/蒙以黔/且不跪/受诏/纮责之曰/天王吊礼甚厚/今不可以加礼夏人/畏惧加敬/

B.时夏人方修贡入/其国礼犹倨/迓者至衣毛裘/设王人坐蒙以黔/且不跪/受诏/纮责之曰/天王吊礼甚厚/今不可以加礼/夏人畏惧加敬/

C.时夏人方修贡/入其国/礼犹倨/迓者至衣毛裘/设王人/坐蒙以黔/且不跪受诏/纮责之曰/天王吊礼甚厚/今不可以加礼夏人/畏惧加敬/

D.时夏人方修贡/入其国/礼犹倨/迓者至衣毛裘/设王人坐/蒙以黔/且不跪受诏/纮责之曰/天王吊礼甚厚/今不可以加礼/夏人畏惧加敬/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是指在科举考试中通过殿试的人,明清将进士分为三甲,即状元、榜眼、探花。

B.神宗是庙号,是皇帝在庙中被供奉时所使用的名号,有别于用以褒贬善恶的谥号。

C.夏指西夏,是曾与北宋对峙的政权,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喻之为“天狼”。

D.知郓州即担任郓州知州,宋代朝臣充任各州长官,称“权知某军州事",简称知州。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纮体恤百姓,政绩卓著。境内发生饥荒,百姓纷纷准备逃亡,他采取措施帮助百姓渡过难关,因此受到皇帝提拔任用。

B.杜纮审案严谨,执法严格。对于罪案,他结合经书的义理加以审决;对于因懦弱而未严格执法的官吏,他果断加以惩治。

C.杜纮义正辞严,不畏强势。面对索要疆土的无理要求,他毫不退让,据理予以严厉驳斥,使得西夏使者不敢再提及此事。

D.杜纮感念兄恩,重视亲情。他铭记兄长教诲自己成人立身的恩德,侍奉兄长礼节周备,在兄长去世之后悉心照顾其家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奸计正在是,冀因吾胶扰而发,奈何堕其术中?彼无能为也。

(2)宦京师时,里人马随调选,病卧逆旅,纮载与归,医视之。

 

1.D 2.A 3.B 4.(1)奸计正在此,希望趁我们惊扰发动变乱,怎能落人他们的圈套?他们做不了什么的。 (2)(杜纮)在京城做官时,同乡马随到京师等待调任官职,生病住在旅舍中,杜纮接他到自己家中,请医生为他诊治。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时夏人方修贡/入其国/礼犹倨/迓者至衣毛裘/设王人坐/蒙以黔/且不跪受诏/纮责之曰/天王吊礼甚厚/今不可以加礼/夏人畏惧加敬/”译为“当时西夏刚向大宋进献贡品,杜纮来到夏国,夏国人态度十分傲慢,接待者身穿兽皮做得衣服,给他安排下人坐的座位,座位上蒙着灰黑色的饰物,并且不下跪接受诏书,杜纮斥责他们说:‘宋朝皇帝的慰问礼十分丰厚,今天就不能上礼了’,夏国人畏惧才开始恭敬”,“时夏人方修贡/入其国”,“夏人”“修贡”构成主谓结构,语意完整,“修贡”后应断开;排除AB两项;“设王人坐/蒙以黔”译为“给他安排下人坐的座位,座位上蒙着灰黑色的饰物”,“设王人”语意不当,排除C项,故选D。 2.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A项,“明清将进士分为三甲,即状元、榜眼、探花”错误,应该是“进士分为三甲,一甲三名,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二三甲各若干名,即人们所说的‘金榜题名时’”。 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B项,“果断加以惩治”错误,从文中来看,原文中 “吏懦不行法,辄以疑谳。夫杀人而以疑谳,是纵民为杀之道也。请治妄谳者”是他建议,但他的建议未被采纳。 故选B。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1)“冀”,希望。“因”,趁着;“胶扰”,惊扰;“发”,发动变乱。“术”,圈套。彼:他们。 (2)“宦”,做官;“里人”,同乡。“逆旅”,旅舍。“视”,为……诊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的刻画出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琵琶行》中,白居易被贬江州,卧病浔阳,听不到丝竹之声,早晚间只能听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对句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弱冠:古代男女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还未壮,所以称作弱冠。

