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农作物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是 A.春小麦、高粱、玉米 B.大豆、甜菜、棉花 C.冬小麦、油菜、柑橘 D.春小麦、棉花、梨
地理环境对松嫩平原农业生产的影响,正确的是 A 水热条件好,种植棉花、甜菜 B一年两熟到三熟 C 西部草原分布广,发展了畜牧业 D 湖面较宽,水产业较发达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在地理位置方面的共同点是 A 都临海洋 B 都处在大河的入海口 C 同属地势平坦的大平原 D 同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近年来,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让位于东北平原的原因是 A 人口城市密集,人均耕地少 B 农业走向专业化、机械化 C 粮食商品率高 D 全球变暖
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A.热量充足 B.太阳辐射强 C.水资源丰富 D.土壤肥沃
青藏高寒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A、河谷地区土壤肥沃 B、河谷地区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 C、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 D、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源
新疆瓜果特别甜,原因是 A、云量多,光照弱,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 B、降水少,瓜果水分含量少,糖分高 C、昼夜温差大,营养物质消耗少,糖分积累多 D、晴天多,云量少,温差不大,有利于作物生长
“江南水乡”代表南方许多地区的地理特征,叙述不正确的是 A.降水充沛 B.地形破碎 C.水网密布 D.土壤贫瘠
在下列地理事物的排列序中,反映我国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变化的规律是 A、水田为主的农业—旱地为主的农业—灌溉农业 B、水田为主的农业—灌溉农业—旱地为主的农业 C、草原牧业—灌溉农业—高山牧业 D、草原牧业—高山牧业—农区牧业
受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影响最明显的人类活动是 A.农业 B.工业 C.金融贸易 D.服务业
下列关于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与对应形成原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A.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受宗教思想的影响 B.从北到南,房屋进深、高度和坡度都逐渐增大—便于雨水的排泻和屋内通风纳凉 C.建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北方地区地价和建筑材料价格高 D.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北方地区地广人稀
我国三大自然区与其最突出的区域特征组合正确的是 A、东部季风区—高温多雨 B、青藏高寒区—“高”和“寒” C、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寒冷干燥 D、青藏高寒区—冰川纵横
对我国三大自然区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资源调查时,获取信息的便捷方式是 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技术 C.全球定位系统 D.实地调查
读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图,回答: 划分Ⅰ、Ⅱ、Ⅲ三大自然区的主要依据是 A.气候和地貌 B.土壤和气候 C.植被和土壤 D.地貌和植被
下列因素中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由开发早期的限制因素转变为现在有利因素的是 A.稠密的水系 B.黏重的土壤 C.便利的交通 D.平坦的地形
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对其它生产活动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长江三角洲的轻工业发展依托于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 B.长江三角洲发展重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 C.松嫩平原发展重化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 D.长江三角洲商业贸易发达依托于优势的地理位置
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区域通常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 B.区域是按单一指标划分的 C.区域有明确的界线 D.区域之间的相似性大于差异性
2007年8月2日,一个俄罗斯科考队从北极点下潜至海底,插上一面钛合金制造的俄罗斯国旗。插旗这一举动“宣示主权”的意味浓厚,引起同为环北极国家加拿大、美国、挪威、丹麦等国的强烈反应。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各国争夺北极地区的主权,扩大北冰洋的领海范围,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2)有关北极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A.北极地区是北半球的“寒极” B.北冰洋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洋 C.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是我国北极考察站进行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 D.北冰洋的主权应为沿岸国家共同拥有 (3)上图中的洋流A名称是________。对沿岸的气候有________作用。黄河站是中国在北极建立的第一个永久性考察站(位于78°55′N,11°56′E)请用M标在图中的相应位置。
下图为“北京时间16时、太阳直射A点时的光照图”,A点的纬度是20°N。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C点位于B点的________方向,其地理坐标是________,此日,昼长是________小时。 (2)等值线①②③中,昼长最短的是________。 (3)弧线AE两点之间的实际最短距离大约是________千米。
读下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相关问题。 (1)在图中适当位置画出地球自转方向。 (2)该图所示日期为________,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 (3)图中A点的昼长为________小时,D点的日落时间是________,北京时间是________。 (4)图中A、B、C三点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这一天与A点正午太阳高度相同的另一条纬线的纬度是________。 (5)从D 到C最短路线的行进方向是________。 A.自东向西 B.先向东南再向东北 C.自西向东 D.先向西南再向西北
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常利用地震波 A.传递声音信号 B.进行地质探矿 C.调查农作物虫害情况 D.测量山峰的高度
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科学家们发现在距离地面大约2900千米深度处横波速度突然降低为零,纵波速度也突然降低,这说明了 A.地球内部存在着岩浆 B.该深度上下层次的温度变化明显 C.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厚度不同 D.该深度上下层次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
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的系统 B.水圈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 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全部 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和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
有关地震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纵波传播速度慢,横波传播速度快 B.纵波可以穿过固态、液态、气态三态物质 C.横波只能通过气态物质 D.纵波传播速度随通过物质不同而变化,横波不变
地球上产生昼夜交替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球是个球体 B.地球不停地自转 C.太阳的东升西落 D.黄赤交角的存在
太阳辐射的主要作用是 A.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B.是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动力 C.是太阳内部核反应的能量来源 D.是地球上具有生命物质的唯一条件
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1~3题
1.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 3.造成四地白昼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①地球公转 ②地球自转 ③黄赤交角的存在 ④地方时的不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杭州与北京相比,杭州的 A. 自转角速度比北京大 B.自转线速度比北京小 C. 昼夜长短变化比北京大 D.正午太阳高度比北京大
关于地球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轴的空间指向是随季节而变化的 B.从北极上空观察,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 C.从南极上空观察,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 D.地球自转一周360°所需时间为24小时,叫一个恒星日
对于我国来说,下列节日白昼最长的是 A.元旦 B.春节 C.儿童节 D.国庆节
|