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与环境关系协调发展示意图”中,数码①~④表示的含义依次是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①人类社会不断发展②人口增长速度适中③人口素质不断提高④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B.①人口增长速度适中②人口素质不断提高③人类社会不断发展④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C.①人口增长速度适中 ②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③人口素质不断提高④人类社会不断发展

D.①人口素质不断提高②人类社会不断发展③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④人口增长速度适中

 

读“甲、乙两地人口的抽样调查表”(每10000人中各年龄段人数及死亡率统计)。完成2~4题。

年龄

0~14

岁15~59岁

60岁以上

总计

人口数

2000

6500

1500

10000

死亡率(%)

0.6

0.6

2.5

 

人口数

3500

6000

500

10000

死亡率(%)

0.8

0.7

2.2

0.81

1.甲组人口死亡率总计是

A.0.775%            B.0.675%            C.0.885%            D.0.95%

2.下列说法与表格内容相符的是

A.甲组人口表示发展中国家,乙组人口表示发达国家

B.各年龄段死亡率甲小于乙,因此死亡总人数也是甲小于乙

C.发展中国家的死亡率高于发达国家

D.甲组人口死亡率偏高一些,主要原因是甲组老年人口比例高

3.近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主要原因是

A.经济迅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提高      B.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和生活水平提高

C.平均寿命延长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D.环境质量改善和人口素质提高

 

关于目前世界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发达国家或地区人口再生产类型已处于“现代人口增长模式” 

②我国由于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人口增长模式已接近“现代型” 

③非洲国家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过渡型”的典型代表 

④大洋洲的人口增长模式是“过渡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右图是某海区海水表层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图中纵横直线表示经纬线,曲线表示海水等温线,(单位:℃)箭头表示洋流流向。读图回答:(10分)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判断图中洋流的性质是暖流还是寒流?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间隔为50,中间一条纬线的度数

为200,判断A点的纬度位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如该图所示洋流在太平洋某海区,说出这支世界著名洋流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简述它对周围地理环境及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下图为太平洋1700w附近三个观测站水温随深度变化的曲线图,读后回答:(8分)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三个观测站由低纬向高纬排列顺序是   (     )。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②①③  D.②③①

 (2)海水温度变化规律是:

①海洋表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垂直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影响海水水温变化的主要因素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北半球某地锋面气旋图,回答问题。(10分)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图中P1、P2、P3三条等值线的数值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该天气系统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出现在  ________________(近地面、高空) 。

(3)甲锋面属________ 锋,乙锋面属__________锋。

(4)A、B两点的风向:A点为____________风,B点为___________风。

(5)A、B、C、D四地气温最高的是__________,能产生降水的是___________。

 

下图为地球某日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其他地区为白昼,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该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出现极夜现象的纬度范围大致是                                  

(2)此时,900E的区时是                 时,北京时间是          时。

(3)此时,赤道与晨昏线相交点的经度分别为   (       )

A.450E、1350W      B.1350E、450W        C.600E、1200W      D.00、1800

(4)此时,与上海处于相同日期的经度范围    (       )

A.900w向东至1800       B.00向东至180C.900w向东至900E    D.00向东至900E

(5)此日,会出现的地理现象是(多项选择)     (       )

A.黄赤交角略微变小

B.东京白昼时间比悉尼长

C.上海的日出时间比北京晚

D.上海的正午太阳高度一年中最小

E.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反时针方向流动

F.地球自转线速度从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

 

右图为“我国某山地垂直自然带示意图”,读图回答29~30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根据该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判断,该山地的地理纬度可能是 

A.50N    B.300N    C.350N   D.450N

2.该山地同一自然带的分布南坡明显高于北坡,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海拔高度      B.水分状况   

C.热量差异      D.土壤差异

 

在人类的耕作和培育下,形成的高产稳产的耕作土壤有

①黑垆土②黑钙土③水稻土④紫色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下面有关植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没有影响     

B.气候是决定植物分布的最重要因素

C.热带雨林地区植物具有发达的根系、叶片小、硬叶林面覆盖蜡层

D.碱蓬适宜在红壤与紫色土地区生长

 

右图为我国塔里木盆地边缘某河流附近1月份和7月份潜水面等高线,等高距为1.5米。回答25~26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该河流的流向为   

