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课文4、5段,完成下面问题。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① )理(② ),...

阅读课文4、5段,完成下面问题。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①         (②         ),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③         )吾居乡,见(④         )人者好(⑤         )其令,(⑥         )甚怜焉,而(⑦         )以(⑧         )。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⑨         (⑩         )耕,勖(                 )尔植,督尔获,早缫(sāo            )绪,早织而缕,         )而幼孩,         )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         )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         )且怠。若是         ),则与吾业者         )亦有         )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         )。”(㉑         )其事以为(㉒         )官戒也。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下列各句对第4、5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4段首句,看似无意,实则暗点写作目的。.

B.“理,非吾业也。”此指郭橐驼确实不知道种树所蕴含的道理。

C.第4段运用铺陈的手法,把“吏治不善”的种种表现刻画得细致入微。

D.结尾,作者以“问者”的口吻点出“养人术”,揭示写作目的。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1.①做官 ②治,统治 ③然而 ④治理 ⑤繁多 ⑥好像 ⑦终于 ⑧造成灾祸 ⑨催促⑩你们 ⑪xù,勉励 ⑫通“尔”,你们 ⑬养育 ⑭成 ⑮梆子 ⑯穷困 ⑰像这样 ⑱大概 ⑲相似 ⑳道理,方法 ㉑传播,记载 ㉒把……作为 2.B 3.我们这些小百姓停止吃早饭、晚饭去慰劳那些小吏尚且不得空暇,又怎能使我们繁衍生息,民心安定呢? 【解析】 1.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推断文言实词可以运用语境解词法。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另外,文言实词重点还在于平时的分类积累、记忆,以上方法只能是同学们在记忆不牢、拿捏不准的时候,尝试运用。这些实词全部出自已学过的内容,在平时加强记忆即可。本题注意“字而幼孩”,句意为:养育你们的小孩。“字”,养育。“传其事以为官戒”,句意为:我为这件事作传把它作为官吏们的鉴戒。“传”,传播,记载;“以为”,作为。 2.此题考查把握文章要点,手法,写作目的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一要注意从原文中寻找对应信息,二要认真比较,不漏过任何字眼。命题者往往在转述中变换一些信息对答题者进行干扰,故解答这类题重在细心。 B项,“此指郭橐驼确实不知道种树所蕴含的道理”错误,此处是郭橐驼对“问者”的回答,“理”指的是“官理”,即做官治民。 故选B。 3.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本题中“辍”,停止;“飧饔”,吃早饭、晚饭;“蕃”,使动用法,使……繁衍生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课文第3段,完成下面问题。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①          )且(②          )也,能顺木之天,以(③          )其性焉(④          )。(⑤          )植木之(⑥          ),其(⑦          )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⑧               ),其(⑨            )欲密。既然(⑩         )已,勿动勿虑,         )不复         )。其          )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          )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1)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          ),其培之也,若不          )焉则不及。          )有能反          )者,则又爱之太                ),忧之太勤。                 )视而(㉑                  )抚,已去而复顾。甚者,(㉒           )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㉓          )观其疏密,而木之性(㉔          )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2)吾又何能为哉?”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下列各句对第3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橐驼从四个层次上对种树的道理进行了阐释。

B.郭橐驼先从“木之性”说明种树的道理。

C.郭橐驼从理论上说明种树的道理后,又谈种植的方法,从实践上总结。

D.最后郭橐驼发出感叹,在自谦中再次表明种植之术并不高深。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2)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

 

查看答案

阅读课文1、2段,完成下面问题。

郭橐(tuó)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1)。驼闻之日:“甚善。(①                  )我固(②           )。”(③           (④           )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2)视驼所种树,(⑤           )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⑥           )以(⑦           )。他植者(⑧           )窺伺效慕(⑨           ),莫能(⑩           )也。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下列各句对第1、2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段仿史传体例,介绍人物郭橐驼的身世。

B.第2段写郭橐驼高超的种树技艺,为下文做铺垫。

C.本文运用正面描写刻画郭橐驼种树的本领高超。

D.郭橐驼自称“驼”,表现了他的豁达、自信。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

(2)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4.概括本段内容,试着分析郭橐驼这一人物形象。

 

查看答案

阅读第三段,讨论描写郭橐驼这一形象的手法。

 

查看答案

下面对课文有关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橐驼,不知始何名”,可见主人公是个身份普通、地位低下的小人物。

B.“甚善。名我固当”,“乡人”号之日“驼”,本是开玩笑,甚至有嘲讽意味,而郭橐驼却欣然接受,表现了其善良、豁达的性格。

C.人们“争迎取养”说明郭橐驼种树技能非凡;“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说明“他植者”的效法仅得皮毛,不得要领。

D.郭橐驼介绍自己种树的经验在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四个“欲”字,概括了树木的本性,也揭示了种树的要领。

 

查看答案

文化常识判断

(1)寓言——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是民间的口头创作。______

(2)飧饔,古时招待宾客的两种礼宴,也指早餐和晚餐。引申为吃饭。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