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有人说,“宽容和纵容是一对孪生姊妹,宽容进一步就是纵容”。你是否同意这一说法?请...

有人说,“宽容和纵容是一对孪生姊妹,宽容进一步就是纵容”。你是否同意这一说法?请以“我看宽容和纵容”为话题,阐释你的看法。要求使用恰当的论据进行论证,观点鲜明,不少于200字。

 

宽容与纵容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其实质却有天壤之别。宽容丧失原则就成了纵容。宽容让我们的社会更加融洽,而纵容却会使社会上出现更多没有道德的,甚至违法犯罪的人。因此,我们的社会需要宽容,而不需要纵容。 纵容是决堤的蝼蚁,蠹木的蛀虫。一株小树的枝杈太多,园丁若是“心疼”,不肯割舍,纵容其自由生长,不剪旁枝,主干就生长缓慢。等到树木长大后,不剪旁枝,树木便不能成材。其实,人也是如此,小错不管,等错误大了,就后悔莫及了。 若要美化生活,擦亮人生,我们就必须分清什么是宽容,什么是纵容,千万别让宽容掉进纵容的“陷阱”。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话题作文的能力。话题作文试题有三个主要特点:第一,题目只提供写作内容围绕的核心,而不以标题的形式提供具体明确的主旨。第二,只提供写作范围,而且范围相当宽泛,要求所写内容与话题相关即可,不要求归纳试题所供材料的中心意思并紧扣这一中心意思做文章。第三,话题作文一般要求自拟文题,而非话题作文不要求自拟文题,也不能另立文题。以“我看宽容和纵容”为话题,两者之间关系,宽容非纵容。宽容是在对方知错的前提下的一种谅解,给他人纠错留有一定的余地;纵容则是在对方不肯承认错误的情况下的一种熟视无睹,使其深陷罪恶的泥潭不能自拔!纵容让人在错误的道路上“流连忘返”、堕落蜕变;宽容使人感恩戴德,回头找岸、奋发向前。纵容是浮躁,宽容是稳重。纵容是无知,宽容是练达。纵容是弱智,宽容是成熟。纵容是一声丧钟,宽容是一首赞歌。纵容与宽容虽然只有一步之遥,但它能改变人的命运!比如有这么一对年轻人,插过队、蹲过牛棚,几经周折才走到了一起,生小孩的时候,两口子都是奔40岁的人了。猫老了都晓得惜子,何况人呢?因此二人把这个独子当成了宝贝,视为掌上明珠,“含在嘴里怕化了”,时时处处护着孩子、让着孩子、宠着孩子。在与别家孩子发生纠纷时,明知是自己孩子的不对,但经不住自家孩子的再三哭闹,便去挑人家的“毛病”。久而久之,孩子的这种“优越感”越来越强,甚至发生“裂变”,家长难以满足孩子的“要求”时,孩子马上反叛,专门朝坏的方向走,由此助长了孩子不良习惯的形成,在失德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锒铛入狱。父母亲老泪纵横地说:“是我们害了孩子!是我们‘亲手’送孩子进监狱的。”纵容是一种幼稚,一种愚昧,一种自私,小人的阴谋,化了装的“罂粟花”。纵容之毒胜过罂粟花的毒!罂粟花发出的毒直观、明显,容易被人“识破”;纵容产生的毒隐蔽、潜伏,容易迷惑人。罂粟花毒伤害的是人身,纵容毒伤害的是人心。美化生活,亮丽人生,我们必须分清宽容和纵容的概念,别让宽容掉进纵容的“井里”!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家里的老人被撞成了植物人,肇事者选择了逃跑。但在知道肇事者家庭贫困后,江苏省高邮市车逻镇戚老大一家选择了宽容。“只要能出面道个歉,我们也就不追究了。”

请对此事发表你的看法。要求:围绕材料,观点鲜明;能够联系实际展开议论,论据典型;不少于2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有人说:“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就是开始学习包容和原谅。”学会宽容,不仅指学会宽容别人,也包括学会宽容自己

请以“给自己一点宽容”为题,写一篇400字左右的短文。要求论据典型、丰富,使用恰当,语言精练。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先提炼出一个中心论点,再列出两个相关的事实论据,要求论据贴切、典型。

材料一:很多时候宽容别人是对自己最好的解放。每个人都会犯错,雨果在《悲惨世界》里曾经说过:“尽量少犯错误,这是人的准则;不犯错误,那是天使的梦想。”所以原谅别人的错误时,我们自己的心也会得到解放。

材料二:四川乐山凌云寺内佛旁有一副对联:“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笑北,笑来笑去,笑自己原来无知无识;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观月,观上观下,观他人总是有高有低。”

 

查看答案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花解语,鸟自鸣,生活中处处有语言。

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音乐、雕塑、程序、基因……莫不如此。

语言丰富生活,语言演绎生命,语言传承文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5题。

(1)积微,月不胜1日,不胜月,岁不胜时。凡人好傲慢小事,大事至然后兴之务之,如是则常不胜夫敦比2于小事者矣。是何也?则小事之至也数,其悬3日也博,其为积也大。大事之至也稀,其悬日也浅,其为积也小。故善者王,善时者霸,补漏者危,大荒者亡。故王者敬,霸者敬时,仅存之国危而后之,亡国至亡而后知亡,至死而后知死,亡国之祸败不可悔也。霸者之善著焉,可以时记也,王者之功名,不可日志也。财物资宝以大为重,政教功名反是,能积微者速成。《诗》曰:德輶4如毛,民鲜克举之。”谓也。

        (取材于《荀子》)

注释:(1)胜,超过。本句意思是,月不如日重要。(2)敦比:注重从事。本句意思是,像这样,那么只顾处理大事的就不如注重从事小事的。(3)悬:悬挂,此处意思是存在。(4)輶:分量轻。

(2)使治乱存亡若高山之与深谿,若白垩与黑漆,则无所用智,虽愚犹可矣。且1治乱存亡则不然。如可知,如可不知;如可见、如可不见。故智士贤者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犹尚有管叔、蔡叔之事2与东夷八国不听之谋。故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察秋毫,则大物不过矣。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取材于《吕氏春秋》)

   注释:(1)且:连词,表示转折。(2)管叔、蔡叔之事:指叛逆之事。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胜月                     时间:季节

B.仅存之国危而后           戚:为……悲伤

C.智士贤者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   相与:一同、都

D.取其金,则无损于           行:行为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故善者王              王者敬

B.亡国之祸败不可悔也    不可日志也

C.谓也                若白垩与黑漆

D.秋毫                人拜之以牛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事之至也数

小事出现得很频繁

B.大荒者亡

政事很荒疏的国家就会灭亡

C.霸者之善著焉

霸主的功业很显赫

D.赐失之矣

4.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

②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5.以上两则短文都讲到要重视微小的事物。请根据要求作答。

①分别写出两则短文中能作为中心论点的一个句子。

②分别为两则短文拟定标题,并简要说明理由。(标题字数限定2—5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