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提炼出一个正确的论点,然后举一个当代典型事例论证这个论点。 史怀...

阅读下面的材料,提炼出一个正确的论点,然后举一个当代典型事例论证这个论点。

史怀哲是1952年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他小时候,有一次,被同学拉去打鸟。但弹弓装上小石头并拉紧之后,他却无法瞄准小鸟,因为有一个神秘的命令来自内心深处:“我面对的是一只活生生的小鸟,它是有生命的,绝不能伤害它!”于是,他扔下弹弓,惊走了鸟儿……后来,史怀哲成了德国著名的医生、哲学家,他提出了“敬畏生命”的伦理思想:一切生命,包括动物、植物和那些在人看来显得低微的生命都是神圣的。它们和我们一样渴求幸福,承受痛苦和畏惧死亡。没有任何一个生命是毫无价值的或仅仅是另一个生命的工具,每一个存在物在生命系统中都有其位置。生命之间没有高级和低级、富有价值和缺少价值的区分。

 

(1)论点: 人类应该将所有的生命看得同等重要,要敬畏一切生命。 (2)论证: 在德国,喜欢吃鱼的家庭,常常备着一种药丸,这种药丸是专门为鱼制造的。鱼在服用这种药丸之后,能很快进入昏迷状态。德国人在杀鱼做菜之前,会把这种药丸给鱼喂下,待鱼昏迷后再进行宰杀。德国人这样做的目的是使鱼在死亡时感觉不到痛苦。 【解析】 此题考核提炼论点、写出论据的能力。论点之核心在于总论点之精准。作文总论点是文章的灵魂,是文章的重中之重,总论点不精准则文章跑题,文章跑题则直接没分数。那么如何准确确定文章总论点呢?答案就在题干中,作文的出题趋势一般是给定材料中一句话,结合一句话写作,那这时文章的总论点便要从这句话出发。如何更精准地从一句话中获得总论点呢?这就需要对该句话得关键词进行首先抓取关键字眼,再结合材料出处理解关键词含义,若多个关键词则要分析其关系得出重点想表达什么,最后确定总论点。材料中前半部分是史怀哲小时候拿弹弓打鸟的事情,“我面对的是一只活生生的小鸟,它是有生命的,绝不能伤害它!”后半部分是成为医生、哲学家的史怀哲,提出来“敬畏生命”的理论,材料论点就出来了:在爱与生命的法则中,每一个生命都应该是平等的,我们没有理由倚仗自己的强大而去践踏比我们弱小的生命。任何生命都有自己的价值和存在的权利。习惯于认为那些看似微小的生命没有价值的人,会陷于认为人的生命也是没有价值的危险之中。人类的存在不是孤立的,有赖于其他生命的存在和整个世界的和谐。我们对一切生命负责,归根结底是对自己负责,倘若没有对所有生命的尊重,人对自己的尊重也是没有保障的。以例论理更有力,当尼采搂着被主人鞭打的马哭着喊兄弟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他人性中高尚的一面,因为他拥抱的不仅是受虐待的牲畜,还有爱的真谛——超越物种,敬畏生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以“善待生命”为中心论点,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短文。要求:有理有据,能举出实例展开论证,逻辑严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非相

荀子

相人,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

古者有姑布子卿,今之世,梁有唐举,相人之形状颜色而知其吉凶妖祥,世俗称之。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故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形不胜心,心不胜术。术正而心顺之,则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形相虽善而心术恶,无害为小人也。君子之谓吉,小人之谓凶。故长短、小大、善恶形相,非吉凶也。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

盖帝尧长,帝舜短,文王长,周公短,仲尼长,子弓短。昔者卫灵公有臣曰公孙吕,身长七尺,面长三尺,焉广三寸,鼻目耳具,而名动天下。楚之孙叔敖,期思之鄙人也,突秃长左,轩较之下,而以楚霸。叶公子高,微小短瘠,行若将不胜其衣。然白公之乱也,令尹子西、司马子期皆死焉;叶公子高入据楚,诛白公,定楚国,如反手尔,仁义功名善于后世。故士不揣长,不揳大,不权轻重,亦将志乎尔。长短、小大、美恶形相,岂论也哉?

且徐偃王之状,目可瞻焉;仲尼之状,面如蒙倛;周公之状,身如断菑;皋陶之状,色如削瓜;闳夭之状,面无见肤;傅说之状,身如植鳍;伊尹之状,面无须麋;禹跳,汤偏,尧、舜参牟子。从者将论志意、比类文学邪?直将差长短,辨美恶,而相欺傲邪?

古者桀、对长巨姣美,天下之杰也;筋力越劲,百人之敌也。然而身死国亡,为天下大僇,后世言恶则必稽焉。是非容貌之患也,闻见之不众,论议之卑尔。

今世俗之乱君乡曲之儇子莫不美丽姚冶奇衣妇饰血气态度拟于女子妇人莫不愿得以为夫处女莫不愿得以为士弃其亲家而欲奔之者比肩并起。然而中君羞以为臣,中父羞以为子,中兄羞以为弟,中人羞以为友,俄则束乎有司而戮乎大市,莫不呼天啼哭,苦伤其今而后悔其始。是非容貌之患也,闻见之不众,论议之卑尔。然则从者将孰可也?