B.服阙:守丧期满除服。古人守丧期间要穿用本色的粗布或麻布做成的丧服。

C.义仓:旧时储粮备荒的一种习俗,是一种以赈灾自助为目的的民间储备。

D.《尚书》: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第一部古典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

 

查看答案

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对观众来说,看综艺、追偶像的目的除了放松、娱乐之外,汲取正能量也是一大需求。从《国家宝藏》等文化类综艺屡受热捧,到《最强大脑》等节目选手被视为榜样,都证明了这一点。不仅上述棚内综艺,                     。在新一季的许多档真人秀中,我们都可以欣喜地看到明星地位正在弱化,文化与正能量输出的意识逐渐增强。

①在这个过程中正能量的传递变得更加重要

②户外真人秀在这方面也应大有作为

③与观众获得共鸣

④户外节目能够突破舞台和场景录制的限制

⑤利用生活中无穷无尽的时代素材

⑥让观众在欢笑之余进行更多的自我观照

A.⑤①②⑥③④

B.②④⑤③⑥①

C.③②④①⑥⑤

D.④②①⑥⑤③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与众多欧西事物的“迁地弗良”不同,文学史这一著述形式进入中国以后,很快便________,而今已经变得枝繁叶茂。欧洲十九世纪兴盛一时的文学史,十九世纪末遭遇了来自审美主义的________;二十世纪中叶,在美国学院占据主流的“新批评”更是公然拒绝文学史;尽管后来随着文学社会学、接受美学、新历史主义等研究路径的展开,文学史一度有复兴之势,但对这一学科进行理论反思的声音,一直________。

A.落地生根    置疑    不绝如缕 B.入乡随俗    质疑    若隐若现

C.落地生根    质疑    不绝如缕 D.入乡随俗    置疑    若隐若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钱勰,字穆父。生五岁,日诵千言。以荫知尉氏县,授流内铨主簿。判铨陈襄尝登进班簿,神宗称之。襄曰:“此非臣所能,主簿钱勰为之耳。”明日召对,将任以清要官。王安石使弟安礼来见,许用为御史。勰谢曰:“家贫母老,不能为万里行。”定官制,勰方居丧。帝于左司郎中格自书其姓名,须终制日授之。奉使吊高丽。勰入请使指,帝曰:“高丽好文,又重士大夫家世,所以选卿,无他也。”乃求吕端故事以行,凡馈饩非故所有者皆弗纳。归次紫燕岛,王遣二吏追饷金银器四千两。勰曰:“在馆时既辞之矣,今何为者?”吏泣曰:“王有命,徒归则死,且左番已受勰。”曰:“左右番各有职,吾唯例是视,汝可死,吾不可受。竟却之。以龙图阁待制知开封府。老吏畏其敏,欲困以事,导人诉牒至七百。勰随即剖决,简不中理者,缄而识之,戒无复来。阅月听讼,一人又至,呼诘之曰:“吾固戒汝矣,安得欺我?”其人谰曰:“无有。”勰曰:“汝前诉云云,吾识以某字。”启缄示之,信然,上下皆惊咤。宗室、贵戚为之敛手,虽丞相府干请,亦械治之。积为众所憾,出知越州。召拜工部、户部侍郎。苏轼乘其据案时遗之诗,勰操笔立就以报。轼曰:“电扫庭讼,响答诗筒,近所未见也。”翰林缺学士,章惇三荐林希,帝以命勰。以尝行惇谪词,惧而求去。帝曰:“朕固知之,毋庸避也。”尝侍经幄,帝留与之语曰:“台臣论徐邱事,其辞及雍。若雍有请,当付卿以美诏慰安之。”既而雍章至,勰答诏云:“朕察其厚诬,力加明辨。”帝见之,谓能道所欲言者。惇因是极意排诋,讽全台攻之。罢知池州,卒于官,年六十四。

(选自《宋史·钱勰传》,有删改)

(注)①章惇:时任宰相。②雍:郑雍,大臣,曾遭章惇排挤。

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的重要实词,并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勰随即剖决,简不中理者,缄而识之,戒无复来。

重要实词:

(2)宗室、贵戚为之敛手,虽丞相府干请,亦械治之。

重要实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