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一 不赞同。作为知识分子,应该有入世情怀和担当意识,有“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意志力。如果仕途上不得意就寄情山水,那就是抛弃了知识分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责任。我认为,王维的生活态度是一种逃避,他不敢直面现实的挫折与不公,如果这种思想占据一个社会中知识分子的主流,那么社会面貌就很难改变。
观点二 赞同。王维产生隐逸情怀,有他不得已而为之的现实处境。王维前期仕途顺利,政治热情高涨,充满济世之志。随着李林甫执政,唐代政治逐渐走向腐败,王维的政治热情受到抑制,逐步走上一条回避政治斗争,追求闲适生活的道路,寄情山水,隐居起来,使自己的生活归于平淡,获得心灵的平静。这种人生追求,本身有着对污浊官场的批判意味,对保持个人的高洁情操,也有着正面的意义与价值。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个性化阅读文本、提出自己见解的基本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解答此题,要首先明确自己的看法,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结合着文本的具体内容,联系现实生活,阐述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只要能言之有理即可。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针对文章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实际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提炼的过程,答题方式是观点+原文例证。
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章和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
本题属于向外延伸。先要明确自己态度,赞同还是不赞同。然后分条陈述理由。
如果选择赞同,可以从个人和社会的角度进行分析。从个人角度,可以分析这是一种不与官场同流合污的表现,体现一个人的高洁情操,也反映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从社会角度,可以分析王维的生平,他早期还是很有政治热情的,后来选择归隐,实属无奈,不是不想出仕,而是不能出仕,在朝政日衰的情况之下,实在是无能为力。
如果选择不赞同,也可以从个人和社会角度进行分析。个人角度,不出仕是一种逃避,缺少了士大夫的敢于担当,挺身而出的责任和勇气;社会角度,王维的做法无益于社会发展,如果士大夫们都做这样的选择,国家谁来管理,社会如何进步?等等,只要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