(选自《荀子·非相》,有删改)

(注)①姑布子卿:春秋时郑国人,曾为孔子和赵襄子看过相。②焉:通“颜”,额。③期思:地名,楚国之邑。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世俗之乱君/乡曲之儇子/莫不美丽姚冶/奇衣妇饰/血气态度拟于女子/妇人莫不愿得以为夫/处女莫不愿得以为士/弃其亲家而欲奔之者/比肩并起

B.今世俗之乱君乡曲/之儇子/莫不美丽姚冶/奇衣妇饰/血气态度拟于女子妇人/莫不愿得以为夫/处女莫不愿得以为士/弃其亲家而欲奔之者/比肩并起

C.今世俗之乱君/乡曲之儇子/莫不美丽姚冶/奇衣妇饰/血气态度拟于女子妇人/莫不愿得以为夫/处女莫不愿得以为士/弃其亲家而欲奔之/者比肩并起

D.今世俗之乱君/乡曲之儇子/莫不美丽姚冶/奇衣妇饰/血气态度拟于女子/妇人莫不愿得以为夫处/女莫不愿得以为士/弃其亲家而欲奔之/者比肩并起

2.下列对原文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相人,指通过观察人的体貌特征来判断吉凶祸福。

B.妖祥,迷信的人认为异于常态而害人的东西所具有的特征。

C.令尹,是楚国在春秋战国时代的最高官衔,总揽军政大权于一身。

D.文学,指用语言文字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文中指学问。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批判、否定了相术,指出这是有学识的人从来不谈论的事。

B.作者认为,观察人的相貌不如考察他的思想,考察他的思想不如鉴别他立身处世的方法,身材相貌不是判断君子小人的标准。

C.古代的夏桀、商纣魁梧英俊,却落得身死国灭的下场,成为天下最可耻的人,这都是容貌造成的祸患。

D.文章结尾又用当时犯上作乱的人和乡里的轻薄少年为例,从反面否定了相术,并以问句结尾,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

(2)长短、小大、美恶形相,岂论也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行而供翼,非渍淖也;行而俯项,非击戾也;偶视而先俯,非恐惧也。然夫士欲独修其身,不以得罪于比俗之人也。

夫骥一日而千里,驽马十驾则亦及之矣。将以穷无穷逐无极与?其折骨绝筋,终身不可以相也;将有所止之,则千里虽远,亦或迟或速、或先或后,胡为乎其不可以相及也?不识步道者,将以穷无穷逐无极与?亦有所止之与?夫“坚白”“同异”“有厚无厚”之察,非不察也,然而君子不,止之也;倚魁之行,非不难也,然而君子不行,止之也。故学曰:“迟彼止而待我,我行而就之,则亦或迟、或速、或先、或后,胡为乎其不可以同至也?”故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板,丘山崇成。厌其源,开其渎,江河可竭;一进一退,一左一右,六骥不致。彼人之才性之相也,岂若跛鳖之与六骥足哉?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它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其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入不远矣。

(节选自《荀子》,有删改)

(注)①“坚白”“同异”“有厚无厚”:都是当时名家学派的辩题。②倚魁:怪诞骇俗之行。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终身不可以相也      及:到达

B.亦有所止之与        意:意思

C.然而君子不          辩:辩论,辩驳

D.彼人之才性之相也    县:通“悬”,悬殊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它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B.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它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C.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它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D.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它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以“良马”“劣马”为喻,以“一日而千里”与“十驾则亦及之”作对比,意在揭示行为要有目的、有止境,并要有作为,这样才能到达目的地。

B.荀子认为,没有目的地,去走没有终点的路,只能骨折筋断,终身不可相及;如果有目的,那么千里虽远,也只是早晚的问题,必定能走到目的地。

C.荀子认为“坚白”“同异”“有厚无厚”的辩说并不明了,所以君子不去争论,就停止下来了;倚魁之行,因为不难做,所以君子就停下不去做。

D.荀子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并不大,整日游手好闲的人的成就不会远超常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夫士欲独修其身,不以得罪于比俗之人也。

(2)故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

 

查看答案

先秦诸子召开一场学术思想座谈会,请依据甲、乙、丙的三则发言内容,推断甲、乙、丙各是谁。(虚拟构置场景,年代前后可不考虑)

甲:人与人之间,即使亲如父子,也不可能不讲利害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好行为给予奖赏,坏行为给予惩处,就是最合乎人性的管理方式。

乙:许多人并不了解,人只不过是自然大化的一部分。在我看来,“性善”“性恶”其实是无谓的争论。面对当前的乱世,重点是怎样能活得自在啊!做人只要随顺本性,因任自然,就能快意遨游,融入天地不言的大美之中。

丙:人之所以向善,必须靠后天的努力修为。因此,接受教育、从事学习,乃是当务之急。对于莘莘学子而言,好的老师、好的教本是不可或缺的;正犹如对于一般民众来说,外在的一套礼法规范也是必要的。

甲: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  丙: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以“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为例,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强调了学习并自省的重要性。

(2)荀子《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3)荀子在《劝学》中强调君子与常人没有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荀子在《劝学》中对比朽木和金石说明坚持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