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纬网图回答。

(1)判别图中“+”号是___    (南、北)极。

(2)请写出下列两个的坐标:A:      B:  

(3)A点位于B点的    方向,B点位于D的    方向。

(4)从东西半球来看,C点位于    半球,而D点位于    半球。

(5)从纬度位置来看,A点位于    (高、中、低)纬度地区,B点位于 (高、中、低)纬度地区。

(6)图中各点一年中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点。

 

下面哪一种看法更有利于国家发展(  )

A. 应该只与发达国家合作,与发展中国家合作不利于本国发展

B. 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不必参与国际合作

C.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不利于本国发展,甚至会减慢本国发展速度

D. 通过国际合作,既可以促进本国发展,又能为世界发展作出贡献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发达国家人口比发展中国家多,经济发展快

B. 发展中国家资源丰富,不必担心资源问题

C. 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不存在环境问题

D. 人与环境的关系始终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的

 

近一个世纪以来,全球气温一直呈上升趋势,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球离太阳越来越近    B. 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C. 地球自转速度越来越快    D. 战争的影响

 

对世界降水空间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由两极向赤道减少    B. 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C. 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多于西岸    D. 大陆内部降水多于沿海

 

关于气温变化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北半球7月份,陆地气温低于同纬度海洋气温

B. 山麓地带气温低于山顶气温

C. 近地面大气高度每上升1 200米,气温下降7.2 ℃

D. 同一地区,下层空气较上层空气冷

 

我国横断山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主要成因是(  )

A. 迎风坡降水多    B. 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C. 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D. 植被对气候的影响

 

欧洲西部“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年湿润,降水季节分配均匀”,下图中与之描述相符的是(  )

A.     B.     C.     D.

 

可可周末想到县城附近旅游点游玩,担心天气不好去不了,晚上看电视里的天气预报后,很高兴。请问他看到反映当地天气的符号是(  )

A.     B.     C.     D.

 

关于汉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汉语仅限汉族人使用,少数民族都说自己的语言

B. 汉语仅在我国使用,海外华侨说英语

C. 汉语被联合国确定为工作语言之一

D.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穆斯林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多选在(  )

A. 教堂    B. 清真寺    C. 佛寺    D. 都不对

 

“人口爆炸”指的是(  )

A. 人口密度大小问题    B. 人口分布不均的问题

C. 人口数量、人口增长问题    D. 人口迁移、人口流动问题

 

比较下列四个国家,人口密度最小的是(  )

A. 俄罗斯(1 707万平方千米,1.45亿人口)

B. 美国(937万平方千米,2.76亿人口)

C. 中国(960万平方千米,12.95亿人口)

D. 澳大利亚(768万平方千米,0.19亿人口)

 

某地区平均每20 000人中,当年出生并成活80人,死亡46人,这个地区一年中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分别为(  )

A. 4‰、2.3‰、1.7‰    B. 4‰、4.6‰、0.4‰

C. 8‰、1.6‰、3.4‰    D. 10‰、2.3‰、7.7‰

 

传统聚落的重要性在于(  )

A. 特色鲜明,不易仿造    B. 民居可供人们欣赏,有旅游价值

C. 它们从不同的侧面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    D. 民居是当地居民的特色建筑,具有民族象征意义

 

北极因纽特人居住冰屋,其主要因素是(

A. 纬度高,气候寒冷    B. 地形复杂    C. 资源缺乏    D. 长期的生活习性

 

聚落的形成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影响其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地形    B. 气候    C. 资源    D. 交通

 

乡村聚落主要从事(  )

A. 纺织工业    B. 饮食服务业    C. 耕作业    D. 邮电业

 

关于地表海陆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B. 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南半球的陆地面积

C. 西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东半球的陆地面积

D. 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

 

下列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  )

A. 亚洲    B. 非洲    C. 南美洲    D. 南极洲

 

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的地方是:

A. 23.5 0 S    B. 赤道    C. 66.5 0 N 66.5 0 S    D. 23.5 0 N

 

