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印度自然地理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北部是山地,中部是平原,南部是高原

B. 全国都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C. 恒河流入阿拉伯海

D. 印度东临阿拉伯海,西临孟加拉湾

 

地理主题班会上,几位同学正在描述到亚洲各地假想旅游的情景.其中不可能的(  )

A. 小明:在阿拉伯半岛上,我乘着雪橇逛街

B. 小悦:我在去乌拉巴托的火车上看见大草原

C. 小畅:我不会游泳却可以不带救生圈在死海中畅游

D. 小华:在沙特阿拉伯,旅店安排我们在屋顶上睡觉

 

下列地区的居民因气候湿热,人们过着聚居生活的是(  )

A. 恒河三角洲的孟加拉人    B. 东西伯利亚的亚库特人

C. 沙特阿拉伯的贝都因人    D. 加里曼丹岛的达雅克人

 

日本人20岁时,要举行“成人节”仪式,这时他们会穿上心爱的(  )

A. 唐装    B. 西装    C. 和服    D. 牛仔服

 

小明去年暑假随某考察团到日本考察、学习,顺便游览日本的名胜.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考察团在考察日本工业时,深深感受到其技术优势,但同时也发现其工业发展的弱点,就是(  )

A. 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B. 地域狭小,资源贫乏

C. 岛国海岸线曲折    D. 火山、地震的威胁大

2.小明去日本旅游回来,下面是他对日本之行的描述,哪一句是假的?(  )

A. 享受品种繁多的美味生鱼片    B. 游日本国的象征富士山、泡温泉

C. 到热带雨林探险    D. 观赏日本的国花樱花

 

下列各民族、种族与其文化艺术风格或民风民俗组合正确的是(    )

A. 印度尼西亚的达雅克人——居住帐篷

B. 东西伯利亚的亚库特人——聚居在长屋里

C. 孟加拉人——住平顶房

D. 沙特阿拉伯的贝都因人——居住帐篷、身着宽大袍子

 

下列地点不属于亚洲与其他洲分界线的是(  )

A. 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    B. 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C. 苏伊士运河、白令海峡    D. 巴拿马运河、直布罗陀海峡

 

亚欧大陆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

A. 热带雨林气候    B. 亚热带季风气候

C. 温带大陆性气候    D. 热带季风气候

 

人们叫它“海”,可是它不是“海”,而是湖泊并且这里位于欧洲和亚洲的内陆交界处,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这是(  )

A. 黑海    B. 死海    C. 里海    D. 红海

 

世界人口分布是不平衡的.目前除南极洲外,世界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和每年净增人口最多的大洲依次是(  )

A. 亚洲; 非洲    B. 拉丁美洲;亚洲

C. 亚洲;拉丁美洲    D. 非洲;亚洲

 

“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听到这首《亚洲雄风》的歌曲,我们的脑海中会涌现出一幅壮丽山河的画卷。据此回答 下面小题。

1.《亚洲雄风》这首歌中的“山”和“河”分别是指

A. 天山;黄河    B. 富士山;湄公河

C. 青藏高原;伏尔加河    D. 珠穆朗玛峰;长江、黄河

2.“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是说亚洲河流众多,奔流不息。亚洲众多的长河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其原因是亚洲的地势

A. 西部低、东部高    B. 中部低、四周高

C. 中部高、四周低    D. 西部高、东部低

 

读“澳大利亚图”,回答问题。

(1)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介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领土包括    大陆,        岛和周围的一些岛屿。

(2)著名的悉尼歌剧院位于图中的______。(填字母)澳大利亚的城市、人口多集中在______沿海地区。

(3)澳大利亚自然环境单一,生物演化十分缓慢,许多古老物种繁衍至今,称为这块古老大陆演化的见证者。请举出一个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          

(4)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丰富,是世界重要的矿产资源生产国和出口国,有“   ”的称号。

 

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堡礁是世界最大最长的珊瑚礁群,位于南半球,它纵贯于澳洲的东北沿海,北从托雷斯海峡,南到南回归线以南。20世纪30年代,大量的化肥、含杀虫剂的排放物流入河流,排入海洋,杀死了众多自然繁衍的珊瑚品种,只留下些矮小瘦弱的珊瑚,在过去的30年里,大堡礁失去了近50%的珊瑚,并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不断衰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考虑将大堡礁列入世界遗产保护"危险"名录,拯救这一澳大利亚的"国宝级"景观。

材料二:澳大利亚略图 

(1)大堡礁位于图中    区域,根据图文资料分析大堡礁的珊瑚不断衰亡的原因:              ,保护措施:                  

(2)30°纬线自东向西依次经过的地形区为:大分水岭-中部平原-       ,当我们放暑假时到珀斯度假,当地的气候特点是:         

