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四部分中,汉族主要集中在________ 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________.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处的自治区只居住着一个民族  B. B处没有汉族分布

C. 我国在C处设立了自治   D. D处的少数民族主要是满族、朝鲜族

(3)如果你是一位西藏的同学,你的家乡最可能在图中________处.   

(4)人口普查表明,我国没有一个县或市的居民是单一民族的,这说明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读“中国政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领土最南端为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________,最北端在________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受维度位置影响,中国南北________(气候或地形)差异明显。中国领土最西端所在的省级行政区是________,与之相比,山东省日出时间更 ________(早或晚)。   

(2)自西向东,北回归线穿过的省级行政区依次为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及________省。   

(3)中国既有广大的陆地,又有辽阔的海域。中国大陆濒临的海洋,从北向南依次为渤海、________海、东海、南海。被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环抱的________海,以及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的琼州海峡是中国的内海。

 

结合图表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计划生育的成效显著,人口出生率由1970年的33‰下降到2000年15‰。据推算,30年间全国共少生3亿多人,按照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价格水平和消费水平计算,仅抚养一项就为社会节约开支约5万多亿元,而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总的投资仅约为2000亿元。

材料二:我国1950年和200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比较表

(1)计算:少生3亿人节约的抚养费用可以修建________个三峡工程。

(2)根据材料二提供的数据计算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并填在上面的表格中。

 

我国的民族分布特征是什么?

 

有关中国人口、民族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口分布西部密集,东部稀疏

B. 人口总数居世界第二位

C. 民族分布“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D. 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藏族

 

与我国隔海相望的一组国家是(     )

A. 印度、文莱、菲律宾    B. 马来西亚、朝鲜、韩国

C. 朝鲜、蒙古、塔吉克斯坦    D. 印度尼西亚、日本、菲律宾

 

下列省区轮廓与其对应的简称错误的是(     )

A.     B.     C.     D.

 

新疆的主要民族是(  )

A. 壮族    B. 回族    C. 蒙古族    D. 维吾尔族

 

    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从1970年的2.5%降低至2010年的0.48%,使“世界70亿人口日”的到来推迟了5年.我国共设置了5个自治区。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有关我国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美国是第二人口大国

B. 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只是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对提高人口素质没有任何意义

C. 我国西北部人口稀疏的主要原因是自然条件优越,社会经济发达

D. 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使得新增人口数量减少,是“世界70亿人口日”推迟5年的主要原因

2.我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中,濒临海洋的少数民族自治区是(  )

A. 内蒙古自治区 B.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 广西壮族自治区 D. 西藏自治区

 

关于我国民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    B. 我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南、西南、西北等地区。

C. 我国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集居”的分布特点    D. 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我国每年净增人口1600万,主要原因是(     )

A. 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低

B. 我国人口有13.7亿,人口基数过大

C. 城市化进程加快

D. 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的结果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  )

A. 俄罗斯    B. 中国    C. 美国    D. 加拿大

 

(题文)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   

A. 东多西少    B. 西北多东南少    C. 山地多平原少    D. 沿海少内陆多

 

下表是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部分地区有关数据,表中数据反映我国人口哪一特征(   

A. 人口增长速度快    B. 人口分布疏密不均    C. 人口与资源矛盾突出    D. 少数民族人口所占比例少

 

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

A. 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B. 人口基数小增长快

C. 人口基数大增长慢    D. 人口基数小增长慢

 

电视剧《二十四道拐》描写了滇缅公路上的抗战故事。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滇缅公路”联接缅甸与我国的 ( 

A. 云南省    B. 贵州省    C. 广东省    D. 海南省

2.“二十四道拐”公路呈“之”字形是为了( 

A. 视觉上的美观     B. 延长公路里程    C. 军事上的安全    D. 适应崎岖的地形

 

关于我国各民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汉族人口占全国的92%,因此汉族领导少数民族

B. 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必须向汉族统一

C. 我国依据各民族的贡献大小确定地位高低

D. 我国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我国民族分布的主要特点是( 

A. 大部分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在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    B. 各民族独立居住

C. 大部分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地区    D. 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方寸邮票也能体现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的经济、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自然风貌等特色。下面是我国发行过的几张有关少数民族内容的邮票,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关于以上邮票,叙述正确的是( 

A. 图①的少数民族聚居地纬度较低,气候湿热    B. 图②的少数民族传统娱乐游戏是跳板

C. 图③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    D. 图④的少数民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2.邮票中的少数民族与其节日对应正确的是(  

A. 傣族——泼水节    B. 蒙古族——火把节    C. 维吾尔族——丰收节    D. 藏族族——元宵节

 

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人口达到13.7亿。据统计,大陆31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20年来人口增长状况如下表,该表说明我国(   

A. 人口大量迁移到了国外    B.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了负增长    C. 人口死亡率在升高    D. 计划生育政策效果显著

 

我国陆地面积居世界第  位。(   

A.      B.      C.     D.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曲唱出了各族人民的心声。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我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   

A. 集中分布 B. 少数聚居区没有汉族分布

C. 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D. 分散分布

2.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   

A. 东北、西北、西南 B. 西北、华北、西南 C. 东北、西北、东南 D. 东北、华北、西北

3.从上图看下列少数民族及其分布的组合中,正确的是(   

A. 壮族——① B. 傣族——② C. 回族——③ D. 高山族——④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分布在 ________  (填省级行政单位名称);少数民族人口较少的是 ________  (填两个).

 

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是________。

 

我国幅员辽阔,陆地总面积约________。

 

我国分布最广的民族是________。

 

读“中国及周边地区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A是________ (国家)。

(2)图中,甲是________ (山脉),乙是________ (山脉)。

(3)图中,北回归线共穿过了________ 个省区,其中位置最东的是________ 

(4)写出我国领土四至点的位置。________

 

读聚落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聚落的常见形式有________ 和________ 两种,图中A、B、C三处聚落属________ 聚落.   

(2)三处聚落的选址有一个共同点,都________ 而建.   

(3)三处聚落都有可能发展成为________ 聚落,而最优先发起来的是________ 地,理由是________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7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的比重也在不断上升。城市人口的大量增加,为城市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但由此也产生了许多社会问题。

材料二 人口迁移示意图。

(1)简述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原因。

(2)城市人口的大量增加,会产生哪些社会问题?

(3)谈谈你对城市人口过快增加有哪些建议?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国A处人烟稀少是因为________。乙国B处人烟稀少是因为________。   

(2)从纬度位置看,两国都被特殊纬线________穿过,两国的人口、城市都集中分布在________,其分布原因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

A、两国人口稠密区气候都适宜人居   B、人口稠密区是两国开发较早的区域

C、两国人口稠密区临海,多良港,交通便利   D、两国人口稠密区地形都是平原,适宜人居。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