下列有关以南极点为中心的地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东经度和西经度的度数均按顺时针方向逐渐增大

B. 东半球的经度按顺时针方向逐渐增大

C. 西半球的经度是按逆时针方向逐渐增大

D. 地球自转方向呈顺时针方向

 

经度60°、纬度10°的点,在地球上共有:

A. 1    B. 2    C. 3    D. 4

 

首次证明地球是球体的历史事件是 (   )

A. 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    B.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C. 哥白尼的日心说    D. 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

 

下列各点中,符合“西半球、北半球、低纬度”三个条件的是  

A. 20°W,60°N    B. 0°,26°N    C. 180°,17°N    D. 21°W,15°S

 

下列现象是由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①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②地球上的昼夜更替现象

③同纬度地区,东方的时刻早于西方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左图为地球公转到B位置时放大图,根据纬线的分布及方框里的经度写出甲地的经纬度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甲地处于东西半球的_______半球。

(2)从图中可看出,甲乙两地都位于五带中的_____________带。

(3)甲地位于乙地的___________方向。

(4)地球公转到B位置时,刚好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说明此时的日期是_______前后,节气称之为_____________日。

(5)地球公转到D位置时,南半球澳大利亚的季节是______________。

 

读下列两个材料,完成下列各小题:

材料一:某地2013年各月气温和降水统计数据,及其据此绘制出的气候类型图: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中表格提供的数据分析,此地应位于 半球(南或北),根据降水数据分析可判断该地属于   多雨型(夏季或冬季)。

(2)此地的气候类型是    ,气候特是: ;最有可能分布在材料二①~⑧中的    地。

(3)读材料二可知,⑥气候主要分布在 附近(填纬线名称),说明    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而图中⑤⑦⑧三地纬度大致相同,气候类型不同,这说明影响气候的分布除受纬度因素影响外,还会受到 因素影响。

(4)某一气候环境中的植物都有耐旱的特点。例如植物都长得比较低矮,有的植物叶子很厚,多水多汁;有的叶子很小,上面长满密密的茸毛;有的叶子上面还有蜡质保护。这种气候类型与材料二中的    处相符(填图中代号),该气候的分布规律是    

 

观察世界三大宗教的代表建筑物,回答下列问题。

(1)有三位老汉分别是英国的汤姆、沙特阿拉伯的穆罕默德和中国的李明,在一次旅游时乘上了同一架飞机。他们分别使用不同的语言,信仰不同的宗教,到下图所示的宗教场所进行宗教活动。汤姆使用的语言是_______,信仰______教,每个星期天要到________(填字母)去做礼拜。穆罕默德所在的国家位于西亚地区,这里的人种主要是________人种,使用的语言是________,信仰________教,他的宗教活动在_____(填字母)进行。老李使用的语言是_________,信仰佛教,他的宗教活动是在_____(填字母)进行。

(2)三位老汉要在一起交流各自的生活情况,他们最有可能使用的语言是_______。

(3)区别人种的主要根据是( )

A.经济生活水平和文化程度 B.居住地区和生活水平

C.风俗习惯、语言文化、宗教信仰 D.肤色、眼色、毛发、脸型等体质特征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中国地图

材料二  2008年,一场金融风暴席卷世界,中国政府决定加大国内投资应对国际金融风暴。其中重要举措之一就是开工建设“沪昆”高速铁路。

(1)李明同学听说纬度越高的地方昼夜长短变化越大,如果他想去我国黑夜最长的地方,最好去ABCD四省中的    省区(填字母)。

(2)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    省区(填字母)。

(3)“沪昆高速铁路”中的“沪”指的是图中的    (填数字);“昆”指的是图中的    (填数字)。

(4)M为一条东西走向的山脉,也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家住山南汉中市(图中③)的刘丽同学春节期间到山北西安市(图中④)看望姑妈,她发现西安与她的家乡有很大差异,你知道有哪些差别吗?(列举三项即可)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