三、综合题:

 

植被逐渐减少,沙石长期裸露于地表,形成荒漠景观的过程称为荒漠化.上世纪70年代,澳大利亚在加大对中部地区开发过程中引发了严重的荒漠化.近年该国通过一系列措施,荒漠化得到有效控制.下列分析最可能正确的是(  )

A. 现有沙漠分布区是人类过度开发而形成的

B. 荒漠化很快分布区是因为降水逐年减少而形成

C. 东部沿海难以出现荒漠化区是因为没有进行开发

D. 荒漠化得到有效控制很可能是因为减少对小于500mm年降水量分布地区的开发所致

 

(题文)下列关于澳大利亚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该国是南半球经济落后的国家

②丁地两侧的降水存在显著差异

③该国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④该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整个大陆的国家

⑤该国戊处的自流井不宜用来灌溉农田,也不能做牲畜用水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④⑤    D. ③④⑤

 

澳大利亚是一个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其首都是(  )

A. 伦敦    B. 堪培拉    C. 巴黎    D. 悉尼

 

澳大利亚出口占世界首位的农产品是(  )

A. 牛肉    B. 羊毛    C. 小麦    D. 大豆

 

读图,“澳大利亚牧羊带的分布图”,完成下题。

羊、牛与经济作物混合经营带最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的(  )

A. 西南部    B. 东南部    C. 西北部    D. 东北部

 

(题文)澳大利亚的矿产开采地多分布在沿海地区,内陆相对较少,下列有关这种差异的说法最不可信的是(  )

A. 沿海矿产埋藏浅,易开发

B. 沿海附近采矿,便于出口

C. 内陆环境恶劣,开采难度大

D. 内陆人口分布少,缺乏开采劳动力

 

澳大利亚西部的地形为(  )

A. 高原    B. 平原    C. 盆地    D. 山地

 

如图是哪个大陆的地形剖面示意图(  )

 

A. 澳大利亚大陆    B. 非洲大陆    C. 美洲大陆    D. 亚欧大陆

 

读图,澳大利亚国徽上的两种动物是鴯鹋和有“跳远名将”之称的(  )

A. 考拉

B. 袋鼠

C. 琴鸟

D. 鸭嘴兽

 

读图回答:

1.澳大利亚畜牧业发达,早在19世纪中叶就被誉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根据甲、乙两幅图分析,澳大利亚牧牛带和牧羊带的气候类型主要是(  )

A. 热带雨林气候    B. 热带草原气候

C. 亚热带湿润气候    D. 地中海气候

2.澳大利亚的经济支柱是(  )

A. 农牧业    B. 采矿业    C. 服务业    D. 制造业

 

澳大利亚的大堡礁,是一串长约2300千米的珊瑚礁.目前,受到全球升温和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水温异常升高,导致了珊瑚礁的白化,致使大堡礁海洋生物生存环境严重破坏.读图,完成下题.

大堡礁位于(  )

A. 澳大利亚东南部    B. 澳大利亚西南部

C. 太平洋沿岸    D. 印度洋沿岸

 

(题文)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读下图,

下列关于澳大利亚牧羊带的叙述,错误的是

A. ①地区地下水丰富,人T草场广布,生产稳定

B. ②地区灌溉系统完善,多为人T草场

C. ③地区降水丰富,农牧场规模小,牧草产量高

D. 三个牧羊带的分布都与地形、气候因素密切相关

 

读“六大板块与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图,结合相关知识回答:

澳大利亚大陆位于(  )

A. 美洲板块    B. 亚欧板块    C. 印度洋板块

 

读图,有关澳大利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气候类型呈半环状分布

B. 自然环境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C. 草场资源十分丰富

D. 粮食产地主要位于绵羊与小麦混合经营带

 

读文字材料和图,回答问题.

材料  为支持长江中下游地区抗旱,三峡水利枢纽连续多日加大下泄量,至2011年5月18日,长江中下游水位全线回升.

1)新疆的地形特点是______

2)新疆南部的城市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的______上,长江沿江地带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与河流关系密切.两个地区城市的分布都受到______(水/森林)资源的影响.

3)文字材料说明,兴修______,可以有效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减轻水旱灾害.

4)长江中游地区形成了以______市为中心的钢铁、轻纺工业基地.

5)根据方框内长江三角洲地区与新疆的协作关系,写出两条对新疆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在南昌、武汉、长沙三城市之间的乡村,常见的果树是(  )

A. 荔枝    B. 柑橘    C. 苹果    D. 椰子

 

(题文)读图,完成下题

图中湖泊星罗棋布,人口密集,有“鱼米之乡”之称的区域是(  )

A.     B.     C.     D.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