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有性生殖时,亲子代之间传递遗传物质的桥梁是( )

A. 性状    B. 体细胞    C. 染色体    D. 生殖细胞

 

DNA分子上控制生物性状的功能单位是(  )

A. 核酸    B. 基因    C. 蛋白质    D. 染色体

 

在分裂的细胞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 )

A. 染色体    B. 蛋白质    C. DNA    D. 细胞核

 

请阅读下面科普文章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结构简单,较易发生变异,导致后代的“外貌”发生改变。流感病毒的“易容术”常常使今年研制的疫苗到明年就没有效果了。科研人员希望研发一种通用疫苗,应对多种变异的流感病毒。

研究发现,流感病毒表面有两种重要蛋白(如右图所示),分别是血凝素(HA蛋白)和神经氨酸酶(NA蛋白),其中HA蛋白是被人体的免疫系统识别,引发强烈免疫反应的关键蛋白。HA蛋白由“冠盖”和“茎秆”组成,外形像蘑菇。冠盖部分能引发强烈的免疫反应,且频繁发生变异;茎秆部分相对保守并被冠盖遮掩,仅能引起微弱的免疫反应。科研人员想到研发一种不带有冠盖、仅保留茎秆的疫苗,这样既可以使疫苗有效,也能使疫苗对多种流感病毒有效。

这一思路虽然前途光明,但茎秆隐藏于冠盖下,往往不容易被免疫系统识别,并且冠盖与茎秆之间的关系近似于唇亡齿寒,如果去掉冠盖的话,剩下的茎秆会变得非常不稳定,甚至散架,从而无法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也就奢谈制备通用疫苗的愿望了。

经过反复研究,研究人员最终巧妙地将H1N1流感病毒HA蛋白的茎秆和铁蛋白结合在一起,制造出一种新的纳米颗粒(即通用疫苗)。这种纳米颗粒,很好地解决了茎秆被冠盖遮蔽的问题。

接下来的动物实验发现,接种了纳米颗粒的一组小鼠,对H1N1流感病毒有免疫力,且体内抗流感病毒抗体水平是传统疫苗的34倍。科研人员将该纳米颗粒接种到另一组小鼠体内后,再给它们注射致死剂量的H5N1禽流感病毒,结果所有小鼠都存活了下来。这表明用H1N1病毒制备的纳米颗粒能让小鼠有效抵御H5N1病毒侵染。

通用疫苗的研发虽然取得了令人兴奋的进展,但从动物实验到人类临床应用还要进行人体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测试等工作,这还需要数年时间才能使通用疫苗造福人类。

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据文中介绍,流感病毒进入人体后,易引发强烈免疫反应的是病毒结构中的___________

(2)流感病毒“外貌”多变,产生这种变异的根本原因是病毒的________容易发生改变。

(3)接种疫苗的小鼠,体内能产生相应的抗体,这属于________免疫。

(4)用小鼠进行的动物实验,不仅证明了新研制疫苗的有效性,还初步检验了该疫苗的通用性,得出这两个结论的证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在感染流感病毒后,可能会出现打喷嚏、流鼻涕、咳嗽等症状,应主动戴口罩,以减少____________(选填“传染源”或“病原体”)的散播。

 

花生,又叫落花生,具有“地上开花、地下结荚”的特性(如图1)。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地上开花、地下结荚”是指花生的________(器官)在土壤中发育成熟。

(2)花生入地结荚过程如图2所示。花生在地上开花、________、受精后,子房柄内的_________组织进行细胞分裂,子房柄向地生长,将位于其顶端的子房推入土中。

(3)为了研究花生入地才能结荚的原因,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待子房柄长度为3~5cm、尚未入土时,将子房插入玻璃管中,观察不同处理条件下花生结荚情况(结荚级数代表子房发育程度)。实验共分6组,各组处理及实验结果如图3。

①该实验探究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三种因素对子房发育的影响。

②综合上述结果分析,_______条件是促使花生结荚的最重要因素。

(4)花生的花着生的位置有高有低,位置的高低会影响结荚级数。请结合上述实验结果推测,位置_______的花,结荚级数更高。

 

小蠹(dù)虫是鞘翅目象甲科的昆虫,约有3000多种。它们啃食树木,严重时造成大片森林死亡。其发育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蠹虫的发育过程中有一个不食不动的________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2)小蠹虫在树皮内大量蛀孔,阻断筛管,影响了_________向下运输,导致根部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影响。