A.东北流向西南     B.西北流向东南

C.北流向南         D.东南流向西北

2.甲处1月份与7月份的水位相差   

A.1.5米    B.3米    C.2米    D.2.5米

 

下图为“某河流的年径流量变化曲线示意图”,读图回答23~24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该河流位于  

A.亚热带季风区    B.亚热带大陆西岸   C.温带季风区    D.高寒地带

2.能正确反映该河流水文特征的是  

A.由雨水和地下水补给    B.有一个汛期    C.冬季断流    D.年径流总量大

 

从南极上空看到的南极洲的海流与风的情况,正确的是

A.海流顺时针方向流动,风顺时针方向吹

B.海流逆时针方向流动,风顺时针方向吹

C.海流顺时针方向流动,风逆时针方向吹

D.海流方向、风的方向都是逆时针的

 

有关板块构造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A.板块漂浮在硅镁层之上

B.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沟是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张裂形成的

C.红海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

D.板块的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都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

 

读图,回答下列三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受暖流影响明显的地方是   

A.T          B.Q        C.R       D.S   

2.气候特点为“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的地方是  

A.T         B.Q       C.R      D.S   

3.在下图所示的几种气温年内变化和年降水量情况中,与P地相符的是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①    B.②    C.③    D.④

 

读下面“四种地貌景观图”,回答15~17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上图中四种地貌景观形成过程中,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上述四种地貌景观的成因,与岩石的性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①~④地貌景观典型分布的地区依次是  

A.青藏高原、东欧平原、云贵高原、新西兰北岛

B.云贵高原、渭河平原、准噶尔盆地、夏威夷群岛

C.云贵高原、东非大裂谷、黄土高原、亚平宁半岛

D.云贵高原、河西走廊、山东半岛、台湾岛

 

读下图,回答10~14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若此图为热力环流示意图,则  

A.甲处受热,乙处冷却         B.甲处是高压,乙处是低压

C.丙处气压高于甲处           D.丙处是低压,丁处是高压

2.若此图代表海陆间大循环,则  

A.甲处是陆地,乙处是海洋               B.乙处的降水量小于蒸发量

C人类活动主要影响局部地区的③环节      D.④代表地表蒸发和植物蒸腾

3.若此图为大西洋某海域大洋环流,则  

A.该地为北大西洋温带、副热带海域     B.①既是风海流又是寒流

C.②处洋流为补偿流                   D.④代表日本暖流

4.若此图为“地质循环示意图”,甲为岩浆,乙为变质岩,则  

A.丁代表岩浆岩             B.丙代表沉积岩

C.②代表变质作用           D.④代表重熔再生作用

5.若此图为北印度洋的大洋环流图,则 

A.印度孟买吹东北风                      B.哈尔滨昼长长于海口

C.长江口海水盐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        D.亚欧大陆等温线向南突出

 

有关全球大气环境保护及相关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们使用冰箱、空调时释放出的氟氯烃化合物上升至平流层通过光化学反应大量消耗臭氧

B.“南极臭氧洞”指的是在南极地区出现了较大面积的臭氧量为0的区域

C.酸雨一般是指pH值小于5.6的降水

D.我国东南部的大部分地区已成为酸雨区

 

读下图,完成6~8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甲地仅位于

A.北半球     B.南半球     C.东半球      D.西半球

2.关于甲地气候类型的成因与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成因是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

C.分布在南、北纬200~300大陆西岸     D.分布在南、北纬300~400大陆西岸

3.此时甲地地下水和河水的互补关系最有可能是下图中的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读某地等温线分布及地质剖面图,回答4~5题。

1.该处的地形及地质构造是   

A.背斜成山  B.向斜成谷  C.背斜成谷  D.向斜成山

2.该地质构造   

A.便于储水   B.便于储油   C.上部岩层较老    D.两侧岩层较新

 

读图判断1~3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该日最有可能是

A.3月21日      B.6月22日   C.9月23日      D.12月22日

2.此时北京时间是

A.2时    B.4时   C.8时    D.16时

3.此季节

A.东北平原正忙于播种小麦

B.在北印度洋上自西向东航行的船只顺风顺水

C.开普敦地区处于多雨期

D.有利科考队赴南极洲考察

 

(8分)读世界荒漠化地区分布示意图(图7),完成下列问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 A地荒漠化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2)B地荒漠属于          (纬度、经度)地带性现象。

