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则知明而行无过矣____________ (2)...

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则知明而行无过矣____________

(2)君子生非异也____________

(3)虽有槁暴____________

(4)木直中绳,以为轮____________

 

(1)“知”通“智”,智慧 (2)“生”通“性”,资质、禀赋 (3)“有”通“又” (4)“輮”通“煣”,使弯曲 【解析】 本题考查古汉语中的通假字的能力,绝大多数为形近通假,故而借助字形还可以帮助我们识别通假字。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译为:遇到事情就可以不糊涂,行为也就没有过失; “君子生非异也”译为: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 “虽有槁暴”译为: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 “木直中绳,以为轮”译为: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 根据句意即可得出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解释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词。

(1)糅以为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蚓无爪牙之利

(4)用心一也

(5)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6)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查看答案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1)利:金就砺则利

假于马者,非利足也

天时不如地利

(2)假:善假于物也

乃悟前狼假寐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至若春和景明

火尚足以明也

(4)闻:而闻者彰

博闻强识

海外徙闻更九州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

国画推崇以虚代实的留白,___________。字的结构和通篇的布局一定要有疏密,才能破平板、划一,有起伏、对比,既矛盾又和谐,从而获得良好的艺术情趣。凡作书法,既要注意黑的字形笔画的密处,___________________,而字里行间的白处布置也须措置得宜,方能使之疏密有致,两者相映生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封建论

柳宗元

天地果无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生人果有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然则孰为近?曰:有初为近。孰明之?由封建而明之也。封建,非圣人意也。

周之事迹,断可见矣:列侯骄盈,黩货事戎。大凡乱国多,理国寡。侯伯不得变其政,天子不得变其君。私土子人者,百不有一。失在于制,不在于政,周事然也。

秦之事迹,亦断可见矣:有理人之制,而不委郡邑,是矣;有理人之臣,而不使守宰,是矣。郡邑不得正其制,守宰不得行其理。酷刑苦役,而万人侧目。失在于政,不在于制。秦事然也。

汉兴,天子之政行于郡,不行于国;制其守宰,不制其侯王。侯王虽乱不可变也国人虽病不可除也及夫大逆不道然后掩捕而迁之勒兵而夷之耳。大逆未彰,奸利泼财,怙势作威,大刻于民者,无如之何。及夫郡邑,可谓理且安矣。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朝拜而不道,夕斥之矣;夕受而不法,朝斥之矣。设使汉室尽城邑而侯王之,纵令其乱人,戚之而已。孟舒、魏尚之术,莫得而施;黄霸,汲黯之化,莫得而行。明谴而导之,拜受而退已违矣。下令而削之,缔交合从之谋,周于同列,则相顾裂眦,勃然而起。幸而不起,则削其半,削其半,民犹瘁矣,曷若举而移之以全其人乎?汉事然也。

今国家尽制郡邑,连置守宰,其不可变也固矣。善制兵,谨择守,则理平矣。

夫天下之道,理安,斯得人者也。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则生人之理乱未可知也。将欲利其社稷,以一其人之视听,则又有世大夫世食禄邑,以尽其封略,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封建者为之也。岂圣人之制使至于是乎?吾固曰:“非圣人之意也,势也。”

(有删改)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侯王虽乱/不可变也/国人虽病/不可除也/及夫大逆不道/然后掩捕而迁之/勒兵而夷之耳

B.侯王虽乱不可/变也/国人虽病不可/除也/及夫大逆不道然/后掩捕而迁之/勒兵而夷之耳

C.侯王虽乱/不可变也/国人虽病/不可除也/及夫大逆不道然/后掩捕而迁之勒/兵而夷之耳

D.侯王虽乱不/可变也/国人虽病不/可除也/及夫大逆不道/然后掩捕而迁之/勒兵而夷之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封建,指封邦建国。即古代帝王分封土地给诸侯,使其建立邦国。

B.侯伯,泛指诸侯,即古代帝王所分封的各个小国家的国君。

C.郡邑,郡与邑,秦朝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下置邑,相当于现今的省与县。

D.禄邑,即食邑,指古代君王分封给臣子的城邑,而受封的臣子要在这个地方生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分封制度不是先贤的本意。作者开篇以“天地”“生人”为例,提出自己的观点“天地”“生人”有各自的原始阶段是比较接近事实的,由此得出分封制度不是古代圣人的本意。

B.文章列举周朝主要是证明封建制的弊端。封建制度下,诸侯骄横,国家一般是动乱的。因为制度本身的原因,诸侯王不能改变动乱国家的政治措施,天子也不能撤换不称职的诸侯王。

C.秦朝实行了郡县制,但也存在很多弊端。郡守、县令不能实施自己的政治主张,郡县制发挥不了正确的作用。朝廷的治理出现了许多的过失,不过这些过失是政治原因。

D.作者认为郡县制比封建制进步。在最后一段,作者从诸侯王的角度分析,因为世袭,在上位的不一定贤明,而处于下位的不一定不贤明。如果想推行世袭制度,只有统一百姓思想并对国家有利才可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削其半,民犹瘁矣,曷若举而移之以全其人乎?

(2)今国家尽制郡邑,连置守宰,其不可变也固矣。

 

查看答案

把下面的语句翻译为现代汉语。。

(1)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

(2)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