(3)云南切梢小蠹虫从受精卵孵化出来后,能够独自找到自己专属的寄主。从行为获得途径上来看,这属于________行为。

(4)当云南切梢小蠹虫数量较少,被寄生的云南松受害较轻时,云南切梢小蠹虫会释放出信号a,让更多的同种小蠹虫前来取食。但是,当其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树木受害则比较严重,此时,该类小蠹虫会释放出信号b,阻止同伴前来。

①这一特性既有利于小蠹虫的生长和繁殖,又避免了同种小蠹虫之间的________

②这一发现为人们防治小蠹虫提供了两种思路。

思路一,人们可以选择________的木段作为诱饵,引诱小蠹虫。

A.未受危害的健康树木  B.受到轻度危害的树木  C.已经受到重度危害的树木

思路二,可以利用人工模拟的信号______,引诱小蠹虫。

 

人体生命活动需要氧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呼吸道是获得氧气的重要通道。当阻塞物经咽、喉后,堵住图中[③]_______时,会引起呼吸困难。此时,救护者可按照图中所示方法施救,使被救者膈顶部上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压__________外界气压,形成较大的气流把异物冲出。随后,气体才能顺利进入肺。

(2)循环系统有运输氧气的功能。当血液流经肺时,氧气扩散到肺泡外的________血管中,与红细胞中的________结合,使血液转变为颜色鲜红的________血输送回体内。

(3)组织细胞获得氧气需要各器官、系统分工合作。氧气最终在组织细胞内参与有机物的分解,为生命活动提供________

 

小球藻是光合效率较高的一类单细胞生物,利用小球藻可以制备生物柴油。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光合作用发生在小球藻的_______(细胞结构)中,该过程将吸收的________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是生物柴油的能量来源。

(2)为研究小球藻的光合作用,两个小组同学分别进行实验。请选择其中的一个实验,完成研究。两个均作答,按实验一作答计分。

实验一

实验二

小组同学测定不同CO2浓度条件下小球藻培养液的有机物量,结果如下图所示。

①空气中CO2浓度通常为0.03%,则本实验中丙组的作用是作为________组。

②在2~8天,甲、乙两组小球藻培养液中有机物量相近,均高于丙组,表明在这段时间内丙组的________较低,不利于丙组小球藻的生长和繁殖。

③与乙组相比,甲组培养液在8~14天________更高,说明甲组的CO2浓度更适合小球藻生长和繁殖。

小组同学测定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小球藻培养液的有机物量,结果如下图所示。

①本实验中甲、乙、丙三组除了_______不同外,其他条件应尽量控制相同且适宜。

②甲组培养液的有机物量明显低于乙组和丙组,这是由于甲组________较低,不利于甲组小球藻的生长和繁殖。

③与丙组相比,乙组培养液中________更高,说明适宜的光照强度更有利于小球藻生长和繁殖。

 

(3)小球藻细胞最外面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的________(结构)。从培养液中采收小球藻后,需设法破除这一结构,方可提取细胞中的有机物。将有机物进一步转化为生物柴油。

 

小涵在妈妈的帮助下制作馒头,他将和好的面团放置一段时间后,准备拿出来时不小心把面团扯开了(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加入乳酸菌能使馒头更松软多孔

B. 面团放在冰箱中能缩短发面时间

C. 面团空隙中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

D. 发酵前后面团中有机物含量不变

 

小华到北京动物园参观学习,并将看到的动物分成两类,结果如下表。他分类的依据是

(  )

类群一

蜘蛛

螃蟹

竹节虫

中华大刀螳

类群二

花背蟾蜍

羚牛

朱鹮

青海沙蜥

 

 

A. 是否胎生     B. 体温是否恒定    C. 有无脊椎    D. 是否能飞行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是清代诗人袁枚的《苔》中对苔藓植物的描写。下列有关苔藓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多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    B. 能开花结果,用种子繁殖

C. 有输导组织运输水分    D. 有根、茎、叶等器官分化

 

育种工作者以一定剂量的射线处理正在萌动的1年生山楂枝条,然后将这些枝条分别嫁接,经多代选育,得到了几个能稳定遗传的新品种,例如大果型、短枝丰产型及短果柄观赏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射线可导致遗传物质发生变化    B. 山楂的枝条产生了可遗传变异

C. 山楂枝条的嫁接属于无性生殖    D. 大果型和短果柄是一对相对性状

 

男子的性染色体中,X染色体来自

A.父方         B.母方          C.父方或母方        D.父方和母方

 