(3)C地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大的人为原因                           

(4) A、B、C 三地荒漠化共同的自然原因是                             

 

(9分)读下面的某国轮廓图(图6),完成下列问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从图中国家的纬度位置看,大部分属于        带和          带(温度带),

发展农业生产的                            条件较为优越。

(2)填出图中字母处的农业带名称:

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3)分析A农业区(带)形成的自然原因。

 

(11分)读图5 (缺图)“十五计划四大工程图”,回下列问题。

(1)山西省能源基地的建设有利于(    )

A.北煤南运    B.西气东输  C.西电东送    D.西部开发

(2)有利于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工程是                           

(3)西电东送工程北、中、南三线分别经过                              三大流域,有利于缓解                                    三大工业基地的用电紧张状况。

 

(10分)分析下列图表资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三个经济地带的发展水平比较(2005年)

地带

国内生产总值(%)

人口总值(%)

人均GDP(元)

东部地带

59

41.1

10089

中部地带

28

35.7

5407

西部地带

13

23.2

4217

材料二: 三个经济地带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的变化(%)

年份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比重增减

东部地带

52.3

52.9

53.8

58.3

58.8

 

中部地带

31.2

31.1

29.8

27.6

27.4

 

西部地带

16.5

16.0

16.4

14.1

13.8

 

(1)材料一中的指标可以反映三个地带________的差异,这种差异表现为_______     _。

(2)在表中填出材料二中的1985年和2005年的“比重增减”数值。

1985~2005年期间,东部和中西部GDP所占全国比重的变化是

                                           _____                           _

(3)下列反映我国地带性经济差异的指标,按重要性由大到小排列合理的是(    )

 A.经济发展速度、人均GDP、GDP      B.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GDP

 C.人均GDP、经济发展水平、GDP      D.GDP、人均GDP、经济发展速度

 

(12分)图3表示的是“地球公转”示意图,A、B、C、D分别表示二分二至4个节气,图4表示的是“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读图3,完成下列问题(用图中数字表示):

(1)地球从春分日(北半球)运行至夏至日(北半球)的这一时段,在图中用      表示。

(2)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的时段是             

(3)北半球昼短夜长的时段是             

(4)北极圈内极昼范围逐渐增大的时段       

(5)北半球白昼逐日缩短的时段是            

读图3和图4,完成下列问题(用图中字母表示):

(6)请把图3中的A、B、C、D和图4中a、b、c、d的对应关系表示出来。

A---              B---              C---             D---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黄土区,由于自然和人为双重影响,水土流失极为严重。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目前,影响黄土高原地区地貌的最主要的外力作用是

A.风力侵蚀作用      B.风力沉积作用     C.流水沉积作用     D.流水侵蚀作用

2.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十分尖锐的根本原因是

A.经济发展速度过快导致资源开采过多

B.工业污染日益严重

C.工业结构不合理导致环境破坏

D.人口增长过快过多导致生态、经济恶性循环

 

当阳光直射南半球、并向北移动的过程中,回答下列各题。

1.我国处于上述过程中的文化现象是

A.中秋节,共庆团圆吃月饼

B.端午节,竞赛龙舟包粽子     

C.庆春节,守岁迎春放鞭炮

D.清明节,踏青扫墓念先人                                            

2.上述过程中

A.地中海周围雨季开始  B.地球公转速度最慢   C.南极圈内极昼变长  D.北极圈内极夜缩短                 

3. 关于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叙述

A.昼半球可能在两天,夜半球一般在一天      B.昼半球以西为晨线,夜半球以西为昏线

C.昼半球可能与东、西半球或南、北半球一致  D.昼半球与夜半球的范围大小是交替变化的  

4.当地球运行在公转轨道的近日点时

A.自转和公转的速度都最慢        B.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

C.南半球白昼逐渐变长            D.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2009年1月14日,青岛警方仅用5个小时便找到了被盗汽车,市民王先生感激不尽。警方破案利用了        

A.GIS技术   B.GPS技术   C.RS技术  D数字地球

 

2009年8月上海某出租车公司给所属出租车安装了GPS电话调度终端,在郊区也可以接受电话调派了。使郊区居民也能像市区乘客一样享受“电话叫车”。该出租车公司在中心调度系统中快速查询本公司出租车的位置信息,所采用的技术是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RS    B.GIS    C.RS和GPS     D.GIS和GPS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