本科植物中的簇毛麦生长繁茂,抗病性好,对小麦条锈、叶锈、秆锈病均有抗性。其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叶肉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14条    B. 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7条

C. 各种抗病性状是由染色体决定的    D. 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2018年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孙强研究员的团队,成功获得了世界上首例体细胞克隆猴,取名“中中”和“华华”(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卵母细胞取自雌猴的卵巢

B. 克隆胚胎在受体动物子宫中发育

C. 克隆猴细胞中含有卵母细胞的全套遗传物质

D. “中中”和“华华”的获得利用了克隆技术

 

下列关于多细胞动物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身体都分节,能提高运动的灵活性

B. 运动都依靠一定的结构产生动力

C. 运动时都依靠坚硬的骨骼支撑身体

D. 运动都依靠关节与肌肉的协调配合

 

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

A. 神经元    B. 反射弧    C. 神经纤维    D. 神经中枢

 

对于不能正常进食的病人,可采用静脉输入全营养液的方法为细胞提供营养。全营养液的组成成分不能含有  (    )

A. 纤维素    B. 葡萄糖    C. 无机盐    D. 维生素

 

向甲、乙两瓶中装入等量小麦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使其萌发。待麦苗生长至5~6厘米高时,塞紧瓶塞。然后将甲、乙分别进行黑暗和光照处理,24小时后用澄清石灰水检测瓶中气体(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瓶口敞开可为种子萌发提供充足的空气

B. 甲瓶导出的气体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 乙瓶麦苗进行了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D. 麦苗只能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呼吸作用

 

将与生物学有关的内容依次填入下图各框中,其中包含关系错误的选项是  (    )

编号

选项

1

2

3

4

5

A

生态系统

生物部分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B

肾脏

肾单位

肾小囊

肾小球

肾小管

C

桃花

雌蕊

柱头

花柱

花药

D

中枢神经系统

大脑

小脑

脑干

 

 

A. A    B. B    C. C    D. D

 

为维持图所示池塘生态系统的稳定,最适宜增加的是   (    )

A. 水和无机盐    B. 水生植物

C. 细菌和真菌    D. 食肉动物

 

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中央首先滴加的液体应该是        (    )

A. 清水    B. 酒精    C. 碘液    D. 生理盐水

 

从生物体结构层次的角度看,下图中与其它三者不同的是  (   )

A.     B.     C.     D.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生命只有一次,这次珍贵的生命之旅开始于

A. 精子的成熟

B. 卵细胞成熟

C. 受精卵形成

D. 婴儿出生

 

人体内,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场所、胚胎发育的场所分别是( )

A. 卵巢、子宫    B. 脐带、胎盘

C. 输卵管、子宫    D. 子宫、阴道

 

导致森林古猿向人类方向进化的决定因素是(  )

A. 自然界神的力量

B. 森林古猿本身的意识决定

C. 生存环境的地形和气候的巨大变化引起的

D. 森林古猿繁殖时变异引起的

 

福寿螺是一种可食用的软体动物,人食用未煮熟的福寿螺可能感染寄生虫。科学家研究福寿螺对水质的影响。取10只健康的福寿螺放入清洁自来水中饲养,分别对养殖福寿螺第1天、3 天、5天 和7天后的水体进行浊度、细菌总数等检测。用等量的清洁自来水作为对照。做3组重复实验取平均值。实验结果如下图和表。

不同养殖天数下福寿螺对水体浊度的影响

养殖天数

(天)

浊度(FTU)

实验组

对照组

1

10.81

0.58

3

15.54

0.31

5

23.12

1.04

7

34.44

0.46

 

(1)福寿螺的食用部分主要是它的运动器官[    ]______。从食品安全的角度考虑,食用福寿螺应该______

(2)上述实验中,研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这个对照实验中,实验组是______

(3)实验结果是:随着养殖天数增加,水体浊度______,细菌总数______

(4)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均属于软体动物的是(        )

①海月水母 ②乌贼 ③涡虫 ④蚯蚓 ⑤缢蛏 ⑥虾 ⑦海蜇 ⑧蜗牛

A. ①④⑦    B. ②⑤⑧    C. ③⑥⑦    D. ②④⑥

 

下列动物中,属于软体动物的是(  )

A.     B.     C.     D.

 

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下列有关软体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很多种类的软体动物都可以食用

B. 软体动物有水生的也有陆生的

C. 软体动物的身体比较柔软,所以体外一般都有贝壳保护

D. 软体动物都生活在水中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